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读通句子。2、学习懂得运用背景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3、通过体会重点句段,品读“大眼睛”的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运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体会重点句段,品读“大眼睛”的内涵。教学难点:体会苏明娟眼神忧郁的原因。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孩子们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我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快乐幸福的。同时,我又想到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有着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但是他们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常常面临失学和辍学的困境,在求学道路上艰难地行走。师:请看看屏幕
2、上的这个小女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认识她吗?(苏明娟)有谁知道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愿意和大家交流。(指名交流)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有这些资料举手表示。同学们所找到的都是课文的背景资料,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仔细看看照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眼睛!师:能说说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吗?生1: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生2:是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双眼睛的。(板书课题)二、初读,抓出重点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蜿蜒”、“跋涉”、“忧郁”这三个词的读音。3、师:刚才孩子们是自由朗读,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读2、3、4、5自然段,检查阅读中的情况。 (我能感受到咋们班孩子身上的自信美,希望你们有更精彩的表现)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大眼睛特点的词,并圈起来。 明亮、专注、渴望、忧郁(板书)三、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这些特点都出现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3自然段)课文是怎样将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李老师有一把金钥匙要送给大家:读、勾、批。读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写下体会。2、生带着金钥匙自读自悟。3、汇报交流。现在咱们来交流同学们刚才读书的感受。A、生怕生怕1、体会她的专注认真。(抓重点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2、你能读出她的专注来吗? (点拨:将
4、找到的重点词读得重一些、突出一些就可以表现出她的专注和认真。)师:从你们的眼神里我也能感受到你们对学习的认真,还有哪些句子要和大家交流?B、虽然虽然但是、联系1自然段的背景资料,体会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她上学前没有梳头洗脸的时间?生找到(每天跋涉30里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这些重点词句,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师:1自然段这些背景资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苏明娟学习条件的艰苦。30里山路一个成年人要走2个小时,更何况是一个小女孩。也许当她早晨出门上学时星星还挂在天空,可当她下午放学走到家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树梢。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在她眼里始终闪烁着对读书的强烈渴望
5、。、师:为什么如此坚定的眼神又充满了忧郁?你理解“忧郁”的意思吗?生:知道,是忧伤、担心的意思。师:她担心什么?生:她担心失去学习的机会。师:哪些事情的发生会让她失去学习的机会呢?生1:可能她迟到了。 生2:可能她家里交不上高昂的学费。师:这些担忧你们有过吗?(生摇头。)或许这样的担忧你们从来没有过,让我们看看这些图片,也许你有新的感受。(播放课件,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环境,深入体会)4、师:现在你知道她担心什么吗?试着填空。 她担心( ),担心( ),担心( ),就会失去学习机会。 生:她担心年迈的爷爷为她交不上学再次费悲伤地哭泣,担心母亲生病没有人照顾,担心教室被水冲垮,就会失去
6、学习机会。5、师:怪不得她的眼中充满了忧郁。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那么现在就把你自己当成是苏明娟,设身处地去体会,读读3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点拨师生配合读两遍6、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苏明娟的忧郁,更体会出她对读书的强烈渴望。这样一双眼睛仅仅是苏明娟的吗?(生:不是。)那还会是谁的?(生: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师:说得好,你很会用上书中的词语。如果你现在就是苏明娟,你想对大家说什么?生1:你们的学习条件那么好,要努力学习。(师: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生2:我想读书,请你们帮助我,给我一次读书的机会。生3:我要好好读书,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改变山村的面貌。(师:有志气,有
7、决心!)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失学儿童,你们想对大家说什么?生:我想读书,我要读书。师:那么就让我们喊出他们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想读书!读三遍,读出层次,读出情感。生:这三遍可以一次比一次大声,一次比一次快速,一次比一次情感强烈。生有感情的读三遍。7、带着这种强烈的感情地读4、5自然段。四、总结 这张“大眼睛”照片发表后,很快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些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忧郁的眼神是否能再快乐起来,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板书: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明亮、专注渴望、忧郁教学反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篇课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
8、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我所教学的是第一课时,经过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反复研读教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解,我定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读通句子。2、学习懂得运用背景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3、通过体会重点句段,品读“大眼睛”的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运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体会重点句段,品读“大眼睛”的内涵。教学难点:体会苏明娟眼神忧郁的原因。本单元有一把金钥匙: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而本课的一自然段恰
9、好是背景资料,但是资料还不过丰富。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在开课时通过“你知道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吗?”这个问题进行检查和点拨。在突破难点“体会苏明娟眼神忧郁的原因”时,学生再次运用背景资料展开联想,深层次理解她担忧的原因。其次,课标指出中段的阅读学习,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且画出重点词句,记下自己的独特感受(批注),和同学进行交流。因此,在实现教学目标“品读大眼睛的内涵”的时候,我通过让学生 “读、勾、写”三部曲来完成。学生在自主勾出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写下感受后,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生怕生怕、虽然虽然但是、每天跋涉30里路、蜿蜒的山路、
10、其中一段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勾出的可以帮助他们体会苏明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条件的艰苦以及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再次,朗读最能够体现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所以在充分理解的同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自读指名点拨:将找到的重点词读得重一些、突出一些就可以表现出她的专注和认真,将自己当成是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体会再读(范读)齐读。学生在多次朗读后能和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让学生联想“这样一双眼睛仅仅是苏明娟的吗?那还会是谁的?”,学生能脱口而出,还能准确表达出失学儿童内心对读书的强烈渴望。在整个教案的编写过程中,领导给了我很多经典的点拨,年级组的同伴给了我很多好
11、的建议。比如鲁主任指点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展示亮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我调整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展示出了自己的亮点。再如同伴们提出的“虽然骄阳似火,她( ),可是( );虽然寒风凛冽,她( ),可是( );虽然风雨交加。她( ),可是( )。”这个句子的填写能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但是却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她忧郁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建议我改成“她担心( ),担心( ),担心( ),就会失去学习机会。”再加上图片的展示,可能孩子们更能明白苏明娟的担忧。 当然,在这一课中还有一些遗憾。本课的语言文字那么美,特别是2、3自然段对眼睛特点的描写,如果学生能背诵积累就更好。这可以在二课时来完成。再如,学生搜集了很多关于本课的背景资料,但是对资料整理的能力还不强,在开课提问的时候,或者学生回答后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整理资料的方法,为下一篇课文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