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片段,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技法。2.学习制作海报。3.学习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4.背诵渔歌子这首词,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重点难点:1.品味优美的写景句子,并试着仿写。2.学习设计宣传海报。3.想象渔歌子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 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1.交流写景的方法。2.制作元旦海报。一、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
2、我们读时脑海里会呈现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品读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探究一下。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分析。一簇簇输液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吗,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
3、了。3.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明确:(1)前两段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2)后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圆便满盈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方法点拨:“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它的形式有多样,可以化动为静,以静衬动;也可以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还可以动静结合,动静互衬。4.交流总结。小结:由此可见,要把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
4、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当然,写景的技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地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二、词句段运用(一)1.明确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海报的要求。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明确: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要配上好看的图画。2.了解海报。3.学生分小组搜集制作海报的方法,讨论交流。(教师出示制作方法。)第一,找好中心思想。要想好宣传的中心主题,所有设计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第二,打草稿。把计划的内容画
5、在草稿纸上,可以设计几套方案供自己选择。第三,定主色调。在草稿上把大体的色调勾勒一下,找到自己理想的颜色。第四,调整结构。设计要以突出主题为目的,调整一下海报的整体结构。第五,强调宣传标语。在结构和色彩上都要强调宣传标语,突出宣传思想。4.学生交流宣传语的写法,展示自己的宣传语。过渡:海报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宣传语,它往往直接展现了海报的用途和目的。我们制作元旦联欢会海报的目的是欢庆新年、表达祝福,那么它的宣传语就应该以祝福为主。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同学们有什么祝福要送给大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吧。(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示例:生:新年新气象,开启新希望。生:
6、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新的机遇。生:新年伊始是元旦,万象更新又一年。生:新年制定新目标,努力奋斗创佳绩。生:元旦到,让心情变得不一样,让日子过得更流畅,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愿你幸福心花放!写法点拨: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字数要适中。海报上的标语为了醒目,一般字体比较大,所以字数不宜过多。(2)句式要整齐。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或结构较简单的句子,如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3)修辞要鲜明。宣传语中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
7、把词句修饰得优美、生动、感人。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言有尽而意无穷。(4)适当押韵。在句尾押韵可以让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人们记诵。5.教师展示元旦海报示例。6.学生制作元旦海报,交流评议,展示。三、课堂回顾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品读了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并积累了一些写作技法,也提高了我们阅读欣赏和写作的能力。我们还学习了元旦海报的制作,特别是元旦联欢会宣传语的写作。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尤其是小组交流环节,同学们展现出了优秀的写作意识,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都很丰富、很精彩。希望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样的
8、学习劲头。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仿照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2.背诵渔歌子,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1.掌握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2.欣赏词作渔歌子。一、词句段运用(二)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也掌握了一些写作技法,你们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写一些具体而优美的句子呢?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就有一项让我们施展身手的训练,我们都来试一试吧!1.教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体会。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交流后明确:第一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斜照”“动人的是点点”“急急匆匆地”“飞去”等词语,就把夕阳怎样照在西山上,什么样的乌鸦又是怎样归巢的这样一个画面写具体了。第二
9、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丰富,主要是围绕桂树来写,不仅增加了对桂树的枝、叶、花的描写,还加上了一些修饰语,如“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使得那棵桂树活灵活现、摇曳多姿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师生总结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过渡: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上面的两组句子,我们发现每组中第二个句子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对,主要是这些句子描写的画面更具体、更丰富,那么怎样才能把画面写具体呢?方法点拨:(1)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要想把一个画面写具体,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其特点;然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思考如何才能突出其特点。(2)巧加修饰,丰富画面。把握画面的特点后,就要为
10、其添加适当的修饰性词语,将其特点表现得更生动、更具体。(3)多角度发散思维。描写某个画面时如果角度单一,内容也就单一,所以要发散思想,从多角度来写。可以从形态、色彩、静态、动态,听觉、视觉、嗅觉,以及不同时间的角度来展开描写。(4)巧用句式来描写。积累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如有,有,还有;有的,有的,还有的;像,像,还像;(静)得,(静)得,(静)得(括号里的词根据核心词改变)。(5)修辞手法来装点。修辞手法的一大用处就是使描写对象变得形象生动,所以要好好利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可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下子清晰形象;拟人可以使画面“动”起来;排比可以使句式整齐、连贯且生
11、动。4.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仿写练笔。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5.学生仿写练笔,交流展示,师生评议。示例:(1)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弯弯的、清如明镜的小河,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2)公园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只调皮的小狗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在柔软的草地上愉快地翻滚,一会儿从草坪上跳起去捕捉翻飞的蝴蝶;一会儿围着主人直打转。(3)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晴朗的天空中就布满了铅色的阴云,黑沉沉的、阴森森的,让人感到十分压抑。二、日积月累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不仅积累了优美的古诗名句,也领略到诗
12、中美丽的画面,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词作渔歌子。2.师生合作,读通词句,理解词意。(1)学生自读渔歌子,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词句。(教师课件出示。)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需注意的字音:“塞”是多音字,这里读“”;“鳜”读“”,不要读成“”;“箬”读“”;“蓑”读“”。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 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朝著名诗人。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其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著有玄真子大易等。了解背景:渔歌子 是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唐代宗大历七年
13、(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去拜见他,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2)解释词语。西塞山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箬笠竹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3)教师范读,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明确朗读节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4)初步了解词作大意,说说词作主要写了什么。过渡:同学们划分的节奏很正确,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诗词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
14、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3.品读词句,想象画面。(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品读:“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翁的悠闲自在。“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画面:春天到来,西塞山上绿意盎然,一群白鹭悠闲地从山前飞过。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和饱满。(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品读:这几句描写了渔翁捕鱼的情态。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的画面中,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翁钓鱼时的愉快心情。画面
15、: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教师小结: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是一幅用词写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4.背诵词作。5.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交流积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唐王建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唐白居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
16、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三、课文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词句段运用”中的把画面写具体和“日积月累”中的词作渔歌子这两个板块的内容,既掌握了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又增加了文化积累。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动脑,认真学习,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词作渔歌子的相关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很值得嘉奖的!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语文园地”是本单元内容的延伸,它的教学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
17、带来的乐趣。所以“语文园地”的栏目设置一般比较灵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单元“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我在教学时重点从写景技法出发,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适当拓展,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词句段运用”重点是设计宣传海报和学习把画面写具体,学生大多完成得不错。“日积月累”选编的是张志和的一首词作,学习中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词作大意,并进行简单的赏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名句的积累,方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
18、题带答案【可打印】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 shui jio po zhng shng b hu long sh fu zhng i ni ni nn kn 二、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我们把买来的种(zhng zhng)子种(zhng zhng)在地里,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2.花生的价格便(pin bin)宜,买起来也很方便(pin bin)。3.我们谈到深夜才散(sn sn),桌上只剩些零散(sn sn)的花生壳。三、 比一比,组词语。珍(_)谎(_)泳(_)悔(_)诊(_)慌(_)咏(_)诲(
19、_)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理(_)气(_) 理(_)当(_) (_)口不(_) 同(_)(_)力(_)调有(_) 勇敢(_)(_)1.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后成了好朋友,(_)保卫赵国。 2.上课不听讲,课后也不做作业,(_)无法取得好成绩。3.面对对方的无理纠缠,他(_)地站起来说:“请离开这儿!”五、 下面的词语都表示“看”,你能根据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吗? 端详 凝视 瞻仰 眺望(1)一位老人细细(_)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2)我站在楼顶(_),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_)这鲜红的国旗。(4)
20、她坐在那里(_)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六、 按要求写句子。1.“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改成反问句)_2店家对武松说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作恶意。”(改为转述句)_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_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中国说诉说了一百多年前_先生的强国梦想,其中“_,_,_”直接赞美了中国少年。 (2)己亥杂诗中“_,不拘一格降人材”表现了诗人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3)王师北定中原日,_。(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流逝,陶渊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_ ,_。”岳飞也谆谆教诲我们:“_,_,_。”(5)我们在“快乐读书吧
21、”中了解了许多的民间故事,请列举你最喜欢的两个_,_。八、 课内阅读。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舒适( )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又又既又
22、2选文在描述松鼠搭窝时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写的好处是( )。A表现松鼠搭窝快B说明松鼠动作连贯C条理清楚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3选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和窝口的特点来表现(_)。4选文第2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 _九、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故乡红叶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 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
23、,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 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
24、的红叶, 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
25、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惆怅:伤感,失意。踅(xu):中途折回。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
26、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_2故乡的人们不赏红叶是因为_。3第二年作者内心惆怅迟疑,可为什么还是回去了?_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_(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_十、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习作。假如你有一个叫约翰的外国朋友,一直是用刀和叉来吃饭的。 有一天和你视频聊天的时候,他发现了你吃饭用的筷子,很好奇。请你用中文写一篇说明文,给他介绍一下你家使用的筷子。题目自拟,字数在350字左右。_参考答案1、摔跤 炮仗 伤疤 喉咙 师傅 障碍 扭捏 难堪2、1. zhng zhng 2. pin bin 3. sn sn3、珍贵 谎言
27、游泳 后悔 诊断 慌张 歌咏 教诲 4、直 壮 所 然 绝 提 心 协 协 序 机 智 1.同心协力 2.理所当然 3.理直气壮 5、端详 眺望 瞻仰 凝视6、难道“天涯若比邻”还是梦想吗? 店家对武松说道,他是一片好心,武松反而当作恶意。 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7、梁启超 壮哉 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我劝天公重抖擞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八仙过海 田螺姑娘8、1既 又2C3松鼠的聪明能干4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9、1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
28、的命运作铺垫。2忙于劳作3父亲一天天老去,怕辜负父亲。4“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10、例文:筷子约翰,我们中国人吃饭都是使用筷子的。怎么样,感到很好奇吧,下面我就向你介绍下我们中国的筷子。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
29、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筷子”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蒜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筷子的结构几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质材和雕饰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以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