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065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7卷第7期2 0 2 3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W u h a nS p o r t sU n i v e r s i t yV o l.5 7N o.7J u l y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5-1 5;修回日期:2 0 2 3-0 6-1 9第一作者简介:王小安(1 9 7 2-),湖北荆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通讯作者简介:吴欣(1 9 7 2-),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王小安1,吴 欣2,卢大学2,吴 炎2(1.武汉科技大

2、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 3 0 0 8 1;2.暨南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 1 0 6 3 2)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关联、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与创新路径展开系统探讨。研究认为: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国家认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的价值;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有发掘多元化教学内容、创设新颖性教学模式、开展激励式竞赛驱动、巧用文化润染,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价值;路径创新中图分类号:G

3、 8 0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5 2 0 X(2 0 2 3)0 7-0 0 9 5-0 6V a l u e s a n dP a t h s o f I n t e g r a t i n g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i n t oU n i v e r s i t yC o m p u l s o r yS p o r t sC u r r i c u l u mWA N GX i a o a n1,WUX i n2,L UD a x u e2,e t a l

4、(1.S c h o o l o fP.E.,W u h a nU n i v.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W u h a n4 3 0 0 8 1;2.S c h o o l o fP.E.,J i n a nU n i v.,G u a n g z h o u5 1 0 6 3 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i sap l u r a l i s t i c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

5、w h i c hn e e d st ob ee x a m i n e df r o m m u l t i p l ed i m e n s i o n s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e d i n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a l f o r m s.T h 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t h i sp a p e r e x a m i n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6、n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yP.E.,t h ev a l u e sa n di n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I t h e l d t h a t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c o u l dp r o m o t e t h e s t u d e n t s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7、 y,i m p r o v e t h e s t u d e n t sm o r a l i t y a n ds p o r t s s p i r i t.T h ei n n o v a t i o ns h o u l db ec e n t e r e do nt h ed i v e r s i f i e dt e a c h i n gc o n t e n t s,n o v e lt e a c h i n gm o d e l s,v a r i o u sc o m p e t i t i o n s a n dc u l t u r a l a c t i v

8、i t i e s.K e yw o r d s: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P.E.;v a l u e;i n n o v a t i o n 2 0 2 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倡导:“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1。2 0 2 0年,教

9、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阐明“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体育作为国家形象的构建方式,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理应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而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将价值观引导融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它直接决定着接班人的政治信仰、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兴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下简称“思政元素”)是主流意识观念的教化,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技能

10、、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几乎屏蔽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区间,导致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大打折扣,直接消解了体育“具身德育”的优势,使大学生难以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人文养分,难以展现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等体育精神。基于此,以高校体育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探究思政元素与9 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体育教学的内在关联,找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进而创新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1 思政元素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

11、社会实践活动”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旨在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树立健康第一意识和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同时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育人育能之责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人的品德如何,并非先验因素决定,而在于后天社会环境因素的熏陶。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既在于个人的道德自觉,更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养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德,育德是育人的根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体育教学同样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将道德修养、行为规范视为根本,这就需要多渠道撷取思政元素以培育学生素质,助力大学生养足自己的精气神,成为理路明晰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人。1.1 思政元素贯穿于体育教学的育人全

12、程精之营养,后天于修身养性。生命物质起源于精。传统中医学中,精的涵义一说泛指人体的营养物质。一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指流于脏腑之间或藏于脏腑之中的液态精华物质。如果将人一生视为不断成长的过程,那么人所接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均可视为不断接受知识涵养、内化能力的过程。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同样能提供有益的“营养成分”。在体育教学场域,教师传授体育技能、讲解竞赛规则、协作要求,学生承载肢体练习,恪守竞赛规则,经历沉浸式的情绪体验将体育技能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提升德行修养。同时,学生欲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需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这每一阶段要

13、求练习主体勤奋努力、踏实操练,只有经历日复一日的累积练习,才能获得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持续完善、精进、升华的过程,这种运动技能的致真文化属性,可以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种精神养分的习得过程。谈及体育教学,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通过操练体育技能、讲解比赛规则、展开运动竞赛可以潜移默化地将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为国争光等体育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这些体育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学生身体实践而获得德育价值,有学者称之为“具身德育”“是身体经验同道德认知与判断等心理过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的过程”4。另外,各运动项目自身的文化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也发挥着隐形的思

14、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如,球类项目中的排球、篮球、足球强化团结协作、恪守规则的思想意识与情绪体验;田径项目中跳高认同与强化更高、更强的思想意识与情绪体验;长跑项目强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这些均折射出体育与思政的内在逻辑关联 在规则范围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讲规矩、守纪律的品格。同时做到精不亏,有效发挥其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之促进。毛泽东早年在 体育之研究 诠释:“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为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的关系呈现了最佳注脚。1.2 思政元素丰富了体育教学的育人内蕴气则原动力,贯穿全身。生命能量有赖于气,气血通畅之人则身体健康,反之,体弱

15、多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任务就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立足于运动学的功效而论,人体在经历长期系统的运动锻炼后,不仅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运动中进行的呼吸、吐纳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心主血、肺主气,气血贯通才能保证肌体的血液及津液的输布。如果将体育教学视若为血,那么可将思政元素视为体育教学之气,只有经过不断地运动锻炼,才能够促进体内的气血通畅运行,以提升肌体的免疫力,防御疾病侵袭,达到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立足于学校体育所肩负的任务之维度,“气”象征一种以身体素质为核心的健康状态,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状态。然而,在高

16、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广大体育教师将注意力聚焦于技能传授、忽视了体育课程人文价值的开掘。在这种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可以强化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思想及价值导向,促进教学中的思政能量的爆发,让学生不仅呈现出健康阳光的生理状态,更展示出理想信念坚定、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育人内蕴,更好地发挥“气贯全身”之功效。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就被理想与现实所裹挟,人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超越现实自我,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正因受理想境界的牵引,人才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考究本源,即是人的理想信念所促发的原动力。思政元素融于体育教学更高层级的能量在于坚定理想信念,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经历体育实践

17、之后处于逆境时能够顽强努力、处于顺境时持之以恒,从而体现生命的高度,助力人体的第7期王小安,吴 欣,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9 7 生理功能,达到身心俱强的教育目的。1.3 体育教学创新了思政元素的育人形态人作为个体,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又指向目的,思想行为目的之间所存在的伦理生态建构关系提示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的意义重大。体育课程思政最核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除去体育课外,近乎所有的课程思政均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在方式方法上多涉及原则规范和制度条文的理论输出,较为抽象,在直观性与形象性上较弱,而理论性较强

18、,具有枯燥性”5,师生共情能力弱,难以获取理想的效果。将思政元素融于体育教学,让青年学生走出教室、寝室来到运动场,放下手机、电脑利用运动器材,在肢体运动中交流、协作,通过运动调节大脑疲劳、放松情绪、调整心态,于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与体验。体育不仅蕴含着海量的榜样力量与德育元素,而且让习得者沉浸于这种真切、生动的氛围,为有效德育提供了内化情景。例如,在进行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实战教学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与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要求学生积极地配合团队传球,以寻找与创造最佳投篮机会,提升团队投篮命中率。切不可在自己身高、技术、站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强行运球突破或投篮,要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

19、英雄主义的蛮干与作秀。这种身临其境的思政教育,既远离了枯燥的思想政治原则与制度条文的讲解,又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使体育课程由单一的教学向教育蜕变,让体育回归至育人的本来轨道,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可接受性与有效性。2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思政元素具有多种具现形式,其内容也兼具德育价值与深厚内涵,通过体育教师的科学选择与合理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将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1 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其所属政治共同体的身份肯认与情感归属”6。国家认同是中国学生应该培养与发展的核心

20、素养,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政治素质,也是维持一国生存与发展的纽带。公民只有具备国家意识,才能自发捍卫国家主权、才能尊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认同国家的政治体制与发展道路。“体育因其可观赏性和团体比赛中所具备的集体凝聚力、集体拼搏等要素”6,早已被视为国家认同的表征与媒介。高校运动会中的升国旗、奏国歌环节,最易让人萌生荣辱与共的民族情感。当下,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就是要利用多种思政资源,感化、激励大学生,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引导他们认同我国的基本制度、发展道路、传统文化,促使他们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2 0 2 2年世界女篮回放,无论是同学们起立升国旗、唱

21、国歌的参与,还是注视运动员手扶中国的队服上国旗的自豪,抑或是韩旭的盖帽、王思雨的抢断、杨力维的漂移3分、2米中锋李月汝倒地争抢球等技术动作的暂停讲解回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即这场精彩的比赛和优秀的球迷,展示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拼搏奋进态度,更能体现中国精神和国民对国家认同。思政素材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与体育教学本身高度相关,而且更能进一步发挥思政素材的德育作用,起到促进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2.2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体育的具身性为促进具身德育提供先天优势”4。体育虽已具备具身德育的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依然需要教师进行唤醒、说教与疏导

22、,尤其是在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发生偏移的情况下。“道德教育中唤醒的实质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良知,使之充满道德自我意识和道德理性,从而自觉地选择一种恰当的道德行为”4。然而,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缺失规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动作示范、讲解与纠错、反复组织与引导学生对新授动作技术进行操练,而疏于对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磨砺、强调纪律、遵守规则、合作精神等进行引导,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对此,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政元素的德育价值,将其有意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以充分发挥体育“具身德育”的先天优势,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一方面,应注重思政元素在技

23、术、战术等主要教学进程中的融入,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如在教导学生练习排球垫球技术时,可以将中国女排的故事、事迹等作为课前导入环节,引领学生感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风采,进一步培养其“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的道德素养。同时认识到垫球这一基础技术动作在排球项目中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认真学习,坚持锻炼。另一方面,要关注到体育游戏这一德育渠道,强化德育意识。体育游戏是学生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良好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优质渠道。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游戏中融入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9 8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的故事等红色资源,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

24、,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感悟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2.3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我国的体育事业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一脉相承,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的强盛历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的写照。新中国的体育经历了从小至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体育事业低迷羸弱。旧中国遗留的体育基础设施薄弱、国人体质羸弱、体育人才匮乏、运动水平低下,在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未获得一项世界冠军,中华民族被西方媒体冠以“东亚病夫”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举国体制与奥运争光战略的支撑下

25、,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成就。1 9 5 9年,荣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1 9 8 4年,许海峰获得新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2 0 0 8年,中国代表团获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2 0 2 2年,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位列奖牌榜第三,金牌数与奖牌数均突破历史新高,中国已经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树立了强大的国家形象。回首新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可以洞察到每个历史阶段都涵养出独树一帜的体育精神:2 0世纪6 0年代涌现的登山精神、7 0年代末的乒乓精神、8 0年代的女排精神,新世纪的奥运精神、冬奥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具有普遍认同及民

26、族特色的价值追求。他们均嵌入国民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相通,成为华夏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代国人不畏困难、奋勇前行、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谱写时代华章,理应在高校学子中进行培育与传承。一方面,体育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的良好渠道。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而10 0 0米是大学生必考项目,除直段、弯道的技术教学外,教师在分段教学应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做“敢为人先”的领跑者。另一方面,杰出体育人物的事迹、故事等是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的优质素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可以通过遴选杰出体育人物及故事,编辑整合成课程思政的资料,进而凝练出“

27、胸怀祖国、刻苦训练、战胜自我”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深刻体悟运动员如何将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内化于坚持训练的不竭动力。3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创新思政元素是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资源,而思政元素的类型多样性与内涵多元化,都为思政元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造成了一定阻碍。对此,通过发掘多元化教学内容、创设新颖性教学模式、开展激励式竞赛驱动和巧用默化式文化润染,创新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3.1 发掘多元化教学内容“为师之道,端品为先”。目前,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文知识薄弱、思政资源欠缺,进而导致在体育理

28、论与实践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凝练与整合能力不足7。对此,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思政教学引导,可以参考在学校内部建立思政教研机构与体育教研机构定期进行资源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制8,以实现资源共享与方法互鉴,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素材在体育课中的运用方式,积极挖掘校本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元化开发上,体育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进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与素材,让体育教师得以学习与借鉴,在不断学习反思中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互融共进、术道结合,进而发挥体育教学强身健体、思政内容价值引领的合力效应。同时,还应积极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以实现思政

29、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实时更新,为有需要的体育教师提供有用、够用、好用的思政素材,进一步夯实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厚度,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爱校爱国、勇于奉献、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3.2 创设新颖性教学模式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绝非仅仅怀抱拿来主义的心态,而是要采用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形式,并利用幽默、风趣、富时代感的语言让学生沉浸于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中,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因此,遴选思政元素、创新课程融入模式是关键。譬如精选各运动项目的体育明星、热点体育事件、各类思政元素等,在备课时编辑成小故事、短话题,择机于体育教学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

30、分进行联结。一是故事模式。教师可以导入我国奥运史上杰出的体育名人,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奋斗历程,如苏炳添、谷爱凌、隋文静、韩聪等奥运健儿的成长故事,结合时代背景等因素,将核心价值观嵌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结合本人实际吸取正能量。二是话题模式。根据重大体育赛事热点凝练体育话题,如疫情背景下我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结合各国运动员的感受及国际社会的反响,分析主要国家的民主制度、人文传统、政治立场,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审第7期王小安,吴 欣,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价值阐释与路径创新9 9 视。三是媒体模式。体育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开拓课外的思政教育平台。新媒体技术具有方便快捷、

31、图文并茂、音视同期、易于交互等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可在业余时间将制作好的思政教育短视频,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播出去,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学习。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仍需优化教学设计,落实体育教学的显性目标、隐性目标。如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解读项目规则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通过观赏经典赛事,促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爱国情怀,在技术课教学中,则倡导迎难而上、刻苦训练的坚毅品格。3.3 开展激励式竞赛驱动早期的人类社会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则。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生性野蛮、冷酷无情、血腥好斗、社会秩序混

32、乱、战争冲突不断。在体育竞赛诞生之初 古希腊城邦文明的时代,人们将战争视为高贵而荣耀的活动,崇尚运动员展现出如战士般的铁血和对胜利不择手段的意志。但战争对于家园的破坏、生命的伤亡,及所遗留下来的旷日持久的伤痛,让人类不得不寻求另一种竞争模式。于是,希腊人发明了以体育竞赛的形式模拟战争情形,如跑步、掷标枪、铁饼等,既赛出了强弱,又尊重了生命,还顺遂了希腊人祭拜神灵的心愿。及至现代社会,民族国家兴起、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体育竞赛的认识也发生根本转变。当今,人类最大的体育盛会 奥运会被视为象征着和平、友谊、公平的竞技舞台。人们在统一的竞赛规则的规范下,倡导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以及去兴奋剂的规约下进

33、行人体自然体能的比拼,突破人类的极限,体现卓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传媒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员展现自我、超越他人、为国争光的竞技舞台,还是激发社会大众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敬业精神的优质载体。高校拥有良好的体育师资及运动场馆,为组织体育竞赛提供了丰沛的资源条件,既可组织校际比赛,也可组织校内院际之间的比赛,乃至在体育课中展开比赛。其中,体育课内的竞赛是最简易化、普适化的路径,它是由任教师组织与管理,集简约、方便、灵活等优势于一身,涵盖个人赛、小组赛、团队赛等多种组织形式的优质德育途径。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赛事,能够有效加速思政元素在体育教

34、学中的融入水平,使其以更自然的形式对学生施加良性引导,激励学生敢于迎难而上、习得团队配合。如个人赛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挑战自我、超越他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小组赛可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骨干参与裁判工作,同样可以培养勇于奉献、公平执法、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3.4 巧用经典文化润染3.4.1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本来是自然存在的一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色彩。“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包括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红星、红旗、红色政权等”9,这种象征意义长久地流传于共产党内部,并且被社会各界、国际舆论所认同,代表了一个

35、时代的特征。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较多,包括革命遗址、器物遗产、文献遗产等。其中,优秀革命人物、历史事件都可编辑或制作成短故事、短视频,作为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课堂,以实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譬如,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当观察到部分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愿吃苦、缺乏韧性时,可以及时将学生召集起来,给他们分享红色体育的经典故事或代表性的体育人物,“使学生自觉将体育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复兴精神结合起来”1 0,促发青年学生练习的动力。当然,体育教师自身要主动学习党史,积极挖掘地缘与校缘红色体育人物、历史事件、红色精神,充分理解其教育价值及思政内涵,事先将它们编辑并整合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灵活地联结

36、至体育教学环节,进而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开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与激励。3.4.2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血脉与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典型的伦理性、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力。学者李宗桂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主要表现的是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整体向上的价值取向”1 1。习近平在2 0 1 6年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诠释:“我们说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1 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

37、个分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之一,亦是文化强国的组成部分。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中华武术历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涵纳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兵学、医学美学等多元文化成分与要素,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高校体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传承地位与发展价值。它所蕴含的价1 0 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值信念、道德修养、家国情怀等人文教育资源,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武以安邦”的典范,如西汉的霍去病、宋代岳飞、明代戚继光、近代武术大咖霍元甲等。这些武术大师的民族情怀与报国事迹是大学生学习的典范,能点燃他

38、们的爱国热情、促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学习的理想信念。中华武术重视德性修养是非常显著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伦理本位是高度契合的。古人给我们遗存了数不胜数的良言警句:“古往今来,恃才者终以才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有武有德,藏而不露,切忌恃强逞能”1 3。武术界历来推崇德之地位。“未习武,先修德”。要求习武之人具备宏大胸怀和高尚品德,格斗技击时提倡制约对手,规避伤及性命,体现出中国文化以向善为主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萌芽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奉行“天人合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信念,尊崇中庸之道,安于现状、不喜竞争,但讲究礼仪,如儒家先哲们倡导的射礼,习射时要求习射者的

39、言行举止遵循礼仪,动作注重节奏,射义云:“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至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1 4。射礼在古时已然超越纯粹的射术或竞技类武事活动,古人将射礼视为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并且作为个体求仁和德行的外在表现。“中国传统弓射文化的研究与社会实践在近1 5年的时间里独树一帜,成为本土体育项目当代复兴的典范”1 5。在高校,部分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对传统弓射文化遗存进行发掘与拾掇,通过保存实物、落实弓射文化民间传承的实践形式,促进了弓射文化在社会及高校的重建与发展。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弓射可使其形、意、神聚合于一体,从而养成尊重、礼让、包容的性格品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4 结语随着

40、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的日渐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系,提升了教学的文化支撑、并为教学注入了活力。在思政元素的浸染下,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精神、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形成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思政元素的激活下,能够促发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开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更为契合的体育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然而,面对复杂的教学实践环节,仍需更多学者立足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供更加多元的、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的学术成果对教学实践予以指导。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

41、报,2 0 2 2-1 0-1 6(0 1).2 王先亮,车雯.意义世界与体育何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叙事化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2,4 5(7):1 3 4-1 4 3.3 曾楠.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建构:基于国家仪式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 0 2 2(1 1):5 6-6 2.4 张磊.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德育责任:线索、框架与实现路径 基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0 2 2,4 6(7):1 9-2 8.5 高晓峰.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2,4 5(6):3 6-4 7.6 李春华.体育

42、在国家认同形成与强化中的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 0 7,4 1(7):2 1-2 4.7 张洋,魏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 0 2 0,3 9(6):3 5-4 0.8 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2 1,4 4(3):7 2-8 1.9 唐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以西部地区为例M.北京:新华出版社,2 0 2 1:1 2 8-1 3 6.1 0 赵富学.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 2 1,5 5(7

43、):3 0-3 6.1 1 李宗桂.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 0 0 6(1):2 5 0-2 5 4.1 2 人民网.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 B/O L.(2 0 1 6-0 5-1 8).h t t p:/p o l i t i c s.p e o p l e.c o m.c n/n 1/2 0 1 6/0 5 1 8/c 1 0 2 4-2 8 3 6 1 4 2 1.h t m l.1 3搜狐.禅武修身E B/O L.(2 0 1 8-0 2-0 7).h t t p s:/w w w.s o h u.c o m/a/2 2 1 6 1 0 4 9 1_1 0 0 0 1 4 2 4 8.1 4国学网.礼记射义E B/O L.(2 0 1 8-0 6-3 1).h t t p:/w w w.g u o x u e.c o m/b o o k/l i j i/0 0 4 6.h t m.1 5 马廉祯.明代高颖 武经射学正宗 版本源流与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 0 2 1,4 1(5):5 3-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