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东西方绘画艺术中折射出的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摘要 :绘画是一门艺术,一切实有的“器”都产生于形而上的“道”。艺术家为最基本的原动力所驱使去表现主题。绘画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技艺积累的结果,它更是一种文化思想的果实。文化是心理的外在体现,而心理是文化的内在体现。绘画艺术中承载的文化体现了人类的心理,而人类的心理则通过形式多样的绘画形式来表达。本文中将就东西方绘画艺术中折射出的文化与心理的关系进行探讨和浅析。关键词:绘画艺术 文化 心理 正文: 绘画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是记录各国、各民族文化传播的的一个重要媒介,被视为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依据。绘画与心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
2、体。关于绘画艺术的起源说法甚多,尽管各执一词,却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都是从“形而下”去考察。1. 从东方绘画艺术看文化和心理的关系东方绘画以中国绘画主体,而中国绘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中国画”占主流地位。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从单一的绘画形式到今天的万紫千红,中国绘画经历了“史前及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明清”、“近现代”五个时期。史前及先秦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萌芽的时期。绘画中表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和动物图案,体现了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此时的绘画艺术是原始艺术的发生,更倾向于表达了原始人类对自我认识的过程。及至先秦,绘画性有
3、所增强,绘画开始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鞑过之意,是为维护礼教服务的,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是封建社会人民思想禁锢的体现。秦汉时期是我国民族绘画风格确立和发展的时期。此时造型艺术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汉代绘画作品极大地发挥了绘画的装饰特点,它的创作重点在于题材意义,注重思想的表现和人们对自然现象及自身特点的表现及加工。绘画的题材广泛地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世界是表现的中心所在,所以绘画中趋向满足统治阶级强烈主观愿望的基本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大变迁,玄学、佛学大兴。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广及文学、宗教,技巧丰富多变,创造了“笔不周而意周”的
4、新风格。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唐代的绘画崇尚法度。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强调个体存在意识。打破了群体观念,加深了个人的意识,绘画中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关怀远远超过了大群体的意识,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面对世界通达和顺应。明清和近现代的绘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清代的绘画艺术,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仕心放佚自由,文人不在守宋儒矩。心理形态发生了由一统向多元,由僵化向活泼的转变,文化心态发生了由“
5、执一”而趋二,由尚同而求异的转变。绘画的变化明确的体现出了明清士阶层心理结构情与理、雅与俗、一与二的调整和转换。这种心理结构的调整也是文化由因袭、萧条逐渐走向创新、繁荣的过程,士大夫群体人格不断弃旧我而塑新我的过程。心理结构由崇理变为尊情,反映了人性的觉醒, 近现代的绘画艺术在鸦片战争以后几乎可以用 “萧条”两个字来概括。新中国前期的中国画创作也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2. 从西方绘画艺术看文化和心理的关系 西方绘画史随着西方文化发展二成长起来的。油画是西方的主要画种,具有优越的写实、塑造功能。纵观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六个阶段:“原
6、始、古代时期的绘画”“中世纪的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7、18世纪的绘画”“19世纪的绘画”“20世纪的绘画”。 原始、古代时期的绘画是西方绘画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绘画图形简单,趋于平面化,出现在原始壁画、岩画、瓶画、镶嵌画中。洞窟壁画是西方绘画的雏形,表现内容以动物为主,有简单的颜色的运用,质朴而生动。岩画主要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此时的绘画中的文化体现里史前人类的生存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追求对生活的记忆,人类心理日渐发展。 中世纪的绘画基督教开始诞生并盛行,宗教题材的绘画大放光彩,湿壁画、玻璃镶嵌画、圣经插图画等为绘画的主要形式,所塑造的形象仍保持平面
7、化。此时的绘画只是神学的附庸,不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此时绘画文化中的神学色彩浓厚,人们心理蒙蔽,处于一种盲目崇拜的状态。自我意识较为淡薄,以表现客体为主。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出现为西方绘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因素。绘画艺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时,出现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性的美好,歌颂大自然的倾向。这体现了人类心理的成熟,对自我和现实的思索增多,通过绘画这种文化载体体现出的人的心理世界更加丰富。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18世纪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优雅、美丽、柔和、娇媚、享乐”的极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19
8、世纪的绘画是现实主义艺术蓬勃兴旺的时期。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20世纪的绘画西方现代绘画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野兽派绘画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表现主义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达达主义思潮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此时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体现了人类心理的解放,人们开始有自己独特的思索,并将之用绘画这一文化载体表达出来。三 东西方绘画的差异东西方绘画艺术各有其精髓,即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文化及社会心理的差异,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以其民族心理形态为核心的,
9、也因此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在两种不同心理形态的影响下汇成了两条源源不断的艺术长河,并慢慢洗涤和塑成着新的心理xingtai。(一)审美上的区别 东西方都认为美是和谐的,这是东西方古典审美理想的共同特点。东西方由于文化的不同对和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中,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来体现心理上的和谐从而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人则主要用艺术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形式和谐的把握。总之,中国的审美和谐是偏于内向心里的,而西方审美和谐是偏于外向物理的。 (二)绘画手法上的区别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东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感。而我们从
10、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东西方绘画在色彩的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西方绘画是表象的是非常写实的注重形体的刻画,而中国绘画是写意的,注重对意境的表达。中国绘画强调内在的艺术韵味,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外在的形象与技巧,体现出西方文化的特点。 (三)东西方绘画中对自我阐释的差异西洋传统绘画倾向于再现,中国传统绘画倾向于表现。西方现代派重自我表现,中国传统重抒情寄性。西方现代派与中国传统绘画所着重表现的,都是自我。区别在于对自我的不同观念。从西方绘画所表现的心理来看,自我的基本含义是那个与外在世界对立的、割裂的自我,即自由、纯粹的自我。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中国人所求索的既是宇宙的和谐,又是社会的安宁,更是个体精神的完善。中国人的自我与外部世界不是隔绝的,而是互相流通、渗透、融合的。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导论 何云波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年中国文化心理学 汪凤炎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李倍雷 著 西方美术史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01何延喆 著:中国绘画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阳飏著: 揽趣东西方绘画 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