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年级(上)第15课《大禹治水》.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01246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第15课《大禹治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第15课《大禹治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二上15《大禹治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阅读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本课生字,区分同音字“治”、“制”,正确理解“治理”、“制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 认识两个多音字“没”“倒”,能分别组词。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 学 重 难 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 资源 1. 课前对《大禹治水》的故事的了解。(可向爸爸妈妈询问、可看动画片《大禹治水》等) 2. 教学用PPT。 预习 设计 1.朗读课文,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2.自学生字新词。 (1)根据生字表在文中画出新词。 (2)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描一个、临一个。 (3)理解新词的意思,查字典解释下列字词:无家可归、千辛万苦。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反思 一、 介绍人物、提示课题。(3分钟) 1. 简单说说课前对大禹的了解。 2.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2分钟)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完成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 )次经过家门也没有进去,终于把(洪水制服了)。 2.读词语,学习多音字:倒、没 倒 dǎo (冲倒、倒下) Dào (倒立、倒流) 没 mò (淹没、没收) méi (没有、没关系) 3.区分“治”“制”:治理洪水就是治水,那治疗疾病就是——治病。治理班级——治班。治理国家——治国。 读词语:制服、制度、制造、制作。 4. 齐读词语 5. 再读课文,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将序号填在小括号里。 (1)洪水危害老百姓。 ( 4)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3)大禹13年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三、 读第一自然段。(15分钟) 1. 读第一自然段。 2. 看洪水泛滥的录像。 3. 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 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描写洪水很凶猛的词语: 滔滔、淹没、无家可归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10分钟) 1.认读生字。 2.交流记住字形的不同方法。 认识新偏旁:“衤”。 3.自学笔顺表,按笔顺完成书后描红,并思考怎样把字写漂亮。 4.交流,看老师范写指导。 5.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听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去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大禹(板书:大禹)。 2.师生互动介绍大禹,相机完成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生字、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了大禹为了( ),( )次经过家门也没有进去,终于把( )。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读生字词: 洪水  治理  害 老百姓  滔滔  淹没 冲倒   地形  挖通  仔细  劈开 引导 带领 冲倒 安定 无家可归 千辛万苦 仔细 制服  伟大  英雄  感激 (2)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多音字,我们要读准它们。(分别组词) (3)“洪、姓、形、通、雄”都是后鼻音。 (4)这组词语里还有两个同音字很容易混淆,通过猜字谜、组词,联系偏旁区分生字:治、制。 字谜:三水旁,筑土台,洪水来,抗水灾。——治 “治”本来的意思就是治水,怪不得它是三点水呢。治理洪水就是治水,那治疗疾病就是?治理班级就是?治理国家就是? “制”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呢,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来读一读? (5)齐读生字词。 3. 再读课文,说说哪些句子比较难读,相机指导。并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将序号填在小括号里。出示: (   )洪水危害老百姓。 (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大禹13年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 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 (1)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洪水很凶猛?相机理解滔滔、淹没、无家可归的意思。 5.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6.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10个生字。指名读。 2.区分同音字组词:形-行 治-制 理-里 3.指导识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样子吗? 认识新偏旁:“衤”。 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识记。 4.自学课后练习2中的笔顺表,按笔顺完成描红,思考怎样把字写漂亮。 5.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指导。 6.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1. 完成《习字册》。 2. 完成《补充习题》1、2题。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姜晓宇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二上15《大禹治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阅读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巩固多音字“没”和“倒”,同音字“治”和“制”。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并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3. 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察看水流和地形”“千辛万苦”,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长句子。 4. 抓住文中的数词等关键词,通过想象、表达加深理解,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难点:读懂文中的长句子,感受数字的表达效果。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 教学 资源 1.动画片《大禹治水》。 2.课外对《大禹治水》的了解。 3.教学用PPT。 预习 设计 1.熟读课文。 2.课前向爸爸妈妈大概地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3.课后第四题说一说。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反思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 齐读课题。 2. 读词语。 3. 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了滔滔洪水使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历尽了(千辛万苦)去治理洪水,终于把 洪水(制服了)。老百姓都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4. 读第一自然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大禹治水》。 2. 复习词语。 3.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课主要讲了什么?(填空式概括) 4. 引读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15分钟) 1.看图,想象禹在想什么。(下决心治理洪水) 2.读第一句: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答案预设:察看水流和地形、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4. 默读第二句话,找出禹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察看水流和地形。 5. 弄清禹治水前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原因。 6. 比较两个句子,弄明白“察看水流和地形”是概括地写了禹做了什么事;而“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则是详细地描写了禹是怎样察看水流和地形的。 7. 小组活动:想象禹遇到的困难。 预设答案: 烈日炎炎下,禹浑身是汗,大太阳晒得他睁不开眼,头晕目眩,但他舍不得休息,继续前行;大雪纷飞时,禹冻得浑身发抖。西北风像刀割一样,他还是顶着狂风前行;倾盆大雨中,禹虽然戴着草帽穿着斗笠,但还是成了一只落汤鸡。路上很滑,他摔倒了又爬起来,摔倒了再爬起来,身上都是泥浆,他还是继续前行;夜幕降临后,他已经累得腰酸背疼,但他也舍不得休息,摸着黑前行。 8.读第二句句子。 9.读第三句,找一找禹做的第二件事情: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0. 板画理解为什么要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又及其中的艰辛。 11. 背诵第二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10分钟) 1. 快速记忆第三自然段,完成填空题。 2. 想象禹13年不回家的思念之苦,理解他一心想着老百姓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3. 练背第3自然段。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5分钟) 1. 读第4自然段。 2. 角色体验预设答案: 禹的邻居会说:真是太谢谢你了,你为了我们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自己家也顾不上了,一直忙着治理洪水,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禹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我也要向你学习去帮助别人,以后也做个大英雄! 3.齐读第4段。 4. 思考: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呢? 答案预设:人们都尊敬他,他就是一位大英雄! 五、完成作业,积累词语(5分钟) 1. 完成《语补》第三大题。 2. 积累含有“千”“万”的成语。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1. 看图,想象禹在想什么呢? 2. 指名读第一句话。 3.轻轻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禹治水做了哪些事情? 4. 先来看第2句。在这个句子中,就藏着禹做的第一件事情。默读,划出禹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5. 我们的地球表面有雄伟的高原,有起伏的山岭,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地,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这就是课文中的说的地形。治水前一定要先清楚洪水从哪里流到哪儿去, 所以要察看水流和地形。 6. 比较句子: 他察看水流和地形。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7.这条“几”字形的就是黄河。当年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这些地方有着数不清的高山、数不尽的大河,就是课文中说的哪个词?千山万水。 8.你能想象到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吗?小组间先选择一两个说一说。 9.齐读第二句。 10.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默读这个句子,画一画禹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11. 找“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理解九在这里表示很多。 12. 板画理解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并感受到其中的艰辛。 13. 看视频。 14. 根据提示,背第二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1. 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要求:快速记住这段的内容。 出示填空题: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指名背。 3. 想象禹13年不回家的思念之苦,理解他一心想着老百姓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4. 他为了治水,做到了三次过经过自己的家门口也没有进去。老百姓们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 5. 练背第三自然段。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地又恢 复了美丽的、祥和的景象。 出示第4段。指名读。 2. 洪水被制服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们最想感谢谁? 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3. 大家都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不仅我们要记住了他,他的故事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齐读第4段。 4. 这里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呢? 五、完成作业,积累词语 1. 出示“千山万水”和“千辛万苦”。理解。 2.你还能知道这样的词语吗?打开《语补》做第三大题。 3. 出示含有“千万”的成语,读。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完成《语补》的一、二、四、五大题。 2.背诵课文《大禹治水》,并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积累带有“千”、“万”的成语。※ 4.读一读《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等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小伙伴开一个故事会,交流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