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难在哪? 亟待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0-09-03作者/来源:科技日报浏览:202385 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涌现出来,把自己年轻活力奉献给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致富上。各级政府也积极营造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活力、增强创业富民效果。 如何帮助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常态化?近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村官调研团再次赶赴苏北连云港灌云、灌南、东海和赣榆4县,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调研。苏大师生共向大学生“村官”发放问卷407份,回收有
2、效问卷406份,同时开展深度访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困惑提出了思索与建议。创业成为“村官”融入农村的有效途径此次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显示,有40.1%的村官已经创业,28.2%未创业但有创业打算,31.7%的还未创业,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普遍接受的、能够尽快融入农村的方式。有23.8%大学生“村官”表示自己的创业动机是为了自我实现,而为实现增加收入、富民惠民目的则分别为21.2%和18.3%。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活动直接与农户接触,不仅拉近了与农户的距离,加快融入村务工作,同时将惠民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为减轻农村的经济
3、压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访谈中很多大学生“村官”都表示,他们的创业活动与当地农民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数据显示,32.1%的村官愿意选择“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合作模式,直接惠利到当地贫困户,起到了惠民的作用。经验的丰富,体力的强大使得农民成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最优合作者。赣榆县的村官宋玮玮采用大棚种植蘑菇,与三户农民共同合作,农忙时还会雇佣闲散的短工进行劳作。今年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村官”面临三年届满,对于走在创业道路上他们来说,其创业活动对自己的流向也有不同的反应。数据显示,74.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创业企业对其自身的流转有重要影响。面对任职3年后的选择,许多正在创业的“村官
4、”心中都充满了矛盾,矛盾集中于是否留任村官继续创业。在创业成功的假设下,有69.2%的“村官”表示会在任期届满的时候选择继续留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也显示出大学生“村官”对于通过创业造福当地民众的强烈愿望。“村官”创业,资金、技术都是坎在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劣势的调查中,“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和“实用技术缺乏,难以引进项目”被排在了前两位,有43.8%的“村官”认为缺政府支持、缺资金是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主要劣势。由于大学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缺乏创业必要的启动资金,存在融资难、担保难,而通过当地农信社贷款、政府创业基金支持等方式,他们筹得的资金也大多在5万元以下。创业本金不足直接导致“村官”
5、们不得不选择投资规模较小的基础农业项目,有时即便有很好的机会也只能选择放弃。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大学生“村官”选择实施的创业项目中,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比重占到了73.6%。而“靠天吃饭”的基础农业经常会遇到风霜雨雪、病虫灾害等侵扰,因此风险并不像“投入”那样低。灌云县的2007级大学生“村官”陈锡发就深有感触地向调研师生讲述了自己的失败经历。2008年,他投入1万元资金接手了本村的一个种植大棚。2009年初,由于当地雨量较大,大棚中的农作物受到了极大影响,最终颗粒无收,“第一笔创业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虽说是创业富民,但实际上创业的开始我们是跟着当地的农民从头学起。农民们有经验和种植技术,不论
6、是技术成本还是人力成本,我们都要比他们多得多。”灌云县2007级大学生“村官”陆叶说。调查显示,406位大学生“村官”中,农学类毕业生仅有2.7%,而文史、理工、管理类毕业生综合占比达到了81.7%。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业技术方面都是“零起点”,即使是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操作上也有所欠缺。不少村官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在实际创业中走了弯路,花了冤枉钱,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课题组指导老师、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马德峰说,虽然地方政府部门都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讲座,但基本都是经验介绍类的。“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6.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非常有必要接受相关培训,但实际参加过
7、创业模拟训练的仅有4.9%。”他认为,政府在“村官”创业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当参与但不干预,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为“村官”搭建创业平台;其次,高校也应扮演起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人”、“后援团”角色,在工作培训、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村干部支持。惠民见“端倪”,富民有“距离”大学生“村官”创业从选定项目、实施项目到收回成本普遍需要23年的时间,虽然在个别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但是总体态势仍然处于艰难探索的初级阶段。根据调查显示,81.1%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年盈利少于5万元,盈利额超过20万元的仅有1.9%。大学生“村官”的年盈利中又有多少用于致富地方村
8、民呢?根据这次调查统计,有49.8%的大学生“村官”将创业盈利的10%用于富民;31.4%的大学生投入的富民资金可以占到盈利额的10%29%;能实现50%以上的盈利用于富民的仅占6.8%。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是大学生“村官”主观上不愿意富民,而是受创业初期资金流转问题、选择项目效益不高等因素影响,达不到富民的效果。“我们投资了7个大棚,一个大棚雇一个男性劳动力,也能提供一些零散的岗位,”东海县桃林镇的大学生“村官”王兰舟坦言,他们现在提供的这些岗位远远谈不上“富民”。不仅是王兰舟,76%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自己创业富民的贡献一般或较小。马德峰副教授认为,创业从某种程度上讲首先解
9、决的是大学生村官“有事干”、“干得好”的问题,其次,富民作为创业的目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实现的更多是惠民,惠民是实现富民的积累过程。”根据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的一份数据表明,全市已有304名村官创业,459个就业单位参与创业,带动4000人共同创业,“大学生村官大胆创新,带头创业,激发了基层创业热情”。统计数据显示,“劳动所得”、“入股分红”、“场地使用费用”排在了创业富民形式的前三位。“我们认为目前创业富民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创业带动示范、组织合作经营、招商引资等都可以作为富民的形式。”李风啸同学说。创业富民亟待产业升级有过一次失败经历的陈锡发没有就此放弃,他选择了高效农业作为
10、自己第二次的创业项目。他与灌云县的其他6名村官合作建立了高效农业种植园,种植“紫苏”。他与韩国、日本等企业签订产品供应协议,不仅获得了日韩企业给予的技术支持,自己的产品还直接销往海外,获得了可观的盈利。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营的创业项目是基础农业,但是有51.7%的人认可高效生态农业可以成为创业富民的项目。“农民们对于新诞生的高效农业种植园的生产方式并不敢轻易尝试,只有先看到有实际收效才敢改变”。东海县桃林镇的村官葛永杰等人投资了7个高效农业蔬菜大棚,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起初村民们都持观望状态,隔三差五的到创业园看一看。等到第一茬生产期结束后,附近的农户们看到了收益,纷纷加入了种植
11、行列。马德峰副教授认为,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内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当就业,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社区创业的产业多元化发展。他建议,大学生“村官”可以在创业之初,就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也可以利用当地的产业优势和环境特点,对现有的创业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升级,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实现大学生村官社区创业富民目的。大学生“村官”还有本职的村务工作,无法像农民一样长时间的在大棚劳动,必须雇人帮忙,在基础农业的市场竞争中占不到优势,甚至风险比一般农民创业要高。参与调研的李风啸同学对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解释和建议:“以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创业项目,就对环境与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选择契合当地产业链的项目,同时谋求技术指导,切忌急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