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6期学员 老师:叶柏年(62424962)
第一次课
1.唱好京剧要注意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2.三大国粹:中医、国画、京剧。(360多种)
3.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
4.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京剧的题词和讲话热点:“宏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题词)“振兴京剧和民族艺术,需要有一批立志献身这一事业的优秀人才,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努力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京剧人才,民族艺术人才。””京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特别是在海外,一听到京剧,就会想到祖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一定要把京剧艺术这件事抓好。”
第二次课
1.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1894——1961),江苏泰州人。8岁学艺,11岁登台演出,一生从艺50多年,共演过117个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1次访美(1930)、3次访日(1919、1924、1956)、4次访苏(1935、1952、1957、1960)、1次访朝(1953)。第一个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国外的对外文化交流使者,对我国的京剧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梅大师在抗日8年期间,“蓄须留志”表现了高度的革命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注:梅大师的表演艺术体系与俄国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剧作家和导演布莱希特并列称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
2. 京剧是何时怎样形成的?
起至年代
徽班进京名称
主演和领班人(三鼎甲,老三杰)
进京后
公元1790-1820年
(清乾隆五十五年)
三庆班(整本大戏)
程长庚(1811-1882)
安徽,徽调
第一次徽秦合流
公元1820-1840年
(清乾隆道光年间)
四喜班(昆曲)
张二奎(1814-1860)
河北人,京调
第二次徽汉合流
和春班(武戏)
春台班(童伶)
余二胜(1802-1866)
湖北,汉调
第三次课
京剧行当的分类(生、旦、净、丑):
生行
老生
又名胡子生、须生,分文/武老生(胡子在京剧中的专门术语叫“髯口”)
小生
主要扮演英俊青年的角色
武生
长靠/短打武生
红生
指勾红脸的老生(关公)
娃娃生
指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
旦行
青衣
又名正旦,重唱功,主要扮演性格稳重,举止端庄正派的中年妇女
花旦
主要扮演活泼天真的青年女性,一般是以做功和念白为主
老旦
主要扮演老年妇女,重唱功。
武旦
指扮演有武艺的青壮年女性,又分短打/长靠武旦两种。刀马旦(穿长靴)
花衫
是指青衣和花旦的综合行当(唱念做打并重)
净行
正净
又名大花脸、铜锤花脸、黑头,重唱功(包公)
付净
又名二花脸、架子长脸,重做功
武净
又名武花脸,即以武打为主的长脸
丑行(眼睛、鼻子上有豆腐块状小白粉)
文丑
又名小花脸,通常扮演语言幽默滑稽心软善良或奸诈丑恶的人物
武丑
有武功,即善于跳打、扑跌又口齿伶俐,俗称“开口跳”
彩旦
又称丑婆,专门扮演奸刁刻薄或可笑的女性人物
第四次课
1. 何谓戏剧: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显示情景的叫戏剧。
2.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戏曲
3. 中国第一部京剧电影的片名是《定军山》,于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
4. 中国的昆曲(又名昆腔、昆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形成于元末清初,其主要代表剧目有《游园惊梦》、《长生殿》、《牡丹亭》等。
5. 京剧的四小名旦是:李世芳(青衣)、张君秋(青衣)、毛世来(花旦)、宋德珠(武旦)。
6. 20世纪京剧的几个兴衰时期:1917-1939(高潮)1937-1945(低潮) 1949-1965(高潮)1966-1975(低潮)1980迄今(高潮)
7. 形成流派的条件:高超技艺代表剧目接班人群众认可
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剧目:
1. 旦角派 (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圆润甜美
程砚秋
《锁麟囊》、《荒山淚》
幽咽婉转
荀慧生
《红娘》、《金玉奴》
俏丽多姿
尚小云
《昭君出塞》、《双阳公主》
刚劲明快
张君秋(1920-1997) 《望江亭》、《状元媒》 清脆嘹亮
2. 老生派
前四大须生
余叔岩(1896-1943)
《空城计》、《捉放曹》
韵味醇厚
言菊明
《让徐州》、《卧龙吊孝》
委婉曲折
高庆奎
《逍遥津》、《辕门斩子》
高亢激昂
马连良(1901-1966)
《借东风》、《甘露寺》
潇洒俏丽
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
《借东风》、《甘露寺》
潇洒俏丽
谭富英
《定军山》、《战太平》
奔放流利
杨宝森
《文昭关》、《洪羊洞》
韵美味甜
奚啸伯
《白帝城》、《范进中举》
清雅有劲
麒麟童(又名周信芳,1895-1979)《逼韩信》、《四进士》 苍劲浑厚
3. 花脸派(粗犷豪放)
金少山(1890-1948)、裘盛戎、袁世梅 《铡美案》、《赤桑镇》、《李逵探母》
4. 老旦派(挺拔宏亮)
李多奎(1898-1974)、李金泉 《钓金龟》、《打龙袍》
5. 小生派(刚劲挺拔) 姜妙香、叶盛兰 《罗成叫关》
6. 武生派 杨小楼、盖叫天 《挑滑车》、《武松打虎》
7. 小丑派 肖长华、叶盛章 《铁弓缘》、《三岔口》
南麒北马关外唐(唐韵笙)、
第五次课
1.京剧第一代:程长庚(1811-1880)安徽人、余三胜(1807-1866)湖北罗田人、张二奎(1824-1861)河北人『三鼎甲,老三杰』
2.京剧第二代:谭鑫培(1847-1917)湖北武昌人、汪桂芬(1860-1906)湖北汶川、孙菊仙(1881-1931)天津人『小三鼎甲,新三杰』
3.京剧第三代:四大名旦、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
4.何谓同光十三绝?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6-1908),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了一幅13位著名戏曲演员的剧装画像,其中京剧有程长庚、杨月楼、谭鑫培、梅巧玲等人,传世以后称同光十三绝。
5.王瑶卿(1881-1954)简介,北京人,10岁学艺,14岁登台,京剧旦行革新家,杰出戏曲教育家,曾与谭鑫培同台多年,一生从艺60年,四大名旦和张君利等演员都是经他指导、传授而成名。
6.关于真嗓和假嗓的问题
真嗓又名本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为真声,京剧中的生行、净行、丑行和老旦等在演唱时都是用真嗓。假嗓又名小嗓,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为假声,京剧中的旦角、小生的演唱用假嗓,小生通常用真假嗓结合来唱。
7.京剧的艺术(基本)特征: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技艺性娱乐性
第六次课
1. 京剧虚拟性的具体表现:以鞭代马、以桨代船、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跑几个园场等于跑十万八千里。
2. 京剧的表演动作:
五功
唱、念、做、打、舞
五法
口
眼
手
身
步
形
神
势
段
台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