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火灾l 燃烧:可物燃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l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较多,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态可燃物和固态可燃物三种。2、氧化剂: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中的氧气。3、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l 燃烧的充分条件是: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火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的分类l 根据国
2、家标准GB4968-85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火灾。按照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如表11所示。特 别 重 大火灾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重 大 火 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 大 火 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
3、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一般 火 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只要去掉火灾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火灾就不会发生或者将熄灭。所谓的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灭火。 冷却灭火:就是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它的燃点以下,对于气体降低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4、 窒息灭火:就是通过降低氧浓度,使其达到氧化反应最低浓度以下即可使燃烧反应终止。一般氧浓度在15%时燃烧反应将不能持续。 隔离灭火:就是将可燃物与氧气和温度隔离开,燃烧就会终止。 化学抑制灭火:就是抑制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使燃烧反应终止。l 导致火灾的人为因素1、管理不善造成火灾。如在严禁烟火的场所,违规用火、乱拉乱接电源、超负荷用电等造成火灾。2、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火灾。如焊接时没有考虑周围的现场环境,点燃附近的可燃物引起火灾。3、用电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设备老化引起火灾。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设备的增加,用电负荷和供电线路的能力不匹配造成过载形成火灾;二是设
5、备线路老化等原因也时时发生电气火灾。4、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如对电气线路的载流量计算不准确,造成线路超载或线路短路引起火灾。5、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火灾。如乱仍烟头或人员离开而忘记关掉正在使用的电源或气源等造成火灾。6、随意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而没做相应的防火措施。如擅自将办公楼改成商场,造成实际用电量远远大于原建筑设计的最大允许负荷,留下了火灾隐患。7、防雷设施的损坏等造成雷击火灾等。8、人为的纵火。l 火灾的危害 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
6、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越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的危险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2、火灾会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l 几种常用灭火剂的灭火机理 1、水:水是消防灭火中最为常用的灭火剂,它主要以冷却作用灭火,可用于大多数物质的火灾。但水不能扑救遇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活泼的金属等。
7、2、泡沫灭火剂:目前主要以空气机械泡沫为主,它是由一定比例的空气泡沫液、水和空气经机械式水力撞击作用相互混合形成充满空气的膜状泡沫群。由于空气泡沫比油品轻,能在油品液面上自由展开,隔断可燃蒸气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因此,泡沫灭火剂能有效地扑灭烃类液体火焰和油类火灾。 3、干粉灭火剂:有钠盐干粉、钾盐干粉、氨基干粉等。干粉在燃烧区吸收大量的热,并放出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起到冷却和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同时,干粉灭火剂与燃烧区的碳氢化合物作用,夺取燃烧反应的游离基,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在加上机械冲击的作用致使火焰熄灭。干粉灭火剂可扑救可燃气体、易燃与可燃液体、电气设备火灾。 4、二氧化碳灭火剂:主
8、要依靠窒息作用灭火,适用于图书馆的珍藏库、图书楼、档案楼等。 5、六氟丙烷灭火剂:主要依靠化学抑制作用灭火,即能有效的抑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迅速降低火焰中H、OH、O等自由基的浓度,使燃烧终止。因其灭火不留残渍,不污染、不损坏设备,可用于贵重仪表档案室等的火灾。l 燃烧的类型一、 按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燃烧分为着火、阴燃、闪燃和爆炸四类。 1、着火: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可燃物被点着并持续燃烧,直到可燃物烧尽为止的燃烧现象。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发生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等。随着阴燃的进行,热量聚集、温
9、度升高,此时空气的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明火燃烧。 3、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 4、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类型二、按爆炸的性质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两类。1、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 2、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l 爆炸的破坏作用 1、爆炸压力:爆炸压力是爆炸时产生的机械效应,是造成杀伤、破坏等事故的主要因素。 2、冲击波:在爆炸瞬间,当能量突然释放到周围空气中时产生作用力
10、。 3、高温:爆炸时温度可高达20003000,会把从破坏设备内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蒸气点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 4、爆炸碎片的冲击:建筑构件和机械设备等被破坏后变成碎片飞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危害l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按爆炸下限,可燃气体分为甲类(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和乙类(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1、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 2、初始压力:初始压力升高,其分子距离缩短,碰撞几率增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3、惰
11、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使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4、混合物中氧含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5、点火源:点火源的温度越高,热表面积越大,与可燃混合物接触时间越长,点火源给混合物的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氧指数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固体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氧指数的高低可以反映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如氧指数为26的可燃物,在混合气体中氧含量小于26就不能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小于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于可燃材料,氧指数大于27属于难燃
12、烧材料。粉尘爆炸的条件和粉尘爆炸的特点 1、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 粉尘必须有相当大的比表面面积。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2、粉尘爆炸的特点: 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内形成更多的爆炸混合物,再次爆炸。连续爆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l 液体燃烧特点以及液态烃类和醇类燃烧时的现象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
13、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1、蒸发燃烧; 2、分解燃烧;3、表面燃烧;4、阴燃。l 火灾在建筑物内蔓延的方式1、火焰的蔓延: 2、热传播:l 热传播的途径热传播的途径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l 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1、火灾隐患:存在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或在
14、火灾发生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后果。2、重大火灾隐患:存在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导致火灾或在火灾发生时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l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l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防火措施。火灾案例阐明,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几率小,被火烧毁、倒塌的少。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时,可以起到下列作用: 1、在一定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能延缓和阻止火势蔓延; 2、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疏散时间; 3、为消防队员扑救火灾创造条件; 4、为火灾后建筑重
15、新修复使用提供条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类型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屋顶承重构件和吊顶等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综合确定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高,四级最低。一级: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最高。二级: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的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较高。三级:除屋顶承重构件外,其余的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四级:除防火墙为不燃烧体外,其余的建筑构件均为难燃烧体或燃烧体,耐火极限最低。l 低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如影剧院、百货楼。商店、学校、食堂等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有困难时,可采用
16、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其他的民用建筑在层数较少时,可采用三级或四级耐火等级建筑。l 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应为一级。l 厂房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高,四级最低。厂房的耐火等级应与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相适应。一般情况下,甲、乙类生产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丁、戊类生产厂房的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四级。l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时应考虑的因素1、建筑物的重要性 2、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3、建筑物的高度。4、建筑物的
17、火灾荷载。l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包括一类居住建筑和一类公共建筑。 一类居住建筑: 1、高级住宅;2、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一类公共建筑: 1、医院; 2、高级旅馆; 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 4、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 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 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 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
18、、档案楼; 10、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蔓延快; 2、人员疏散困难;3、火灾扑救难度大; 4、火险隐患多。l 防火间距及确定防火间距的依据 防火间距就是防止着火建筑物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确定防火间距的依据: 1、考虑辐射热的作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3、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4、建筑物的布局形式; 5、灭火作战和节约用地的需要。l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1、辐射热;2、热对流;3、建筑物外墙的门窗洞口的面积大小;4、建筑物内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多少;5、风速;6、相邻建筑物的高度l
19、建筑防火技术措施:1、总平面防火2、建筑物耐火等级3、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4、防排烟设计5、室内装修防火6、安全疏散7、工业建筑防爆l 防火分区就是在建筑物内部采取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措施分隔,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l 防火分区的作用:阻止火势蔓延,有效地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l 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1、防火分区一般按建筑面积划分。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做了具体规定,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规范规定的面积要求。2、防火分区必须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平面形状、人员交通
20、和疏散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3、作为人员疏散通道的楼梯间、前室和某些避难功能的场所,以及为扑救火灾而设置的消防通道,必须受到完全保护,应划为独立的防火分区。4、建筑内有特殊防火要求的场所和部位,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区域进行特殊的防火分隔。5、建筑物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的面积可适当加大。三、防火分区的划分要求(一)低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最大允许长度(m)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一、二级1502500三级1001200四级60600地下室-500注:建筑内设上、下连通的走马廊、中庭、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做为一个防火分区。(二)高层民用建筑建筑类别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一
21、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地下室500说明:1、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可取2500m2。2、高层建筑内的商场营业厅、展厅,设自动灭火设施和火灾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为4000m2,地下部分最大可为2000m2。l 中庭防火分区的划分:1、中庭:大型建筑中以内部上下楼层贯通的大空间为核心的特殊建筑形式。2、火灾危险性(1)一旦起火,烟火急剧蔓延到整个建筑物(2)人员疏散和扑救难度大3、防火分隔措施(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应设能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2)与中庭相连的过厅、通道应设防火门或防火卷
22、帘(3)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中庭顶部宜设排烟设施四、防火分隔物 P29 定义: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防火分隔物。 分类:l 按设置方式分为:1、固定式:楼板、防火墙、防火隔墙2、可开启关闭式: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幕l 按设置位置:1、水平方向划分防火分区的分隔物: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加水幕、防火隔墙2、垂直方向划分防火分区的分隔物:耐火楼板、窗间墙、有防火功能的楼梯间一)防火墙 定义:防火墙是由不燃烧体材料构成,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用于阻止火灾蔓延的墙体。分类:内墙防火墙、外墙防火墙、室外独立设
23、置防火墙防火墙构造要求:(1)防火墙应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且设计防火墙时,应考虑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致使防火墙倒塌。 (2)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50cm。 当低层建筑物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时、高层建筑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底部,不高出屋面。 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3)建筑物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
24、;或设防火墙带,其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4)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5)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必须设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12cm。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 (6)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防火分隔物 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防火分隔物。1、分类(1)固定式:普
25、通砖墙、楼板、防火墙(2)可开启关闭式: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2、防火分隔物的设计要求(1)防火墙:具有不少于4.00h(高层建筑为3.00h)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墙壁(2)防火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 行关闭的门。1)按耐火极限:甲级:耐火极限1.20h(防火墙)乙级:耐火极限0.90h(疏散楼梯门)丙级:耐火极限0.60h(竖井检查门)2)按材料:木质、 钢质、 复合材料3)按门扇结构:带亮子,单扇、多扇 不带亮子,全玻门、防火玻璃4)防火要求 关闭紧闭,不窜烟火木质门设泄气孔,设自动关门器l 防烟分区 1、定义:采用挡烟垂壁、非燃烧体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
26、5m的挡烟梁等措施划分的防烟空间。档烟垂壁:装于吊顶下,能对烟和热气的横向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cm固定的或活动的挡烟设施。2、作用:保证一定时间内,把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通过排烟设施迅速排除,从而达到控制烟气扩散和火灾蔓延的目的。3、划分防烟分区的原则 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1)不设机械排烟设施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2)当走道和房间按规定设机械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按分设或合设的情况划分防烟分区;(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4)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5)对有特殊要求
27、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避难层(间)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l 建筑消防设施的分类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二、固定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三、消防给水系统四、防火分隔设备及设施五、防烟排烟系统六、消防电梯七、火灾事故应急广播、消防通信八、安全疏散设施九、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一)安全疏散设施的种类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避难层、屋顶直升机停机坪(二)疏散门形式:平开门、双向弹簧门不应采用侧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人员密集场所太平门宜采用推闩式门(三)疏散走道1、走道的耐火性能2、走道的宽度3、走道采光与防排烟(四)疏散楼
28、梯1、敞开楼梯;2、封闭楼梯;3、防烟楼梯;4、室外楼梯;5、剪刀楼梯(五)避难层(六)屋顶直升机坪l 敞开楼梯1)定义:在建筑物内不封闭的楼梯。2)形式:常见为三面有墙,一面敞开3)特点:不防烟不防火,是烟气向上蔓延的通道,高层建筑中作为开口部位。4)适用: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5层及5层以下的公共建筑(特殊除外);丁、戊类厂房。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及部位l 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分类及设置要求 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级(1.2h)、乙级(0.9h)、丙级(0.6h);防火门应有自闭功能;常开防火门应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内外两侧应能手动开启;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开
29、启后,其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防火隔音门:具有防火、保温、隔音、防盗功能。钢质滑动防火门:平时依靠电磁门吸的吸附力,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发生火灾时切断通向电磁门吸的电源,门吸松开,门自动关闭。l 防火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能在任何一侧手动打开;2. 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关闭后很难开启或不能随时开启的防火门,应在门扇上加开活动小门;3. 经常处于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息反馈功能。4. 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安装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开启时不应跨越变形缝。防火窗: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制成
30、,能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窗。按照耐火极限可分为3级。(3)防火窗: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制成,能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窗。按照耐火极限可分为3级。(4)防火卷帘: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的卷帘1)组成: 叶板、滚筒、框架、导轨、控制机构2)类型:轻型:厚度为0.5-0.6mm重型:厚度为1.5-1.6mm0.8-1.5mm适用于楼梯间或电动扶梯的隔墙1.5mm以上适用于防火墙或防火分隔墙。上卷:宽度可达10m,耐火四小时侧卷:宽度可达80-100m, 90转弯,耐火4.3h普通型钢质:1.5h,2.0h复合型钢质:中间加隔热材料(2.5h,3.0h,4.0h)3、要求
31、:应有防火防烟密封措施。设在疏散走道和前室的防火卷帘应具有延时下降功能,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应配备自动启闭控制器。 并应能电动(火灾探测器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速放)、手动电动和手动拉链控制。替代防火墙的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在其两侧设冷却水幕。防漏烟:压力差为20Pa, 0.2m3/m2min(5)防火水幕防火水幕可以起防火墙的作用,在某些需要设置防火墙或其他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情况下,可采用防火水幕进行分隔。防火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小于3排,防火水幕形成的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L/s.m.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其耐火极
32、限不应低于3.0h,符合温升判定条件时,可不设喷水保护。符合辐射热判定条件时应设喷水保护,延续时间3.0h;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l 安全疏散出口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的要求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二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二个;建筑面积小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一个疏散门;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1.1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
33、于1.4M;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楼梯、门、安全出口的总宽度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l 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的要求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靠外墙设置,不应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不应敷设甲、乙、丙液体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人员密集的
34、公共建筑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l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对单、多层建筑应设双向弹簧门;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防火门(对高层建筑)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a、12-18层单元式住宅,b、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c、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高级多层旅馆;d、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e、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f、甲、乙、丙类厂房和建
35、筑高度不起过32m的高层厂房;j、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三层的地上建筑;h、地下建筑。l 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l 防烟楼梯间定义: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可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前室和楼梯间内应设防排烟设施。3)防烟楼梯间适用范围高层塔式住宅
36、;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单元式、通廊式除外);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建筑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 3层,一、二层室内外地坪高差大于10m)。室外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楼梯段和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O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室外开启,楼梯周围二米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孔洞,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n 自动扶梯1、特点:(1)适用于大
37、量人流的公共建筑;(2)自动扶梯是开口部位;(3)未进行防火分隔的自动扶梯可看作临时敞开楼梯;(4)进行防火分隔的自动扶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2、自动扶梯的防火分隔:(1)在自动扶梯四周安装喷水头;(2)在自动扶梯四周安装水幕喷头;(3)自动扶梯四周设防火卷帘(高层3.0h)和防火墙;(4)在自动扶梯穿过楼板处设水平防火卷帘。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发生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l 安全疏散的有关概念1、安全疏散:引导人员向安全区域撤离。 安全区域人员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包括室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阳台、屋顶平台、着火层下数
38、两层以下的楼层、避难层(间)等。2、安全出口:符合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疏散外门)。广义上包括建筑内部房间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门。主要包含数量、位置、宽度和形式三方面内容。3、安全疏散距离:到安全出口的水平距离。民用建筑包括两段: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房门到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的距离。厂房为最远工作地点至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4、疏散速度平地自然行走速度:12m/s。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地43人/min,楼梯37人/min。通行系数:单位时间内人流通过单位横截面宽度的人数,单位为:人/ms,平地1.3人/ms ,楼梯1.1人/ms。5、疏散人数固定座位数:礼堂、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分布密度:单位面积人员分布数,单位:人/m2,录像厅和放映厅为1人/ m2,其他娱乐场所为0.5人/m2 。6、允许疏散时间(控制疏散时间):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疏散到安全区的时间。取值: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为57min,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为24min,影剧院2min,体育馆34min。在一定的疏散速度条件下,设定疏散人数,通过安全出口数量、位置、宽度和形式的设计,合理确定安全疏散距离,使建筑内人员的疏散时间小于允许疏散时间,保证人员安全撤离,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