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让音乐律动游戏伴随幼儿健康成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07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音乐律动游戏伴随幼儿健康成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音乐律动游戏伴随幼儿健康成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音乐律动游戏伴随幼儿健康成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4R漫话音舞RAMBLING RHYTHM让音乐律动游戏伴随幼儿健康成长文/王继霞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元化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在教育教学中,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更加受到重视。幼儿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相比理论性的课程,形象性的音乐更容易让幼儿接受,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又符合幼儿爱玩的心理特征。因此,音乐律动游戏很适合幼儿的成长阶段。本文将从音乐律动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幼儿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幼儿教育阶段,音乐学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音乐这一学科可以发掘幼儿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音乐

2、的灵魂就是节奏,掌握节奏,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脉络,学好音乐。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通常用到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和空间智能。加纳德认为,多元智能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音乐与律动的结合是必然的,同时音乐与游戏也是密切相关的。德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格斯认为,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游戏是为了帮助儿童达到必要的智力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满足,游戏的发展水平和儿童的认知水平是相适应的。因此,包含律动特点和游戏模式的音乐律动游戏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

3、音乐律动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儿童心理学表明,兴趣会严重影响幼儿注意力的集中。而幼儿对游戏具有天然的浓厚兴趣,因此将游戏与课堂融合,幼儿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且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游戏的乐趣,又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115MDZ漫动作2023.08布置游戏场地,重现音乐中的场景,提升幼儿的代入感和体验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小海军的音乐律动游戏活动,教师首先需要布置与海洋、军舰相关的背景,其次,在幼儿上台表演时,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和歌曲,让幼儿感觉自己就是徜徉在大海里与敌人英勇作战的小海军。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幼儿对于小海军的体会

4、也更加深刻。游戏情境创设的另一方面就是游戏道具的准备。游戏当然需要有道具配套,角色扮演游戏需要有对应角色的衣服/皮套以及与角色相关的装饰品,如扮演小兔子就需要有兔耳朵;扮演小红帽就需要有小红帽的红色兜帽衣服等,这样扮演者会更加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打击乐、节奏律动游戏则需要能发出声音的道具,如鼓、三角铁等专业乐器或生活中的碗、瓶子等常见的生活用品。具体以音乐吵醒了猎人快快逃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小猪、小狼、小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以及猎人的头饰和猎枪,再利用泡沫、卡纸、塑料箱等材料搭建房子。这样幼儿就能真实地体验音乐中猎人捕猎、猎物逃跑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平时需要有意识地收集材料,以便在教

5、学时随时都能派上用场。课堂活动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暖场热身,高涨学习热情。在完成前期的教学设计准备后,就要进行主体部分的课堂教学了。音乐学习是主观、情绪化的学习活动,需要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其中。幼儿的学习热情高涨之后,才能更集中注意力,进而更好地接受理论性的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学习之前,需要先“暖场热身”。例如在学习2/4拍子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围成一团坐下,将一朵红花随机发给一位学生,然后教师敲击手鼓,当手鼓敲动时,幼儿开始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传递花朵,手鼓敲击速度变化时,传递花朵的速度也随之变化,最后手鼓停止敲击的同时,也停止传递花朵,此时花朵在哪个小朋友的手上,哪个小朋友便需要接受一个贴

6、纸条的小惩罚。在节奏感强烈与紧张氛围的游戏中,幼儿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游戏的最后,教师再告诉幼儿手鼓敲击的快慢和强弱就是按照2/4的拍子变化的,从而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2/4游戏化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插入如和声游戏、音阶游戏、节奏游戏等类型的游戏,让幼儿能够很好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身心。音乐游戏能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音乐课堂的期待和对音乐的热爱,做到寓教于乐,学习与玩耍两不误。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是一门视听艺术,但其中也蕴含着纷繁复杂的音乐理论。要想深入理解音乐蕴含的内涵,就需要聆听者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在幼儿音乐课堂中,幼儿也需要对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有简单的

7、了解。因此,除了教幼儿学唱歌曲外,音乐教师还需要向幼儿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休止符等。不过,简单的言语传授并不能让幼儿理解和接收这些复杂抽象的乐理知识。但是将乐理知识融入游戏或身体律动之中,把抽象的乐理知识通过游戏或身体律动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幼儿在快乐地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轻松地学习到简单的乐理知识。例如2/4的节拍,指的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可以有2个4分音符,直接用言语传授的话十分抽象,在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幼儿看来无疑是天书。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认识2/4节拍;又如“休止符”,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拍手或跺脚的时间长短来帮

8、助幼儿了解各休止符之间的停顿差别。这样巧妙地用律动去解释音乐理论,能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抽象、晦涩的乐理知识,幼儿也更容易理解音乐。积极参与,表现自我,提升创造思维在将音乐知识和音乐课堂游戏化后,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的活动和学习。表现力和创造力是音乐综合素养的高阶体现,但在幼儿音乐课堂中就已经有了体现。在音乐律动游戏课堂中,幼儿表现十分活跃,他们的“艺术细胞”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既有模仿表现,也有个性化的创造。比如,近段时间兴起的歌曲对暗号,就是一种模仿表现和创造的典型行为。在音乐律动游戏中,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律动,敲击桌子或其它东西发出声响配合音乐的节奏,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配合音乐演奏。

9、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幼儿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为幼儿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的展现和发展提供了空间。音乐律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幼儿教育广义上可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此章论述音乐律动游戏的应用也主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学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学校(幼儿园)教育是占据绝大部分的,因此音乐律动游戏在幼儿园中如何应用更值得关注。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先行步骤,它引领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律动游戏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一是游戏内容的选择。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游戏,这是第一步。音乐律动游戏不能随意地穿插在课堂中,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目的性。穿插游戏的目的是课堂

10、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或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选择的游戏要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并且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例如,角色扮演类型的游戏更适合画面感强、角色形象鲜明丰富的音乐。以音乐拔萝卜为例,幼儿音乐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亲自体验拔萝卜的感觉,从而体会这首歌中的情感起伏变化。在韵律、节奏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并尝试自己创造音乐节奏。这方面的教学应以体验式的节奏游戏和开放性的编创游戏为主,如跳舞机的模式等。也可以播放由不同的打击乐器混编的乐曲,然后让幼儿说一说乐曲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并自己尝试现场还原这些声音;还可以让幼儿闭上眼

11、睛,然后用多个碗装不同的水,用小木棒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每种声音是敲击哪个碗发出的,游戏结束后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二是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场景的创设会影响幼儿参与音乐律动游戏的热情,从而影响幼儿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情境创设,为音乐律动游戏的开展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布景。音乐是抽象的,但它会让听者产生强烈的画面感,角色扮演类游戏也需要让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两者结合的音乐游戏,场景布置尤为重要。所以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展之前,精心116R漫话音舞RAMBLING RHYTHM拍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用手

12、鼓演示,加强他们对2/4拍的记忆。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感受音乐。角色扮演类游戏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以拔萝卜音乐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准备萝卜、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狗等角色的头饰、衣服等道具,例如老爷爷可以准备一撮小胡子,萝卜可以准备一个萝卜头饰。幼儿音乐教师挑选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这些角色。然后开始播放或演奏歌曲,随着歌曲的演奏,故事情节开始发展推进,扮演歌曲中人物的幼儿依次登场表演拔萝卜的情节。在不同角色上场时,需要表演出他们的特点,如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行动缓慢、小弟弟的活泼好动等,同时幼儿在拔萝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歌曲的节奏,要根据节奏来做拔萝卜的动作。

13、情绪上要从拔不出的劳累转变为拔出后的喜悦。在此次游戏中,幼儿亲自体验了拔萝卜,了解了拔萝卜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对于这首歌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角色扮演类游戏,使幼儿通过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入音乐背景,幼儿会将自己想象成音乐中的一部分,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能够更好地走近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律动游戏中创造表现。儿童对于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握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节奏游戏中,在教师自己设计的游戏完成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借助身体器官、乐器、身旁的事物等进行乐曲创造,没有任何

14、要求,只要有声音即可。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将他们创作的乐曲和创作乐曲时的表现记录下来。然后播放给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长观看,让幼儿自己感受自己创作的乐曲,并且知道自己在创作时的种种行为表现,以此激励他们继续进行创作。同时,让家长观看则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中的优秀表现,并且了解自己的孩子具备的艺术天赋,从而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提供新的选择。除了乐曲创作之外,善于表现的幼儿还会根据音乐的节奏跳舞。在自主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教学后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反馈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在音乐律动游戏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

15、思和反馈收集。主要对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度、课程学习的目标完成度、音乐律动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要清晰分析出是游戏的哪一环节使得幼儿兴趣不高,也需要收集参与主体对音乐律动游戏的意见。在评价与反思中,优化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音乐律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但它更重要的是三观教育。音乐律动游戏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应用更多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校联合、家校一体,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通常会布置家庭作业,这个家庭作业就是学校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音乐课程教育也能延伸,在学校的音乐律动游戏教育完成

16、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展示所学的音乐知识时,他们也会通过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音乐律动游戏向家长展示学习成果,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展示,配合孩子的展示,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音乐律动游戏。在游戏结束后,家长要赞扬孩子的表演,并鼓励孩子在课堂中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在家长的陪同和鼓励之下,幼儿对于音乐律动游戏的认同感更加强烈,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求度也更加强烈。这对于音乐律动游戏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应用也更加有利。36岁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动”,音乐律动游戏充分把握了这一特点,儿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身临其境地融入音乐、感受音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同时,幼儿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游戏课堂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其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