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叉”读“ch”,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3.表达运用
2、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教学过程板块一 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
3、有意思了。(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2.引入课题。(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
4、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师指名读。(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n”,不要读成了“pn”,“叉”读“ch”,不要读成了“c”。(3)识记字形。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生交流。示例: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瓶”字。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5、【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板块三 朗读课文,初感绿意1.释题。(1)生齐读诗题。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2)预设: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3)师指名读诗题,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2.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5节)(3)师指名分节朗读全诗,相机正音。(4)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5)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
6、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6)再读全诗,在读中理解。3.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步。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寻找“诗韵”1.导入新课。(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板书课题:绿)(2)师指名分节读诗。(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
7、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2.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3.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1)课件出示第2小节。(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3)感受“绿”的多。想象“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预设:各种各样的绿色)都有哪些绿?(预设:墨绿、浅绿)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预设:从省略号可以看出)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预设:橄榄绿、苹果绿、黄绿)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出示诗句)生轻声
8、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4)感受绿的美。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交流)师指名读第1小节。理解“发黑、出奇”。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预设:绿的程度深)师:“出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特别,不平常)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板块二 精品细读,想象画面1.学习第35小节。(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35小节。(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你觉得哪小
9、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3)生读第35小节。(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3小节。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师范读后指名读。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一阵风吹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 )是绿色的。小溪潺潺流过,(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5)学习第4小节。课件出示诗句。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师指名读后,全班读。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1: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
10、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示例2: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拓展运用。(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校园里( )在一起,公园里( )在一起,田野里( )在一起。a.生仿写,师巡视指导。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6)学习第5小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这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11、,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说话练习: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想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诗的意境。学生通过进一步自主探究发现现代诗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反复朗读,又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板块三 对比阅读,感悟语言1.学习“阅读链接”。(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12、(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示例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课件出示:“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示例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课件出示: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生齐读)2.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
13、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后豁然显现,学生的学习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通过反
14、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类文链接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绿”在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的作者的情感。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读拼音,写词语。xn m mn r
15、u shn shu n hu w cn su do ki p jin kng x bo zo yng 二、 下面四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请用“ ”选出来。(1)A系绳子(x) B叶柄(bng)C闷(mn)雷 D风号浪吼(ho)(2)A降(xing)服 B猛兽(shu) C洞穴(xu) D漫天卷地(jun)(3)A嫩(nng)红 B尽(jn)管 C吟诵(yn) D半明半昧(mi)(4)A霎(sh)时 B倾(qng)斜 C严惩(chng) D悄(qio)无声息三、 比一比,组成词语。庞(_) 嗅(_) 躯(_) 掩(_)宠(_) 臭(_) 驱(_) 淹(_)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
16、按要求归类(填写序号)。(_)烟袅袅 车水(_)龙 鸡犬相(_)高楼(_)立 依山傍(_) 大(_)小巷描写城市的词语:_描写乡村的词语:_五、 选词填空。平静 安静 沉静 宁静1房间里非常(_),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2几只小船飘荡在(_)的湖面上。3夜晚,(_)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4夜深了,四周(_)下来。六、 按要求写词、句练习。1鹅咬住了衣襟。(把句子说具体)_2鹅有什么可怕的!(改为陈述句)_3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用加点的关联词说一句话)_4牛是怕人的。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5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
17、瓶似的。(仿写比喻句)_6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仿写句子)_七、 积累运用1好问则裕,_。2_,失不再来。3有时候,大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如旁观的人清楚,正如宋代诗人苏轼在_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_。”4“梅须逊雪_,_”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俗语“_,_”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八、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大潮
18、一开始像_,再近些就成了_,更近些又像_这里按由_到_的顺序,使一幅幅壮观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2这段话从潮水的_和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巧妙地运用_、_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句与句比,增加了词语“_”“_”,从数量和_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句与句比,又增加了“_”“_等词语,更具体突出了大潮来时的“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19、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九、 习作乐园。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300。题目一:一次难忘的_生活中,许多人、事、物、景、活动等,给你印象深刻,令你难以忘怀。选一个内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题目二:书中的_走到我梦中大胆想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_参考答案1、寻觅 敏锐 闪烁 怒吼 午餐 隧道 开辟 健康 细胞 遭殃2、(1)A(2)D(3)A(4)C3、庞大 嗅觉 身躯 掩盖 宠爱 臭味 驱赶 淹没 4、炊 马 闻 林 水 街
20、 5、安静 平静 宁静 沉静6、可怕的鹅一口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 鹅没有什么可怕的。 要是你走路不小心,就会摔倒的。 因为牛是怕人的,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 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小强从石头上蹦下来,快速地跑了过来,一把抓住了小伙伴的手。7、自用则小 机不可失 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8、1 一条白线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远 近 2 形态 声音 比喻 夸张 3 千万匹 白色 颜色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 壮观景象(宏伟气势)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21、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9、示例:一次难忘的活动经过班里的层层选拔,星期五下午,我来到了多功能厅,准备开始我的英语演讲。我们以抽签的方式,分出了谁先随后,我拿到了一个纸团:六。这数字还算满吉利的,现在我要先听前面同学的演讲。似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一会儿蹦起来,一会儿跳下去,有的还会比几个兰花指,甚至有一个同学还带了一大袋东西,放过来,放过去。说实话,他们说的那一大段英文,我一个词都没听懂。三号选手,四号选手,一个个同学都演讲完毕,我握拳的手冒出一股又一股汗,虽然多功能厅里有开空调,但我仍然全身发热,估计脸都红了。等待五号选手的那段时间,我感到气都要喘不过来了,手里依然汗津津的。“六号”。老师叫到“六号上来。” 我不知为何突然感觉一身轻,紧张消失的无影无踪,拘束更是跑到九霄云外,我大大方方上台,自信的演讲。我尽量将每个音发标准,尽量把那些并不复杂的动作做好,把那早已背得的滚瓜烂熟的小故事一词不落、准确无误的大声说出来。台上,我偷偷瞄了一眼台下的林老师-我们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没想到她竟然向我眨了眨眼睛,竖起了大拇指。我谢幕时,多功能厅里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没想到我这三脚猫功夫居然获得了第二名。这次难忘的活动告诉我,自信是紧张时最好的良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