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质历年真题.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71910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历年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历年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历年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历年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历年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简答题1.断层分类(新249)按断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平移断层:二侧岩块水平滑动,断面近直立三种。按断层的组合类型分为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叠瓦式断层和推覆构造。2生物进化与地质年代表的关系?对地质历史发展史的研究应主要解决哪些问题?(新27)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3. 地磁要素(新37)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地磁场的状态则可用磁场强度F,磁偏角(磁针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和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这三个

2、要素来确定。4. 褶皱的基本形态(新245)褶皱是岩层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弯曲的塑性变形产物,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破坏。其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其规模有大有小,小的须用显微镜观察,大的可宽达几千米,延长达几十千米。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5板块边界的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大洋中脊 汇聚型板块边界:太平洋西南岸的俯冲带转换断层型边界:陡崖6岩浆岩划分(老新都有)根据Si02含量分类: 超基性岩(科马提岩)、基性岩(玄武岩)、中性岩(安山岩)、酸性岩(流纹岩)。45,52,65岩浆的冷凝环境:侵入岩和喷出岩,再

3、将侵入岩分为深成侵入岩与浅成侵入岩7地球的分界面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约在地下17Km深处,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900Km深处。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8地下水分类9冰川的形成条件(新123)冰川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其次是地形条件。 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温;二是降水(雪)量。冰川形成的地形条件 两极地区冰川的形成与地形关系不大,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控制。中低纬度高山区的冰川形成需要有可以积雪的相对平坦的地形。另外雪线高度还与山坡向阳背阴,地形突出与隐蔽,

4、即接受阳光多少等因素有关。三、论述题1地质作用划分或类型(新6)09年(课本)在地球系统中,导致发生各种地质事件的地球作用过程,统称为地质作用。按照作用发生的场所和动力来源,又分成 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作用。外动力作用是由太阳驱动、地球的重力参与的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中。在形式上分别表现为风化作用、风的作用、海洋与湖泊作用、河流与地下水作用、冰川与重力作用等等。就总体而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地表“削高补低”,重塑地表形态并产生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产物-沉积物和沉积地形。内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源驱动的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地

5、球的内部,部分发生在固体地球的表层,如火山作用。在形式上分别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同时“抬高降低”,增大地表高差并激发相应的外动力地质过程。(课件)形成和改变地球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2岩层的空间方位如何确定?叙述各产状要素(新241)08年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岩石的空间位置。岩层

6、的空间位置取决于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岩层的厚度。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的走向,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角读数, 二者相差180度.倾向:在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岩层面向下倾斜的那个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 简称倾向。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又称真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一点上可有许多视倾斜线, 因而也就有许多视倾角, 这些视倾角都比该点的真倾角小倾斜岩层才

7、有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均为零。垂直岩层无倾向,用走向描述。火成岩:层状侵入体有走向、倾向、倾角;厚度即二边界之间的距离。 非层状火成岩形态复杂,其产状据其延伸方向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仪直接在岩层面上测得3沉积岩形成过程(新59)07年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表流水、风、冰川等)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5%,但由于它形成于广泛分布的陆地表面及海洋盆地中由沉积作用形成,因而它占据了地表的75%面积。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性,在山区常常可以看到一层层的岩石,这就是沉积岩。组成沉积岩

8、的物质来自陆地上已生成的各类岩石,它们称为沉积岩的母岩(或源岩)。除以上母岩外,火山喷出物,生物物质,水体中的化学沉淀物也是沉积岩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岩中还有宇宙物质加入。沉积岩完整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前期的搬运(物质的搬运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机械搬运: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川或重力流中被搬运。化学搬运:一些母岩风化产物溶解形成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被携带搬运。生物搬运:生物作用的生物残骸和分泌物的堆积。)一沉积(沉积方式也有三种:机械沉积:机械搬运带来的碎屑物质,由于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下来。化学沉积:化学搬运来的物质通过化学作用形成难溶的物质或通过胶体凝聚进行沉积。生物沉积:生物的残骸和分泌

9、物的沉积。)过程,后续的深埋压实(在上覆地层负荷力作用下,进行的脱水、体积减小、孔隙度和渗水率降低,固结成岩的作用。)和脱水固化(在上覆沉积物形成的静压力作用下,使松散沉积物紧密结合失去水分的作用。)过程。沉积岩根据物质来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可以分为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和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三大类。陆源碎屑岩指沉积物来自大陆物理侵蚀作用,经流水、风、冰川、泥石流、重力流等搬运到沉积盆地沉积成岩。沉积过程受物理的或机械的因素控制,如流体性质(气体、液体、固体),运动状态(流动、波浪)及其强度控制。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在盆地中(陆上或水下)沉积下来,经成岩固结或熔结而成

10、的岩石。它既有火山作用的特征,又有沉积作用的特征(搬运和沉积),介于火山熔岩与陆源碎屑岩之间。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其物质(矿物)来源是风化成真溶液或胶体溶液搬运到盆地内,或者其本身就来自盆地内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沉积下来并经成岩作用转化为岩石。4岩石分类,各大岩石形成和演化(新59)05/08岩石是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物质的稳定形式,主要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通常由一种以上矿物(有时为岩屑)组成。岩石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单位,类型复杂多样。按岩石形成的自然作用类型,可将它们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表流水、风

11、、冰川等)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是由岩浆上升冷凝后结晶而成的岩石。它可以分为两个成因系列:侵入岩和火山岩。变质岩在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固态下发生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变质岩形成后还可经历新的变质作用过程,有的变质岩是多次变质作用的产物。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又可以通过风化搬运沉积再转变成沉积岩;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

12、岩浆岩。因此,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循环演化过程中。5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6生物的层序律(老

13、65)09年 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因此,一般来说,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这就是生物层序律。7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和意义(新240)09年上下两套地层形成时代不连续,接触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这种接触关系成为角度不整合,简称不整合。特征:新老地层角度相交,有沉积间断,岩性、古生物演化突变,存在剥蚀面、风化壳、底砾岩。 条件:地壳运动强烈,老地层

14、褶皱、破裂并遭风化、剥蚀,而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不整合面总是与上复岩层产状一致) 意思:对地层不整合的研究,除了可以判定构造运动的性质外,还可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时代大致确定构造运动作用于该区域的时代。此外,对不整合面上古风化壳的研究可以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区域性的不整合与假整合常是划分地层的依据之一,可成为地层单位中界、系两级单位的分界面。8冰川的形成条件及冰蚀地貌类型(老167)一、冰川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其次是地形条件。1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温;二是降水(雪)量。2冰川形成的地形条件两极地区冰川的形成与地形关系不大,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控制。中低纬度高山区

15、的冰川形成需要有可以积雪的相对平坦的地形。另外雪线高度还与山坡向阳背阴,地形突出与隐蔽,即接受阳光多少等因素有关。二、冰蚀谷又称冰蚀槽或“U”形谷。山谷中流动的冰川称山谷冰川。山谷冰川的刨蚀作用加深谷底,使谷底趋向平缓,但由于山谷基岩抗刨蚀能力不同及原来地形存在石阶等原因,谷底纵剖面可为台阶状。冰 斗山坡上的洼地积雪后称粒雪盆(图中标注冰川雪处)。粒雪盆中积雪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形成冰川(冰斗冰川),冰川流动对洼地的磨蚀和挖掘使洼地加深,洼地的壁因挖掘作用变陡峻,并使洼地向山脊和山峰方向扩大(图7-11)。经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壁陡一面开口的围椅状地形称为冰斗。冰斗开口处剥蚀作用弱一些,往往地

16、形凸出一些,有一门槛。冰斗中冰川增厚、增大会流出冰斗进入山谷。由于雪线附近冰劈作用最发育,刨蚀作用强度大,因此冰斗在雪线附近常发育成一排。当冰川完全消融后,它可作为古雪线的标志,同时冰斗中积水可形成冰斗湖(冰蚀湖的一种)。刃脊和角峰山脊两侧冰斗共同后退,向山脊方向扩大,山脊变尖似刀刃或鱼背上的鳍,即为刃脊或称羊背石:为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9人类活动诱发的环境问题、危害及对策04/05/06/08年(老P279)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活动已构成一种巨大的地质营力,它可以恶化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为地质作用恶化环境的主要表现

17、是:一、地面沉降,是指局部地表的缓解降低。它可造成城市建筑破坏、地下管断裂、咸水入侵、加剧海岸侵蚀等破坏性后果。二、咸水入侵,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入侵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地下淡水咸化后能被利用,它已影响到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三、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质因人为因素而恶化,使得以地下水作城市供水水源的城市被污染。四、海平面上升,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地质灾害,造成海岸后撤、陆地面积缩小,海水将湮没大量沿海城市、洪灾顿生、沿海海岸侵蚀加剧等后果十分严重。五、土地沙漠化,由于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生态条件下,人们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核加剧土地沙漠化,危机农田、牧场、交通造成土地生产力

18、下降,环境恶化。六、土壤盐碱化,它是指盐和碱在土壤表层迅速积累的过程。导致土壤肥力衰退,甚至丧失生产力。七、水土流失,它是指土壤被风、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去。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河湖淤积,洪水泛滥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八、诱发地震,它是指由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九、矿产资源枯竭十、板块运动(新P320)对策:一、 全民要增强防灾意识和环境意识。二、 开展大规模的减灾行动。三、 对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采取“能治就治,不能治理就避让”的原则,加强检测和预报工作。四、 政府规定,工程项目立项前要进行地质和环境评估发挥政府、科技、社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完成减灾大业。使人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过上稳定而幸

19、福的生活。10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类型及产物(新71)06/07/08年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是地表常见的地质现象,但由于各地外界条件和岩石类型的差异,风化作用的速度和类型有明显的不同。影响风化作用速度和类型的因素有岩石的成分、结构,裂隙发育程度和气候、地形特征等因素。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风化是矿物和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物理破坏)、化学分解与置换和生物参与等复杂作用的综合,因此,可以把风化相对地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物理风化作用也称机械风化,是地表基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它包括冰劈作用、温差风化、盐

20、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干湿变化引起的胀缩作用、层裂。物理风化产生的产物颗粒比较粗,多为砂和石砾,有效养分含量低。 化学风化作用是基岩中的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与大气成分和水以及有机质等进行化学反应,使矿物发生分解和置换,使岩石内部构造受到破坏,并产生在地表环境中较稳定的新矿物等作用称为化学风化。化学风化的方式主要有溶解、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几种。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一些元素损失掉,另一些元素富集,从根本上改变矿物,形成完全新的矿物,即粘土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生物风化导致风化产物养分富集、有机质含量提高,从而更适合生物生长繁殖。

21、 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易溶水的简单盐类物质,形成粘土矿物,形成风化残积体。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溶解物质和难溶物质 11解释河流的纵剖面、平行剖面,简述河流的形成过程(老145)及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并绘制河流相二元结构的示意剖面图。(新163)04/09年解释河流的纵剖面指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沿深泓线所切取的河床和水面线间的断面。它是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看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 当河流侵蚀基准面位置稳定不变时,河流长期下蚀作用,使河床的纵坡降减小,陡坎及阶梯消失,这时河流的活力减小到仅能克服其

22、负载,下蚀作用与沉积作用达到平衡,此时的河流纵坡降称为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片流 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 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片流。 片流能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 片流的这种作用叫洗刷作用 由片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连结成一种覆盖斜坡的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洪流随着片流的发育,山坡上可以出现一些沟槽。片流就转变成线状流水,是为洪流。沟槽发展成为沟谷, 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称为冲沟。沟谷流水具有固定流向,但其水源靠大气降水补给,水流时断时续。洪流

23、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在沟口往往呈扇状分布,称为冲积扇或洪积锥。一系列冲积扇相互联结形成洪积平原,洪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扇顶部分沉积物比较粗厚度大,向扇体边缘逐渐变细变薄,冲积扇中常储集丰富的地下水,为城市提供用水条件。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边滩或心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又称为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所组成的垂向剖面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称之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河流

24、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边滩加高且面积增大的产物。洪水泛滥时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二元结构:河床+河漫12河流的侵蚀作用及结果(老148)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的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 1.溶蚀作用 河水将易溶矿物和岩石溶解,促使河床破坏。主要见于由碳酸岩及盐类岩石组成的地区2.水动力作用 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床破坏。就山区的石质河床而言,常因其流速大,流水冲入岩石裂隙并产生强大压力,促使岩石崩裂。对于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河床其破坏性更大。3.磨蚀作用流水以其携带的砂泥和砾石作为工具,磨蚀河床,使其加宽与变深

25、。即使是石质河床也难免受其破坏。此外,河水中的砂、砾还互相碰撞与磨擦,不断变细、变圆。13成岩作用的类型(新284)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 形成岩石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统称。如岩浆成岩作用、变质成岩作用、沉积成岩作用、花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通常所说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至岩石固结,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及埋藏后岩石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直到固结为岩石以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或生物)变化过程。一般包括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结晶作用、淋滤作用、水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等。

26、这些作用通常是在压力、温度不高的地壳表层发生的。当成岩物质被覆盖之后,由于厌氧细菌的作用 ,有机质腐烂分解 ,产生H2S 、CH4、NH3 和 CO2 等气体 ,促使碳酸基矿物溶解成重碳酸盐 ,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此时沉积物质发生重新分配、组合,胶体矿物脱水陈化、压缩胶结,最终固结为岩石。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压实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2、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

27、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14试说明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深切河曲、河流阶地的含义,河流的阶地类型及形成,并绘制河流相结构示意剖面图(老162)05/06/08/09年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实际上是河流衰老的过程。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河流一旦发生去均夷化作用,河流即可重新下蚀,如下蚀速度适当,原有河湾不受破坏而继承下来,只是河曲深深刻入基岩之中,这种河曲成为深切河曲。已形成河

28、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成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成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

29、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5喀斯特的概念,构成,地貌类型及形成条件。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特征。04/05/06/07/08/09年概念:(课件)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

30、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查的资料)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地貌类型:溶沟,溶斗,溶洞,落水洞,溶蚀谷,干谷,盲谷,地下河,天然桥,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喀斯特洼地,喀斯特平原, 形成条件:(1) 气候因素(2) (3)岩石可溶性和透水

31、性(4)地质构造 (5)水有侵蚀能力和流动性(6)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岩溶发育的特征:不均一性和分带性16干旱气候区湖泊消亡四阶段及其沉积规律(垂直剖面和水平分布)(老221)08年1) 干旱气候区湖泊消亡四阶段:湖区不断缩小咸化,溶解度小的先沉积:碳酸盐沉积(方解石+白云石:咸湖)硫酸盐沉积(石膏+芒硝:苦湖)氯化物沉积如氯化钠(盐湖,卤水,25,含K、Mg、B矿)盐湖干枯与盐层埋藏(盐矿);2) 湖岩分带(垂直剖面和水平分布):1)湖浅而小者:碎屑相分带(砾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2) 湖深而大者:碎屑相化学相分带(碎屑岩化学岩即砾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灰

32、岩-石膏-盐矿岩)。17说明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及产物。(新79)08年主要因素:气候气温、降水量、降水形式及生物繁殖状况等方面地形 高度(高易遭风化), 起伏(易带走风化物), 坡向(南坡易风化)岩石性质 单矿物岩石抗风化强(膨胀、收缩系数相同); 早结晶者易风化 疏松的结构易风化 节理发育者易风化产物:风化产物构成 a.碎屑:机械风化的碎块 b.易溶物质:Ka,Na,Ca,Mg c. 难溶物质:Fe,Al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物质, 以风化壳为标志。18试叙述地层六种接触关系。(新239加课件)08年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形成时代是连续的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形成时

33、代不连续,即其间缺失若干地质时代的沉积,但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没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形成时代不连续,接触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这种接触关系成为角度不整合,简称不整合。侵入接触: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火成岩遭风化剥蚀后,其上又形成新的 沉积岩断层接触:二个地质体之间为断层。19简述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新186)07年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有时也可形成海蚀穴(洞)。随着海蚀作用的进一步进行

34、,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而不稳定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称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其基部岩石还继续受海水的剥蚀,又形成新的海蚀凹槽海蚀崖。如此反复,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称波切台。而被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水面以下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在海岸线向陆后退和波切台扩展的过程中,由于组成基岩海岸岩性的差异或海岬和海湾的相间出现、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海蚀作用方向的不同等原因,海蚀作用在海岸带上可形成海穹、海蚀柱、海蚀桥等地形。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海蚀拱桥,海穹,海蚀柱,海蚀平台,浪蚀台地,海蚀窝穴20简述构造运动在哪

35、些方面起着控制性的作用。(构造地质学课件)06年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不同深度的各带的变形各具特点和规律,形成特征性构造。于是,自表层至深层划分成不同层次。 在构造层次划分上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深度问题:层次与深度关系密切,但并不严格按深度划分。不同构造区的同一构造层次有深有浅,同一构造区内同一构造层次也可以有明显起伏。温压变化和物态问题:随着趋向深处温压升高,岩石由脆性转变为韧性以至流变,相应产生不同性质和特色的变形。在影响岩石物性变化和物态转变上,温度影响比压力影响更大更重要。层次的代表性构造问题:一般以变形中反应物性、物态比较敏感的褶皱作为基本依据,结合断层和面理进行分层。界面性质问题:有些

36、界面是渐变的;有些是急变的,即不整合面尤其是断层面;也有一些渐变性界面上叠加界面急变的断层。构造地质学从空间上、时间演化上,再现了岩石圈与各种规模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条件与过程。它是进一步探讨地壳运动与发展规律的基础。21矿体形成于一定的背景之中,控矿条件决定了矿体的变化性质与变化程度,试简述矿体的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主要研究哪些内容。04/06/07年矿体的变化性质:矿体各种标志在空间上的变化是随机型变化,还是确定型变化;是有规律变化,还是无规律变化等特征。变化程度: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变化幅度(大小)、变化速度及变化范围。它们是既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

37、!变化幅度是指矿体某标志观测值偏离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变化速度是指矿体某标志相邻观测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快慢,即变化梯度大小。#变化范围是指从计算矿体某标志的变化幅度特征的观测值的空间域大小。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间距或工程数量相等时,变化程度越大,勘探精度越低。为获得相同精度,则变化程度大的矿体比变化小的矿体勘探工程间距要小,数量要多。变化因素:a、构造因素b、岩奖岩c、地层、岩相、古地理d、区域地理化学e、变质作用f、人为因素。22试叙述自太古代以来有哪些主要的古构造运动?由此划分哪些古构造旋回.04/06/07年23说明陆源碎屑型浅海特点及沉积特征.04/05/06/07年陆源碎屑物与陆源化

38、学物是机械搬运的砂、粉砂及泥质物,主要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等。24块体运动也称负荷地质作用,试说出根据成因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会发生那些地质灾害?(老238和课件)06年控制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重力(物体重力沿斜坡的剪切分力(Q)使物体沿斜坡向下运动),坡度(坡度大,沿斜坡的剪切应力越大.超过临界角,块体开始运动),水(减小土体内部质点间的内聚力以及减小岩块与基底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坡:块体沿着上凹的弧形滑面下滑,同时绕水平轴向内旋转.块体顶面经常朝后倾斜。块体可以是单体或成群、成阶梯状产出.崩落:基岩的一部分突然坠落的现象。出现在陡峭的山坡。山体越高崩落的速度越大崩滑:块体沿滑面(含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快速下滑。崩落与崩滑的碎屑落在山麓的堆积体呈顶端朝上的锥形,称为倒石锥.泥石流:水和泥质、碎屑、石块组成的下滑的密度流.由滑坡体演变而来 . 蠕移: 速度极慢。出现在山坡的表层。速度为每年数厘米以内.与土体的反复冻融有关。25根据我国聚煤作用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划分有六大聚煤区,说明我国至少两个聚煤区的主要特征.04/05年26分析下面地质剖面图,说明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层穿插接触关系,并简述地质发展史。()04/05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