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43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6卷2期2 0 2 3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n i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4 6 N o.2J u n.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3-0 1-1 8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 J K Z 0 9 7 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 2 J J D 7 9 0 0 1 5)作者简介:刘锴(1 9 7 6-),男,辽宁昌图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E

2、-m a i l:d a l i a n l i u k a i 1 6 3.c o m 文章编号:1 0 0 0-1 7 3 5(2 0 2 3)0 2-0 2 3 6-0 8 D O I:1 0.1 1 6 7 9/l s x b l k 2 0 2 3 0 2 0 2 3 6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刘 锴1,2,张 祎2(1.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2.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摘 要:中国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明晰

3、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聚焦于其动态演进机制,选取1 9 9 62 0 2 1年国内关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9 3 2篇核心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从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等角度绘制知识图谱,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表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已进入分支拓展阶段;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支撑要素的研究分支逐渐细化至对生态质量的重视;研究区域表现出向重要轴带和网络尺度等拓展的特征.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研究进展;知识图谱;演化路径中图分类号:F 0 1 9 文献标识码:A质量是在人对事物的其本质认同的基础上,反映事物及其发展实现基本质的程度范畴1,加之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具有动态含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决定了对“质量”的评价标准因为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不同发展阶段对质量问题关注的重点和范围有所不同.同时,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与制度、结构、意识形态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跳出了将其单纯看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指标的认知范畴,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社会制度变迁及生产结构等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起源上是共生的,是对同一主体不同方向的显现,辨识两者的质量转向,利于全面阐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不可分割的两面,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要求两

5、者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考察要透过经济增长在量上的变化,探寻经济体内部的作用机制及其变化方向2.任保平指出经济增长质量既要考虑经济增长最优路径的选择,同时也要实现其最佳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3,陆大道将经济发展的运行置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三维空间里4.同时,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济变化与社会、文化及生态转型的相互作用,是在3个子系统不同目标之间权衡的过程,是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发生量变和质变的不断优化演进.由此观之,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是在原有经济质量的基础上融入新要素、新趋势及新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和深度要求的体现(图1).更长时间尺度上,是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作为逻辑起点和终

6、点的螺旋式上升:各区域立足于发展目标及限制性因素,以支撑要素为基础和条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表现,进入新的增长阶段,人们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新的矛盾将引领区域经济质量更充分的实现,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子系统第2期刘 锴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2 3 7 的协调优化(图2).那么,过去十几年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呈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特征?已有研究取得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利用科学计量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从研究机构、研究区域、支撑要素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尝试回答以上问题.图1 新的经济质量状态F i g.1 N e wq u a l i t yo fp

7、h e n o m e n o n 图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F i g.2 D y n a m i cs y s t e m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q u a l i t y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 NK I)期刊数据库,检索条件为主题是“经济增长质量”或“经济发展质量”或“经济高质量发展”或“高质量发展”与“区域”,时间跨度选择1 9 9 62 0 2 1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北大核心和C S S C I.逐条核实检索结果,剔除会议记录、会议通知、无作者、卷首语及内容不相关等文献,最终获取9 3

8、 2条有效记录,每条记录包含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导出题录保存为R e f-w o r k s格式.1.2 研究方法C i t e S p a c e是陈超美教授使用J a v 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工具.基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C i t e S p a c e能通过人的精神世界对客观知识世界的某一领域进行加工,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物理世界.该软件侧重于对学科研究热点以及它们之间内在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帮助学者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相关状况.随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数量的迅速增加,在传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C i t e S p a c e 5.5.R 2软件利

9、于实现对文献的整体把握,客观呈现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具体分析中操作方式如下:在C i t e S p a c e软件中对R e f w o r k s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后,对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时间切割设置为1a,以TO P 5 0为阈值,生成知识图谱.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对9 3 2篇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 9 9 62 0 2 1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2 0 1 8年开始迅速增加,表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图3).发文量累计在5以上的研究机构在2 0 1 32 0 1 8年以经济学领域类为主,至2 0 1 9年,出现“中国科学院大

10、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图4),节点的大小表示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整体来看,合作网络表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状态.网络节点的中心性越高,其在网络中的相邻节点就越多,结合研究机构的分布表及共现图谱分析发现,中心性在0.0 2及以上的核心机构有6个,主要分布于地理学和经济学领域(表1),具有相同学科性质或地理位置邻近的研究机构之间联系更为紧密.2 3 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6卷图3 1 9 9 62 0 2 1年发文量趋势F i g.3 T h e t r e n d so f

11、 a r t i c l e s f r o m1 9 9 6t o2 0 2 1图4 1 9 9 62 0 2 1年研究机构共现图谱F i g.4 C l u s t e r i n gk n o w l e d g em a po f i n s t i t u t e s f r o m1 9 9 6t o2 0 2 1表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核心机构T a b l e1 C o r e i n s t i t u t e s i n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q u a l i t yr e s e a r c h年份研究机构中心性2 0 1 9

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0.0 42 0 1 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0 32 0 2 0中国区域科学协会0.0 32 0 1 9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0.0 22 0 2 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0.0 22 0 2 0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0.0 23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演化路径3.1 研究阶段划分运行C i t e S p a c e 5.5.R 2,并利用添加到规范词列表功能(A d dt ot h eA l i a sL i s t),将“科技创新”(2 0 1 8)、“技术创新”(2 0 2 0年)及“区域创新”(2 0 2 0年)合并至“创新驱动(

13、2 0 1 6年)”,利用相同方法对第2期刘 锴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2 3 9 其他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得到关键词分布表(选取频次不小于1 0的关键词,表2).此外,对分布表中的关键词进行主题分类(包括政策、支撑要素、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图5),从而对各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题进行辨识.表2 2 0 1 32 0 2 1年高频关键词分布表T a b l e2 T h ek e y w o r df r e q u e n c y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q u a l i t yc o-o c c u r r e n c en e

14、 t w o r ki n2 0 1 32 0 2 1起始年关键词频次中心性起始年关键词频次中心性2 0 1 3经济增长质量5 50.0 42 0 1 9区域一体化2 80.12 0 1 3区域经济3 40.1 42 0 1 9耦合协调2 70.1 12 0 1 3全要素生产率3 10.1 32 0 1 9生态保护2 70.0 62 0 1 3经济发展质量1 10.0 32 0 1 9新型城镇化2 10.0 62 0 1 5评价指标体系4 70.1 22 0 1 9空间效应1 80.0 22 0 1 5区域差异2 80.0 62 0 1 9新时代1 50.0 12 0 1 5产业结构1 40.

15、0 62 0 1 9熵值法1 40.0 32 0 1 6创新驱动5 90.1 62 0 1 9“一带一路”1 30.0 32 0 1 8高质量发展5 0 00.1 12 0 1 9环境规制1 10.0 22 0 1 8经济高质量发展8 60.22 0 1 9经济增长1 00.0 52 0 1 8城市群3 60.1 82 0 1 9绿色发展1 00.0 22 0 1 8长江经济带3 50.1 82 0 1 9新发展理念3 20.0 72 0 1 8区域协调发展3 00.1 62 0 2 0d a g u m基尼系数1 50.0 22 0 1 8长三角一体化1 90.0 22 0 2 0京津冀1

16、30.0 42 0 1 9黄河流域7 70.12 0 2 0数字经济1 20.0 12 0 1 9长三角2 90.0 92 0 2 1双循环1 10.0 2 根据发文量、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分为4个阶段:(1)萌芽阶段(1 9 9 62 0 1 2年).为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1 9 9 5年“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进一步于2 0 0 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这一时期发文量及研究机构较少,较早的徐学敏指出发展经济重在质量,主要体现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中,应重视中西部地区经

17、济发展质量落后的问题5.(2)起步阶段(2 0 1 32 0 1 7年).进入新时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研究网络开始发散,出现了“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创新驱动”等中心性较高且影响期限较长的关键词,是整个研究领域的核心节点,此阶段,“经济增长质量”的频次最高,但中心性较低,说明围绕“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分支较少.(3)迅速发展阶段(2 0 1 82 0 2 0年).十九大报告首次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判断,相关研究进入爆发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较高的频次和中心性,成为网络核心.其他关键词也大量增加:形成了“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18、及“黄河流域”等核心研究区域;支撑要素中“创新驱动”具有最高频次(5 9)和较长影响期限(6年).此外,据表2可知,“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和“数字经济”等也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研究方法中,“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中心性.(4)分支拓展阶段(2 0 2 1年以后).2 0 2 1年发文量共计3 9 2篇,但关键词种类较少且中心性较低,表明研究分支进入拓展阶段.目前,主要关键词有“双循环”,该结果也表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政策导向性明显.3.2 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本文利用C i t e S p a c e,通过P a t

19、 h f i n d e r及P r u n i n gt h em e r g e dn e t w o r k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修剪,去除不重要的节点和连线,得到关键路径(图6),根据图谱中的颜色标识及不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图5对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2 4 0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6卷图5 研究主题分类F i g.5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t h e m e s3.2.1 研究区域的演化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为地理要素的

20、作用更为复杂,这也意味着不同区域可以依据比较优势寻求特色发展路径.在共现图谱中,早期,“区域经济”和“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质量”及“经济发展质量”联系最紧密,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或全要素生产率等对行政区、地理分区等的经济质量及其区域差异进行评价.进入研究爆发阶段(2 0 1 82 0 2 0年),逐渐拓展至对流域、湾区及城市群等地理单元的研究,其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及“黄河流域”等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在共现图谱中处于核心地位.“城市群”作为生态经济带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及“京津冀”等共现关联,且与长三角地区的相关性表现最强.综上,研究区域呈现出从行

21、政区或地理分区流域、湾区及城市群等延伸的演化路径,逐渐从对单个点的综合评价转向对轴线及网络中点的研究,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3.2.2 支撑要素的演化整体来看,相关研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并逐渐从对社会经济质量的关注向生态质量延伸.进一步通过共现图谱可见,支撑要素与研究区域联系紧密,因此,本文基于主要的区域类型进行具体分析:(1)图谱中显示出“区域经济”“创新驱动”的关系,但由于不同时期对经济质量关注的范围有所不同,区域创新水平及其经济质量效应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表现:早期研究发现创新能促进全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以省为研究单元,区域技术创新能促进本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未充分发挥对周边

22、区域的作用6;进入新的研究阶段,针对创新系统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华坚等研究表明两系统已初步实现良好协调发展7,同时,一些学者强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8.此外,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非线性关系,部分学者就创新驱动与对外开发9、环境规制1 0、产业结构1 1等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展开详细探讨,但“创新驱动”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表现在知识图谱中并不显著.(2)长江经济带基于其优势禀赋,对协调区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培育增长动能等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但其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如图6,“长江经济带”首先细化至“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显著

23、,下游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最紧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应突破行政壁垒障碍、强化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功能1 2.随着研究深入,一是逐渐拓展至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应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1 3,以核心城市带动全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网络建设1 4-1 5,将生态保护融入各领域、各要素,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1 6-1 7.二是逐渐延伸至“绿色发展”“环境规制”等研究领域.李强等以全要素生产率评价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质量得分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1 8;长江经济带绿第2期刘 锴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2 4 1 色发展水平整体表

24、现为自下游至上游递减1 9,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承担着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其绿色发展水平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向外围城市递减2 0-2 1,实现中游城市群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武汉、长沙和南昌等的核心作用;环境规制是政府制度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其与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关系2 2,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的效率较低,并未充分发挥对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2 3.(3)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中央提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来(2 0 1 9年),相关研究大量增加.显然,图谱中,“黄河流域”与“生态保护”表现出极强的关联性.黄河流

25、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非常大,生态系统脆弱,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生态优先2 4,以水为核心2 5,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及可持续能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 6.此外,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中部塌陷”的空间特征2 7-2 8,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上游地区2 9,流域上中下游的产业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特征3 0,因此,不同地区应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制定多元化、精准化的制度框架,加强跨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流域经济发展质量.3.2.3 研究方法的演化“全要素生产率”(9a)和“评价指标体系”(7a)的影响期限较长,且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有学者考虑

26、能源、环境等因素,构建绿色全要素率3 1、全要素能源生产率3 2等.但全要素生产率各地测算方法不统一,难以比较,同时,着眼于动态性、系统性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指标体系更能充分体现其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差异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探索过程:钞小静和任保平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4个层面评价经济增长质量3 3;进入新时代,一些学者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评价体系3 4,也有从社会、经济及生态3个子系统选取评价指标3 5.由于指标体系较复杂,主观赋权的局限性较大,“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具有较高的使用率.随着研究深入,评价方法逐渐从外在表现

27、的综合评价细化至“D a g u m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空间效应”等,探讨区域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此外,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中心性,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支撑要素或子系统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例如:刘波等以长江经济带的3 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评价人、地、水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发现3个子系统间矛盾突出,并提出推进整体系统向高级耦合发展的路径3 6.图6 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F i g.6 T h er e s e a r c ht h e m e se v o l u t i o np a t h2 4 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 6卷4 结论与讨论本

28、文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 i t e S p a c e对核心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论述,从研究机构、研究区域、支撑要素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客观呈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演进,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跨区域的知识联系松散且学科交叉不明显,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内部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应进一步强化跨区域、跨领域的知识联系,充分发挥高校及研究机构作为知识源泉的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第二,国内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历经了萌芽阶段(1 9 9 62 0 1 2年)、起步阶段(2 0 1 32 0 1 7年)及迅速发展阶段(2 0 1 82 0 2 1年),

29、已进入分支拓展阶段(2 0 2 1年以后).但基础理论研究仍然缺乏,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演化路径.有效地挖掘和提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念,特别是支撑要素及发展目标背后隐含的影响整体发展系统的核心反馈关系,是丰富和完善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的关键问题.第三,研究区域表现为由点向轴及网络拓展的特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增长极,能连接各地、各领域的资源和要素,推动区域及区域间向“网络化”发展,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地区较缺乏.例如黄河流域,对其不同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等的探讨,利于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实现由点而轴,由轴而面的高质量发展格

30、局.第四,支撑要素的研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一脉相承,既是重要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有机体;同时,最新研究从对社会经济质量的关注拓展至生态质量,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区域指向性,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数字经济”的技术特征能以乘数效应作用于其他要素,但其中心性较低,有待深入探讨.总体来看,对支撑要素的认识已趋于多元化,但未来亟须对不同要素和过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第五,构建指标体系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主要研究工具,但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难以统一,同时考虑

31、到区域差异性,指标选取存在较大难度.此外,一些学者借助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等对要素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分析,从对外在表现的评价转至对其内在要素及关系的探讨,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复杂的有机整体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参考文献:1 张俊山.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J.经济纵横,2 0 1 9,3 5(1):3 6-4 4.2 叶初升,李慧.增长质量是经济新常态的新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5,3 6(4):8-1 3.3 任保平.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扩展J.经济学动态,2 0 1 3,5 4(1 1):4 5-5 1.4 陆大道.中速

32、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 0 1 5,3 5(1 0):1 2 0 7-1 2 1 9.5 徐学敏.发展经济重在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1 9 9 8,2 0(1 2):1 0-1 2.6 刘跃,卜曲,彭春香.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 6,3 5(3):1-4,3 9.7 华坚,胡金昕.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 9,3 6(8):1 9-2 7.8 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1 9,3 6(4):3-2 3.

33、9 吴传清,邓明亮.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 9,3 6(3):3 3-4 1.1 0 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国2 7 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2 0,3 0(6):9 5-1 0 4.1 1 任晓燕,杨水利.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的测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 0 2 0,3 4(1 1):7 2-8 0.1 2 吴常艳,黄贤金,陈博文,等.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经济地理,2 0 1 7,3 7(7):7 1

34、-7 8.第2期刘 锴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图谱2 4 3 1 3 刘志彪,徐宁.统一市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使命、任务与措施J.现代经济探讨,2 0 2 0,3 9(7):1-4.1 4 唐承辉,豆建民.长三角城市群功能性网络结构及其一体化程度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 0 2 0,4 1(1 2):7 9-8 8.1 5 宁越敏.长江三角洲市场机制和全域一体化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2 8(1):5 3-5 7,7 4.1 6 张慧,徐海根,马孟枭.以科技创新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绿色高质量发展J.环境保护,2 0 2 0,4 8(2 3):3 7-3

35、 9.1 7 陈雯,孙伟,刘崇刚,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J.经济地理,2 0 2 1,4 1(1 0):1 2 7-1 3 4.1 8 李强,韦薇.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J.软科学,2 0 1 9,3 3(5):1 1 7-1 2 2.1 9 高红贵,赵路.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 9,3 6(1 2):4 6-5 3.2 0 吴传清,黄磊.演进轨迹、绩效评估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J.改革,2 0 1 7,3 0(3):6 5-7 7.2 1 熊曦,张陶,段宜嘉,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

36、差异J.经济地理,2 0 1 9,3 9(1 2):9 6-1 0 2.2 2 何文海,张永姣.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1 1省市P VA R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 0 2 1,3 6(4):2 1-2 9.2 3 董会忠,韩沅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2 1,3 0(9):2 0 4 9-2 0 6 0.2 4 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改革,2 0 2 0,3 3(1):7 6-8 6.2 5 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革,2 0 1 9

37、,3 2(1 1):3 3-3 9.2 6 于法稳,方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 0 2 0,3 5(6):8 5-9 5.2 7 马海涛,徐楦钫.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J.经济地理,2 0 2 0,4 0(4):1 1-1 8.2 8 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 0 2 0,4 2(1):1 1 5-1 2 6.2 9 孙继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J.财经科学,2 0 2 1,6 5(3):1 0 6-1 1 8.3 0 杨开忠,苏悦,顾芸.新世纪以来黄河流

38、域经济兴衰的原因初探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经济地理,2 0 2 1,4 1(1):1 0-2 0.3 1 蔺鹏,孟娜娜.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与动力解构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经济地理,2 0 2 0,4 0(9):3 6-4 5.3 2 李佳霖,孙鹏.F D I质量对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 0 2 0,3 6(2 4):1 0 6-1 1 0.3 3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 0 1 1,4 6(4):2 6-4 0.3 4 丁黎黎,杨颖,李慧.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双向评价及差异性J.经济

39、地理,2 0 2 1,4 1(7):3 1-3 9.3 5 白谨豪,刘儒,刘启农.基于空间均衡视角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与状态评价 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 0 2 0,3 5(3):1 2 3-1 3 0+1 6 0.3 6 刘波,黄勤,杨理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人水地”系统耦合协调效应评价J.软科学,2 0 2 1,3 5(5):2 7-3 4,4 2.K n o w l e d g em a po f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L I UK a i1

40、,2,Z H A N GY i2(1.C e n t e r f o rM a r i n eE c o n o m y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s e a r c h,L i a o n i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 1 6 0 2 9,C h i n a;2.I n s t i t u t eo fM a r i n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L i a o n i n gN o r m

41、 a l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 1 6 0 2 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R e s o u r c ee n d o wm e n t s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v a r yw i d e l ya c r o s sC h i n a,a n da c h i e v i n g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i sas y s t e m a t

42、 i cp r o j e c t.B ys o r t i n go u t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 sa n dt h e o r i e s,w ec a nc l a r i f y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f o r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T h e n,f o c u s i n go ni t sd y n a m i ce v o l u t i o nm e

43、c h a n i s m,w i t ht h eh e l po f t h e9 3 2d o-m e s t i cc o r e j o u r n a l d o c u m e n t so n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f r o m1 9 9 6t o2 0 2 1,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dt h ek n o w l e d g em a p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i sd o m a i

44、n i nC h i n a,t h e nt e a s e do u t t h ee v o l u-t i o nr u l e sa n d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a n dr e v i e w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T h er e s e a r c hs h o w st h a t: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h a s e

45、 n t e r e d t h e s t a g eo fb r a n c he x p a n-s i o n;t h eb a s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sr e l a t i v e l y w e a k;t h er e s e a r c h b r a n c ho fs u p p o r t i n ge l e m e n t s i sg r a d u a l l yr e f i n e dt ot h ee m p h a s i so ne c o l o g i c a lq u a l i t

46、 y;t h es t u d ya r e a i se x t e n d i n gt ot h e i m p o r t a n t a x i sa n dt h en e t w o r ks c a l e.K e yw o r d s:h i g h-q u a l i t y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k n o w l e d g em a p;e v o l u t i o np a t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