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151354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雷芳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劝说君王实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借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内容。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时代背景介绍:结合战国时期各国的地势分布图.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放多媒体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文意。 4.找出文章的三个关键句子,理清结构。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如多。” 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来背诵,合书回答。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作朗读提示:要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河东凶亦然”中“亦”要重读,起强调作用;最后“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因 “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的方法,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各组同学可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作朗读提示: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语气应平缓。当梁惠王进了圈套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加重“望、多"的朗读语气。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如果我们有了合理的措施、合理的态度,那么正如最后一句所说:“斯天下之民至焉。” 教师作朗读提示:第三部分的排比、对偶句式较多,因此,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且注意最后一段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背诵。(教师带领学生以排偶句为重点,集体背诵。)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 1。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教师按此结构逐一提问,学生逐一背诵) 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练习三.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对全文进行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既来之,则安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答案:1。(5)和例句是使动用法,其他使命词活用为动词。 2.(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三、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略) 四、小结 课文所讲的“王道之成"的道理和材料中讲的“仁者无敌",强调的都是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不是吗?九八年,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没有冲垮我们,及其强大的金融风暴没有压倒我们,关键是我们有一个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 五、布置作业 1.预习《劝学》一课。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惠王 对话 孟子 疑问(移民移粟) 设喻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 不可(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回答) 施仁政的措施 (目的) 斯天下之民至矣(民加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