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正确读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联系生活识记;形近字比较、熟字换偏旁识记;结合课文、练习语境识记;利用形声字识记。
(2)写字。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分类指导。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味”的右边,下面一横比上面一横长,“具”里面有三横。
2.朗读指导
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学时,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还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默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3.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概括主要内容;细读课文,抓住三次对话,读读议议。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味、买”这4个字,积累由生字“糕、粉、劳”拓展的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初步认识“千人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糕”字。
(2)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怎么记住它呢?
(3)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糕”的字源。
提示:米字旁,古体字形像米粒,表示用米等粮食制成的。“羔”表声,小羊,甲骨文的字形像羊在火上,表示烤全羊。“糕”指用面粉、米粉、豆粉等制成的食品。你见过或吃过哪些糕点呢?
①指名说,拓展词语:蛋糕、雪糕、糕点等。
②补写完整课题:千人糕。
2.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你们吃过千人糕吗?猜一猜,千人糕是什么样的糕?
【设计意图】从字形入手,展示古体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糕”的含义。再结合生活体验,拓展带“糕”字的词语,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千人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检查交流,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
·粉 糖 糕 ·蔗 菜 劳
·特 嘛 买 汁 熬 算 销 确 应
①合作认字。同桌互相认读,交流方法。
②汇报交流。
a.学生分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观察。
b.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如结合生活识记“特”:“斯威特”“特别”。
③认读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
面粉 甘蔗 蔗糖 劳动 特别 的确
买菜 果汁 熬夜 销售 应该 计算
② 指名认读。
②指导读多音字“的”。在“的确”中读“dí”;还可以读“de”,如“我的、你的”;还可以读“dì”,如“目的”;另有读音“dī”,如“的士”。
③分组认读,强调“应该”的“应”读一声,后鼻音。
④全班齐读。
3.回顾问题,解读题意。
(1)谁来说说“千人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3)指名读,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词。同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问题的牵引,初步认识了千人糕。
板块三 读好对话,认识千人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千人糕的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说,教师补充。
2.研读课文,读好对话。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对千人糕的好奇?
(2)学生交流汇报。
(3)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课件出示: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①反复地读好问句。
②指名读,示范读。
③读好猜测。当爸爸说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再次指名读,齐读。
(4)验证猜想。千人糕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吗?
课件出示: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①两个“特别”的意思相同吗?
②学生交流评价,提示:第1句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2句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③指两名学生对比读,教师评价指导。
(5)师生分角色读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板块四 观察字形,学习写生字
1.指导书写“能、味”。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书写要点。
(2)提示要点。
①“能”:第三笔是竖;右边的“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个“匕”上小下大。
②“味”:右边的“未”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
2.指导书写“桌、买”。
(1)学生描一个字,同桌互评。
(2)指名交流书写要点。如,“桌”第一笔是竖,与中间部分没有间隙;底下“木”中的竖与中间部分也没有间隙。
(3)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练写,提炼书写要点,引导学生注重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提升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具、甘、甜、菜、劳”这5个字。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默读课文,了解千人糕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那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
1.默读第6~11自然段。
(1)回顾默读课文的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指名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探究来历。
(1)你知道米糕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吗?
(2)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本插图。
(3)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制作米糕的材料虽然只有米粉和糖,但同样来之不易,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课件出示: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①说说大米的来历。指名说。
②了解劳动过程。课件出示“水稻种植”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灌溉、施肥”等劳动过程。
③体会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场景。
④关注省略号:想一想,要做成米粉,除了例句中写的,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⑤了解了大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些什么?
(4)了解糖的制作过程。刚才我们读懂了大米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获得的,但要想做成米糕还需要糖,糖又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呢?
①指名读第9自然段。
课件出示: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②了解熬糖的过程。糖要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获得呢?指名说,出示课本插图。(甘蔗图、甜菜图、熬糖图)
③关注省略号:想一想,要做成糖,除了例句中写的,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5)了解包装、运输、销售过程的不易。米糕做好了,到摆上人们的餐桌,又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课件出示:
米糕的销售: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①了解包装、运输、销售的过程。相机出示课本插图:包装图、送货图、搬货图、销售图。
②指导朗读“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这句话。
③ 这个过程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继续进行默读训练的同时,强化了朗读后的感悟。同时,又通过图片和重点词语帮助理解,引导学生熟知米糕的制作过程。
板块二 借助插图,解说千人糕
1.借助插图,复述来历。
(1)借助插图及文中爸爸的话,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我们了解了米糕的制作过程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2.理解过程,感受不易。
(1)我们知道了做一块米糕要经过那么多人的劳动,所以爸爸说——(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指名读。
(2)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叫它“千人糕”了吧!
(3)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感受生产米糕时工序的复杂、人员的繁多和劳动的艰辛。
板块三 角色朗读,感悟千人糕
1.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2)分组合作。小组成员合作,分角色朗读。
(3)全班汇报展示。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
(2)学生练说,互相评议。
(3)课件出示衣服、文具、日用品等图片。
(4)引导学生根据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说说衣服的制作工序。
①展示衣服的制作过程。出示“种棉花、摘棉花、纺纱、服装加工”等图片。
②讨论:一件衣服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
(5)我们生活中穿的衣服,用的文具……那些看起来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物品,都是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
【设计意图】由“千人糕”的制作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劳动成果,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板块四 观察字形,学习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具、甘、甜、菜、劳”,齐读,巩固字音。
2.引导学生观察五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甘、甜”。
(1)引导观察:甘+舌=甜
(2)指导理解识记:“甘”的金文,表示用口腔品尝美味,本义是甜。“甜”的小篆,表示用口腔和舌头品尝美味,意为像糖或蜜的味道。
(3)强调“甘”的笔顺:横、竖、竖、横、横。教师范写“甘、甜”,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练写。
4.指导书写“具、菜、劳”。
(1)提示“具”书写的口诀:“具”中三短横,间隔要均匀。引导学生观察“菜、劳”,两个字都是上小下大。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古体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便于记忆、理解意思。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千人糕》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叙述。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图文结合,了解过程。
制作米糕的过程非常繁杂,如果单纯地依靠文字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梳理出制作的流程。因此,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通过两幅插图,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米糕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许许多多的人的劳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角色朗读,体会心情。
本课的对话较多。根据本文的特点,读好爸爸和孩子的三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提示语、标点来体会心情,注意读出爸爸和孩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感悟成果。
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学完课文,弄清“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说说一件物品的劳动过程,从而感悟劳动的不易,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
shén me(_____) biàn huà(_____) zāi hài(_____) shuì jiào(_____)
ɡōnɡ zuò(_____) dù pí(_____) bīng báo(_____) yān mò(_____)
二、 辨字组词。
丢(__________) 并(__________) 方(__________)
去(__________) 拼(__________) 坊(__________)
穿(__________) 伯(__________) 样(__________)
突(__________) 拍(__________) 详(__________)
三、 数笔画填空。
“荡”共____画,第5画是_____,组词_______。
“杏”共____画,第5画是_____,组词_______。
“柳”共____画,第3画是_____,组词_______。
“寻”共____画,最后1画是_____,组词_______。
四、 先根据动物的特点连线,再仿写。
燕子的尾巴 好像两把大蒲扇。
小白兔的眼睛 好像一副墨镜。
大熊猫的黑眼圈 好像一把剪刀。
孔雀的尾巴 好像两颗红宝石。
大象的耳朵 好像一把美丽的大扇子。
好像 。
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清晰地 悠闲地 飞快地 微微地
1.船(______)跑了起来。
2.妈妈在睡梦中,(______)笑着。
3.小黑猫摇着黑尾巴,(______)散步。
4.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______)展现在眼前。
六、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里(____)(____) 引(____)注(____) 碧空(____)(____)
发愤(____)(____) 炎(____)子(____) 生机(____)(____)
七、 按要去完成句子。
1.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注意加上标点符号。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笨笨猪和机灵羊是森林小卫士。今天他们一起到森林里,树爷爷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怎样保护森林?笨笨猪和机灵羊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笨笨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灵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树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乌鸦选美
森林里每年都要进行选美大赛,凤凰总是得票最多,当选为冠军,而乌鸦的得票总是少得可怜。乌鸦很不服气,便起早贪黑地到处说凤凰的坏话,对森林中的百鸟都说了个遍。
一年以后,又举行选美大赛,乌鸦满以为形势要有利于自己这方面变化,谁知得票结果一出来,凤凰的得票更多了,而乌鸦呢?只有一票——不用说,这一票是她自己投的。乌鸦真是想不明白。
凡是背后乱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不会损害别人,而会损害自己。
1.填空。
一年后,投票结果一出来,凤凰得票___________,而乌鸦只得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少——(_______) 坏——(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说别人坏话的人,只会损害自己。
B.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C.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可以帮助自己。
九、 看图写话
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看图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把句子写通顺,让别人看明白。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什么 变化 灾害 睡觉 工作 肚皮 冰雹 淹没
2、丢掉 并列 方法 回去 拼命 作坊 穿衣 伯父 样子 突出 拍手 详细
3、9 点 飘荡 7 竖 杏花 9 撇 柳条 6 点 寻找
4、
松鼠的尾巴 一把伞
5、飞快地 微微地 悠闲地 清晰地
6、无 云 人 目 如 洗 图 强 黄 孙 勃 勃
7、我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玩。 妈妈有时候很温柔,有时候很凶。 我们应该多种树,使我们的绿化更好。 我们不能砍树,而要保护森林。 是啊,你们说的真好,爱护森琳,人人有责。
8、
1. 更多了 一票
2. 多 好
3.B
9、例文:
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猴、小猪、小熊要比赛搬运木头。小熊扛着木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小猪用鼻子来滚,它汗流浃背地滚着木头,鼻子都滚红了,而小猴呢?它把木头放在水里轻轻松松地拉着木头。小猴兴高采烈地说:“金牌非我莫属!”
最终,聪明的小猴利用大自然中水的力量,轻松的运送沉重的木头,得了第一名。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