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究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10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8S门探究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和演秦技巧区武如玉【摘要】琵琶作为弹拔乐器首座、中国传统民族弹拔乐器,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丰富多样、表现力突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民乐之王”的称号。“大弦噜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正是对琵琶演奏的描写。十面埋伏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琵琶曲”之一,是以楚汉争霸题材为背景的琵琶独奏武曲,它用多样的技巧和手法展现出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为世人所讴歌赞颂。基于此,本文从情绪表现与表演技法两个角度,对十面埋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十面埋伏;琵琶曲;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琵琶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传统弹拔类乐器,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其在表演中可以独奏、

2、伴奏、重奏、合奏。琵琶最早大约出现在秦朝,南北朝时西域传来的外来乐器与中国的琵琶相融合,在唐朝时发展达到顶峰,成为当时最盛行的宫廷、民间乐器。在宫廷乐队与民间演唱中,琵琶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盛唐时期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直到如今,琵琶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下,琵琶曲也在不断地创新。独具魅力的十面埋伏虽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曲而不断地传承下去,但要想得到广大听众的共鸣,仅仅把曲子弹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中,让历史与情感相融合,才能赋予其真正的价值与魅力。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为历史题材而创

3、作的,即根据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情节而改编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公元前2 0 2 年,秦朝灭亡后,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首领刘邦和项羽为了继续争夺天下霸主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在双方斗争到最终的垓下决战时,刘邦的汉军在垓下精心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将项羽的十万大军团团围住。楚兵大多常年离家征战前线,早已厌倦了连年不断的战争,渴望回到家乡,汉军为击溃对方的军心,削弱对方军队的战斗力,汉军士兵们便隐藏在垓上草丛中唱起了楚歌,楚兵思乡心切,斗志瓦解,军心彻底动摇。最终,项羽身边的十万大军减少至一千多人,他决定在黎明突出汉军重围返回江东。虞姬作为项羽在战场上处处受庇护的爱妻,深知自己会成为拖累,难与项羽一起突围

4、,为了不让项羽分心便拔剑自于军中。而后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在楚汉双方激战数次之后,逃到乌江边时只剩下项羽一人一骑,他在面对滔滔江水仰天长啸后便拔剑自杀。之后,79界世乐音汉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统一天下,成功建立了西汉帝国。琵琶曲十面埋伏正是由于记叙了这段历史而被人们所铭记。二、琵琶曲由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分析从展现效果来看,琵琶演奏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就根本谈不上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而脱离了表面流露的情感表达,只有基本的演奏技巧,曲目的演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一方面,演奏技巧对于情感表达十分重要。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和演奏方式是成功弹奏十面埋伏的基

5、础,各个动作要经过长期反复地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并达到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即可以在演奏实践中顺利、明确、完整地完成指定片段;另一方面,要想在演奏过程中让听众对乐曲的演奏产生共鸣并沉浸其中,只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了解作品本身的特性和内涵才能对其进行充分表达,并使其深入人心。(一)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传统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从曲目内容上来说,琵琶文曲多用于刻画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抒发内心细腻复杂的情感,所以在演奏时通常使用较为柔和的表现手法,多用右手推、拉、吟、揉等,如拉弦、泛音等,这样的弹奏方法能够弹奏出较为轻松的乐章,也就更符合文曲的艺术表现。从体裁上看,文曲总体上是很优雅的,

6、抒情的,曲调委婉悠扬,节奏也轻缓。琵琶武曲气势宏大,结构也庞大,它的情感强烈,节奏复杂和多变,在演奏技巧上,使用了右手力量较大的手法,并且以叙事为主要内容,具有叙事性、写实性的特征,乐曲大部分是以情节的发展为基础,可以在音乐作品中传递出许多故事情节,所以整体节奏比较跌岩起伏。而从风格上来说,武曲表演风格大气磅,呈现出来的情感具有更加强烈的顿挫感。在表达武曲所包含的情绪时,一般都会使用大幅的绞弦、扫拂等演奏手法,由于这些手法能够展现出一种力量感,与武曲的表现内容更加契合,因此,这样一种带有力量感的演奏手法,能够更好地将曲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十面埋伏属于武曲体裁,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十面

7、埋伏在琵琶武曲中,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曲子,将古代的刀剑之声刻画得惟妙惟肖,对节奏和力量的要求很高,技巧手法也很多,扫拂、满轮、推拉弦、打带音、绞弦等都在这首曲子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十面埋伏是琵琶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几乎囊括了全部武曲中的弹奏技巧。整首曲子是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展开的,采取了中国传统的戏剧和章回体小说写实手法,包含有1 3 个小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战争前的准备部分,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第二部分是战争时的激烈场面,包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小段。第三部分是战争后的悲壮之感。其作品的结构布局、内容构思包含了许多具

8、有鲜明个性的音乐素材。同时,还巧妙地利用了变奏发展旋律的技巧,使整个曲子形成了一个层次性的整体。乐理论(二)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琵琶曲十面埋伏用写实的手法,以丰富的乐曲语言、精湛的表演技法,将整个战斗的场面重现出来,描绘了一幅栩如生的古代战场上的激战场面。以下从战争前的准备部分、战争时的激烈场面、战争后的悲壮之感这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1战争前的准备部分“列营”是本曲的引子部分,因此,散板在节奏上较自由。首先运用“扫拂”来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要求右手扫弦过弦快速并且出音集中,手指与手腕的力度要高度协调,用渐快的“扫拂”和激奋人心的长音来展现战争筹备阶段的紧张与繁忙。“扫轮”“泛音”来模仿

9、马蹄声和放炮声,的节奏犹如古代战场的战鼓让听众身临其境,通过节奏的调整和调式的切换来营造紧张和惊心动魄的气氛,80S界乐音日让听众感到大战来临时士兵们的慌乱和紧张。随着曲子旋律速度的不断加快,展现出数十万军马压城城欲摧、箭在弦上的激烈场景,将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推到极点。“列营”部分因其紧凑的旋律,广泛应用于影视剧和舞剧中,烘托“鸿门宴”式的紧张气氛。通过一声声战鼓表明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前准备。“吹打”是第一部分的核心段落,是全曲中旋律性最强、最有气势和韵律的曲调,这一段落前三小节速度自由,按照强弱符号突出音量大小,第19-40小节运用“长轮”,要求轮指的连贯性和音量随旋律产生变化,描绘出古

10、代军营中笙管齐鸣的壮观景象和汉军浩浩荡荡前进的场景,表达了汉军必胜的士气和决心,刚柔并济的表现手法使音乐表达更有层次感和感染力。在“点将”这一段落中,旋律基本与上面的段落一致,只是在前面旋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扫弦、和弦,以及勾轮、轮带拂等演奏技巧。演奏要求连贯性和点子清晰,让情绪变得更为强烈,让听觉的效果变得更为丰富,段落中的节奏变得更加平稳、和缓,速度由慢到快,表现出“点将”时严肃、紧张、庄重沉稳的场景。“排阵”和“走队”运用琵琶的遮分演奏手法,要注意出音整齐并且四根弦音量统一,曲调由高到低,速度由慢到快又由快到缓,表现出军队的浩浩荡荡、严谨从容。紧的节奏和跳跃性的音符展现出士兵们挺拔的英姿和

11、整齐划一的队形,展示了汉军以昂扬的斗志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场景,也表现了士兵们必胜的决心。2战争时的激烈场面这一部分是十面埋伏的最主要部分,也是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通过有气势的旋律将两军交战的场景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埋伏”是一段内涵深沉的音乐,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和加以模进、递进式发展的旋律,造成一种紧张、神秘而又可怕的氛围,表现出以静制动,鼓止、旗收的场面,因此埋伏的沉默、寂静需要用琵琶的长音长轮表现出来,再用快速滚奏的技巧表现和谊染战争中的紧张和混乱的场景,营造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表明大战即将来临。“鸡鸣山小战”是表现楚汉之战拉开惟幕的段落,其中运用分、轮和煞音表现出双方军队的正面交锋,

12、旋律慢起渐快,把战争的氛围营造得越来越激烈,又加入扫弦突出重音和旋律音。扫弦要干净利落、下弦快、入弦浅、力度大,双音弹奏使其声音清脆有力、节奏性强,用短促有力的声音将短刀相接展现出来,不仅展示了金戈铁马、号角齐鸣的战场景象,而且还描绘了将士们奋不顾身的冲锋场面。与“埋伏”形成鲜明的音乐对比,使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节奏和速度的加快,在情感和气氛上不断变得紧张起来。“九里山大战”运用绞弦、推、拉等演奏手法,展现战场上人仰马翻、浴血奋战的场景,以及将士们拼死保卫家乡的决心。扫拂时需要过弦快、出音清晰,要注意手指与手腕的协调,散拍中左手绞弦的动作要迅速,第三把位中作吟指法的幅度要求指尖按紧两根弦在

13、琵琶的品上由慢到快地推拉弦。快速扫拂空弦表现出马蹄疾走声和兵器碰撞声的混战场面,模仿出千军万马的嘶吼声,展现出两军交锋、刀剑齐鸣的激烈场面,将双方战争进入白热化的激烈场面烘托出来,将战争发展推到了高潮,为下文做好铺垫。3战争后的悲壮之感最后一部分用舒缓的旋律来结尾。低沉的气氛与前面激昂的旋律形成鲜明反差,“呐喊”这一段运用了推弦和拉弦,这一段开头的两个长轮的吟音要求左手按紧两根弦按一定速度向左向右进行大幅度的吟弦,并指弹奏要求突出重音和音量的变化,将项羽乌江自勿的悲愤、凄?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节奏轻快,表现出楚军胜利、凯旋的喜悦之情。结尾用扫弦和刹弦的指法结束,突出附点,右手出音浑厚有力

14、,让听众身临其境,意犹未尽。三、琵琶曲十面埋伏白的演奏实践体会十面埋伏是琵琶考级教材中十级的必弹曲目,对于演奏者的基本功和情感抒发有着极高的要81界世乐音求。十面埋伏中运用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要求演奏者右手的速度、力度、耐力与左右手指法的完美融合。全曲开头的引子部分要着重于气息和感情,用气息来带动音乐,在弹奏第一声战鼓时,先深呼吸再“轮拂”,要有停顿和间隔,含蓄而有爆发力,需要运用欲强先弱、欲放先收的表现方式,出声时要干脆利落,使音色更加具有弹性,有力。整个乐曲的开头部分以及高潮和结尾大量都运用了“扫拂”。“扫拂”在琵琶演奏中是最能凸显激烈情绪的,需整个右手大臂自然放松,小臂夹紧,利用手腕带动

15、大臂进行强有力的“扫拂”,这里的“扫拂”使用“急扫”,右手力量全部集中在指尖与琴弦接触的点上,由密集而连续的点构成片状音响的效果,急扫使音色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随着节奏逐渐紧密的“拉弦”和“泛音”又立刻让听众感到慌乱紧张,这段右手“弹挑”时指力需加重,让观众在听觉上感受到战争的一触即发。“轮指”贯穿十面埋伏全曲,起到承上启下和叙事的作用,轮指时需五个手指接近琴弦的同一点上,音色与音量大小统一。“凤点头”是一种精湛的传统表现手法,多用于琵琶武曲当中,在演奏时需要做到腕力与臂力的有机结合,食指和大指与弦的接触成半弦半肉的状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将自己置身于曲子的背景故事中,情绪随演奏的递进在高潮

16、时爆发出来。主动性的内心感受是乐曲的无声演奏,要用心感受和瑞摩十面埋伏的每一部分。同时,表演者与弹奏曲目产生共鸣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这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听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在生活中吸收越多的养料和精华,在演奏中自身情感便会像“喷泉”一样爆发,与乐曲产生共鸣。此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音乐的世界是虚无缥缈的,但通过这一段段抽象的旋律可以把乐曲描述的事物勾画出来,使得一个丰满又有灵魂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演奏者的情感可以从大幅度的动作或是神态等细微的地方表现出来,只有演奏者身临其境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曲子的宏大壮丽、紧张激烈,才能让听众与之产生共鸣。而这种效果需要演奏者

17、不断地勤加练习和感悟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演奏更加精进,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如乐理论结语琵琶曲十面埋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琵琶演奏技艺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品。十面埋伏运用了琵琶特有的煞弦、绞弦、拼双弦等特色技法,通过丰富多变的节奏,层次清晰而又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壮观的战争场面。十面埋伏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大量的琵琶演奏家和爱好者们改编演奏,让更多人了解琵琶声中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让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琵琶能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并传播得更远。笔者在此篇文章中简要介绍了十面埋伏这首曲目的演奏技巧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以及十面埋伏每个小段中的指法技巧与情感表达,阐述了自己在学习这首经典曲目中的感受和理解,希望能对演奏者有一定的帮助。参考文献李紫琛: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分析,北方音乐,2 0 1 8 年,第1 3 期。林燕洁:论琵琶十面埋伏演奏中扫拂技巧运用,青年文学家,2 0 1 3 年,第1 9 期。尹慧洁: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黄河之声,2 0 2 0 年,第1 0 期。侯清睿: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北方音乐,2016年,第2 2 期。作者简介武如玉,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责任编辑任丽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