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49480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一、 公报要点(一)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

2、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

3、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四)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

5、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六)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

6、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7、业的强大力量。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

8、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二、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谈五中全会公报:两个意识、四个更加让人印象深刻龚维斌说,公报中提出了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公报中还专门提出社会建设明显加强。”龚维斌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发展问题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一次全会上提出今后要注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体制改革等内容。”龚维斌说,公报中还大篇幅谈到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

9、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龚维斌说,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

10、力保障。其中,“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体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二五”蓝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例如,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253元,加上社会保障不

11、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试想,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国民消费率,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因此,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另外,突出的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

12、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大都涉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可以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局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体制转变的必然选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着力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等。因此,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契机,加大政府体制改革力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

13、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使命。中央党校教授曹立:“十二五”蓝图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 历史方位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例如,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

14、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253元,加上社会保障不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试想,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国民消费率,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因此,只有依靠消费拉动,

15、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另外,突出的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大都涉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可以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局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体制转变的必然选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着力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等。因此,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契机,加大政府体制改革力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保障和

16、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使命。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教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

17、思想的过程,如果说以前历次思想解放更多是寻求政策层面的突破,要求体制松绑,那么现在解放思想更多地需要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教育素质,更快地适应科学发展。思想的解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深入地刻苦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观念决裂,特别是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及环境和社会代价的传统思想决裂。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如何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需要审慎处理,处理好了社会就稳定,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源泉,最终殃及全社会。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快

18、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又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命运,我们难以想象5年之后、10年之后、20年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的是要解决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各个层面的问题,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最大特色是务实多了具体可操作举措周天勇表示,五中全会公报中体现出来最大的特色是务

19、实,少了抽象概念的表述,多了具体可操作的举措。他认为,公报中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就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一的推进。周天勇注意到,公报中多次提到了“转变”,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明确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重要支撑、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要着力点,以及强大动力,强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周天勇说,公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公共服务、就业

20、、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具体方面做出部署。公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报中指出,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周天勇说,“两个比重”的表述更是为增加劳动者收入提出具体要求。 在此次全会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被写入。中央党校学者辛鸣注意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样的经济发展指标在此次全

21、会公报中也不见了,只是继承了五年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不再表述,但这个中心并没有动摇。只是,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这个变化可谓水到渠成:“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结构性转型,而不是纯经济问题。”因此,他认为,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十二五”和此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大不同。从公报内容来看,相比十六届五中全会,民生问题是一个

22、全新的表述。公报直接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目标,并将具体途径细化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公报发布后,这部分内容收获热烈反响,首次进入全会文件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民富”也成为各网站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从3300字到4600字作为统筹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路向的政治文件,全会公报涉及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民生。从“九五”就开始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规划的“主线”,且此次公报的表述语气更为迫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23、。”而十六届五中全会只是简单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文化体制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深化”变为现在的“加快”。公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则是个全新说法。同时,公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也是此前所没有的。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则保持不变,表述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受访专家看来,从过去的经济转型到现在的全面转型,此次全会完成了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丰富。竹立家对本刊记者说:“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这次几乎都点出来了。”叶笃初注意到一个细节,此次全会公报4600多字,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3800多字,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只有3300多字。“五中全会公报篇幅逐步扩

24、大,这反映出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和充实。”变化还体现在细微之处。此次公报指出,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叶笃初说,这句话的提出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开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后提到经济社会,之后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前面再加上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现在又提出要提高这三性。”规划“松绑”竹立家观察到,此次全会还有另一大特点:过去的规划是约束性规划,“十二五”规划是预期性规划。叶笃初认为,这个变化从“十一五”就已开始。据他介绍,“十一五”之前都叫“计划”,而非“规划”。名称改变,使规划本身更具方向性意味,而减少了指令性内容,量化的指标也

25、开始改变。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通篇没有出现具体数据指标。叶笃初说:“十一五以来的规划建议,越来越有空间,这次还有比较大的空间留给规划去做。”竹立家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对社会发展不应有太多规划约束。”这种放松无疑是良好的,“中国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很强,而对社会发展来说,放开约束才能使它更健康地成长。”相比规划指标的放松,规划过程也在同步“放松”。叶笃初介绍,从十七大后,党的中央全会不光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参加,还会邀请基层党代表和专家学者列席。“这已形成一个格局。”此次公报提到,全党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叶笃初看来

26、,“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这一点已开始有具体体现。今年5月到8月,北京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开展了“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活动,动员公众通过网络、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形式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党的角色在主动转变从此次公报的内容,叶笃初还读出了另一层意味。在给规划“松绑”背后,他隐隐看出“党的角色在发生变化”。叶笃初反复提到公报中的一句话,“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政治文件里也会有比喻,但过去像这样的语言不多,这次的文风确实有变化。”对各个时期中央文件都十分熟悉的叶笃初说,“这不仅是文风上的改进,整个公报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党的角色在主动转变。”从原文来看

27、,此次公报对党自身的要求着墨颇多,甚至专门用一段文字来论述党的建设,这在以五年规划为核心的五中全会公报中非常少见。公报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增强忧患意识”,“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均是延续了十七大报告的一些表述。其中“树立正确政绩观”,甚至在专门研究党建工作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也未出现。除了单独对党建问题进行论述外,公报专门用一个自然段提出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同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的使“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此次还增加了“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由于“十二五”

28、规划是纯粹的社会经济建设内容,并不涉及政党责任,因此叶笃初认为此次公报对党的责任的表述有特别的含义。“中央全会带有决策性质,执政党的建议带有指导性,因此全会文件可以说是执政党进行号召发令。但此次全会公报更多表明了党的责任,甚至对党员的要求都有表述,这是一个责任的担当。”媒体解读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一个民族的富强梦想,总会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特别的意义。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29、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多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集中精力办了几件大事喜事,妥善处置了一些急事难事,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党和国

30、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进展。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31、谐,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5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32、,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33、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落实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

34、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

35、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逐步变成现实。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人民网:用“

36、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了今后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全会公报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

37、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预示着“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改革攻坚步伐将明显加快向纵深推进。中央电视台:“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特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认为,“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时,

38、把这一提法的“增长”改为“发展”,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地也进行了多种实践,但此次为何仍然要作为主题、主线提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认为,从2003年以来,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使大家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地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应该说是切中要害,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华社:从“增

39、长”到“发展”不仅是字面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他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个方面。新华社题为“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的文章称,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

40、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撰文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文章认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41、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

42、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中国之声:未来五年异常关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表示,今后五年将是中国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和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不仅仅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更是未来十年,乃至未来40年的发展基础。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些目标,未来五年异常关键: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十二五开始,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将迈向高收入国家。目标孜孜以求,但是面

43、临的挑战也非同一般,所以辛鸣将十二五又形容为攻坚时期。他认为,中国过去管用、好用、能用的发展方式、理念已经不再能用、甚至不再敢用,我们中国社会要从熟悉了的、习惯了的、做顺手的,转变到新的发展方式,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结构甚至生活方式,辛鸣强调,这意味着我们拥有巨大的机遇:“中国在十二五的时候,由于我们拥有广阔巨大的市场,由于我们可以利用结构调整迸发出的巨大活力,能让我们中国在未来五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南风窗:“十二五”面临太多的转型南风窗撰文认为,如果说前11个五年规划的主题都是“国富”,提高经济总量,第1

44、2个五年规划的主题则应该转为“民强”,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所以“十二五”面临太多的转型: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等等。能否真正告别GDP崇拜,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否启动等许多悬而未决的事情已经变得举足轻重。“十二五”面临的是一场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将撬动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是中国改革的再次出发。“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改革能否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是否成功,中国会不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是中国改革的大考。国际社会热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发展蓝图意义十分重大 综合人民网驻外记者报道:近日,国际社

45、会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积极评价会议的有关决定和成果。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越南劳动报、青年人报等媒体对全会进行了追踪报道。报道说,十七届五中全会分析国内外形势,明确了未来的发展道路、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 泰国媒体近日连续刊登文章报道全会相关新闻。民意报、泰叻报、世界日报、经理人报、曼谷邮报、INN新闻社等媒体都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分析报道。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院长颂朴表示,这次全会将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加坡

46、联合早报网站和星岛环球网纷纷发表文章指出,全会以研究制定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蓝图,受到了各界瞩目。菲律宾商报网站发表文章指出,通过实施这些五年计划,中国经济增速惊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惠及全球。印度报业托拉斯认为,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此次会议也为中国今后几年的发展指明了主要方向。蒙古国日报刊登文章指出,全会主要讨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法国媒体报道指出,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中国经济飞跃发展。

47、此次举行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特别意义在于拟定下一个五年规划,这为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保证。俄罗斯网络刊物专家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又一个“五年计划”将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本次会议,美联社注意到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公共服务、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的公共医疗建设都将成为重点。韩国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政治学博士李泰桓向人民日报记者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长主要偏重于国

48、际市场,今后中国将更加强调扩大国内市场,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实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莉莉亚娜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其成功召开将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促发展”、“发展促和谐”提供强大动力,本次会议确定的大政纲要和发展目标,为中国未来五年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明确了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乍暖还寒”的关键时刻,大会的召开更让世界瞩目,因为“中国出台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已经关乎各国切身利益”。她认为,“十二五”规划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重点关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是非常明智的政策导向。莉莉亚娜说,从过去五年政府投入改善民生的多项指标中,就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份完美的“成绩单”是中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相信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澳大利亚社会活动家、国家记者俱乐部官员伊恩查默斯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将更加巨大。1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