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金融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择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声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一、 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金融学知识进行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 考试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理解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 货币篇
一、 考核知识点
(一)货币概述
1、 货币“质”的规定性。
2、 货币“量”的规定性。
3、 货币的职能。
4、 货币的作用。
(二)货币制度
1、 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2、 货币制度的演变。
3、 我国的货币制度。
4、 国际货币制度。
(三)货币流通
1、 货币流通基本概念。
2、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3、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货币概述
1、 识记。
(1) 货币的产生及基本概念。
(2) 货币的基本职能。
2、 领会。
(1)货币各类职能的特点。
(2)货币的作用。
(二)货币制度
1、识记。
(1) 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2) 货币制度的类型。
(3) 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和类型。
2、领会。
(1) 货币制度的演变。
(2) 货币制度类型。
(3) 货币制度更替的主要原因。
(4) 我国货币制度的现状。
(三)货币流通
1、识记。
(1)货币流通的概念
(2)货币流通规律
(3)货币流通量和货币需要量
2、领会
(1)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3)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3、应用
(1) 最适度货币理论区
(2) 开放条件下的我国的货币流通
第二部分 信用利率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用
1、 信用的概念。
2、 信用的特征。
3、 信用主要形式。
4、 信用工具。
5、 信贷资金运动。
(二)利息与利率
1、 利息。
2、 利息的本质。
3、 利率的主要类型。
4、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5、 利率的主要作用。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信用
1、识记。
(1) 信用的涵义。
(2) 信用的特征。
(3) 信用的经济职能。
(4) 主要的信用形式和工具。
(5) 信贷资金的运动。
2、领会。
(1) 信用形式的特征。
(2) 典型信用工具的特征。
(3) 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 。
(4) 信用工具的价格。
(5) 金融衍生工具。
(6) 信贷资金运动与风险防范。
(二)利息与利率
1、识记。
(1) 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2) 利率的主要类型。
(3) 利率的功能。
2、领会
(1) 现值、利率与证券价格。
(2) 决定与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3) 运用利率杠杆的客观经济条件。
3、应用。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
2、金融市场的分类。
3、货币市场。
4、资本市场。
4、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二)国际金融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2、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3、离岸金融市场。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金融市场
1、识记。
(1)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2) 金融市场的分类。
(3) 金融市场的要素。
(4) 金融市场的功能。
(5) 货币市场特征、交易主体及其子市场。
(6)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
2、领会。
(1)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2) 有效市场理论。
(3) 资本结构理论。
(4) 行为金融理论。
(二)国际金融市场
1、识记。
(1) 国际金融市场定义。
(2) 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的条件。
(3) 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
(4)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货币市场)。
(5) 离岸金融市场。
2、领会。
(1)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2)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业务。
(3) 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
(4) 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及资金供求。
第四分 金融机构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金融机构及其类型
1、 金融机构的形成。
2、 中国的金融机构。
3、 国际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4、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三)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监管。
5、 中央银行的支付与清算。
(四)其他金融机构
1、政策性金融机构。
2、投资银行。
3、保险公司。
4、投资基金。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金融机构及其类型
1、识记。
(1) 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2) 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 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2、领会。
(1)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2)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3) 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宗旨、业务及特征。
3、应用。
现阶段中外金融机构体系比较。
(二)商业银行
1、识记。
(1)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领会。
(1)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2)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的协调。
(3)《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3、应用。
(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
(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三)中央银行
1、识记。
(1)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中央银行的结构。
(3)金融监管的目的。
(4)中央银行支付体系作用与内容。
2、领会。
(1)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2)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3)金融监管的程序与内容。
3、应用。
(1)中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2)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
(四)其他金融机构
1、识记。
(1)政策性金融机构概念、职能。
(2)投资银行主要业务。
(3)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4)投资基金。
2、领会。
(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2)中国的证券经营机构 。
(3)保险公司的运作。
(4)基金的投资策略。
(5)中国的投资基金。
第五部分 货币供求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概述。
2、 货币需求理论。
3、 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二)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2、货币供给的形成。
3、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4、 货币供给的决定。
5、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三)货币供求均衡
1、货币供求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2、货币失衡及其调控途径。
3、国际收支均衡。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货币需求
1、识记。
(1) 货币需求的含义。
(2)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3) 名义货币需求与真实货币需求。
(4) 货币需求与资金需求。
2、领会。
(1) 货币需求理论。
(2) 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4) 货币主义需求理论。
3、应用。
(1) 评价货币需求理论。
(2) 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二)货币供给
1、识记。
(1) 货币供给的含义。
(2) 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3) 货币供给的形成。
(4)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5)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领会。
(1)贷款与存款。
(2)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
(3) 限制存款创造的因素。
(4) 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5)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3、应用。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原理。
(三)货币供求均衡
1、识记。
(1) 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
(2) 货币供求均衡。
(3) 社会供求均衡。
(4) 货币失衡的原因。
(5) 国际收支的涵义。
(6)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2、领会
(1) 货币供求与社会供求的关系。
(2) IS—LM模型。
(3) 货币失衡的调节。
(4) 国际收支调节与内外经济均衡。
3、应用。
各类经济失衡调节措施的工作原理。
第六部分 金融宏观调控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一般理论。
2、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3、 通货紧缩含义与一般理论。
4、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二)货币政策调控
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时滞。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理论。
5、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识记。
(1) 通货膨胀的含义。
(2) 通货膨胀原因。
(3) 通货膨胀类型。
(4) 通货紧缩的含义。
(5) 通货紧缩的原因。
(6) 通货紧缩的分类。
2、领会。
(1)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2) 通货膨胀的度量。
(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4) 西方主要通货紧缩理论。
3、应用。
我国是否出现过通货紧缩。
(二)货币政策调控
1、识记。
(1) 货币政策的含义。
(2) 货币政策构成要素。
(3) 货币政策目标。
(4) 货币政策工具。
(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6) 货币政策时滞。
2、领会。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原理及其特点。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原理。
(3) 货币政策时滞的构成。
(4)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3、应用。
(1) 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应用。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
第七部分 金融宏观调控篇
一、考核知识点
(一)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1、 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2、 金融发展理论。
3、 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1、 金融创新。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三)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1、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开放
2、 中国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二、 考核基本要求
(一)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1、识记。
(1) 金融压抑的含义。
(2) 金融深化的含义。
2、领会。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效。
3、应用。
(1) 中国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2) 中国金融改革的趋势。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1、识记。
(1) 金融创新的含义。
(2) 金融创新的内容。
2、领会。
(1)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1、识记。
(1) 经济全球化。
(2) 金融全球化。
(3) 金融安全。
2、领会。
(1) 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
(2)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货币部分30%,银行部分20%,信用部分30%,其他部分20%
3、试题类型:选择题30%,非选择题70%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30%、50%、20%。
Ⅳ 参考书目
1、 曹龙骐主编:《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曹龙骐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Ⅴ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存在于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快本位制
2、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储藏手段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全选对才得分,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1、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表现是
A 发行银行B 政府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宏观调控银行 E 清算的银行
10、包含危机可能性的货币职能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 D 储藏手段 E 世界货币
三、判断题(错在括号里写F,对写T,每题1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比支付中介职能更早产生。( )
2、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人们可以自由铸造货币。( )
四、计算题(每题 5分,共10分)
1、一张1万元存款单按6%复利计算,半年复利一次,三年后的利本和是多少?
五、简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
2、经济转轨时期利率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六、论述题(20分)
论述我国当前治理通货紧缩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