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论坛话题运作的想法——与大家共议和分享
(根据小浪之涟漪理论:热帖->话题->事件->舆论->捆绑)
1、 第一阶段 起源:贴苗+新闻+制造
1) 方式:紧跟时效新闻、发掘论坛原创、策划运作;
2) 我们的媒体态度:引发人性共鸣、彰显人文关怀、及话题的可拓展性,最终的舆论影响力;
3) 网友敏感区:猎奇、矛盾、共鸣——情绪+情感(同情)+情欲;
案例解剖
a)杂谈:坐台小姐的求助:遭遇这样的男人该报警吗 ——猎奇+情欲
b)杂谈:伤情妈妈为4岁儿子征代理爸爸——猎奇+情感(同情)
c)新闻:逮军:“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情绪(愤怒)
d)群发:汶川的樱桃熟了,怎么办? ——情感(救救陕北130万农民吧!红枣快烂在树上了)
f)天涯:讲述台湾三十年——猎奇+……
2、 第二阶段 引发
1) 20楼效应;
2) 置顶+小力度推荐;
3) 诱导楼主的持续关注与回复;
4) 制造矛盾点或提炼主线,引发网友的更多互动;
5) 推广传播
a) 传统媒体的拓展;
b) P2P传播
一、 归纳文字(以王老吉为例);
二、 带水印的图片;
三、 带地址、标题、文案的讯息;
6)要闻、坛快报、坛爆点,并视情况可提前进入锐话题制作,收录锐周刊;
3、 第三阶段 话题爆发
1) 收录纸媒的报道;
2) 对作者的跟进;
3) 特殊角色的叙述;
4) 约稿(相对自由);
5) 锐话题
4、 第四阶段 话题再扩展
1) 平面的扩展:如抄袭门对教师这个职业之高尚与教师个体的反思;
2) 斜线的交叉:抄袭门与高考舞弊——对整个教育体制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拷问;
3) 矛盾的立体化:以万小刀事件的角色为例
a) 反方:写手、城市女、民工、媒体从业者;
b) 正方:写手、民工、农村女;
c) 理性声音:媒体评论、年长者的语重心长。
4)时机成熟,可进入专题阶段
5、 第五阶段 反复整合
1) 门户新闻的报道;
2) 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影响力的持续炒作;
3) 挖掘后续贴中的亮点;
6、 可塑话题大获成功的几大因素
1) 大量的资源整合(人力、物力、媒体资源、本站资源)
2) 草船借箭:如果有AK47,就用借箭了,举两个极为成功的例子
a) 绿丝带
b) 王老吉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借了四川地震的东风
3) 可遇不可求的人与文章(如王菲小三事件时易天之《穷男人要的是女人的命》)
7、 话题成功的标准
1) 质的追求:传统媒体报道的力度,民间传颂与讨论的持续时间;
2) 量的追求:传统与网络媒体的报道数,搜索引擎的收录数:
8、 网络最佳传播方式
1) 单项排名:图->文->视频;
2) 结合排名:图文->视频->文;
3) 形式:归纳性文字、带水印图片等。
9、 人
1) 发掘并策划话题强的版主;
2) 一批文字直切要害的写手;
3) 图片处理高手;
4) 能应用DW的人;
5) 王牌写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