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7147667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档案管理制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地理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城市与区域经济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教育部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目前,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有院士1人,正副教授130余人。学院内,还设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人口学等7个专业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区域经济学、气象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河口海岸、海洋化学等15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自然地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XX省“十大”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生态学是国家和XX省重点学科。学院的地理学和生态学综合实力居国内一流,在河口海岸与三角洲研究的若干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色学科有河口海岸与三角洲、植被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地理、城乡规划、城市遥感、人口学、计算地理、环境生物、城市气候等。 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级及省市部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工程、数学模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化与区域分异,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人地关系的优化调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国家(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近10年来组织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国家和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210余项,以及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课题640余项。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些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的相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合作关系。 2006年起学院以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年按大类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学生根据自我需求和能力,地理科学类学生在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科学类学生在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选择专业方向继续学习。 地理科学系 地理科学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科学系,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地理科学教学与科研中心之一。目前地理科学系是全国5个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全国4个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 地理科学系拥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师资力量雄厚,教育培养层次完整。现有正副教授近60人。地理科学系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以及国家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优势,本科教学的系统化、综合化、定量化特色更加凸现。最近几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行了地理学与社会应用及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设了双语课程教学,并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生学术交流,为培养一流的地理学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毕业生除出国或读研继续深造外,多数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以及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地理科学专业(基地班、师范) 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培养地理科学人才的摇篮。主要培养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能胜任地理科学研究的后备专业人才。大学四年期间开 设的课程,除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以及跨地域的野外实习课程,在读学生实行导师专业指导制,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创新研究项目和基金经费资助。进入该培养基地就读的学生资格实行择优滚动制,大学毕业后大多数可免试直升国家重要研究机构、重点高校和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院校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班,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研究与地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四年期间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球概论、地图学、现代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并安排多次长途野外实习。师范班与基地班实行相互择优滚动,大学毕业后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工作,也可以适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适应环保、国土、经济、规划、房地产、旅游、城建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应用的需求。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方法、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3s集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虚拟地理环境等。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矛,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政府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开发应用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是华东师范大学为了顺应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满足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系。该系目前设有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以及与XX省人民政府和沿江十四(地级)城市政府联建的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拥有人文地理学和人口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以及区域经济学、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现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口、资源、城市、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行政区经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网络、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大都市发展、城市规划、企业环境、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的研究特色。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研究或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者,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城市与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管理、企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需求。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或是继续攻读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管理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分析、区域分析与规划、产业交通规划、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与景区规划、城市与区域gis管理、投资环境评价、城市规划设计及制图等。 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系创办于1986年,它是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0余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以及面上项目20余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是国家、XX省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自创建以来,环境科学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科研、教学单位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其中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业务及行政管理骨干,有的已成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环境科学系目前拥有XX省“城市化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并设有恢复生态学实验室、城市生态学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生理与毒理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地学实验室、天童生态实验站以及环境生物工程实习基地。其中,天童生态站已入选为国家野外研究站,正式定名为“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迄今,已完成一批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有关部委及XX省的科技奖励。曾多次承办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团体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关系。环境科学专业(非师范) 环境科学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环境科学专业的单位之一,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目前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环境科学导论、生态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城市生态学、生物监测等专业特色课以及多门类的专业选修课。 生态学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是国内第一批拥有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2年生态学专业第一次招收本科生,迄今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态系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其中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我校和国内其它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科研或教学机构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生态与环境学导论、地学基础、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专业主干课;污染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技术、分子遗传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专业特色课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