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上墙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科(公卫办) 1、传染病管理科工作职责(或公卫办工作职责) 2、突发公共卫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3、传染病疫情自查与核对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5、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6、门(急)诊、住院、检验、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 7、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制度 8、病例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死因登记制度 10、报告卡和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填报和保存制度 1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12、周末及节假日加班管理制度 二、预检分诊点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三、肠道门诊 1、肠道门诊管理制
2、度 2、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3、消毒隔离与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 4、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5、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霍乱、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四、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管理制度 2、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3、消毒隔离与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 4、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5、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办公室职责 1、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主任(院长)的领导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分工,认真抓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落实。 2、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办公室人员进行分片管理,按照办公室的规定,有事需向主任(院长)请假, 3、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汇报
3、会,每月一日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会议,对当月的工作进行讲评,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并对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 4、认真、完整填写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准确进行网络直报。凡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上报的各种资料、报表,经主任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不得延误。 5、辖区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人员必须服从安排,统一调配,随叫随到,配合做好调查处理等工作,在事发2小时内上报上级部门和镇政府。 6、坚持学习,办公室组织全体人员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做好笔记、记好记录,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7、实行考核制度,对个人的工作,实行月抽查、季检查、半
4、年进行评比,对抽查、检查结果作为平时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分值,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兑现奖金 _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管理制度 一、医疗卫生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二、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登记,及时收集本单位和辖区的疫情信息,按照依法管理、分类执行、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执行。按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 三、实行首诊单位与首诊医生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对可疑病人或诊断病例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追踪观察病人,必要时进行隔离、控制,防
5、止扩散疫情,配合疾控部门开展调查和提供相关资料。 四、区直医疗单位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直报单位的疫情卡片由录卡单位登记后保存三年。 五、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去传染病报告卡。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以最快速度报告疾病控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六、网络直报人员每天按要求上网
6、、填报疫情、浏览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节假日照常工作或指定培训的专业人员上网浏览疫情。 _医院传染病疫情自查与核对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化验室、放射科按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登记。 3、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立即电话报告传染病管理科。 4、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5、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
7、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6、传染病管理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7、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_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8、先进科室给予2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传染病管理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
9、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_医院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的医生每年进行2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区疾控中心
10、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_医院 门(急)诊、住院、检验、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传染病管理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
11、期进行汇总进行。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院的传染病科。 5、住院登记对住院的病例要详细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对传染病人要有明确诊断,在住院期间确诊的传染病例,主管医生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的途径、方式、内容报告疫情,并把传染病例录入科室传染病登记本。 _医院 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制度 为确保疫情电脑正常工作,确保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的畅通,微机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维护工作,认真管理好专用的算机。遵守计算机维护制度。 1、维护人员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硬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维护人员要定
12、期检查计算机软件,安装各类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确保计算机正常工作。 3、维护人员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查计算机,发现病毒,及时清除。 4、维护人员要随时清理计算机硬件,不得丢失或人为损坏器件。 5、维护人员要随时检查计算机网络是否正常,确保网络畅通。 6、爱护财产,离开微机室一定要关锁门窗。 7、注意防火、防雷、防雨、防风、防震,离开疫情室一定要切断电源。 8、保持疫情室清洁卫生; 9、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违规操作; 10、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修改系统设置和设置密码; 11、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自带软盘,防止病毒传染; _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死因登记制度
13、1、门诊部各科室、住院部、化验室及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要建立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相关情况。 2、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在患者姓名前加盖“疫情已报”章或签名。 4、各种登记(日志)要按以下要求填写: (1)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备注等基本项目,发热门诊还要增加体温和流行病学接触史项目;门诊传染病登记薄内容应比门诊日志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传染病登记
14、薄内容应比门诊日志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 (2)出入院登记基本项目。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基本内容;住院传染病登记薄内容应比住院登记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住院传染病登记薄内容应比住院登记多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 (3)化验登记基本项目至少包括姓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4个项目,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 (4)放射登记至少包括姓
15、名、检查项目、检查结果(诊断与初步诊断)、检查日期4个项目,且相关填写不能有空项。 (5)死亡登记:急诊病例登记簿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基本内容; (6)传染病报告卡必须使用2005年1月1日启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卡片填写清楚,合乎逻辑。 (7)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住址、死亡地点、根本死亡原因、死亡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因编码等;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记录表要求的项目填写。 5、报告单位主管科室或业务责任人对本单
16、位相关科室的日志(登记)要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日志(登记)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日志的妥善保管。 _医院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一、凡发现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医务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填写医院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单。参加会诊人员须包括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和检验科专业人员,参加会诊的专家要在会诊单上签名。 二、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作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断,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三、区级专家组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报请地市级专家组进行会诊,能做出明确诊断的,由保健科疫情报告人订正为诊断疾病。 四、当地市级专家无法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做出预警病例诊断,并于2小时内进行订正报告(将原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更改为sars预警病例或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可以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 五、诊断预警病例后,最后由省级专家组会诊,以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 _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