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3255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李金松内容摘要:清代的骈文批评资料除了专书、序跋、文话与以诗论骈文外,还有书函等批评形式。答吴司成师书与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是清代中后期两则颇为重要的骈文批评文献,分别讨论了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以及骈文形态、清代骈文作家、骈文史以及骈文中的用典等。可以说,这两则书函对清代骈文所作的讨论,极大促进了我们对清代骈文发展史的认识。关键词:骈文;清代;书函;国朝骈体正宗清代是骈文批评的集大成时代,骈文批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专书、序跋之外,还有文话、以诗论骈文等形式。在这些批评形式中,清代的批评家们也不时地在书函中讨论骈文。就笔者寓目所及,在清人的别集中发现了

2、两则讨论骈文的书函,分别是徐熊飞的答吴司成师书与谭宗浚的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这两则书函是研究骈文的重要资料,对于我们认识清人的骈文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移录这两则书函,爰作考释,阐发其在清代骈文学史的意义。一答吴司成师书,见于嘉道时期徐熊飞()白鹄山房文钞卷五,全文如下:昨示南城曾公所选国朝骈体文四巨册,携至馆舍,连日夕读之,骇目餍心,几废寝食。盛矣哉,前此所未有也。然弃取持择间,窃有疑焉。骈体坠而复振,实由太仓张天如汇选百三名家集始,云间陈忠裕公起而应之,由是风华大扇。大率江左作者,皆接武太仓;浙东、西,则云间为之导也。其间有专门者,有兼擅者,录其合作,俱足与六朝、四杰争胜毫厘,其不

3、可偏废,明矣。西河、稚黄,兼擅者也,其文丽而有骨,诚足垂示标准。顾张君宸长平公主诔及顾宁人与徐尚书诸书,当时以为出骈文研究第六辑 谢希逸宣贵妃诔、徐孝穆与杨仆射之右,乃置而不录,何也?梗阳谷公督学浙江,纂明史纪事本末,篇各有论,多出西泠、吴兴诸前辈手,皆云间弟子也,其整密者绝似大陆辨亡论。循萧选史论例,宜若可登数篇,乃皆不录,何也?陈迦陵兼受娄东、云间之学,其赠陆翼王方素伯二序,汪苕文谓悲凉凄艳、可泣鬼神,载入汪氏说铃中;今只录其小文,何也?钱宝汾、叶元礼、徐虹亭皆以沉博绝丽擅长,竹垞翁为之心折;海盐彭羡门、嘉兴李斯年、李分虎俱能于文质相生中,运清刚隽上之气,远近称为正轨,兹皆屏置不录,何也?

4、陆繁石、吴园次、章岂绩诸公,皆殚一生精力为之,虽所造时有得失,然各有独到之处,此竟不录一字,又何也?凡此数端,罔测选者意指所属。窃谓骈体文自有源流本末,譬如观乐者必陶匏金竹之毕陈,而后八音繁会,不夺其伦。苟一音不备,未可以言尽善,况阙略者正多耶?当今此事,以先生为职志,盍取国初诸家文别选一家,为来学传示指归,庶骈四俪六之文,太仓、云间振其绪于前,先生集其成于后,岂非不朽盛业?与原书附归。溽暑未能晋谒诸容,续上,不备。(白鹄山房文钞卷五)徐熊飞是嘉道时期著名骈文家,其骈文“上探徐、庾、潘、陆、沈、鲍之源,下溯中晚唐及五代十国之流者一以清丽为宗,而渊懿浑穆之气,时复溢于意言之表”。古代称国子监祭酒

5、为大司成。在白鹄山房骈体文续钞卷二中,有答吴祭酒师书;而此书函之后,有附来书一函,文末款识为“锡麒顿首”。据此,可知答吴司成师书之“吴司成”,系吴锡麒。清史稿吴锡麒本传:“乾隆四十年进士,授编修。累迁祭酒,以亲老乞养归。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吴锡麒精于骈文创作,是吴鼒八家四六文钞中的一家。由于有共同的爱好,徐熊飞在书函中与吴锡麒讨论骈文,可谓是“疑义相与析”了。在答吴司成师书中,徐熊飞质疑曾燠骈文选本国朝骈体正宗的“弃取持择”。他在回顾明末清初骈文发展时,认为骈文“坠而复振,实由太仓张天如汇选百三名家集始,云间陈忠裕公起而应之,由是风华大扇”,指出骈文由中衰到复兴,张溥、陈子龙在其中具有倡导

6、、响应并推波助澜的历史贡献。而且,他还指出:吴中地区的骈文创作,“皆接武太仓”,受到张溥影响;而浙江的骈文创作,受到陈子龙的影响,即“云间为之导”也,亦即谈迁()在贺司理卧子陈公内召序一文中所云:“凡通都大邑,测蠡窥管之子,无不知有陈氏学也。”在书函中,徐熊飞将骈文作家分为两大类:兼擅与专门。他认为“西河、稚黄,兼擅者”。推详其中的意涵,意谓毛奇龄、毛先舒以学人著称,不专门清李宗傅白鹄山房骈体文续钞卷首序,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清谈迁撰,罗仲辉校点谈迁诗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致力于骈文

7、书写,但亦擅长骈文创作。而专门者,当指后文提到的吴绮、陆繁弨、章藻功等致力于骈文书写的骈文家了。“张君宸”,即张宸。宸字青琱,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所著有平圃遗稿。长平公主诔,即其所作,谈迁北游录亦录有此篇诔文。此诔文末,有云:“小臣宸薄游京辇,式睹遗容。京兆虽归,谁披柘馆;祁连象塚,只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令,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中,有与公肃甥书又答原一公肃两甥书与彦和甥书。这四则书函,是顾炎武致其外甥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的,其中只有答原一公肃两甥书为骈体文,其余三则,均为散体古文。在徐熊飞看来,张宸长平公主诔与顾炎武的答原一公肃两甥书这两篇

8、骈文作品,可与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与徐陵的与杨仆射书相媲美。然而,这两篇骈体之作,没有被国朝骈体正宗选录。因此,徐熊飞质疑国朝骈体正宗的去取不公。“梗阳谷公”,谓谷应泰。谷氏曾官浙江提学佥事,著有明史纪事本末。徐熊飞认为明史纪事本末中每篇后的史论,是西泠十子等人所作,这些史论中的“整密者”可与陆机的辩亡论相提并论,然而国朝骈体正宗却没有予以收录;陈维崧的赠陆翼王序方素伯序这两篇骈体之作,被汪琬认为“悲凉凄艳、可泣鬼神”,可没有入选国朝骈体正宗。此外,书函中提到的钱宝汾(芳标)、叶元礼(舒崇)、徐釚(虹亭)、彭孙遹、李良年、李符诸人,如彭孙遹,所著有松桂堂全集,四库全书总目有如下提要:“才学富赡,

9、词采清华。馆阁诸作,尤瑰玮绝特。”朱彝尊播芳文粹跋云:“惜吾友宜兴陈维崧其年、华亭钱芳标葆酚、吴江叶舒崇元礼、钱唐陆繁弨拒石、嘉兴李符分虎,皆以骈体名家。”尽管上述诸人在徐熊飞的观念里,“俱能于文质相生中,运清刚隽上之气,远近称为正轨”,但国朝骈体正宗“兹皆屏置不录”。对此,徐熊飞表达了强烈的质疑:“何也?”而对于专门致力于骈文书写的吴绮、陆繁弨、章藻功这三位骈文名家,也没有任何骈体之作入选国朝骈体正宗,徐熊飞同样予以强烈质疑。基于国朝骈体正宗略于选录清初骈文之作的这一现实,在书函之末,徐熊飞建议吴锡麒“取国初诸家文别选一家,为来学传示指归”。徐熊飞的这篇答吴司成师书主要讨论的是曾燠的国朝骈体

10、正宗,质疑了国朝骈体正宗不选入清初骈文名家彭孙遹、陆繁弨等人的作品。而透过他的质疑,我们对国朝骈体正宗这部骈文选本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不难据此窥知徐熊飞作为骈文家的骈文观念。清张宸平圃遗稿,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册,第 页。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骈文研究第六辑 二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见于谭宗浚希古堂集乙集卷二,全文过录如下:昨辱过从,并示大作。华熳五色,韵谐六茎,竖标亭迥,振响清越。吾弟际此英年,锲而不舍,何患不突过古人也耶?承论骈文,征及鄙见。仆于斯道,颇尝究心。傃海知源,登峰缒险,受颜延之家训,承孟喜之师传。

11、请胪述一二,以为教学相长之助乎?夫文章之由散体而变为骈俪,此自然之势也。譬之织丝以为衣裳,而衣裳或加绘绣;酿曲以为酒醴,而酒醴更益醇:踵事增华,如斯而已。自韩、柳振声,欧、苏嗣响,裒所自制,名曰古文,偶体一途,遂遭掊击,目梁、陈为蝉噪,诋邢、魏以驴鸣。盖尝论之:属文者果能树骨风骚,探源训诰,屏除佻冶,刬削肤浮,则虽字必贯鱼,词皆哕凤,究无害为简质清刚之作,岧峣瑰玮之观。若乃虎贲袭形,寿陵学步,空疏以为古澹,嚣张以为怪奇。此即使驰骋纵横,或近坡老;雍容揖让,远希庐陵:其与骈文之滥浊肤庸者何异?是则楚齐得失,未有定评;董墨是非,无庸深辨。正不必爱玞而轻随卞,嗜蒲歜而贱牲牢也已。惟是伪体繁兴,其弊有

12、二:往往词伤连犿,语杂浮夸。假烟楮以事应酬,挟绨裹以为干谒。惊魏侍中之蛱蝶,骑宋游道之猕猴,取给一时,忘其百拙。譬之丁觇十纸,便云笔过王褒;龄石百函,乃诩才逾刘穆。是曰应俗,其弊一也。亦有钩棘其词,清羸其貌,创为涩体,别启岐趋。鹊不鹊而乌不乌,驴非驴而马非马。譬之赋多奇字,遽欲抉班马之藩;诗喜拗声,即云仿曹刘之作。是曰赝古,其弊二也。此犹炼丹之鼎,思羾天门;浮济水之匏,冀穷地轴:何足语于作者之林哉?国朝文教大兴,英俊云集。稚威以横翔捷出之才,兼渊奥湛深之学,振奇吐逸,夐绝一时。若顨轩之赡采陆离,甘亭之古音璆亮,抑其次也。至曾宾谷词气舒雅,而字句时近率易;洪稚存笔致高古,而篇幅略少变化。昔贤绝技

13、,未易效颦。又如陈其年、袁简斋、吴谷人诸君子,才力未尝不丰伟,然近已户诵枚皋之集,家传刘峻之文,异轨斯歧,末流颇滥,时贤所尚,慎勿趋骛焉。窃谓近年文体日就庸猥,将必有揭千年之烛,扶九服之轮,独辟町畦,自新壁垒者。亦犹字母传于西域,扩周、沈之旧规;画法盛于南宗,变张、吴之拙派。穷妙极精,后来居上,吾弟以为然乎?否乎?又大作体高格远,无可摘疵。惟喜用宋以后事,似宜选择。昔飞卿文章,或近征郭令公故实;叠山笺启,并旁及辛稼轩小词。前哲所讥,不宜沿袭。匪特此也,古人笃志坟典,文字乃其绪余。是故染翰操觚,率同机杼;取材运典,别自炉锤。虽驱遣不外群书,清代论骈文书函两则考释而领悟各有心得。是以任沈隶事,不袭

14、左潘;王杨属辞,匪沿庾鲍。即至晩唐之温李,北宋之欧苏,亦莫不如此。否则搜狐穴之奇,拾兔园之唾,挦扯故典,抄撮类书,弃药之渣,重调乎雉鼎;缺铓之剑,再拭乎鹈膏:鲜有不令人憎厌者矣!吾弟但当斟酌篇帙,沉浸经史,口诵千赋,手披万签,自然拓宇崇闳,结体渊雅。裴遐齿颊,如闻琴瑟元音;谢朏文词,大有膏腴隽味。此中甘苦,当自知之,无待赘述矣!谨缘下问,略贡呓谈。积雨阴寒,伏惟自爱。不宣。(希古堂集乙集卷二,清光绪刻本)与前则书函不同的是,此则书函是用骈文书写的,行文中役使不少典故,虽然相当晦涩,但大抵能理解。谭宗浚(),原名懋安,字叔裕。据徐世中考证,宗浚为岭南骈文名家谭莹三子,颇承家学。据(宣统)南海县志

15、卷十四列传一载:“年十六,中咸丰十一年举人。是年,计偕入都,时英夷和议甫就,宗浚感慨山川,为览海赋,洋洋数万言,沉博绝丽。”极富文学才华。书函受者岑辕,生平行实不详。在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中,谭宗浚首先自承他对于骈体文“颇尝究心”;而他的这“颇尝究心”,是源于家学与转益多师:“受颜延之家训,承孟喜之师传。”然后,他对骈文进行定义,展示自己对骈文的理解:“树骨风骚,探源训诰,屏除佻冶,刬削肤浮,则虽字必贯鱼,词皆哕凤,究无害为简质清刚之作,岧荛瑰玮之观。”所谓“树骨风骚”,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骈文继承诗经楚辞的文学传统,表达上要重视赋比兴;二是指在思想内容上与诗经楚辞一致,充实而厚重。“探

16、源训诰”,是就文字表达的雅正而言的。而“佻冶”“肤浮”,应是骈文行文中力求避免的,所以要予以“屏除”“刬削”。在他看来,只有做到这样,骈文才是“简质清刚之作,岧荛瑰玮之观”,内容充实而具有很高的审美性。根据对骈文的这种认识,谭宗浚指出当时骈文创作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应俗:“假烟楮以事应酬,挟绨帙以为干谒”;二是赝古:“钩棘其词,清羸其貌,创为涩体,别启岐趋”。谭宗浚对当时骈文创作存在的这两大现象的批评,不但使我们对嘉道以来的骈文创作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纠正了当时骈文创作中的不良风气。因此,他的这种批评,无疑能引导当时骈文作家们选择正确的创作道路。(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称“(谭)

17、宗浚论骈体文,谓宜独辟町畦,勿趋时贤所尚,深以应俗、赝古为戒”,正是对谭宗浚此则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中骈文观念的概括。基于上述骈文观念,谭宗浚在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中论列清代的骈文创作。在对清代骈文创作的论列中,他首先提及的是胡天游:“稚威以横翔捷出之才,兼渊奥湛深之学,振奇吐逸,夐绝一时。”对他推崇备至。而孔广森、彭兆荪在他的清代骈文观念徐世中晚清南海县志谭莹、谭宗浚父子史实辨正,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郑梦玉等(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宣统三年刻本。同上。骈文研究第六辑 中,是“抑其次也”,即仅次于胡天游的存在。换言之,胡天游被谭宗浚认为是清代骈文的第一人。胡天游、孔广森与彭兆荪

18、这三位清代骈文大家,谭宗浚对他们是正面肯定的评价。而对于上述三人之外的清代骈文作家,谭宗浚是肯定之中多有否定性的意见,在他看来,曾燠“词气舒雅,而字句时近率易”,洪亮吉“笔致高古,而篇幅略少变化”;此外,陈维崧、袁枚、吴锡麒这三位骈文名家虽然已是“户诵”“家传”,为“时贤所尚”,但比较俗,所以,谭宗浚告诫岑辕“慎勿趋骛”。而对于岑辕的骈文创作,谭宗浚用了“体高格远,无可摘疵”这八个字予以高度评价。尽管称赞岑辕的骈文“无可摘疵”,但谭宗浚还是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惟喜用宋以后事,似宜选择。”出语虽然是商榷的口气,但已明确无误地告诉岑辕:喜欢用宋代以后的典故,是其骈文的一大缺陷。并且,他还举出温

19、庭筠、谢枋得引用与其时代相距不远的典故而遭到“前哲所讥”的事实,希望岑辕“不宜沿袭”,而应引以为戒。对于骈文中的用典,谭宗浚主张“取材运典,别自炉锤。虽驱遣不外群书,而领悟各有心得”。只有这样,才会使骈文获得“结体渊雅”的艺术质感。虽然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只是一则书函,但其中关于骈文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涉及到骈文的本质、形态、审美理想、骈文史、用典等多方面内容,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骈文形态以及清代骈文史的认识。因此,在清代骈文批评史上,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清代的骈文批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清代骈文批评资料除了我们习知的专书、序跋、文话、以诗论骈文外,其实还有书函等批评形式,上述答吴司成师书与答门人岑辕论骈体文书不过是其中代表性的骈文批评作品。因此,在对清代骈文批评资料的发掘、搜集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书函这种批评形式。只有对清人论骈文书函资料不断发掘与搜集,清人的骈文批评资料才能更加全面,我们对清人的骈文批评才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更为深入地认识清代的骈文发展。作者简介:李金松,年生,湖北广济(今武穴市)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诗文、文献。著有述学校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