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XX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对XX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XX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存在报销难、定点医院比较少、 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及医疗救助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采取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和完 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及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等对策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严重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加大,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看不起病的问题,
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河南的农村人口居全国首位,如何加快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XX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年9月顺利启动。25个试点县(市)2003年底参合率78.1%,筹资32083.7万元,2007年,河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
3、由65个扩大到96个,覆盖了近90%的农村人口。从2003年起,XX省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共投资5.8亿元建设全面改造乡镇卫生院,初步建成了“乡院、村所加医保”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河南将完成3万个农村卫生所的改造。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难 农民报销手续比较繁琐。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多数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农民报销,有的地方没有农民合作医疗办公室,乡镇多数由卫生院分管院长或医生“代劳”,常常影响农民及时报销。有时跑几十里路到镇医院去报销,连去三五趟找不到人的事常有。因
4、此,农民盼望在每个乡镇能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报销问题。 2.定点医院比较少 国家政策规定,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必须到指定的医院看病才能报销。指定的医院多数在中心镇卫生院。农民有时头痛脑热,家门口医院如果不是指定医院,就要舍近求远到别的乡镇卫生院去看病,非常不方便。 3.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个人掏腰包及省、市、县级政府投入。而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投入的比例较高,农民生病后自己掏腰包的比例较少。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资金总“盘子”比较小,农民看病报销的数额较少且不够透明。有关医院承诺能报销30%左右,但实际上做不到。报销比例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
5、积极性。 4.医疗救助制度不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由于实施部门不同,二项资金的使用尚未得到有机结合。首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基金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只能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住院产生的部分费用,因大病住院所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的补偿只能是杯水车薪,尚需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其二是大病医疗救助的补助机制与标准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住院产生的费用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需要给予救助难以界定,特别是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无法及时介入监督与检查,医疗机构可能出现对救助病人乱检查、 滥用药、多收费的情况,致使资金使用不尽如人意,救助的随意性较大,有时出现需救助的没有得到救助、不必要救
6、助的给予了救助的情况。此外,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一年一保,中途不接收新成员。因此,在医疗资金缴费期限后出生的婴儿,就不能参加合作医疗,而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患大病的几率是较高的,却不能得到大病医疗的保障。农民还盼望合作医疗网最好能跟城市大医院联网。农民生大病转院到市或省大医院治疗时,由于城乡医院不联网,很多信息不能共享,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必须带现金交易,既麻烦又不安全,出院回家后再到当地去审核报销,有时要等半年之久。农民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解决好以上问题,期望合作医疗办得更见成效。 二、对策 (一)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
7、施,主要是依据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进行的,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然而,法律制度的欠缺,却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合作医疗的对象不明确、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要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必须加快农村医疗制度的立法步伐,当务之急应尽快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报销比例、报销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
8、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有了有关的法规后,各地再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更好地推动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 (二)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现阶段,我省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农村大部分地区还不富裕,农村集体经济和地方政府能拿出用于农民医疗保障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大部分农民能够进行医疗保险的投资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如果对农民的病痛全部予以保险,这是国家财政目前难以做到的。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主要推行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费用报销,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
9、病返贫的问题。由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水平、报销比例也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农村有较多的贫困人口和五保户家庭,对于这些低收人群体,应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资助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对其大病及大额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以解决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负担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的对象应包括农村低收入的患病人群,具体应包括:一是贫困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二是五保户;三是因患病等不可控制因素造成返贫的家庭。医疗救助的形式应
10、采取资助他们参加当地组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些贫困户的家人患病按有关规定报销了部分医药费用后,经济上仍然有困难的还应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在没有实施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地区,应直接给予救助对象一定数额的医疗补助费用。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方式应实行多元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首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应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医疗救助基金。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两者的筹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医疗救助基金是属于社会救济性质,应由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其他方式筹集,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对于基层政府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经济实力不
11、足的,中央和省级政府应给予补助。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则应由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三方共同负担。 (五)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保证可持续性首先,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专职工作机构。各级政府都应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各机构在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联系沟通,互相配合,并使其协调有效的运行,共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其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明 确其管理内容和重点,并使管理程序规范化。第三,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保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第四,提高农
12、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对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妥实施。 (六)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必须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必要性,解释参加的办法、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以往的合作医疗的不同点以及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宣传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扶持的力度,解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并动员农村干部和党员率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以示范;另外,还应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意义和好处。 三、前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适合农村医疗制度的运作模式,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目前,为了方便农民就医,河南全面实行“一卡通”就诊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域内可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还可以到指定的全省范围内的202家城市医疗机构就医,在外地务工的“参合”农民也可按照规定回乡报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但可以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而且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农村人口的医疗条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