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抢抓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战略机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2293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战略机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抢抓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战略机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抢抓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战略机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封面故事汽车纵横 2023.0830抢抓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战略机遇汽车产业正处于其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中。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行业转型和创新速度能比肩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行业转型和创新速度能比肩中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汽车工业强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如是说。这是在7月6日上午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大文/本刊记者 黎冲

2、森会论坛”上两位演讲嘉宾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所作出的基本判断。此次大会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会论坛现场“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会论坛现场封面故事 2023.08 AUTO REVIEW31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地平线创始人兼

3、CEO 余凯和汽车之家党委书记、董事长兼 CEO 龙泉等做了主旨发言。大会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主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并为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同时,面对以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围绕大会论坛主题,演讲嘉宾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方案建言献策。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使命,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紧抓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期的新动能。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产品技术研

4、发加速迭代,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提速,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罗俊杰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抢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机遇,锚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创新,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上海就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典型代表。会上,汤文侃介绍,上海正在积极构建“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将加快车规级芯片发展布局,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车

5、用操作系统微内核的开源和生态融合,加速推进智能网联场景化应用等。但我们还应看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阶段性挑战。苗长兴表示,在这关键时期,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尤为重要,企业应携手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贝瑞德也表示:“即使目前环境充满挑战,大众汽车集团仍致力于实现业务持续增长,不追求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对我们来说,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为了实现短期的交付量增长而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形势演变,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因此,罗俊杰表示,我们必须巩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安全

6、性和可控性。苗长兴也表示,我们应强练内功,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提供高品质服务。深化自主创新体系显然,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创新,其中科技依然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跟随发展,与西方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在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方面呈现出同台竞争的格局。为此,付炳锋表示,我们应持续深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汽车行业企业持续向上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创新速度非常快。过去,中国在全球经济里扮演的是市场、生产制造基地的高地。得益于智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窗口期,中国已经转变为创新高地。”余凯表示,过去最先进的汽车科技先在日本或德国开发,然后应用到

7、中国,但在智能化、新能源化背景下,新的智能科技先在中国开发和被应用,未来将被应用到全球其他市场。2022封面故事汽车纵横 2023.0832年,智能导航辅助领航系统 L2+的自动驾驶功能,比如 30 万元以上车型,中国自主品牌装配率达到82%,而合资品牌装配率几乎是零。其新动能来自市场需求,来自产业生态协同,更来自科技创新。冯兴亚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无边界性”。广汽集团 2019 年提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旗帜鲜明发布了“无科技不广汽”口号,并在今年 4 月发布了“NEXT”计划。此计划是引领未来一段时期广汽集团科技创新的行动纲领。为此,广汽集团将加速智联化

8、、电动化转型,着力打造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态、智能科技及出行生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生态三大生态系统。为顺应创新发展需要,大众汽车也在快速拓展本土开发实力。贝瑞德表示:“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本土技术开发,更好地利用本土创新力量,更敏捷地响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大众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先进的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开发。这家公司将成为大众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的最大研发中心。汽车产业正处于其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中,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王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呈现“3+1”的特征,即产品技术迭代加速、供需结构调整加快和市场竞

9、争矛盾加剧,以及产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中国品牌也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最佳历史窗口期和关键时间节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协同共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引领和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绿色化转型。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整体比重超 65%,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坚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已成为汽车市场向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引领者。”贝瑞德表示,预计今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超过 30%,到 2025 年将超过 50%;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汽车市场年

10、销量将增长至 2800万到 3000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达 74%,纯电动车型的占比将超过 55%。“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汽车产业从来都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赢得新能源汽车比赛的胜利,需要我们勇担新使命,依靠科技创新、自主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来构筑产业护城河。”冯兴亚指出,推进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协同共生、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的协调发展、产业链自主与全球大分工之间的融合发展,同样是汽车企业和汽车人需要不断探索的新的赶考之路,更是必须承担的新使命。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纯电动汽车业务,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动力电池价格使

11、其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所以,贝瑞德表示,大众将更好地在燃油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业务之间实现利润平衡。贝瑞德透露,大众集团已制定并正在落实面向2030 年的发展计划。“我们将继续发挥在燃油车市场中的优势。尽管燃油车市场总体规模在缩小,但集团凭借自身规模和成本优势,仍保持可观的盈利。这将为集团在华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贝瑞德说,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的份额将从 18%提升到 20%,到 2030 年将推出共计 17 款全新燃油车型;同时,封面故事 2023.08 AUTO REVIEW33推动混合动力技术发展,逐步将燃油车型向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转变,并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

12、,至2030 年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将有不少于 30 款纯电动车型,以强化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汽车置换需求也对推动汽车市场发展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龙泉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与安全性的提升,更低的使用成本、更智能化与更好的驾驶体验,使得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2023 年 1-5 月燃油车主置换新能源车的比例已达到 22%,而 2020 年仅为 4%。燃油车主置换的新能源车型,主要以纯电动车为主,占比达到六成以上。未来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挑战不容小觑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正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快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中国汽车产

13、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今年 1-6 月,新能源车和汽车出口均实现高速增长。但在其背后,仍存在诸多隐忧。冯兴亚指出,相比传统燃油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电动车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如果不能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甚至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我国的先发优势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被对冲;全球传统汽车头部车企技术基础雄厚,在压力之下加速转型的资金投入巨大,在中国市场的后发优势不可小觑,尤其在海外市场,中国车企面对的是全球知名品牌成熟的国际化运营体系的竞争,需要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王俊也表示,还必须克服诸多挑战。一是市场竞争秩序重构。王俊说:“随着市场竞争格局从原来的自主品

14、牌与合资品牌,演变为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ICT 四方角逐,竞争越发激烈。同时,市场因素、非市场因素“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会论坛现场“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会论坛现场封面故事汽车纵横 2023.0834也在渗透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之中,让竞争更加复杂,导致竞争格局的构建进一步复杂化。”二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风险控制面临挑战。中国汽车品牌出口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也受到地缘政治、逆全球化以及供应链产业链各方面的挑战。三是技术链、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不足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锂、镍、钴等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

15、技术的进口依赖度在 9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依然任重道远。四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挑战。王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过三关:用户体验关,包括里程焦虑、电池安全、充电便利性等;产品技术关,包括能否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等;成本效益关,比如 2022 年 100 多个乘用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盈利的寥寥无几。五是中国汽车品牌之路任重道远。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价值不断向上,产品售价稳步提升,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发展应坚持长期主义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逆转。我们应坚定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加

16、快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为此,王俊表示,长安汽车从三个层面提出以下建议:在国家政府层面,首先,完善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制定各省市新能源产业的普及规划和发展节奏,避免产业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减少非市场因素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干扰。其次,优化中国汽车市场舆论环境。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捏造不实信息、恶意引导舆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从执法层面净化汽车行业舆论环境。最后,打造公平竞争的海外市场环境。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协调中国品牌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签署公平互惠的贸易合作协议,争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行业协会层面,首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速关

17、键核心技术突破。建议行业协会、各大企业、科研院所等强强联合,共同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共建、共享共性技术平台。其次,强化行业协同,降低企业出海风险。建议行业协会、海外服务机构、各大企业共同成立出海联盟,对汽车出口的相关政策、规则进行沟通、研究和风险识别,为企业出海提供指导。最后,联合推动新能源行业标准化。建议行业协会、主机厂、电池厂等联合建立电池行业的标准规范,推动电芯型号、电池整包、换电模式通用化、标准化,建立高水平标准化体系。在企业层面,一是以开放的心态推动国际合作。在新合资时代,建议中外汽车企业进一步强化合作,开创全新的发展局面。二是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技术合作。中方企业强化与优秀外资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三是强化行业自律,推动中国品牌健康发展。建议企业之间开放合作,彼此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并坚持长期主义,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链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大会论坛期间,为维护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 16 家主流汽车企业高层,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