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婚姻制度的本质 婚姻制度 1、什么是“婚”。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 2、什么是“姻”。 说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姻”字在古代代表“席子”,引申为凭靠之意,意思是女方到了婿家,就有依靠了。 婚姻形态的演变与定型 一、杂交阶段 此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即父母兄弟姐妹杂处交配,毫无现代人的“乱伦”观念),无所谓婚姻家庭。 二、群婚阶段 1、血缘群婚 也叫班辈婚或兄妹婚。此阶段的婚姻集团是按辈份
2、来划分的,仅仅排斥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其他兄弟姐妹皆可互为夫妻。即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共妻共夫。 2、族外婚 又称普那路亚。其特征是在同一个氏族中,姐妹与兄弟之间,不可通婚。这就开始了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进入了族外的群婚阶段。一群男人,共同地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人通婚,反之也是。 三、对偶婚。 即一个男子以一群女子为妻子,其中有个主妻;反之,一个女子也有一群男子为夫,其中有主夫。 四、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婚”、“个体婚”,即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传统的婚姻类型 一、聘娶婚 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它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
3、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 二、政治联婚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势力。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仇雪耻而联姻的。 (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亲的联姻。 三、抢婚 古文字的“妻”字像一个人用手(又)抓住女人的头发。这实际上就是古代抢婚习俗的形象描绘。抢婚习俗曾经在原始社会风行,即某一部落的男子可以到另一部落中间去抢掠女子为妻。“娶”字从取,从女,本意就是取妇。 说文解字中的定义为。“取,捕取也。”它的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其左耳以作标记,后来引申到斩下敌人首级为取。由此可见,取就是抢、占有,是不用归还的。 四、选婚 所谓的选婚,
4、是古代帝王的婚配形式。为皇上选女人,是谓选婚,始于西汉,东汉时作为制度被确立下来。 五、罚婚是针对犯人及其家属而采取的惩罚措施。罪犯被判刑之后,其妻女即被充公。 方式有二。一是罚配给别人,比如边关军卒。二是把犯人家属及其后代纳入贱民之列。 六、赠赐婚 1、赠婚是指家长、族长或权势者,把自己手中控制的女人作为礼物赠给自己所亲近的人。 2、赐婚是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首把自己手中的女人当作奖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七、指腹婚 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怀孕,又是至交,便指腹相约,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八、转房婚 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
5、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 九、交换婚 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十、入赘婚 入赘婚在中国这样一个夫权社会,是很另类的一种婚姻形式,其特点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称倒插门。儿女生下来,还要姓女方家的姓。 十一、童养婚 童养婚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俗称圆房。 十二、走访婚 是一种以女系为主招夫同居的临时性婚姻形式,又称“阿注婚”或“阿夏婚”
6、。它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产生的不稳定的对偶婚形式。其婚姻方式就是以女系为主招婚,但男子并不过门,只是晚上到女家偶居,白天男女各在自己的母家生活劳动。 十三、典妻婚 又叫“承典婚”,这种婚俗往往是男方已婚无子,但家财富足,需要有人继承,而女家生活困难,丈夫无力维持生计,只得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男方付一定租金,到期或生子后将妻子归还。民间称之为“借妻生子”。 十四、不落夫家婚 又称“长住娘家”。新娘结婚后,即返娘家长住,短则 一、二年,长则 七、八年以上,待怀孕后,才到夫家长住,过稳定的一夫一妻生活。不落夫家期间,新娘仅在年节或农忙时至夫家短住。 十五、鬼婚 又叫冥婚,阴婚,
7、即幽冥世界的婚姻。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 传统婚礼程式 一、纳采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 二、问名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 四、纳征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五、请期是婚前去女家商定结婚日期时举行的仪式。 六、亲迎结婚的当天,男方得亲自迎娶媳妇儿,不能找人代劳的。 传统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 1、遗传基因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年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 2、出于政治需要。 3、崇尚伦
8、理道德。 “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白虎通嫁娶 二、士庶不婚 三、居丧不婚 礼记曾子问按古代丧服。父母死,子女要服丧三年,是不能婚配的。 四、不露闺房之私 礼记内则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与“不露闺房之私”;“上床为夫妻,下床为君臣”。 离婚制度 一、“七出” 1、不顺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理由是“逆德”。 2、无子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由是“绝后”。 3、淫僻,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 4、嫉妒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 5、恶疾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
9、粢盛”(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 6、多言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 7、窃盗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二、“三不去” 1、“有所取无所归”妻子无娘家可归、无所依附的,不能休; 2、“与更三年丧”和丈夫一起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不能休; 3、“前贫贱后富贵”结婚时夫家贫贱,曾与夫同甘共苦,后来富贵了,不能休。 三、义绝 是唐律中首次规定的一种强制离婚,指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若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不论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审断,强制离异。 四、和离 和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法律制度行为。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唐律户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