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审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206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审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审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审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84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嘱托要办好这门“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等。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指引下,高校思政课关键

2、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围绕思政课建设的各项任务相继落地,思想政治工作正在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涉及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内在含义、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把握利用等,这要求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思政课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牢牢把握教学改革关键密钥,增强思政课的凝聚力、精准性和实效性。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守正创新理念守正创新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范畴,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守正,即坚守事物的正确运行规律和本质,尊重其发展特性和发展阶段,确保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创新,即在遵循事物运转规律的

3、基础上,对已知精神和力量进行发现和挖掘,不断深化认识,改造旧的、创造新的。概括而言,守正创新就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根据一定目的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事物,体现着“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路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回答“讲什么道理、怎么讲道理”的问题,守正就是回归教育本质,继承优良传统,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既要把科学理论讲清楚、把历史规律讲明白,又要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讲真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让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

4、场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品德修养。创新就在于根据时代要求、环境变化和学生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幸福感。以上内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守正与创新的唯物辩证关系,它们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守正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守正,始终坚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课育人实质,把稳思政课改革方向,才能真正地创新;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只有不断地创新,于思政课改革中寻求突破,才能拒绝原地踏步,持续获得强劲的前进动

5、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守正。二、守正:坚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本质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帮助学生成才的重要使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无论怎么求新求变,以下几点是我们根本遵循和一贯坚持的基本点。守“根本任务”之正。当前的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工作的着重点较多停留在项目申报、课程建设、论文发表以及各种展示性活动等方面,仅仅是围绕具体工作任务而言,没有真正做到坚持教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没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缺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审思韩瑜荣(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

6、58000)摘要: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在守正方面,要坚守“根本任务”之正、“目标定位”之正、“核心内容”之正;在创新方面,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管理、深化学习评价、拓展实践教学,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真正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关键词:思政课;守正创新;教学改革作者简介:韩瑜荣(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185少高度重视。达到什么目的、学习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是思政课建设改革需要回应的“前提澄清”,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并不只是宣传党的理论,更是要用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去教育、培养和引

7、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社会意识和道德情操。只有明确抓住“育人”这一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丰富资源才会被充分开发出来,才能更好发挥和体现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价值作用,推动“立德树人”这门特殊课程建好建强。守“目标定位”之正。如今,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政课的关键性、不可替代作用是不言而喻且毋庸置疑的,思政课又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课程,基于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与课程定位,它就是要打通政治性、学术性、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并将三者统一起来。思政课首先是政治课程,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看待问题,将政治引导落实到思政教学全过程各方面。思政

8、课又是对既往知识传承、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理论进行讲解传授的课程,坚持从说故事讲案例入手,但又不停留在讲故事的浅薄层面,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讲明道理,是把事理、道理和学理结合起来讲。思政课也是塑造价值、凝心聚魂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其育人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低估的,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学生价值理念、行为动机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的信仰之学、解惑之学、入心之学。守“核心内容”之正。对核心内容的传递是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只有把党的最新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扎实讲解到位、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下去,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凝聚人力、价值引领的作用。国家和教育系统针

9、对思政课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版了一套完善的课程方案、教材教辅和教学要点,是不能被其他内容或者形式所削减和取代的。在目前实际教学中,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存在着两种应引起特别注意的错误观念,一是将教材作为唯一素材和宝典,教师担心自己讲歪讲偏,教材上有的课堂上都要讲,教材上没有的通通都不讲,教学语言也不够通俗直接、简单易懂,缺少了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另一种则以专题化教学为由,完全脱离和抛弃教材,教学内容根据教师个人兴趣和研究专长随意取舍决定,缺少对教材全面性和权威性的尊重,也无法体现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1。以上两种错误倾向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学要求把握得还不够科学、精准和到位。三、创新:践行高校

10、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科技竞争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新成果和新题材,使得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环境,内外形势、人才需求、教育对象的变化等都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变化的大势,从当代学生思想困惑入手,寻求把思政课讲准、讲透、讲活、讲信的路径与办法。(一)更新教学理念在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受制于对教与学认知的局限,教师简单机械地按规定、按教材要求将所需要传递给学生的内容进行硬性灌输,这种教师对学生的单线培养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简单叠加,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先有经验、个人需求、学习过程,在学习的同时,学生个性被泯灭、好奇心

11、被扼杀,这种模式不自觉地把学生培养成了工业化流程制造产品,而不是育人,容易导致教育的模式化和机械化。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政课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习过程定位为交往、互动,加强教与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自己不只是课堂的接收器而是信息的处理器,在被教的同时通过对话和交往也在教着其他同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个性化、解放创造性,以此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效能。对教师而言,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还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

12、过程的辅导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安排分配不同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动脑、体验、动手等方式演变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分享者,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主导全局”的作用,助力学生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二)重构教学内容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下,强化党的宣传和跟踪国家发展是思政课最鲜明的课程特点。指导思想是变革之基础,我们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的、有用的,是坚决不能动摇的原则。国家教育系统针对思政课的特点和需求,编撰和制定的统编教材和教学指引,是本领域专家学者的集大成之作,而且历经多轮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体现和确保

13、了教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尊重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前提,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活动,但不能简教育探索186单照搬照抄、照本宣科,被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认识到,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普遍结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虑,课堂讲授都无法使教学内容全部完成,这既有技术方面的限制,也有时间成本方面的限制,所以需要我们认真评估教材内容的目标性、重要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重组。如结合学生的群体特征、专业需求等不同情况,整合成基础篇、拓展篇、应用篇等多个模块,使之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激

14、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品味课程内容的内涵以及认清思政课的重要性;按照教学目的和理念,将学习内容拆分为知识传授、案例研究、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等多个活动,更便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和知识应用能力。(三)创新课堂管理在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设计和管理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最具革命性的方式变化和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开放、创新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学习平台将教室和人员协同化,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特

15、点,随时随地自主发生学习和思考行为,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凸显了学习过程中追求自主、互动和实用性的新动向,这种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轻群体,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限制下,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线上网络课程存在着缺少实时互动的学习乐趣以及面对面的情感沟通等不足,线下教学就成为了重要的补充。思政课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一门课程,线下课堂教学要一改以往学术范式、论文模式般的直接讲授,通过问答的引导启发、生动的故事表演和图像视频的感官刺激,使抽象枯燥的思政教育变得感性直观、易于理解,在互动活动的参与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课堂还可以提供实时互动、密切交流的机会

16、,这些特点不仅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学习习惯,还能满足他们对于社交、归属感和娱乐的需求,打造形式多样、沉浸文化、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体验。(四)深化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考察和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学习状况,查缺补漏、及时修正,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在适时反馈中检验教学效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提升教学质量,如果只有目标而无评价考核或者采取的方式不合适,整个教学过程就没有办法形成“闭环”。思政课的教育宗旨和评价标准决定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是必要的,但更难做到也更难实现的是对育人成效的高层次评价,即学生认知潜力的挖掘、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以

17、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实现学习目标的进阶,要改变和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之间的链接、反馈和改进的关系,重视知识学习的实际运用效果,强调测验、反馈和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要求,尝试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使课程评价体现全面客观、高度灵活、探究开放的特征。(五)拓展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的根本要求,对课堂上讲的道理,不仅要真诚信仰,还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付诸行动,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必须加强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可以为教学场景的营造和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新的方向,在不耗费大量资金的情

18、况下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学生可以在逼真的模拟现场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增强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的真正内涵,实现虚拟环境中的现场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轨迹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四、结语从关注现实中汲取力量,就是要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拓展实践场所,善用广阔存在的企业、社区等社会教育场地、设施和队伍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艺术、劳动等服务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社会实际问题,共同分享想法和见解,引导塑造有为青年,实现全场域育人2。影响思政课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用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来思考和推进思政课改革,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和措施,把家、校、社、网一体化作为重要抓手,寻求教育合力,构筑协同网络,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共赢的育人氛围。参考文献:1吴宏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观的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21(6):26-31.2初春,郑敬斌.“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审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5):3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