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XX省 【发布文号】 鄂政发200822号【发布日期】 2008-04-18【生效日期】 2008-04-18【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 政策参考【文件来源】 XX省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鄂政发20082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推进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促进其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2008年,按照“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新农合制度覆盖到全省所有有农业
2、人口的县(市、区),将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全部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到201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农合制度体系,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原则。坚持为民、利民、便民;坚持公平享有、公平受益,权利与义务对等;坚持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适度;坚持互助共济,抵御风险;坚持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资金筹措 2008年起,各级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8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40元。地方财政的补助资金由省、县两级财政承担,其中:贫困县(市、区)省财政承担32元,县级财政承担
3、8元;其他县(市、区)省财政承担30元,县级财政承担10元。2008年开始启动新农合工作的XX县区,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为年人均不低于20元,其他县(市、区)的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于2009年统一提高到不低于20元。五保户参加新农合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农村低保户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特困优抚对象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优抚经费中列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在征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市(州)财政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民给予适当补助。 三、基金分配及补偿方案 (一)合理分配基金。 1。大病统筹基金。大病统筹基金占总基金的比例应不低于当年
4、可筹资总额的85%(风险基金累积额已经达到当年统筹基金总额10%的地区,大病统筹基金的分配额应不低于90%)。在大病统筹基金中,可提取部分资金用于特殊病种(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25%,其中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15%(含风险基金)。 2。门诊基金。实施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门诊基金不超过个人缴费额度的80%;实施门诊基金统筹的地区,可以考虑适当提高门诊基金分配水平。 3。风险基金。风险基金由县(市、区)每年按当年统筹基金总额3%左右比例提取。风险基金的规模应保持在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0%,风险基金达到规
5、定规模后,不再提取。 (二)补偿方案。 1。补偿范围。新农合基金的补偿范围,目前只限于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补偿。除外责任、目录外用药、诊疗项目外费用不能纳入补偿范围;公共卫生、婚检等非医疗服务项目不得纳入补偿范围。 2。补偿模式。补偿模式要体现新农合制度保障基本医疗、分担大病风险的特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加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模式。 3。补偿标准。 (1)门诊补偿。 门诊补偿采取家庭账户模式时,应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每户每年报销额最高不得超过家庭账户总额,年度有结余的可转入下年度使用,也可用于住院医药费用的自付部分和健康体检
6、,但不得冲抵下年度个人应缴纳的参加新农合费用。 门诊补偿采取门诊统筹时,补偿基金应以乡(镇)为独立核算单位,参加新农合农民的门诊就医应以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为主。每次就医补偿比例一般为2030%。同时,需对每次就医补偿和年度累计补偿分别设置封顶线。 (2)住院补偿。 起付线设置。采用梯级起付的方式,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不同标准的住院补偿起付线。目前,一般设立四级起付线,其中;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为5080元,县(市、区)定点医疗机构为200380元,县(市、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为400600元。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对参加新农合农民在一年内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的,可只计算其
7、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取消住院起付线标准。 封顶线设置。封顶线应考虑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以当年内实际获得住院补偿金额累计计算。目前,原则上不超过3万元。 补偿比例设置:按不同的医疗机构级别和费用段设置不同的补偿比例,引导参加新农合农民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其中: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75%左右;县(市、区)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原则上分为2段,补偿比例一般为5060%;县(市、区)外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一般分为3段,补偿比例一般为3550%;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及非正常程序的转诊可考虑在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标准上适当下调。
8、 (3)其他补偿。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部分特殊病种(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对不用住院治疗、常在门诊就医、负担较重的特殊病种(慢性病)患者的大额门诊费用可按比例予以限额补偿或定额补偿。 参加新农合农民住院和特殊病种(慢性病)门诊就医时发生的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草药服务费用,补偿水平应在原补偿比例上相应提高510%。 参加新农合农民因危、急、重症等情况在门诊实施紧急抢救后住院的,其紧急抢救费纳入补偿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100200元的定额补偿。 参加新农合农民年度内未享受住院补偿的,可以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体检费用严格按国家的规定支出。 统筹基金结余较多的县
9、(市、区)在补充风险基金后,可按照公平的原则,对参加新农合农民实施二次补偿,主要对当年获得大病补偿的农民普遍进行再次补偿,二次补偿应在下一年度第一季度内完成。 对于其他政策规定费用优惠的医疗补偿项目,应先执行优惠政策,再对符合新农合补偿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但补偿总额不得超过其实际住院费用。 四、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金监管 要加强市、州、县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建设,落实机构编制与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按照管理与服务相分离的原则,县(市、区)管理经办机构在乡(镇)派出审核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做到合理诊断、合理用
10、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完善全省新农合管理信息平台,改进新农合信息数据系统,年内争取实现省与县(市、区)管理经办机构联网运行,县(市、区)管理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控和信息传输。 要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征收、入户、拨付、使用、审计等各项规章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划拨速度,确保新农合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原则上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当年第一季度内到位额度不低于本级补助资金总额的50%,剩余部分必须在第三季度前足额到位;省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应于第二季度末前下拨至各县(市、区)。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下拨后,县(市、区)财政部门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转入新农合基金专户。要实
11、行新农合基金的收支分离、管用分离,严格执行基金封闭运行模式,坚持财政部门代收、金融机构代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财政部门复核、直接划拨的基金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代理金融机构网上监管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基金的收支与运行情况。 五、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办好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院(所),每个乡(镇)原则上由政府举办一所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设置要方便农民就近就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卫生设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12、。要加强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继续做好城市支农、支医工作,实施“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严格执行医生晋升职称的有关规定,市(州)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之前,必须到县(市、区)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以上;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以上。继续加强药品供应与监督网络建设,确保农村地区药品供应及用药安全。 六、加强对新农合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新农合制度建设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
13、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要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要整合相关制度、政策和社会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卫生、财政、民政、审计、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做好农民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筹资、财政补助资金的划拨、困难群体缴费及医疗救助、基金审计、药品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要积极推广XX县区等地门诊统筹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支持XX市等地开展新农合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试点,以及XX县区新农合工作以市级为统筹层次的管理与经办方式、以市(州)为单位统一参加新农
14、合农民的补偿方案的试点。同时,积极探索解决新农合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我省新农合制度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XX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张兵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bjy09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课题组成员有:王翌秋、孟德锋、吕
15、美晔、王舒娟、楚永生、曹阳、汪晶晶、林元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承载着减轻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公平、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等历史使命。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300多个县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目前该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运行较为顺利,在全国农村地区实现了90%以上的覆盖率,国家补贴金额逐年提高,患者医疗支出报销比例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患者从中受益。但是,该政策要达到既定的目标
16、,在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政策效果及可持续性、成本控制、科学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均面临着种种挑战。这项成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在XX省的实地调查为例,从需求角度分析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提出现阶段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这项成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政府卫生系统的要求,提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促进农村居民健康公平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使穷人从中受益;二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减少农户的医疗支出,减轻他们的疾病经济负担;三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使农村居民自愿持续参加,使制度的运行维
17、持在一个高覆盖率的水 平。成果围绕以上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内容为。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演变和发展的背景描述。成果勾画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面貌,总结了XX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和发展,通过政策演变的回顾和梳理,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80年代后我国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缓慢,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资金短缺、合作医疗由于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和自身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逐渐衰退,农村居民丧失了医疗保障的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在全国开始试点以来,覆盖率逐年提高,运行较为顺利,并获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农户健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健康风险的应
18、对策略。成果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户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低收入组居民较之于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居民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多,来源更广泛,与其他应对健康风险的手段或措施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居民应对健康经济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成果讨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衡量健康公平和医疗利用公平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以XX省为例,考察了XX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医疗公平中的作用。研
19、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公平,疾病加剧了贫穷,医疗支出更多地集中于收入较低的人群,这导致居民患病后产生的医疗费用进一步地加大了人群的贫富差距,然而,在实行新农合的经济补偿后,这种不公平程度有所改善。 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影响。成果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的政策效果角度讨论了目前该制度运行对农民医疗服务利用、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影响集中地表现在它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其既定的政策目标起到了作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五,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新
20、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民是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主要力量,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因素对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实施的关键。成果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初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加新农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参加的制度安排抹平了农民的个体特征对选择行为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家庭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对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则是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 保持优良的健康状况和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医疗
21、市场存在严重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特征,政府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果的重要观点是,在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公平性差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必将更加重视政府的作用,医疗保健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必须是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者认为,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人们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健康风险在老年人、单身女性和低收入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处于较差社会经济状况的居民抗风险的能力更弱。由收入、教育和职 业状况一组变量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风险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缓解居民健康风险,较好的经济状况可以部分
22、地抹平其他因素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但经济状况较差的居民则不具备这种收入平滑风险的能力。由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从政策需要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满足农村居民防范健康经济风险的需要,是目前农村居民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式。作者认为,新农合也承载着促进医疗公平性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仍存在不公平分布,经济状况差的人,健康状况也较差,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得性也较差。因此,为了了解新农合的公平性及其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中的作用,作者比较了调查地区农村居民无医疗支出的初始状态、发生医疗支出后和新农合补偿后三种情景下医疗经济负担的公平性,结
23、果发现,新农合能缓解农户由于患病而扩大的收入差距,新农合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利用有促进作用。作者认为,在讨论某一政策影响或经济刺激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时,关键在于科学方法的选择。成果采用了工具变量法、倍差法、匹配法等专门应用于政策评价的计量方法,克服了单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进行样本比较的局限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因此成果的结论也更为可靠。 这项成果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信息,为目前农村医疗改革提供政策评价的依据,因此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果提出了现阶段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建议:首先,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应继续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新
24、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加强政府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险原理为制度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强调制度的保障功能,因此既要重点防范农户的大病风险,又不能忽视保小病,既要遵循保险大数原则的基本法则,又要保持较高的政策覆盖率,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其次,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医疗卫 生资源的公平性中的作用,财政补贴应继续加大力度向低收入地区、低收入农户倾斜,并对低收入农户实行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政策。再次,完善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给体系,加强
25、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卫生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农民健康。切实减轻农户疾病经济负担,真正使最需要的人受益。最后,要坚持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安排,加强政府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和管理能力,对参合居民就诊报销的程序和规范性要求进行指导,探寻外出务工人员新农合报销制度,增加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总结 就农村而言,要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应尽快形XX县区、乡、村三级有效覆盖的新农村医疗网络。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难以建立如城市那样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资源短缺,医务人员稀少
26、。农民也不同于城市人口,没有“低保”、“医保”之类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农民抵御突然灾变的能力依然很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严重。 从农村的实际来看,目前,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形式较为可行。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低于10元,乡(镇)、村集体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自2003年下半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现已在全国21%的县(市、区)顺利推进,有1.63亿农民参加。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比较行之有效,能够
27、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例如XX省XX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6年元月1日到2月28日,全县98622个农户、370722位农业人口,参合人数为313966人,参合率达到85%以上。全县共报销农民看病530人(次),住院费用总额为1036583元,报销总额为330383.09元,报销比例为32.8%,人均报销623.40元。可以看出,它实实在在减 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而这种“三筹资”的办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备、医疗设备落后且匾乏、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但是,这种新制度还远远没有覆盖整个农村、整个农民,这种报销比
28、例仍然偏低,农民看病负担依然沉重。据新华社报道,在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三部委就新农村建设答记者问时宣布,2006年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补助将达到47.3亿元。展望未来,在这种“三筹资”的制度中,只有逐步设法提高各方筹资的力度,真正把盘子做大,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充分享受到实惠。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调查 一、基本情况 介绍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在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村相对于城市,面临着经济滞后、公共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窘境;农民相对于市民,更是在就业、社会
29、保障、社会保险、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农业、农村和农民长期处于恶劣的政策环境之中。因此,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中,发展并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区为单位统筹,由政府组织,并有财政补助和支持,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30、,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仅直接关系我国几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办法是。由农民出资10元,县(区)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元,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5元的补助。这些统筹基金纳入财政资金专有账户管理,用来对参保的农民进行医疗补助。 据悉,农民出资10元参加合作医疗,最高补偿可达2000至3000元;即使10年患一次病,也有所为。如果仍有较大困难,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这项制度的本意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避免农民家庭出现因病致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31、获悉,自从年国家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新疆应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县(区)已实现全面覆盖,覆盖农牧业人口达万人,参加率达到了以上。 在新疆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制度统 一、模式统 一、运行方式统一,绝大多数的农牧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户、特困户等一些农村困难群体也全部参加了这项“惠民工程”。 按照制度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在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不高于元,补偿比例不低于;县级医院起付线不高于元,补偿比例不低于;地区级起付线不高于元,补偿比例不低于;自治区起付线不高于元,补偿比例不低于。农牧民的医疗费用因此减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今年以来
32、,新疆相继制定多项新的政策,全面推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牧民参合率。据了解,目前,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元的标准。按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缴费以的比例分担,即中央财政补助元、地方财政补助元、个人承担元(其中,喀什、和田、克孜勒苏等南疆三地州个人承担元)。 一:有关背景及实地调查情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发展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
33、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也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乡的推行情况,借寒假长假之机,我在老家东陈村,作了一次有关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通过走访、同村民交谈、填写问卷等调查形式,我对全村的医疗保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每到一户,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我的提问是有问必答。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此次的调查人数较少,共计47人。但以点盖面也充分表明了横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现状。以下是调查的基本情况: 1、村里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被调查的47户
34、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45户,占调查户的95.74%。 2、大部分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45户农户中有44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3、在被调查的47户农户中有38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占被调查户的81%;有4户认为设置程序过于复杂,占被调查户的8.5%;有5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占被调查户的10.5%。 4、86.5%的参加农户知道身边确实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参加农户表示不知道。 二:至今“新农合”在本地的推行
35、与发展 除了走访村民之外,我还向村委咨询了下有关情况,并特地查阅了本市及横河村隶属的飞云镇的有关具体政策和医疗设施,以及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的点滴变化。 本村从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至今已推行4年。几年之前,统筹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5元,各级财政补贴25元;现在,统筹资金调整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参合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核销下有起报点、上有封顶线,采用“当年累计、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方法。对于5种特种病,补偿比例为20%。并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报销比例从20%50%不等。 通过各种调整政策,抱愧普通门诊的优惠,特种病门诊的报销,尤其是起报线的下降,直接扩大
36、了受益面,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此外,近段时间,XX县区不断地健全结报网络,积极服务群众,使参合人数又有很大增长。为了提高结报时效,市农医办在全市设立七个片区临时结报点。这一措施,也直接方便了村民的报销。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横河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8年1季度补偿共有25人次报销,报销金额累计达20653.05元。可见,这一医疗制度的实施还是真正落实惠及于民的。 三、“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民们对这一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呼声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还是听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下面,我把被调查的农户中反映最强烈的极大问题列举出来进行探讨: 1.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上,很多农民基于过
37、去的经验,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在我村的第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筹资这一环节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尽管村中干部将宣传做到每家每户,仍存在很多盲区无法将资金统筹到位。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3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 2、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从调查和座谈中我了解到,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
38、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 3、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从被调查的47户情况看,有10户觉得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占被调查户的21.3%。其他农户虽不这么认为,但从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村卫生所看病后立刻就能得到报销,但去镇里或区里看病后报销医药费就没那么容易了。 4、定点乡镇医院少,农民就医不方便,并且费用高,服务水平差。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卫生所,因为他们觉得村卫生所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农民普遍反映: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因医药费偏高,即使能得到补助,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得不偿失。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
39、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1、深入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一抓住典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农民受益事例。二要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医保政策。通过宣传能够使医保各项规定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打消各种顾虑,提高参加新农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覆盖面。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简化
40、报销途径。及时、足额地领取到医疗补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程度。尤其是在制度开始初期,取得农民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报销小额费用,可以通过把补偿过程转入管理部门的内部循环系统完成.如由财政统一拨款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对参保农民建立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农民可随时查看。当农民住院看病时,直接按规定实行电脑结算.补偿部分由医疗机构定期汇总统计上报,简化农民的报销手续. 4、加强对“农医”的培训,提高其服务及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
41、村民能在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五:本次调查的感想 在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感受到了农村医疗制度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尝试以及其取得的伟大成果,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问题:新农合与社保并轨;新农合属于大社保,并轨运行,可以利用其社保网络、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做到资源共享,完善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新农合”在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深刻体会到农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许多参合者尚未
42、真正地享受到或不知如何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优惠当然,每一项新的政策的实施总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充分的认识到问题,了解存在的困难,要想方设法去更好的解决好问题。农村医疗制度建设需要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也需要全体农户提高自身医疗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落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部分省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
43、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二)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
44、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比如XX省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XX省为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
45、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根据XX省三个乡镇的无结构访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服务需要改进。 二、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从制度设计到运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到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志不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志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和农民的主观期望效用有很大的关系,主观期
46、望效用能否达到要求或者能够达到多大的要求指标,这就决定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意愿。因此,如何通过宣传使农民从思想上意志到参加合作医疗的重要性便成为一大问题。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农民希望有合作医疗,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随机的,主观期望效用值偏低,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志,没有一种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志。再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政策缺乏深度认志,工作方法简单,对合作医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许多农民产生不满情绪,担心重蹈覆辙,对制度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加上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产生了理性农民在合作医
47、疗中的“不理性行为”,以至于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效应。 (二)农村医疗条件落后 1.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简陋。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基础设备损坏无力维修,医疗设备使用率较低,不能满足卫生医疗的需要,严重影响地方卫生部门的工作进度。 2.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就农村与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来说,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农村配置的比例极少,造成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低下、质量偏低、部分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有些地区由于乱办医、盲目扩张地方医疗机构,使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突出。 3.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为11.5%,专科以上学历为19.3%。在大多数的农村卫生队伍中,简单的跟师学徒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