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55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5 卷 第 4 期2023 年 8 月研究与发展管理R&D MANAGEMENTVol.35 No.4Aug.2023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汤新慧1,邢小强1,周平录2(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2.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商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成果缺乏从整体视角梳理和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因此,本文基于对SSCI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的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的分析,系统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具体归纳为商业模式创新特征、外部驱动因素、内部支持因素

2、、内部制约因素与创新结果5个领域。首先,结合商业模式研究从创新主题、创新程度和创新对象3个不同维度梳理与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其次,基于文献主题分析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相关的研究主题;最后,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和数字化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特征;外部驱动因素;内部支持因素;内部制约因素;创新结果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与深化了制造业的服务化、顾客中心主义与开放式创新等趋势,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与方式,而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创造与获取价值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其实现持续发展与承担

3、社会责任的有效创新方式,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实践中,阿里巴巴、快手和字节跳动等企业均通过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与获取1。理论上,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研究的延伸,但其本身也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研究问题并超出传统商业模式研究的边界。近年来,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文献呈现明显增长2,R&D Management、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等国外期刊,以及 管理世界 管理评论 和 管理学报 等国内期刊都推出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专刊,涉及的

4、研究主题非常广泛。国内学者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和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等方面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与探讨,但缺乏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整体性讨论。因此,本文将对19982021年的商业模式创新文献进行文献梳理与分析,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学术贡献: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呈现该研究领域的全貌,并结合文献结构与关系对关键的研究主题与内容进行归纳与阐述;基于文献分析结果,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框架。1 研究设计与方法 商业模式从前古典时期就出现在贸易与经济行为的研究之中,但商业模式概念研究变得流行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是从那个时期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的研究则更为

5、延后。为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所需文献信息呈现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研究全貌,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的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以及中国知网库的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作为收稿日期:2021-06-21;修改日期:2022-03-3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反贫困研究”(19BGL026)。第一作者:汤新慧(199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通信作者:周平录(1989),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与

6、创业管理,。文章编号:1004-8308(2023)04-0170-13DOI:10.13581/ki.rdm.20210864第 4 期汤新慧等: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将检索的时间跨度定为19982021年。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商务发展,商业模式的研究逐渐兴起,通过设定主题词检索WoS库,本文发现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英文文献最早出现于1998年,而中文文献更晚出现,因此选择1998年作为起始点。具体检索过程如下。分别在中国知网CSSCI来源库和WoS库中,以“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商业模式更新”

7、(business model renewal)、“商业模式再造”(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商业模式动态演化”(business model dynamics)、“商业模式转型”(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商业模式演化”(business model evolution)、“商业模式适应”(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等为主题词进行并列检索,排除社论材料、会议论文、书籍和其他类型文献后共得到外文索引文献640篇、中文索引文献574篇。研究人员进一步核实文献的关键词与论文摘要,删除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没

8、有理论贡献、内容重复以及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剩余中英文文献共134篇。本文根据所得核心文献的主题,归纳并总结出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外部驱动因素、内部支持因素、内部制约因素与创新结果5个研究领域。2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1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来源于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深化。商业模式是组织利用商业机会为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概念化模式3,描述了组织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内在逻辑4。随着商业模式研究的不断延伸与深化,研究者对商业模式概念的观点经历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认知从静态观转向动态观,另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分析从架构观转向要素观。在这个过程中,

9、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领域。1)商业模式的认知从静态观转向动态观。在商业模式研究初期,学者们大多从静态视角将商业模式看作商业逻辑的归纳和对商业运营的展示。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静态视角既无法解释商业模式的演化过程,也不能反映管理者认知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变化5-6。DEMIL和LECOCQ5基于彭罗斯的资源理论指出,商业模式核心要素之间和要素内部的持续互动导致它永远处于一种过渡性的不均衡状态,因此,企业要基于变动的现实环境不断调整或创新商业模式来保持要素间的平衡以提升绩效。而VOELPEL等 7 的商业模式动态观更为激烈,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经常来自商业模式再造

10、(reinvention),而不是渐进性的改变或持续提升。CAVALCANTE等6则明确建立起商业模式动态性与创新之间的联系,认为商业模式内在的动态性与技术与市场的不连续性息息相关。2)商业模式的分析从架构观转向要素观。自MITCHELL和COLES8首次明确提出“管理者能够有目的地创新其商业模式”后,ZOTT和AMIT3把商业模式视为一个跨越企业边界的活动系统,可以从元素(内容、结构和治理)和主题(新颖、锁定、互补和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不同的设计会带来绩效表现差异。在商业实践中,OSTERWALDER等4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把商业模式分解为左右对称并相互联系的9个模块,可以直观展示并改变模

11、块内容与模块之间的联系,在产业界广为流行。综上所述,商业模式所具有的内在动态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够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对组织的变革或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基于研究人员对商业模式概念的不同界定,本文从创新主题、创新程度和创新对象3个方面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为商业模式理论建构提供更多理论洞察。首先,创新主题描述了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9。ZOTT和AMIT3认为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来自新颖、锁定、互补和效率4个不同的创新主题,并给出了清晰的定义:新颖(novelty)的本质为采用新的活动、新的活动连接方式以及新的活动管理方法;锁定(lock-in)指吸引第三方作为商业模式的参与者;互补(complement

12、arities)指在系统中捆绑活动比单独运行活动具有更高价值;效率则指通过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来达到更高的效率。其次,创新程度是指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本身的影响程度,具体表现为发生模块化改变和架构性改变2。模块化改变是指保持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机制完整的前提下,改变商业模式中的某个单一模块或一个以上的模块10。商业模式架构则指企业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机制与底层活动之间171研究与发展管理第 35 卷的相互依赖关系2,架构性改变强调商业模式模块与连接架构的全新组合11。VELU12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渐进型(evolutionary)和革命型(revolutio

13、nary)两种,类似于技术创新中的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最后,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划分为产业模式创新、收入模式创新和企业模式创新。产业模式创新指通过进入新产业,重新定义已有产业或创新完全新的产业,以及识别或利用独特的资产来创造新的产业价值链13,彻底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可能撼动整个行业,例如崔晓杨等14通过万达商业地产案例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万达地产成功构建了地产行业的“微笑曲线”。收入模式创新指通过提供新产品、服务和引入新定价模型产生新的利润来源11,15,王琴15从网络重构视角出发总结出组合价值让渡、附加产品和增值产品创新、顾客分类、第三方市场引入和收入源逆

14、转5种收入模式创新路径。企业模式创新指改变企业结构及其现有或新价值链角色16。FOSS和SAEBI2结合创新程度和创新对象区分出进化型、适应型、聚焦型与复杂型4种商业模式创新,前两种常常是对外部环境的自然反应,而后两者需要管理层积极介入来改变商业模式的模块与架构以颠覆市场条件。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如表1所示。2.2商业模式创新外部驱动因素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与发展,企业为了保持或获取竞争优势需要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做出调整或改变。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外部影响因素归纳为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混合驱动。2.2.1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将技术潜力与经济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到如今复杂而多变

15、的数字技术,技术始终是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外部推动者,激发了多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7。新兴技术的涌现一方面使企业的价值重点从价值分配转向价值创造,从价值链关注转化到价值网络关注,将价值获取重点从企业利益转向网络整体。例如,社交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提高了组织与外部网络的互动匹配,企业的价值重点从组织内外延至外部不同利益相关者,有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18。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改变了价值创造的逻辑,企业通过吸收相关技术改进或创新其内部和外部流程创造附加价值,能够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19。无论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还是如今的数字技术,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工具,企业为了从数字化中获取切实利

16、益仅靠技术应用是不够的,需要引入技术和可持续组件来改变其现有的商业模式20,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和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2.2.2市场拉动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创新商业模式,通常表现为向用户提供附加价值来满足用户,具体的动因可以细分为两种:跟随市场的价值迁移创新商业模式;感受市场的价值创造潜力主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产业主导逻辑的改变意味着发生了价值迁移(value migration)。在创新技术刺激下,各类应用、商业模式以及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面对决定企业利润水平的价值创造力量的转移21,企业需要根据或追随产业主导逻辑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链的

17、重塑或颠覆产业主导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发挥重要作用22。SABATIER等22基于对生物医药产业变革的研究发现,在经历强不连续性与高技术不确定性的成熟产业,新进者的商业模式最初倾向于融入产业现有的主导逻辑中,产业价值链保持不变。而当新技术开始演化并且不确定性降低时,新商业模式就会出现,挑战产业主导逻辑并重塑价值链。此外,产业特性(产业生命周期或产业竞争压力等)也会表1商业模式创新特征Tab.1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研究主题商业模式创新特征维度创新主题创新程度创新对象关键词新颖、锁定、互补、效率模块化改变、架构性改变产业

18、模式创新、收入模式创新、企业模式创新代表性文献ZOTT 和AMIT3;AMIT 和 ZOTT 9FOSS和SAEBI2;BOCK等10;YUNUS等11;VELU12DEMIL 和 LECOCQ5;ASPARA 等13;王琴15;GAMBARDELLA 和MCGAHA16172第 4 期汤新慧等: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23。另一方面,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或低收入市场的价值创造潜力是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前因,通常表现为向用户提供附加价值来满足用户或潜在用户。新兴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使其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新生市场在基础设施、资

19、源与制度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不完善或缺陷,例如,市场竞争规则的不可预测和不明确对于寻求进入新兴市场的公司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24-25,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才能撬动金字塔底层的财富26。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比技术开发需要更长时间,并且需要适应文化、制度、经济与地理等特征,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非营利组织的跨领域联盟是新商业模式的重要部分27。总体来看,新兴市场环境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企业的关注,但由于新兴市场的特殊性,企业需要以区别于高端市场或成熟市场的方式为新兴市场的用户创造多元化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路径。2.2.3混合驱动随着社

20、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商业模式创新逐渐呈现为技术与市场混合作用下的结果。新兴技术促进了企业为价值创造活动增加新的路径28,从而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而市场环境中发生的价值迁移与存在的价值创造潜力驱动企业运用新兴技术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邢小强等29基于短视频头部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金字塔底层市场共同推动了金字塔底层商业模式创新,使金字塔底层人群能够突破信息不平等的约束参与内容价值的创造与分享,进而推动包容性市场构建。总体来看,企业使用创新的流程或运用新方式为市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能够促使企业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运作模式进行环境扫描和市场感知,处理需求的不确

21、定性,优化库存管理,并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回应30。在技术与市场的混合驱动下,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将新兴技术转化为有价值的市场产品,从而将技术创新与有价值的动态市场机会联系起来31。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具体如表2所示。2.3商业模式创新内部支持因素商业模式创新的执行与落实需要管理者认知驱动、组织的实验与学习、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组织能力的支持来实现。2.3.1管理者认知管理者认知视角将商业模式视为设计价值创造与交换活动的管理理解与认知图式32,管理者基于对组织间认知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认识,改变企业业务结构和价值创造逻辑33-34。认知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强调从“认知”到“行动”,意味

22、着商业模式需要先被管理者构想出来,然后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综合的、分类的概念或工具,能够对企业不同业务之间相互联系和价值创造逻辑进行简明的检查。管理者作为创新的资源以及必要的能力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创新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支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35。当管理者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外部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视为机会或看作降低绩效的威胁时,会驱动企业采用新商业模式34;在没有外部冲击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类比推理和概念组合两个认知过程主动改变图式,从而在企业层面设计出全新的商业模式32。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从能动性视角展示了认知的创造性特征,把管理者的认知置于

23、理解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心地位。2.3.2实验与学习实验与学习采用动态视角强调试错学习和不断实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区别于认知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强调前瞻性的分析过程,实验与学习侧重于回溯视角,认为行动与效果是组织学习的来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成功的经验纳入常规行动中。BRUNSWICKER等36提出表2商业模式创新外部驱动因素Tab.2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主题外部驱动因素维度技术推动市场拉动混合驱动关键词技术、新兴技术、数字技术产业市场、新兴市场、低收入市场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动态市场机会代

24、表性研究NAMBISAN等17;VON BRIEL等18;盛亚等19;BOUNCKEN等20JACOBIDES和MACDUFFIE21;SABATIER等22;HACKLIN等23;LANDAU等25;邢小强等26邢小强等29;JIN和SHIN30;RASK和GNZEL-JENSEN31173研究与发展管理第 35 卷“原型”(prototyping)的概念,指出以设计为主导的迭代学习(iterative learning)与测试不同解决方案在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的重要性。ANDRIE等37则提出并行实验(simultaneous experimentation)是企业开发新商业模式的有效行为,

25、即同时开展多个商业模式的探索使企业的行动与计划之间协调运作,以资源有效的方式产生多样性并降低机会的不确定性,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王炳成等38更深入地探索了组织如何从创新失败的经验中学习并激发后续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经验会从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对创新者后续的商业模式创新意愿产生影响。MCGRATH39认为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发现驱动的,而不是传统强调规划与分析的方法,包括随时间不断地进行实验等手段。这是因为规划的成功主要依赖实际发生与事前预测有多接近,这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显然是荒谬的。例如,SOSNA等40基于对一家受经济衰退和高竞争性影响的西班牙公司的研究发现,当组织面

26、对外部变革导致能力过时或失效时,从持续的调整适应和低成本实验中获得个人和组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渗透进入企业的所有层面和活动中,成为组织内在的更新机制。在实践中,管理者通过实验与学习,对商业模式的认知会不断发生变化,并基于认知的改变对商业模式进一步调整。由此可见,管理者认知和实验与学习之间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内在影响因素。2.3.3组织结构商业模式涉及企业的长期战略、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其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广泛且复杂。原有组织流程与惯例也可能对创新形成阻挠,例如缺乏创新意愿和相关知识等,因此企业对组织结构做出调整以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有时候甚至会迫使组织重构。

27、KIM和MIN41指出,企业在采用新商业模式时,其支撑原有商业模式的资源会形成补充或冲突两种效应,企业需要决定采纳的时机与组织模式的变化。如果现有资产对新商业模式而言是互补性的,那么,新商业模式越早嵌入组织,其绩效表现越好。反之,当组织的现有资产对新商业模式而言具有冲突性时,为新商业模式设立自主性的商业单元(autonomous business unit),能够降低冲突性资产对绩效的负面影响。需要强调的是,空间分离并非处理两个竞争性商业模式最优的结构化方法42,在分离的组织内运营平行的商业模式会由于无法利用两者之间的协同而导致失败。因此,商业模式创新是在分离与整合结构的不同组织模式之间进行递

28、归迭代(recursive iteration),需要组织不断地对不同商业模式选择进行测试与实验。2.3.4组织能力持续的价值创造依赖于组织具备成功塑造、调整和更新企业基本商业模式的能力。企业开发和设计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其强弱程度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丰富性产生影响。现有的商业模式是在组织内外部相互依赖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进一步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调整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克服路径依赖、组织惰性与资源约束,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与执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具体包含战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以及组织凝聚力。1)战略创新能力是转换和更新商业模式能力的基石。BATTISTELLA等43将战略创

29、新能力划分为两部分:通过感知和预测潜在的目标市场来寻找战略创新的可能性;通过塑造环境和提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战略创新。具备战略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管们能够更积极地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对新想法进行实验与试错学习44,因此,他们对所处环境更加关注和警觉,对其(外部)生态系统和(内部)活动系统的看法更加准确和精确。这种持续的感知、解释和对变化的积极反应能帮助企业保持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discretion),从而通过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12。2)资源配置能力指企业能够根据新的机会或新的活动迅速部署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项关键能力。相关文献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

30、资源配置能力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例如,张新民和陈德球45在瑞幸咖啡案例研究中发现,由于未能保持资产配置与产品市场和盈利模式之间的匹配性,瑞幸咖啡出现“以重卖轻”现象,失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很可能面临超越企业资源基础的情况,出现组织配置失衡,进而导致价值破坏。为了避免资源短缺导致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保持资源的冗余能够有效地分担风险,因此,即使管理层考虑到创新潜在的失败也愿意支持这些倡议,使冗余资源促进商业模式各组件的松散耦合,从而提升组织对于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然而,过度的冗余由于缺乏重点可能导致交付效率的降低12。对此,ACHTENHAGEN等44指出,企业需要在

31、保持资源冗余平衡的同时,以平衡的方式对资源基础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动态的商业模式开发避免资源利174第 4 期汤新慧等: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用失衡,从而促进组织有机成长。3)组织凝聚力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能力。组织凝聚力指高管团队、员工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愿景和目标保持一致,培养超越激励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推动价值创造44。商业模式创新需要高层管理团队有重新定义商业模式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对冒险进入新商业模式和抛弃旧商业模式所带来的风险达成集体承诺46。首先,管理者应该建立高级的团队能力来获取和吸收商业模式每个组成部分的详细知识,协调差异并识别机会12。其次,为了提高组织凝聚力应努力塑

32、造创新的企业文化,允许甚至鼓励员工质疑当前的商业模式,尝试新方法44。最后,以企业为核心增强组织边界内部以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特别是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允许双赢解决方案的激活、知识的创造和分享以及新的战略方向的定义43。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内部支持因素如表3所示。2.4商业模式创新内部制约因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失败告终,这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的障碍是真实存在的。CHESBROUGH 47 指出,尽管很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方面拥有巨大的能力和完善的流程,但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够创新他们的商

33、业模式。认知障碍、战略障碍和操作障碍是阻碍企业开始或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2.4.1认知障碍商业模式是由相互关联的模块和架构所组成,其创新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活动,需要组织进行实验来检验新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从实践经验中吸收新的知识运用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47。然而,鉴于商业模式对企业而言具有系统性基础地位,商业模式原型无法被轻易改变,夏清华和娄汇阳48将这种商业模式的结构稳定性概念化为“商业模式刚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障碍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主导逻辑的认知惯性47,即人们禁锢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与狭隘的专业知识中,或受到现有商业模式成功经验的影响,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相似的解释、处理和反应49

34、-50。这意味着不符合企业主导逻辑的信息往往会被排除,从而无法抓住企业主导逻辑之外的新的机会,这种认知上的局限性是阻碍构建、创新和充分利用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障碍体现在管理者对现有商业模式以及潜在发展预设缺乏深入的理解,即缺乏管理技能阻碍了商业模式创新。2.4.2战略障碍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潜力,但其创新过程涉及多个模块和架构之间的改变,创新的收益回报也有高不确定性,都不利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组织战略的目的是选择商业模式来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塑造长期发展方向51。因此,战略因素导致商业模式创新失败通常有两个原因:内部战略目标不一致;短期的商业模式选择

35、无法匹配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从企业内部来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减少风险和降低不确定性,职能部门会根据责任的划分设定具体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战略计划,然而各部门战略目标上的不一致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从而无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50。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LOPEZ等52发现企业战略因受机构所制定的“游戏规则”的约束,更关注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规避不确定性和追求短期利益(short-termism),换言之,为了满足股东获得快速回报的要求,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企业通常选择利用型商业模式创新,倾向于使用现有资源与能力来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然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过程,且随着其创新程度的提高而更加复杂多变

36、,需要组织不断进行实验表3商业模式创新内部支持因素Tab.3Internal supporting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主题内部支持因素维度管理者认知实验与学习组织结构组织能力关键词认知图式、组织间认知、需求认知、高管团队认知迭代学习、并行实验、失败学习、适应性调整、试验性学习组织结构调整、组织重构、自主性商业单元、空间分离战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凝聚力代表性文献MARTINS 等32;ASPARA 等33;OSIYEVSKYY和DEWALD34ANDRIE等37;王炳成等38;MCGRATH39;SOSNA等40KIM和MIN41;

37、KHANAGHA等42BATTISTELLA等43;ACHTENHAGEN等44175研究与发展管理第 35 卷与学习来实现,因此无法在短期内迅速获取绩效回报47。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有可能导致企业忽略潜在的市场需求,无法通过探索性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因而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50。2.4.3操作障碍战略层面上的障碍会对组织设计产生影响,从而在操作层面上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具体可以划分为结构性操作障碍和资源性操作障碍。结构性操作障碍指标准化的创新流程和知识使组织失去创新所需的创造力50。标准化的创新流程要求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操作,虽然有可能实现增量式的商业模式创新,但也意味着继续

38、利用组织原有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不利于组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性操作障碍指固定的资源规划和配置使组织无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50,或创新所需的资源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形成资源配置冲突51。管理者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不影响现有业务或不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会选择继续保持原有的商业模式50。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内部制约因素具体如表4所示。2.5商业模式创新结果商业模式创新是组织实现具体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绩效,获得竞争优势,获取合法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2.5.1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效果研究侧重于企业绩效,尤其是财务绩效表现。商业模式各要素涉及企业的价值提供、资源规划、

39、网络合作、成本支出与盈利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解释企业绩效方面能够扮演中心角色13。IBM的咨询顾问调查了765个世界范围内公司与公共部门的领袖,发现强调商业模式的公司的财务绩效要远胜于不强调商业模式的公司53。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总价值创造潜力和该创新对企业从总价值中获利能力的影响。当商业模式同时追求效率与新颖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54-55。2.5.2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某种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品质56,战略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效果研究关注获取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创新是对感知到的机会与威胁的回应,与战略行动内在连接32。商业模式本身是对战略的反映,但战略的内容

40、远超商业模式选择,还包括商业模式应该如何被建构的各种预案51。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取代战略分析,而需要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杨俊等57基于969家新三板企业研究发现,企业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同时获得效率优势与新颖优势两种竞争优势,且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动态性和非对称性的互动强化关系,同时实施探索式和利用式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两种竞争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忽略战略仅关注考虑商业模式会阻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即使商业模式在短期内取得成功,长期来看,面对由竞争对手的模仿所带来的威胁,如果企业缺乏一个清晰的战略来更新或创新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可能很快就会被颠覆51。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不仅

41、是战略的具体反映,还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快速有效地重新定义商业模式,使商业模式与组织长期战略保持一致,进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5.3合法性创业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关注合法性获取。商业模式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对于顾客需求的认知,以及企业如何最优地创造、传递与获取价值的基本逻辑与方式,所以,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总是与创业的愿景、想象与判断紧密相连 2,37,任何创业行为都意味着商业模式的选择与改变。虽然新创企业相比于在位企业更具有灵活性,但由于其新生劣势所带来的影响使其缺少合法性。罗兴武等 58 发现“双创”战略的中国情境下,市场交易机会所蕴含的创新性与效率性是组织

42、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且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的作用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战略性地设计商业模式的内容、结构与治理模式,不仅能表4商业模式创新内部制约因素Tab.4Internal restrictive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主题内部制约因素维度认知障碍战略障碍操作障碍关键词商业模式刚性、认知惯性内部战略目标不一致、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一致结构性操作障碍、资源性操作障碍代表性文献CHESBROUG47;夏清华和娄汇阳48;BOCKEN 和GERADTS50BOCKEN 和GERADTS50;CASADESUS-MASANELL和RICART51BOCK

43、EN 和GERADTS50;CASADESUS-MASANELL和RICART51176第 4 期汤新慧等: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够提升对顾客与商业伙伴的合法性或获得行业认同,还能够积极限制被竞争者模仿的可能性 59。2.5.4可持续发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逐渐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结果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两部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出,组织通过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积极寻求同时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商业解决方案,

44、以应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60。具体来说,受多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预期绩效、社会影响、成本与安全性等,企业选择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等责任性数字化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可持续创新工具(sustainable innovation tool),嵌入现有的商业模式61,在有效减少商业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的同时提高商业模式社会价值创造,并最终使企业财务绩效得到显著提升60。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动态能力来面对技术、战略和操作层面的驱动力与阻碍50,同时保持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与协作,以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出,生态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应该以更宏观的共同利益为导向

45、联合行动,为社会或环境带来积极的或能显著减少负面影响的创新62,这种积极的影响再反馈到生态系统内的各组织个体,使他们获得财务的可持续增长。生态系统视角下,商业模式总是嵌入社会技术环境,组织作为单一个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有效管理多重紧张关系的能力,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63。具体来讲,从宏观上把握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紧张关系;从企业角度重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共同价值与个人价值以及获得价值与失去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管理64。这个过程中,生态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在规范、工具和战略层面达成一致,调整各自的边界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对社会、环境、生态与经济多个维度产生

46、积极影响。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结果具体如表5所示。3 研究结论 基于对商业模式创新核心文献的基本脉络进行分析与梳理,本研究系统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原型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创新结果,并在创新主题、对象和程度3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进而为组织实现不同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能性。首先,技术与市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一方面,技术在重塑商业运作逻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各类新兴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拉近了企业与市场的距离,促进企业的市场感知,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产业市场

47、的价值迁移与新兴市场蕴含的价值创造机会促使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竞争优势的获取。例如,江积海65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场景价值是新的价值创造来源;罗兴武等66聚焦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提出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邢小强和周平录67提出知识付费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逻辑。由此可见,技术在企业和行业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有效结合无法脱离市场环境,而根据市场来设计商业模式亦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技术与市场的交互驱动下,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主题、程度和对象不断深入细化,与研究情境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性。其次,管理者认知、实验与学习、组织结构以及组织能力是重要的内部

48、因素,有助于突破创新障碍,有表5商业模式创新结果Tab.5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results主题结果维度企业绩效竞争优势合法性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财务绩效、总价值创造潜力、获利能力竞争优势、独特性、异质性资源组织合法性、行业认同可持续创新、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紧张关系管理代表性文献ASPARA等13;BRETTEL等54;VISNJIC等55CASADESUS-MASANELL和RICART51;孙永波56;杨俊等57罗兴武等58;SNIHUR和ZOTT59肖红军和阳镇60;KILINTZIS 等61;VELTER 等62;STUBBS63;OSKAM等64177研

49、究与发展管理第 35 卷效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管理者作为组织的核心,既要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又要对组织有明确的认知,根据组织内外部资源环境确定创新主题,并在创新过程中保持对商业模式实验积极的态度,从成功或失败的实验中学习并将从经验中获得的信息再用来调整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的灵活性有助于克服组织惯性,避免新旧商业模式之间的资源冲突;组织能力则支撑企业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价值主张,包含战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组织凝聚力,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组织整体综合外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从认知和结构上进行改变,并且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支持创

50、新的过程。再次,认知障碍、战略障碍和操作障碍是制约企业开启、设计和执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因素。具体来说,组织对价值主导逻辑的认知惯性会在根本上阻碍企业识别新的商业机会;组织内部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以及短期商业模式选择与企业长期发展的不匹配,使企业无法设计或创新有效的商业模式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性;操作障碍则限制了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从而无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兼具动态性和过程性的创新活动,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也需要具备管理技巧,保证商业模式的实验能够按照正确且连贯的逻辑进行68。最后,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而且创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