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预控管理制度范文合集 第一篇:风险预控管理制度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管理目的。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实现风险的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作业环境安全隐患及险情预兆的认知和可控能力。2管理责任体系 2.1公司负责安健环的领导;刘春生 2.1.1审核公司各风场风险评估概述,并报公司分管领导; 2.1.2督促完成重大、较大风险的控制和整改。 2.2公司负责安健环的安全主管: 2.2.1担任本制度负责人; 2.2.2负责贯彻落实本制度,检查、评价本制度执行情况; 2.2.3提出本制度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性; 2.2.4跟踪督查重大、较大风险的控制、整改进度。 2.3
2、发电单位分管生产安全领导 2.3.1组织本单位各部门认真执行本制度、识别各类风险,监督重大、较大风险的整改、验收; 2.3.2监督检查本单位执行本制度的有效性,审核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2.4风场负责安健环的部门经理2.4.1担任本制度执行人; 2.4.2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制订实施细则; 2.4.3收集本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出对本制度的修订意见; 2.4.4监督本单位各类风险的控制、整改进度,并将重大、较大风险的整改、控制进度定期报公司安健环部; 2.4.5参与本单位风险控制、整改后的验收。 2.5发电单位各生产部门负责人 2.5.1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制度执行人报告发生的问题
3、或反馈有关信息; 2.5.2识别本部门存在的各类风险,并组织整改。 2.6员工认真执行本制度,及时向上级反映本岗位发现的各类风险。3管理流程 3.1明确风险预控的有关概念 3.1.1风险。风险是指危险源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机率或概率)。危害后果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两个要素。危害后果是危险源本身固有的性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危害后果出现或发生的机率。 3.1.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危险源,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水平。是一种以较低成本投入、超前控制手段,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的管理模式,通过危险源辩识、风险分析、制定并实施
4、风险管控措施与方案、风险管控评价等程序,实施风险管控,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范围。 3.2危险源辨识 3.2.1危险源是可能对人、财产、环境造成危害影响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2.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根据对人身健康、人员心理、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产流程、财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辩识:识别化工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识别各种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识别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识别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变化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人员变化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项目变更发生时产生的危险源。 3.2.3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5、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或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的方法。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分析析辨识,常用的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3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具有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并确定其风险等级的全过程。 3.4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是标志风险影响程度的概念。依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一般可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两大类。可接受风险表示此类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安全和健康
6、没有影响,或者影响程度很小,在可接受范围,不需要专注控制的风险,或者控制风险的成本极大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对可接受分险等级描述为低风险。不可接受风险表示此类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已超出企业可接受范围,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否则,风险一旦成为事实,企业将蒙受财务损失以及信誉危机。对不可接受风险等级描述为重大、较大、一般风险。 3.5风险控制方法依据风险的实际状况,制定对危险源的监视、控制措施,以及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措施及方案的实施时间、实施责任人、实施监督人。风险控制方法分为六种:排除、代替、隔绝、工程、行政管理、个人防护。排除:在项
7、目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充分避免可能的风险,保证将风险尽量排除。代替:用其它的工作程序或介质代替原有的工作程序或介质。隔绝:通过时间、空间或者其它的设计,减少人员接触风险的可能性。工程:通过设备改造、作业环境整改或者实施必要的安全设施,以减低风险。行政管理:通过实施规范的程序化工作管理,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以及对作业情况进行督察等方法,以保证人员在工作中避免安健环风险。个人防护:提供人员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减低人员的安健环风险。 3.6风险控制阶段根据事件危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可将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任何危险源造成危害之前,通过辩识危险源,实施有效的风
8、险管控,将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事中控制是指在危害发生的时候,通过采取紧急的调整方案,或者是实施紧急应变等救助措施,避免危害扩大.事后控制是指危害发生后,尽快恢复事前正常状态,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经验,落实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另外还可运用保险手段,转移企业的风险压力。 3.7风险管理 3.7.1风场每年初应制定本年度风险评估清单。风险评估清单也称为风险概述。 第二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以预防事故的发
9、生,结合风电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等设备的风险预控管理。 3、引用标准 3.1电气安全术语gb/t47763.2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43.3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gb/t22696-20083.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国华河北分公司2011版) 4、风险预控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风电场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
10、保: 4.1.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4.1.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4.1.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4.1.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4.1.3.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4.1.3.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1.3.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1.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
11、险评估; 4.1.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2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4.2.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4.2.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4.2.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2.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4.2.5风电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
12、行修订和完善。 4.3危险源监测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4.3.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4.3.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4.3.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4.4风险预警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4.4.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4.4.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4.5风险控制 风电场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
13、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4.5.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4.5.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4.5.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5.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5.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4.6信息与沟通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14、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风电场应确保: 4.6.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4.6.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4.6.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6.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4.7风险财政管理 风电场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4.7.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4.7.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4.7.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
15、行投保; 4.7.4有风电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4.8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4.8.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4.8.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4.8.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5、保障管理风电场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5.1组织保障 5.1.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
16、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5.1.1.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5.1.1.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5.1.2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风电场最高管理者承担。 5.1.3风电场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5.2制度保障 5.2.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
17、度,并确保: 5.2.1.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5.2.1.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5.2.2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5.2.2.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5.2.2.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5.2.2.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5.2.2.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5.2.3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
18、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5.2.3.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5.2.3.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5.2.3.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5.2.3.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2.3.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5.3安全文化保障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5.3.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
19、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5.3.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5.3.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风电场的各项管理。 6、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6.1人员准入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6.1.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6.1.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6.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风电场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
20、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6.2.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6.2.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6.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风电场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6.3.1种类齐全; 6.3.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6.3.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6.3.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6.3.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3.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6.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风电场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6
21、.4.1结合风电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6.4.2涵盖影响风电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6.4.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6.5员工培训教育 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6.5.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6.5.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6.5.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6.5.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6.5.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
22、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6.5.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6.5.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5.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6.5.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6.5.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6.5.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6.5.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6员工行为监督 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
23、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6.6.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6.6.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6.6.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6.7员工档案 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6.7.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6.7.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6.7.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7、生产系统安
24、全要素管理7.1风电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实施风电机检修、维护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7.1.1天气情况应符合检修维护要求; 7.1.2与主控联系确认故障性质及历史档案; 7.1.3检修维护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7.1.4检修维护中选用合适的工具; 7.1.5检修维护前对检修部位进行危险评估; 7.1.6确保风电机周围无人或物,防止高空坠物。 7.2变电站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变电站控制程序,确保变电站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并确保: 7.2.1检修相关规程制度齐全; 7.2.2设备资料齐全; 7.2.3严格
25、规范设备巡视制度; 7.2.4对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8、综合管理 风电场应规范风电场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风电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风电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8.1风电场准入管理 风电场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风电场设计应: 8.1.1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8.1.2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8.1.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8.1.4确保风电场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8.1.5确保施工建设
26、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8.1.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8.2应急与事故管理 风电场应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8.2.1风电场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8.2.1.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8.2.1.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8.2.1.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8.2.1.4确保风电场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
27、序; 8.2.1.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8.2.1.6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2.1.7每一班组至少任命1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8.2.1.8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8.2.1.9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8.2.1.10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8.2.1.11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8.2.1.12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8.
28、2.2风电场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2.2.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8.2.2.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8.2.2.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8.2.2.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8.2.2.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8.3消防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
29、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8.3.1各风电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8.3.1.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8.3.1.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8.3.1.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8.3.1.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8.3.1.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8.3.1.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8.3.1.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30、 8.3.1.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8.3.1.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8.3.1.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8.3.1.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8.3.2风电场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 8.3.2.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8.3.2.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8.3.2.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8.3.3风电场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 8.3.3.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8.3.3.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8.3.3
31、.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8.4职业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8.4.1风电场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8.4.1.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尘埃等)满足健康要求; 8.4.1.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运动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8.4.1.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8.4.2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8.4.2.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
32、监护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 8.4.2.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8.4.2.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8.4.2.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8.4.2.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8.4.2.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8.4.2.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8.5环境保护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风电场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8.5.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
33、专门机构检查; 8.5.2规范风电场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8.5.3确保风电场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8.6登高作业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8.6.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8.6.2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8.7标识标志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7.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8.7.2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
34、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8.7.3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8.8施工单位管理 8.8.1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8.8.1.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8.8.1.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8.8.1.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8.8.1.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8.8.1.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8.8.1.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8.8.
35、1.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8.1.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8.8.2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8.8.2.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8.8.2.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8.8.2.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8.8.2.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9、检查、审核与评审9.1检查 9.1.1风电场应制定反映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9.1.1.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
36、求; 9.1.1.2结合风电自身特点; 9.1.1.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9.1.2风电场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9.1.2.1系统、全面; 9.1.2.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9.1.2.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9.1.3风电场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9.1.3.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9.1.3.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9.1.3.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9.2审核 风电场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风电场的方针和
37、目标。体系审核应: 9.2.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9.2.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9.2.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9.2.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9.2.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9.2.6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9.3管理评审 风电场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9.3.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9.3.2根
38、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9.3.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9.3.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10、附则 第三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并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大家知道,近十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神华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们并购组建了宁煤集团、神新公司、神宝公司和北电胜利公司等。神华企业规
39、模快速扩大,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40个变为现在的64个(含基建矿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在神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压力骤然增大、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促使神华做出决定,下大力气研究和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华迫切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快速夯实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工作打破了神华原有的以神东公司这样煤层地质条件好、建设起点高的XX县区为主的安全管理格局。新并购煤矿大多建设起点低,设计落后,人员多、装备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灾害俱全,百万吨死亡率也远远高于神
40、华原有煤矿。特别是这些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与神华安全管理模式差异较大。神华亟需一个办法,将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提升上来。 (二)实践证明继续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神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数年来,我们在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引进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南非的nosa综合五星管理体系等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和译文晦涩,这些体系难理解、难结合、难应用,导致最终推行不下去。但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体系化,必须将国际标准本国化、将国家标准行业化,将传
41、统与现代相结合,自主创新,研究一套针对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体系。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期望,坚定了神华研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决心。2005年前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当时神华安全生产处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希望神华集团带头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管用的现代安全方法,以此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的指导支持下,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国内六家科研院校,历时两年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
42、系必备元素及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2007年国家煤监局在神华召开了推进会,并组织在全国百家煤矿试点推行这套体系,神华集团在全集团52个生产煤矿全面推行。2011年该体系作为一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同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文在全国推行。 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 (一)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发动全员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
43、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到底有哪些。 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出来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依法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 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煤矿需要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 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两个理论。一是海因里希法则。根据该法则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二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