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 安全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公司安全生产。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整改,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2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所有部门及部门的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管理。3职责与分工 3.1公司设置有安全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由公司行政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对公司的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等。 3.2行政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并组织群众性的安全自查活动。 4.工作程序
2、4.1安全检查的形式可分为厂级安全检查、部门级安全自查、班组级安全检查、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4.1.1厂级安全检查 由厂级领导带队,中层管理人员参与进行检查,每周五进行。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公司行政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4.1.2部门级安全自查 由部门主任、部门领导负责组织部门行政部、班组长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二次,检查情况报公司行政部。 4.1.3班组级安全检查 由班组长组织本班工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内,按时按点进行巡回检查,并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1.4日常性检查。 4.1.4.1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是否
3、正确,安全责任心如何;特种作业是否持证上岗;对忽视安全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敢于斗争;出了事故是否从思想上认真吸取教训。 4.1.4.2安全活动是否认真开展,各种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4.1.4.3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否坚持了领导值班,是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否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执行情况,出了问题能否严肃处理,是否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不安全因素整改措施。 4.1.4.4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指挥不按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执行、违章作业现象,有无制定部门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劳动纪律的执行情
4、况,有无脱岗、串岗、睡岗等违纪情况。 4.1.4.5各种原料是否按规定投入,各单元操作是否按规定操作,操作原始记录是否如实记录。 4.1.4.6机械、仪表、厂房、通道、安全装置、消防器材等安全状况是否良好,工、器具堆放是否整齐,职工劳保用品穿戴、保管是否良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生产现场是否按定置要求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标志是否齐全,是否做到照明充足,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安全标志醒目,现场有无安全生产隐患。 4.1.4.7对职工工伤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中是否坚持了“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 4.1.4.
5、8查作业环境及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查原材料使用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气体等引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防护标准,以及通风、照明、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作业环境,劳动条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防护的标准。 4.1.4.9安全管理考核内容规定的安全检查; 4.1.5专业性安全技术检查。 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除尘、噪声、护罩、栏杆、人孔等安全装置等;检查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 4.1.5.1吊具检查。包括吊钳、钢丝绳、吊链、吊环等。 4.1.5.2起重设备检查。对天车的吊钩、事故开关、行程极限开关、天车轮、钢
6、丝绳等。 4.1.5.3电气检查。部门内的照明不准接一相一地。电气设施的金属外壳保护接地、临时线、配电及停送电装置、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 4.1.5.4机台安全防护装置。如轴头应有套、轮应有罩、台应有栏、坑应有盖等。 4.1.5.5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特殊工种及用具等; 4.1.5.6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检查。主要对危化品库房、乙炔库、天然气配气站、煤粉仓等。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4.1.5.7库房检查:消防标识、消防设施、门窗、灯具等是否完好、有效; 4.1.5.8检查工艺操作、跑
7、、冒、滴、漏、堵、串等; 4.1.5.9专业性安全检查由公司行政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行政部和行政部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 4.1.6季节性安全检查: 4.1.6.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倒塌、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爆、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保温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毒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5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公司行政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行政部和行政部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 4.1.7节假日安全检查:
8、4.1.7.1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 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检查; 4.1.7.2节假日安全检查由公司行政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行政部进行自查并做好记录; 4.1.7.3节日前需认真检查下列情况: 4.1.7.3.1生产原料、燃料、辅助原料及备品准备情况; 4.1.7.3.2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保管情况; 4.1.7.3.3贮存易燃、可燃易爆物料罐区的防火和安全保卫情况; 4.1.7.3.4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 4.1.7.3.5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 4.1.7.3.6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 4.1.7.3.
9、7节假日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 4.1.8不定期安全检查 4.1.8.1新、改、扩建装置运行、试运、投产验收检查,装置开停工前、检修后检查,临时性专业检查及生产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该项检查由主管职能部门、部门、班组分别负责进行。 4.1.9综合性安全检查。包括生产现场各方面的安全检查。 4.1.10事故现场调查与属实。事故发生后,由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属实,在调查时,各单位行政部和部门及班组负责人配合,并实事求是的介绍发生事故的经过和原因,不得隐瞒事故的真相。 4.1.11其它安全检查。 4.1.11.1开展安全活动时,对各单位布置、进展情况的检查; 4.1.11.2对安全管理新制定
10、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4.2隐患整改 4.2.1事故隐患范围: 4.2.1.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4.2.1.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4.2.1.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 4.2.2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实施、验收: 4.2.2.1对查出的隐患应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部门、班组两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得拖延; 4.2.2.2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四不推”(即:班组能整改的不交到部门、部门能整改的不交公司); 4.2.2.3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11、。如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并落实风险消减措施,然后定出计划,按期解决。部门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写书面报告,申请安排解决; 4.2.2.4凡查出的重大隐患,在未彻底整改前,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消减措施并由公司行政部监督执行; 4.2.2.5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 4.2.2.6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实行隐患整改通知书办法,由安全管理人员填写,经公司行政部签发,由部门负责人签收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毕,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存档检查; 4.2.2.7各类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其检查结果和整
12、改情况必须认真保存备案; 4.2.2.8凡查出的各类隐患,因没及时整改而造成事故,要追究隐患发生部门安全负责人的责任。 4.3安全检查的形式和注意事项。 4.3.1针对检查的项目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技术、业务知识,提高法规、标准和政策水平。 4.3.2将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班组以自查为主,部门互相检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 4.3.3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根据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采取整改措施。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4.3.4制定和建立安全档案。收集基本数据,掌握基本安全情况,实现安全事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源点的动
13、态管理,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潜在危险因素)提供数据,同时为以后的安全检查奠定基础。 第二篇: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 为规范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管理和整改,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维护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安全生产检查,以及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与管理。 3定义 本制度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规
14、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危险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a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班组或部门就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b事故隐患范围: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4检查和整治责任 公司各级人员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a办
15、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公司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并负责督办全公司范围的隐患整治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分管安全生产领导负责督导,并原则上要求做到带队检查和现场指导;业务分管领导负责督办分管业务范围的隐患整治工作,主要领导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 b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部门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并负责或指定专人督办内部隐患整治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分管领导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 c一线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根据岗位责任制规定开展,部门分管领导、主管人(班组长负责督办隐患整治工作,部门负责人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 5检查范围和整治内容检查和整治的主要内容:a检查
16、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整治责任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情况;b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堵塞制度漏洞;c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整治制度未执行和执行不到位情况;d检查储存粮油、物资安全情况,消除不安全因素;e检查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完好情况,整治设施设备缺失和失管情况;f检查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完备情况,整治物资缺失和失管情况; g检查行为规范情况,整治不规范行为;h检查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整治无措施和措施不力情况。6检查方式和内容 a公司按规定开展日常、季节性、专业性、节假日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活动。 b日常安全检查以各职能部门根据制度规定和要求自行组织开展,以查违章、查隐患、查管理为主
17、要内容。 c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各职能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检查。 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倒塌、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爆、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保温为重点检查内容;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毒为重点检查内容。d专业性安全检查由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专业性安全检查以下列检查为重点内容:1检查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2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除尘、噪声等;3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等;4检
18、查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特殊工种及用具等;5检查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 6检查工艺操作、跑、冒、滴、漏、堵、串等;7检查运输车辆、开停工等安全状况;8检查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 e节假日安全检查由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公司级检查,各部门、班组开展自查。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 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重点内容:1生产原料、燃料、辅助原料及备品准备情况;2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保管情况;3贮存易燃、可燃易爆物料罐区的防火和安全保卫情况;4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5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
19、;6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7节假日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 f不定期安全检查根据情况临时安排,但新、改、扩建装置运行、试运、投产验收和装置开停工前、检修后,以及临时性专业检查和生产出现问题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g各级各类安全检查,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进行治理。 7隐患治理 1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治理完成情况和效果考核验收等管理档案,并负责日常的隐患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及备案工作;各部门负责对 所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按计划完成,并做好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安全主管领导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技术负
20、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负责。 2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执行“四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和“两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部门,部门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原则。 3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部门、班组两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得拖延;对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不能立即解决的事故隐患,应开具 “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下达给隐患所属部门或班组,并对隐患进行登记建档,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4)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有关部门除要采取或落实风险消减措施,做好事故防控工作外,还要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并及时上报
21、公司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5)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6)改。7)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有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人员组织整关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22、;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8)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已竣工的隐患治理项目经试运转基本正常后的2个月内,报请公司办公室会同资产管护部组织考核、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填写竣工验收表,建立竣工档案;项目验收合格后,由科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转入正常维护管理。 9)各部门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办公室,办公室于每月10日前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报公司领导。重大事故隐患还应报告以下内容: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10)各部门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严格落实公司“三防”工作预案,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3、11)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重点、消灭死角,抓住重要设备、重要环节、重点时期,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12)隐患排查治理应实施公示制度,将事故隐患名称、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1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安全生产检查小组依据发现事故隐患的难易程度、隐患危险性大小、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及事故隐患处理情况等内容,进行 综合评定,对发现重要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对不认真进行事故隐患整改而酿成事故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14)公司应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发动职工主动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
24、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致使事故隐患得不到治理的,根据事故隐患性质和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给予处罚。15)本制度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执行国家或上级规定。 第三篇: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节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台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
25、,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分类方法有很多,习惯上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检查周期的确定,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性质以及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等确定。定期安全检查一般具有组织规模大、检查范围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等特点。定期安全检查一般和重大危险源评估、现状安全评价等工作结合开展。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是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组织进行的日常检查。
26、一般来讲,包括交接班检查、班中检查、特殊检查等几种形式。 交接班检查是指在交接班前,岗位人员对岗位作业环境、管辖的设备及系统安全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说清楚,接班人员根据自己检查的情况和交班人员的交代,做好工作中可能发生问题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预想。 班中检查包括岗位作业人虽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以及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车间班组的领导或安全监督人员对作业情况的巡视或抽查等。 特殊检查是针对设备、系统存在的异常情况,所采取的加强监视运行的措施。一般来讲,措施由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岗位作业人员执行。 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岗位的自行检查,一般应制定检查路线、检查项目、检查标准
27、,1并设置专用的检查记录本。 岗位经常性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记录本上,并及时通过信息系统和电话逐级上报。 一般来讲,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岗位作业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的规定,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不需请示,处置后则立即汇报。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如化工单位等习惯做法是,岗位作业人员发现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情况,只需紧急报告,而不要求就地处置。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由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检查内容和范围则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
28、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 如对危险性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则属专业(项)安全检查。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对生产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根据工会法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
29、,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 2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
30、、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易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产生点及其岗位作业人员;直接管理的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
31、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
32、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主要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 3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编制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现行有效的的有关标准、规程、管理制度,有关事故教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文化、理念,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计划,季节性、地理、气候特点等等。我国许多行业都编制并实施了适合行业特点的安全检查标准,如建筑、电力、机械、煤炭等。 3.
3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具有在线监视和记录的系统设计,对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可通过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没有在线数据检测系统的机器、设备、系统,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 四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34、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检查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综合分析 4经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综
35、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论和意见。一般来讲,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应有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统一研究得出检查意见或结论。 (五)提出整政要求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检查组应提出书面的整改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六)整改落实 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
36、从管理的高度,举一反三,制定整改计划并积极落实整改。 (七)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计划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完成后,应及时上报整或完成情况,申请复查或验收。 对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或反复发现的问题,生产经营单位应从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等环节入手,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隐患排查治理 一定义及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
37、16号)指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5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
38、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
39、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双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8)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
40、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上述要求报送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63)隐患的治理方案。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1)生产
41、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
42、全的情况时, 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13)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
43、评价报告等。 三监督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 7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
44、展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案。 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
45、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收到牛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第四篇: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认真检查并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的隐患,从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检查的项目、内容、时间、方法、隐患整改、责任分工及要求,适用于我公司内各部门及班组。3总则 3.1安全生产检查依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进行实施。 3.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一般按检查的目的、要求、阶段、对象不同、分为经常性检查、专业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 3.2.1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和车间、班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