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7094925 上传时间:2024-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规章制度化及其问题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 在现代化的类型学中,中国属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个社会条件并不理想的国度里,要实现现代化的诸多目标,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政府采取的一个应对办法便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从理论上看,一个完整的动员型政策过程是由两个不同的环节构成的。第一个环节是调查、选点、搞试验、树样板,从个案中总结“一般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和政策的高度;第二个环节则是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将这一典型推向全国,号召人们学习,通过找差距努力向先进看齐,并通过各种具体的考核指标来保障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显然,在这种工作方式中,第二阶段的制度空间覆盖范围要大

2、于第一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种空间区位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或比较匀质时,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当空间区位之间的差异变大时,这种工作方法的效力便开始下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在某种意义上,村民自治的政策法律过程同样受制于上述政治逻辑。 空间区位差异的存在表明,在一个地方经由自下而上的方式发展出来的东西,一旦上升为某种普遍性的游戏或行为准则,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就可能意味着某种自上而下的东西(对于许多非试验点来说,试验点的终点恰恰成了它们的起点)。两者之间的落差究竟有多大,取决于众多的因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地方文化传统、民风习俗、老百姓的素

3、质、对外开放的程度、乃至地方财政的状况等等。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计划经济的消失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社会内部空间区位的差异性正在拉大。 空间区位的差异意味着许多东西,对于我们的分析来说,最为重要的乃是利益结构的不同特征。应该承认,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在基层领导的眼中被认为是一种“不得不”执行的法律,有的基层干部可能将村委会选举视为一种负担,甚至是对既有权力结构的某种威胁。他们并不真的想搞选举,而是将这项工作视为不得不做的过场。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村民也很可能对选举不太关心,或无可奈何。反正是过场,也就没有必要当真。在笔者的乡村调查经验中,也听到一些不同意见,诸如农民的素质还没有那么

4、高,家族势力的兴起,黑社会的出现,选任的村干部不听话,工作量加大,行政任务难以完成等等。在此,我们发现,原先存在的争论虽然基本消弭了,法律被正式通过了,但是实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法律是“试行”的条件下,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不加以实施,甚至实施了以后觉得不行,还可以改过来。当正式法律出台必须实施时,问题便被“转移”到法律实施的过程之中。 对于这类现象事实上我们并不陌生。形象一点说,它只是在“土政策”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菜谱上又增添了一道乡土风味小吃而已。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它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任何涉及到利益调整的政策和法律其执行过程同样是一个政治过程。换句话说

5、,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表达的利益(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得到表达的利益),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将顽强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意义上,村民自治的法律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必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和平衡问题,这是空间区位差异的本质所在。用制度术语来表示,它意味着制度在政策过程的第二阶段必须找到自己新的基础和生长点,使“自上而下”的东西有扎实的生活根基,使“外来”的变量转化为内在的要素,这样才能克服形式主义的弊端,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制度化。 有学者将村民自治法律的推行视为一场发生于国家、基层干部、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之间的博弈,认为各方均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拟订策略,作出行为选择。这为我们分析村民自治问

6、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析视角。笔者以为,对于许多地方来说,这一博弈过程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尤为重要。所谓良好的起点是指各方行动者首先要成为彼此平等的主体。现在乡村社会中,村民虽然人数最众,但势力最弱,改变这一现状的切入点是在县和乡镇两级干部。考虑到基层干部是负责村民自治法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当地村民自治的状况。换句话说,基层干部虽然不是村民自治的主角,但是却实际掌握着村民进入村民自治大门的钥匙。就此而言,目前许多地方村民自治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恐怕不在农民那里,而在我们的基层干部。只要在起步阶段给农民真正的选择自由,农民很快便会学会民主的程序和技术。而

7、一旦掌握了这一技术,他们的政治参与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一些乡镇干部担忧真正的选举,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害怕村民不好管理。因此,转变传统的“治理”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村组法的颁布意味着宏观行政环境的某种深刻变化,我们不能再沿用老的一套工作方法来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村民。当然,说问题主要在基层干部并不意味他们是“保守”、“落后”的,因为基层干部的观念、利益和行为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现有的政治行政制度环境。在乡镇财政如此拮据、来自上级的行政任务又如此繁多的情况下,他们的可选行为空间事实上是相当有限的。在这一意义上,一味指责基层干部并不公允。 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村民自治虽发生于中国社会的最基

8、层,但并不能因此而将其视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变量。恰恰相反,它可能引发的变化是整体性的。基层政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乡镇村庄两级(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村委会不是行政组织。将村庄一级纳入基层政权的范畴,表明实际生活中村庄具有行政性质),也涉及到党政两个系统。前者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所谓“乡政村治”),后者体现了党政关系。将基层政权建设放到更大的背景中考察,它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是财政体制)。所谓“麻雀虽小,五脏齐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中国的改革是从放权开始的,地方政府开始具有了自己的利益和发展本地经济的冲动。利益分化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引发了一场围绕资源分配的博弈游戏

9、。在这场游戏里,中央政府仅仅是其中的游戏一方(虽然是强大的一方),而不是全部。中国的政策过程开始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村组法的贯彻只是其中的一个事例罢了。法律可以在上层制作,但是最终需要基层政府来执行。对于百姓而言,此时基层政府的角色也许更为重要。可以这样预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全国范围而言,村民自治的进展将是缓慢的,许多地方会出现形式主义的东西,会存在大量的管理型选举。即使在选举能够真正进行的地方,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很大程度上也依然是完成上级的任务。要改变这种格局,恐怕不是村民自治本身所能解决的,这涉及到宏观层面的财政体制改革,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乃至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改革。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