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相关政策背景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201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定位为行政单位,人员编制使用行政编制,要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公共服务项目都要进驻大厅办理。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了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行政审批中心在推动行政制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是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今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同时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从市级层面来看。xx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2012年7月,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区县(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行政审批
3、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7月6日,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涪陵召开,刘学普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强调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现实需要;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必然选择。安排部署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一是在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上下功夫,突出在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三大领域进行精简。二是
4、在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上求突破,对下放审批权要把握“放之有用”、“放之有据”、“放之有效”三个原则。三是在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和创新审批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要求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严格规范审批收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四是在进一步加强服务中心建设上迈上新台阶,要求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硬件建设;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职能设置;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逐步完善市、区县、乡镇和村社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到2014年底前,90%的乡镇建立起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的村社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积极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五是在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权力监督上见实效,要求建
5、立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行行政审批公开,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建立行政审批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要求建立由市监察局牵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由市监察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编制、财政、工商、物价等部门配合,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二、市内部分区县行政审批工作情况 2011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对大足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6个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xx县创新工作方式。在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中,实行“一窗口、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无偿代理服务制。对规模以上企业由县投资促进
6、办实施全程服务,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实施全程服务,对落户乡镇的企业由相应乡镇政府实施全程服务。同时严格执行限时服务制、告知承诺制,对办事者一次性告知所需全部手续及相关材料。四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督办。为提高行政效能,创优发展环境,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督办工作,每年确定10个项目作为重点跟踪服务督办,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责任科室、一套跟踪服务督办方案”的“三个一”服务督办方法,采取专人负责制、全程跟踪制、优先办理制、限时办结制、工作例会制、联审会办制,实行全程跟踪督办。 xx县111255。“111”指的是一库(全县审批服务数据库)一平台(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各部门共享的数据交换
7、平台)一网站(xx县行政审批服务网站);“2”指的是两界面(网上审批界面、电子监察界面);“55”指的是审批系统五功能(网上办公、网上查询、网上下载、网上公示及信息发布、网上申报)和监察系统五功能(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通过对上述区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有几点启示。 (一)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是前提。行政审批服务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实现由传统的部门各自审批、许可模式向服务便民化、透明公开化、高效便捷化转变的必然途径,也是推行法治、服务、高效和公开行政理念的大势所趋,作为一项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离不xx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从几个区县的运行情况来看,县委
8、、县政府在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坚强的后盾作用。 (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要全面整合全县行政审批、许可、服务职能入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必须具备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从上述6个区县来看,作为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面积最小的xx县行政审批大厅面积有900多平方米,相对较好的xx县有3000平方米(正在着手建设6000平方米的审批大厅),上述区县行政审批大厅均远远超出我县目前的大厅面积(600平方米)。 (三)部门思想意识转变是关键。上述几个区县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当地相关部门和单位从不理解、不重视到全力支持配合再到积极主动参与,为行政审批
9、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门必须要真正转变思想意识,积极支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才能确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四)监察督查主动介入是保障。监察督查力量的介入,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现制度化管理的有效保障,特别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初期,必须从管理体制机制上予以完善并确保落实,才能有效解决人员入驻、项目入驻和权力授予等关键性问题。从其他区县来看,监察督查力量的有效介入,是确保制度化管理得以落实的保障环节。我县对行政审批工作考核给予了6分的考核分值,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6分的考核能否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也取决于监察督查
10、职能的行使效果。 三、我县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情况及对策建议 (一)运行情况 硬件建设及人员配置情况。我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政府正科级其他机构,按参公事业单位管理,中心现有办公及大厅面积600平方米(设有31个窗口办事位置),人员及运行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心设一正两副,现有编制10人,实有人员7人。中心下设督查考核科、网络管理科和综合科三个内设机构。中心设置办事窗口23个,包括县公安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城乡建委、县国土房管局、县农委、县市政园林局、县教委、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商务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县文广新局、县发展改革委(无人)、综合窗口一、综合窗口二、综合
11、窗口三、银行收费窗口、财政开票窗口、商务中心窗口、青少年服务中心窗口,其中独立窗口16个,综合窗口3个(有22个单位的业务分布在3个综合窗口代办)。 项目库建设及更新情况。按照xx市人民政府xx市进一步赋予区县(自治县)行使的行政管理权项目(251号令附件2)要求,下放到区县的审批权项共计44项,其中我县不涉及的共10项(主体为主城或其他区县),剩余34项以界定、委托和授权三种方式下放到区县相应部门行使管理权。其中包括县公安局14项,县城乡建委5项,县工商局2项,县农委6项(新增4项),县人口计生委1项(新增1项),县市政园林局1项,县商务局1项,县人力社保局1项,县文广新局1项,县国土房管局
12、2项。这部分审批权项原来已经委托县内相关部门行使,在我县原来公布的项目库中大部分已经包含,本次实际调增了8项。现实有行政审批项目493项(其中许可类项目264项,服务类项目108项,收费类项目111项),所有项目均录入项目库。 部门和项目入驻情况。自县编办出台关于规xx县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行政审批服务职能机构配置事宜的通知(城编发200918号)及2010年9月全县电子监察系统开通以来,我县集中了25个部门单位行政审批权项在办事大厅办理,各部门、单位纳入集中办理的审批业务主要以收费为主,财政、银行的收费及资金管理系统与审批办件系统对接,个别部门的内部业务网络(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13、接入办事大厅与审批办件系统并联运行,“1+6”模式的电子监察视频监控与市纪委监察局电子监察平台对接。目前,39个县属部门、单位,493项许可、服务、收费项目(不含行政罚没、短期培训)中,在项目库中县内没有发生的占60项,县上只收件转市上办理的16项,纳入中心大厅办理的106项,在原单位办理的311项(其中七个分厅办理的29项),集中办理的项目达21.5%。未纳入集中办理的项目中,一部分是部门、单位没集中(如县发展改革委9项、县民政局17项);一部分是单位应设而未设审批科如县公安局(应纳入43项,实际纳入13项,占应纳入的30%)、县城乡建委(应纳入27项,实际纳入6项,占应纳入的22%);一部
14、分设置审批科但未能把项目全部集中到中心办理(如县国土房管局应纳入50项,实际纳入18项,占应纳入的36%);另有部分项目还未在县行政审批中心开展相应工作,如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医保局的项目及县公安局的交通管理项目、县交通局的运输管理项目、县国土房管局的住房公积金项目等,主要因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无场地集中办理,但已将视频监控接入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网络化监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我县行政审批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的有效运转,一定程度上为办事单位、企业、群众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务公开水平。但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和其他区县推进情况比较,还存在
15、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入驻不到位。目前有3个部门(包括县发展改革委、县民政局、县交通局)没有按要求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4个单位(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城乡建委、县环保局)应该整体入驻,但只派驻了1名工作人员;县医保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的办事大厅目前均设在原单位;二是审批授权不到位。部分窗口人员仅停留在接件(部分接件)阶段,如县教委、县水务局、县卫生局等部门,个别部门没有做到实质性入驻,如县卫生局等单位仅仅是对个别项目简单收费,因此,行政审批体外循环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综合分析,形成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少部门和单位对行政审批
16、服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甚至仅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顾全大局、服务发展意识弱化。作为各级行政机关的“自我革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必将是一个变革、创新的历程,阵痛、挑战在所难免,正因如此,更需部门、单位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支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第二,基础设施条件不足。我县涉及审批和许可的部门、单位共39个,涉及项目总共493项,按照客观需求核算,我们至少需要75个审批服务窗口,加上一些必要的设施,总共需要至少2300平方米的大厅面积。而我县目前大厅面积才600平方米,硬件不足成为制约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 第三,体制机
17、制不够完善。一是对部门制约机制缺乏。电子监察系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是由于县纪委监察的力量没有真正介入并形成有效机制,在对部门审批项目、人员向中心集中的管理和监督上制约不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缺乏力度,成效不明显。目前,我县行政审批项目入驻中心办理事项不足20%,并存在着“进瘦留肥”的现象,一定程度导致办事人员多头跑。二是对窗口人员约束机制乏力。窗口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均在原部门,中心对窗口及工作人员只有考勤评比权,制约手段单一、乏力,虽然对窗口单位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情况纳入党风廉政考核,但是仍然没有引起窗口单位和人员的足够重视。 (三)对策建议 行政审批工作作为转变政府
18、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营造投资环境、树立行政形象的重要窗口,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体现,必须紧紧围绕“两集中两到位”的目标,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真正发挥中心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功能和效应。根据国家、市级的政策导向,借鉴其他区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我县行政审批度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监察局。二是由县监察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19、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强力推进相关改革工作。三是由县监察局xx县法制办、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县督查考核办、县编办、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物价局等部门积级配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研究,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合力推进。 第二,转变思想认识 思想上的重视是行动上统一的前提,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创新,促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形成全县上下共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
20、三,优化行政服务 精简审批事项。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现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在充分调研、评估、论证基础上,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坚决放给市场;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一律交还企业;能由社会组织解决的,移交社会组织;应由政府承担的,切实履行职责。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监管责任,制定后续监管措施,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尤其要清理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只批准或核准自身投资项目和涉及整体布局,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政府仍将这些设置为审批项目的,按要求原
21、则上要取消或调整。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减少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准入的限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探索将部分审批权项交给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实施。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违规违法审批事项,特别是对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等形式设立的登记、备案、年检、认定等管理措施一律取消。没有法定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再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 优化审批行为。一是切实减少审批环节。对行政审批过程的“受理、审核、批准、办结”四个环节依法公开,接受监督。原则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
22、项实施审批的,一般由主要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确需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要科学分析审批链及各环节审批要素,分段设计和优化跨部门审批环节,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对保留的每一项行政审批制定科学的流程,按照法定职责和履行职能的工作程序,对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各个环节的标准、条件、权责、时限及收费依据等制度,明确各环节名称、办理时限、具体操作程序、监督救济等内容。三是严格规范收费。减少收费项目,对不需要、不合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或调整。对保留的项目要规范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
23、财政部门审核,依法向社会公布并严格实行。四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五是下放审批权限。加大对乡镇(街道)放权力度,尽可能将具体管理服务的执行性、操作性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增强乡镇(街道)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相匹配、设备设施适度超前和厉行节约的原则,综合考虑便民、交通便捷等因素,推进我县行政审批中心标准化建设。 第四,加强监察督查 一是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采取专项排查、重点抽查、投诉检查、查办案件等方式,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情况的监督
24、。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和新闻媒体,对进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针对权力比较集中、监督制约缺乏、违纪违法问题易发的重点审批项目及关键岗位和人员,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措施。二是深入推行行政审批公开。推进行政审批过程、结果公开,按要求对县级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事项、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发挥系统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辅助决策功能。充分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
25、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监督。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纳入电子监察范围,逐步实现县、乡镇(街道)二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联网。四是建立行政审批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把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办法,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加大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力度,对擅自设立审批、违规审批、进驻不到位、授权不到位、体外循环、效能低下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违规审批、不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审批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当前急需推进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出台一套政策体系。建议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6、的相关政策基础上,研究出台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1+3”政策体系。“1”:即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制定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3”:即由县人力社保局牵头制定关于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牵头制定xx县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由县监察局xx县督查考核办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二)召开一个专题会。建议在政策体系出台后,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号召全县上下共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三)研究解决行政审批中心办公场地问题。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和行政审批工作实际需要,采取租用或建设方式,尽可能满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场地需要。 (四)加快乡镇行政服务大厅和村社服务代办点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村社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确保在2014年年底前,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起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全覆盖。第15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