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301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审美文化研究叶泽洲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时代贵州新市民审美价值观冲突及美育对策研究 基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调查”()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叶泽洲()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美育研究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叶泽洲(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摘 要:审美价值观是指导审美主体由审美需要引起经主客体审美关系满足审美需要达到审美愉悦高峰体验的一套心理结构系统 现有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将审美价值观视为一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全景式地研究审美价值观的内涵结构和测量方式二是分析审美价值观的

2、构成因子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趣味与倾向、审美理想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审美价值观的词源结构利用三层次模型解析其概念结构提出包括审美需要、审美关系和审美反应三个阶段的审美价值观形成过程建构“稳定/变化”“包容/单一”“整体/局部”“现实/超越”四个价值向度为审美价值观测量、美育和价值观教育及培育良好社会审美风尚提供参考关键词: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概念结构审美需要审美关系审美反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传播、个性化追求甚至经济利益的驱使都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追求 网络上的各种文艺作品、创意广告、潮流

3、时尚中传达的另类审美观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对“何为美”“何为美的”“审美的个性化是无限的吗”“是否有美的标准”等问题的回答表现出个体的审美价值观 作为青年审美与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价值观能够在意识与行为层面指导和规范个体崇尚美、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各项活动但是对审美价值观的研究及其概念的分析比较笼统分散未能将审美价值观作为一种素养进行整体性的概念分析 本研究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审美价值观的概念结构以期为审美价值观的测量与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一、价值观内涵、结构与特征研究的进展 为了便于梳理审美价值观的研究进展先对价值观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叙述把握价值观研究的基本特征与结构进而对审美

4、价值观相关概念及内部组成部分的研究进行剖析明确审美价值观的研究脉络所谓价值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相互关系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适应与满足所表现出的效益、效用和意义价值观的研究关联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范畴 其中涉及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等问题并运用实践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和测量 世纪 年代 和 最早对价值观进行研究到 世纪 至 年代通过、等人的努力将价值观的基本定义表达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 值得 的 看 法 并 对 人 的 行 为 有 所 影响”是否“需要”或“值得”也成为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和 又将价值观拓展出“关于值得

5、的终极状态或行为”凸显价值理想的存在 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的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 .美育学刊年第期第卷总第期统不仅包含认知的范畴还应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因素又指出价值观最主要表现为兴趣、信念和理想具有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杨国枢将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的持久性偏好其实质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的信念并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 至此关于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确立为既是个体对外部事物进行认知、判断和选择的内在观念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情感因素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后续研究者又对价值观进行具体情境的应用性研究如张国华从价值认知、取向、实现

6、、目标、主体五个角度来讨论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刘波从价值心理、价值观念凝聚和价值观外化三个环节探讨价值观在个体内外因素反复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张兴国等对价值观的概念做了狭义与广义之分后者不仅强调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主观意识和观念取向还突出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模式具有主体性、客体性、多样性、历史性和未来指向性的特征等价值观结构的研究是伴随着概念探索进行的辛志勇等指出对价值观结构的研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元结构的角度分析价值观的成分如 将价值观分为权力、成就、享乐主义、刺激作用、自我取向等 类包括开放/保守和自我强化/自我超越两个维度第二种方法是从逻辑维度来划分价值观的结构如 将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

7、工具性价值观两个维度包括舒适自在的生活、令人兴奋的生活、有成就感等 个项目第三种方法则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价值观的结构如 将价值观分为认知、道德、经济、政治、审美和宗教 类将价值观分为政治型、社会型、经济型、理论型和审美型等 类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依据前人分类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理论思考又将价值观归纳为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等十大类别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总体而言价值观可以分为基础价值观和应用价值观前者强调个体对世界、人生等的整体理解与一般认识后者则强调能为个体在特定情境或对象的价值判断上提供明确的倾向但雷蒙布尔认为必须坚持价值观的普遍性与情境性

8、是不可“单独理论化的”这意味着对价值观的研究既要有基础价值观的支撑又要有应用(具体情境如政治、审美等)价值观的实践二、一般价值观系统中的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 显然审美价值观是人的一般价值观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关研究从哲学(美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等学科就审美价值观及其内部因子进行探索分析(一)审美价值观的全景式研究审美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界对审美价值观的概念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审美价值观是人对事物审美价值所持有的观念意识、基本态度或评价尺度等如张大均等认为审美价值观是个体在评价事物对自己的审美意义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陈章龙等认为审美价值观是人们从美学角度对事物的

9、认识和评价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判断表现为情感和态度上明显的倾向性舒也认为审美价值观念是指特定文化区域的人类群体在特定时期关于美的价值观念 同时国内外学者又从审美价值观内部各要件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 如赵伶俐等提出审美价值观具有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审美需要与审美趣味)、核心层次(审美判断与审美标准)和高级层次(审美理想)徐祯认为审美价值观三个不同的层次是人的心理操作的审美认知、审美体验和审美意志三种基本过程在审美活动中的体现梁明认为审美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等审美价值观的测量多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如赵伶俐领衔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子项目团队以审美情

10、趣、审美判断和社会人体美观为基本维度研究不同区域、职业身份、年龄层次国人群体的审美价值观相关成果收录在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究一书中胡敏从个体外在审美取向、个体内在审美取向、人际交往审美取向、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物质追求审美取向五个因素测量大众审美价值观王雪梅等从深邃、形式化、沉浸和高雅四个维度测量大学生审美价值观 显然这三种测量问卷正对应了元结构、逻辑维度和内容分析三种方 审美文化研究叶泽洲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法为审美价值观的测量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二)审美价值观内部因子的直接研究这里应首先说明的是关于审美需要的研究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审美需要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成长性的高级

11、需要 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将人的审美需要理解为感性完满的需要首先立足于感性的生命层面牟岱则将审美需要分为浅层的存在需要和深层的超越需要两个层次前者关乎生命存在的意志后者则强调生命发展的意志徐碧辉在考察了审美需要的生物学基础和历史文化根源后也认为审美需要不仅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也是深厚生物基础的自然需要但不论审美需要为何种层级只有审美需要才能产生审美活动及与之对应的心理过程 因此在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 审美感知、审美趣味(倾向)、审美理想中都具有审美价值观的因子影响并建构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结构.审美感觉与知觉的研究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起点是形成审美价值观的基础回答人如何得以审美的问题 首先关于审

12、美感知的哲学研究反映了这一过程的理性思考印象主义哲学的审美感知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一个瞬间的心理对象通过感知可以将五光十色、似乎毫无关联的现象以神奇的方式相互组合起来形成最美妙的形象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指出了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的交互性认为“审美对象只有在审美的知觉中才能完成”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反映了这一过程的身心机理 现代心理学指出:“感觉也是 一 切 较 高 级、较 复 杂 的 心 理 现 象 的 基础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感知觉是审美心理最基本的要素审美心理的起始为感觉 审美感觉是感官对对象存在深度的感知并

13、从中获得合目的性的、非功利性的自由的感觉 它不直接与理智思考和意志欲念相关联而直接与情感体验相关联艺术家通过情感体验在想象中把一般知觉形象加工、改造为艺术形象 审美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外部各部分审美特性的整体反映 其中偏重情感的审美知觉是由于主体捕捉到能够唤起情感因素的对象结构而产生的偏重认识的审美知觉突出对于对象意义的认知和对象识别性的认知 再次从艺术欣赏与创作的角度看不同艺术形式所采用的感知觉通道也不相同如音乐感觉是人尚未完全形成对音乐整体把握前所形成的直观印象而音乐知觉的关键在于把握音乐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如音乐的音响结构、基本组织形式等“知觉物”而审美的视知觉倾向于关注事物的色

14、彩、造型、结构和整体关系等形式特征 最后诸多研究总结了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如综合性、整体性、互动性、主观性、解释性、社会性等.审美趣味与倾向的研究审美趣味与倾向是主体审美活动个性化的表达是形成审美价值观的标志回答人面对审美对象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 首先关于审美趣味与倾向的本体研究这两个概念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人在接触对象前先验美感的存在 中国古代美学的趣味是在品赏作品时将想象与情思合二为一把主体与客体的超越性相统一而西方对趣味和审美趣味的分析更为系统并形成经验派和理性派的论争如康德将审美趣味分为反射性趣味(即经验到的刺激后被剔除)和反思性趣味(即理性的、先天建立起的审美判断力)指出审美趣味是

15、审美评价的主观标准和个人价值 神经美学的研究则证实人对美的感知程度决定其审美趣味对审美趣味的评价也就是对其审美感受力强弱的判断而审美倾向就是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已经具备的规划心理和行为意识促使自身的审美性能发生变化并表现在具体行为上 其次对审美主体的趣味及倾向的研究又可以理解为审美的偏好 既有对个体的审美趣味的研究如毛泽东古典、崇高而又浪漫的审美趣味、冼星海追求崇高、新颖、多元的音乐之美等亦有对社会群体或时代的审美偏好的研究不同主体的审美偏好千差万别审美偏好既取决于主体情感过程也取决于认知过程如幼儿在视觉、音乐和美术方面具有一定的非艺术鉴赏水平上的审美倾向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逐步形成了多元、

16、开放、个性化的音乐审美趣味 最后对审美对象的趣味的研究 一方面突出艺术作品审美表达的特征比如齐梁时期骈俪文对音声之美和隐逸之风的倾向宋词具有婉约柔媚、言尽情深、阐幽发微 .美育学刊年第期第卷总第期等审美特质融媒体语境影响下电影杂志追求趋同、注重娱乐的审美趣味等 另一方面则运用大量实证方法研究审美对象自身特征对主体审美偏好的影响如复杂性、前语境、感知新颖性等.审美理想的研究审美理想与审美标准是关乎主体审美活动结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是审美价值观的终极表现且与解答美的本质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审美理想在本体论上仍然是个体的精神世界对现实事物的可能超越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它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个体性与集体性

17、以及虚幻性与现实性三组二重性的价值特征 顾祖钊认为审美理想是人们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中形成并经过个人的审美经验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这里观念尺度是指在观念形态的领域个体设定并为个体进行审美判断服务的整体观念而范型模式则是个体能够契合并利于主体审美的表现形式 由此引出对审美理想的两个维度的研究:一是作为个体观念的审美理想包括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论述康德关于“符合观念的个体表现”的论述以及中国古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超越现实的永恒之美二是作为行为目标的审美理想表达出一类审美主体或一派艺术家、理论家秉持的何为美的判断标准并作为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尺度和原则

18、 但是审美理想本身并不意味着理想的美理想本身也并非具有审美价值观并且它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在引导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时表现为人的活动和行为如文人山水画描绘的是文人的审美理想一些少数民族也因生活环境而具有生态和谐的审美理想等.小结综合来看相关研究既有理论性的哲学思辨亦有实证性的数据支撑对审美价值观的全景式研究从整体上分析了审美价值观的内涵与结构并提供了一定的测量方法接续价值观研究中对审美价值观的分析是关于审美价值观的初步探索进一步明确了审美价值观作为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意义 而对审美价值观内部因子的研究则运用了哲学与美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尤其从审美心理的视角对个体产生

19、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趣味与倾向及审美理想与审美标准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证实了个体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受审美价值观指导、促进、反馈和评价的可能性 但是这些关于审美价值观内部因子的研究皆为独立的、非系统性的分析导致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相关概念及其结构的分析存在诸多交叉重叠现象同时这些单独因子的研究并非专注于个体审美心理和审美活动的发生过程而是着眼于某一概念的思辨分析 因此要解析审美价值观的概念测量审美价值观的样态有必要给出审美价值观的系统性解释从理论、结构和操作层次上建构概念框架三、审美价值观的概念与结构在对审美价值观的概念及其结构进行分析时首先应从词源结构上分析审美价值观的词语构成也要从已有研

20、究中吸取合理成分(一)审美价值观的词源分析从词源上看审美价值观由“审美”“价值”和“观”三个单词构成可以形成两种组合方式:第一由“审美价值 观”构成的审美价值观的概念 审美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在价值学中与功利价值、实用价值等是同族概念 从客体属性的角度看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美的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特征但审美价值的形成必然需要审美主体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想象活动的参与 因此审美价值观就是表达关于“审美价值”的观点 如熊则坤、李林昆认为审美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使人获得审美精神享受对艺术美的认识以及创造价值和教育价值、经济价值黄凯锋认为审美价值不只是关系“美”的范畴也包括

21、丑、悲剧、喜剧、荒诞等此外仅把审美价值局限于诉诸主体的主观审美经验(如直觉、知觉、意识、判断等)或者仅把审美价值归结为客体形式结构的客观规律(如平衡、对称、和谐、完形等)都是片面的看法“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审美价值既不完全属于审美主体也不完全属于审美客体而是在二者之间产生”同时价值作为实践的产物个体的社会实践也应当客观地存在于其中并为人的审美意识所反映指导人的行为 第二由“审美 价值 审美文化研究叶泽洲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观”构成的审美价值观的概念表达的是作为一般价值观系统中的一种应用价值观 已有研究多反映这种结构的概念不再赘述综合来看这两种词源组合分别从狭

22、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审美价值观的概念前者倾向于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美是否重要或审美有何作用等问题关注审美对象能够满足主体何种审美需要等方面后者则更倾向于从广义角度理解什么是美、美是否重要、以什么作为判断美的标准、出现冲突时如何选择等问题(二)审美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尽管审美价值观的研究对象十分明确但相关成果一般沿用共识即分析审美价值观的成分要素对诸要素的整理倾向于推理演绎 这源于相关研究疏于对概念本身的厘清以及操作化的指标限定如何界定审美价值观的概念并能够予以测量呢?加里戈茨在概念界定:关于测量个案和理论的讨论中提出概念界定的三层次模型即基础层次、维度层次和指标层次 同时又提出两种原型:一是“充要条件

23、”原型突出概念建构过程中事物是否符合给出的充分必要条件二是“家族相似性”原型不需要给出充要条件只要有足够的下一层次相似性即可成为概念家族的一份子在数学上表现为“与”()和“或”()的差异两种概念建构原型完善了自柏拉图以来的“类属 种差”的定义逻辑为构建审美价值观的多层次概念模型提供了指导.概念的基础层次基础层次是理论命题中所使用的概念 从“家族相似性”原型看美学将审美价值观作为审美主客体联系的桥梁艺术学将其作为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的标准教育学强调其作为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心理学视其为多种多层心理因素集合而成的具有高渗透和高泛化的价值子系统前几种学科的定义均侧重于考察审美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心理学

24、更强调该概念的内部结构循此有利于下一层次进行概念结构维度的建构.概念的结构维度相关研究已证明审美价值观具有较多内部要素如审美需要、动机、趣味、理想等审美倾向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审美信念等 由于审美的生成本身是一种心理加工的过程不同学者对这些心理要素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排序、组合将审美价值观视为一种心理结构 根据“充要条件”原型审美价值观是指导审美主体由审美需要引起经主客体审美关系满足审美需要达到审美愉悦高峰体验的一套心理结构系统 因此按照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从学理上解析审美价值观的成分属性可将各要素间的关系绘制如图:图 审美价值观的要素关系图审美需要是寻求满足人体验满意和愉悦情感的状

25、态是审美价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并在漫长的与外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是“积淀了理性内容的高级审美情感”审美关系是指在审美需要刺激的基础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交互活动 审美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审美主体对自身审美需要与审美对象之间关系的反映”这一交互活动受个体本身、外部环境等影响主要有审美趣味、审美认知和审美判断三种成分 其中审美趣味是指以个人偏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倾向)是个体精神方面的倾向 审美认知是指通过感官感觉和知觉事物特征并最终形成审美体验滕守尧详细区分了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差异他认为前者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后者则是对事物不同特征组成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形成事物(审美对象

26、)的审美意象共同“创造和引向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与一般的知觉相比审美的知觉中还存在主体的情感体验并受情感因素的干扰影响 审美判断是指对审美对象合乎主观目的性的形式的发现赵伶俐将审美判断分为直觉判断、情感判断和理性判断三个层次 这种合乎目的的形式或称之为合乎需要的形式就是审美主体内在的审美标准当发展成为完善的、高级的形态时便成了审美理想 审美反应是当审美判断完成后主体即可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以满足审美需要 但不同形式的审美对象带给个体的愉悦差异很大因而愉悦是广义的、多元复杂的如优美感、壮美感、喜剧感和悲剧感等.概念的操作指标这一层次的分析可以让概念得以充分具体 .美育学刊年第期第卷总第期化并指导经

27、验数据 戈茨提出的“疾病症状”模型表达了某些概念可在变化的提示性线索中分析 人们根据审美性目的对事物进行认知、判断和选择并产生审美反应的整个过程中会表现出诸多的变化这也成为描述和度量审美价值观的观测点 根据前文对价值观及审美价值观定义与特征的总结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释审美价值观的向度:第一是“稳定/变化”向度 已有研究表明价值观既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又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改变主体的审美意识根植于集体无意识的深处受审美习惯和同化作用的影响在保持原初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受审美习惯稳态衰减的影响而不断寻找新的刺激建立新的审美心理程序审美价值观及其内部结构也将通过顺应的心理作用而产生变化第二是“包容/单一

28、”向度 审美的包容性是主体对不同审美对象、不同审美特征和不同审美体验的接纳和理解体现审美主体所能感知、接纳和产生审美反应的广度如对悲剧欣赏的接纳程度远低于喜剧 第三是“现实/超越”向度 审美的现实性重视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追求关于审美对象鲜活的、当下兴发着的审美感受 超越性趋向是指从审美的最高境界去理解事物不拘泥于表象的外在形式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官刺激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自由地抒发情感第四是“整体/局部”的向度 感觉、情感和智力活动中的整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仅认识事物各种成分、因素还认识其内外结构、关系与之关联的审美活动的整体性体现在审美主体需求及其对对象感知和体验时主体的欲望和情绪进入到客

29、体忽略审美对象色彩、造型、声音等局部特征反之则表现为关注某一局部特征四、结语以上对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的综述反映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对审美价值观的关注有较强的跨学科影响 但是近些年对审美价值观的全景式研究更倾向于形而下的运用对其概念的结构性分析比较薄弱 基于文献的梳理和审美价值观概念结构的层次化分析对未来有关审美价值观的研究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有利于促进审美价值观的实证测量研究从价值观研究历程看概念的明晰有利于审美价值观测量方法和工具的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前文概念层次的分析指出在审美过程的各个阶段审美价值观均能在四个指标层的区间内组成其反应特征这种不同的组合能反映审美价值观的多样性

30、、独特性 第二有利于促进审美价值观在美育和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具体而言就是从理论、政策、环境和教学等方面研究着眼于青年学生的教育实践利用积极高尚的审美对象建设审美价值观教育的多重路径第三有利于引导正确的社会审美价值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个体对个性化的追求都会导致审美价值观的功利化、表面化甚至庸俗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审美行为参考文献: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贺荟中连福鑫.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姜永志白晓丽.文化变迁中的价值观发展:概念、结构与方法.心

31、理科学进展():.():.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杨国枢.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江苏高教():.刘波.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思想教育研究():.张兴国史娜.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嬗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审美文化研究叶泽洲审美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 辛志勇于泳红辛自强.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心理技术与应用():.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越徐继红.价值体系结构分析.前沿():.布尔.价值观溯源:信念的哲学与社会学追问.邵

32、志军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张大均周建国.青年社会心理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舒 也.美 的 批 判 以 价 值 为 基 础 的 美 学 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重庆:西南大学.梁明.审美困境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建构.教育探索():.赵伶俐.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胡敏.基于杂志封面的审美价值观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王雪梅陈丽君.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构建与现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学术研究():.傅其林.马

33、克思主义审美需要论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中国文学批评():.牟岱.审美需要与电影的美学分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徐碧辉.都市化语境下的审美需要、审美剥夺和审美权利.探索与争鸣():.韩瑞祥.瞬间感知:论维也纳现代派的哲学认知基础.外国文学评论():.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主体间性思想的三重维度.社会科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天道.中国古代审美知觉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刘旭光.“感官审美”论 感官的鉴赏何以可能.浙江社会科学():.陈本益.审美知觉的特性:知觉即想象.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刘慧姝.审美知觉的内蕴.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孙佳宾.论心理知觉在音乐审美中的意义.中国音乐():.姚波.论审美知觉在美术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装饰():.潘智彪.论审美知觉的社会性.学术研究():.黄艺农程柯.审美生理机制探讨.求索():.周旭.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学术论坛():.李占伟.审美趣味的祛魅解读.山东社会科学():.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玉吉.神经美学与审美趣味研究的转向.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泽厚.美学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郑涌李宏翰黄希庭.审美倾向初探.心理科学():.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学术研究():.罗小平.从文化学角度谈星海

35、审美趣味的形成.音乐研究():.():.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樊霄英.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四川戏剧():.丁红旗.论齐梁时骈俪文的审美倾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申华.宋词审美趣味及其成因探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孙佳路.融媒体语境下电影杂志审美趣味的演变.出版广角():.:.:.().美育学刊年第期第卷总第期 ().颜翔林.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社会科学辑刊():.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国高等民族院校美学十讲 编写组.审美标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贾峰.从

36、“贵有古意”到“逸笔草草”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嬗变.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赵秀兰.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昆明:云南大学.熊则坤李林昆.价值、价值观的冲突.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黄凯锋.审美价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程孟辉.现代西方美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程金海.杜夫海纳的审美价值观略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戈茨.概念界定:关于测量个案和理论的讨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吴家荣.论审美需要与审美价值.美与时代(下)():.潘智彪.审美心理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黄仲山.论审美趣味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交互式建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张璇周晓林.神经美学视角的审美愉悦加工机制.心理科学进展():.岳童黄希庭等.价值观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心理科学进展():.施咏.音乐民族审美心理的稳定性与变异性.中国音乐():.陈万博.论审美意象的超越性.湘南学院学报():.王苏君.论审美体验的特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刘 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