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养生保健类图书如何把好内容质量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25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8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养生保健类图书如何把好内容质量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养生保健类图书如何把好内容质量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3XIN JIANG XIN WEN CHU BAN GUANG DIAN养生保健类图书一般可以分为饮食保健、身体保健、药物保健等几类。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体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是社会突出的热点问题,这就导致人们热衷于在养生保健类图书中寻找自然养生的方法,寻找预防疾病的科学方法。目前,在我国保健养生类图书中,中医类养生是较为常见的。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手段所进行的养生保健活动。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2、;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中医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养生保健图书概述从古至今人们就对养生长寿迷之向往,古代皇帝为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用尽各种办法。现如今,人们的追求目的不再是长寿

3、,而是健康、平安、快乐。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养生保健类图书经历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低谷、90 年代的预热,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养生保健类图书开始畅销。在市场规模化运作下,近些年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出版单位以各种方式开辟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市场模块,在运营过程中使用多方平台对养生保健类图书加以推广。养生保健类图书给图书市场带来新的生机,给广大群众普及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大众科学养生意识,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有效推进图书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新闻出版总署于 2010 年 10月下发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

4、理的通知,要求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实行资质准入制度,要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随着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完善及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不合格图书的惩罚力度加大,使得各出版文/帕丽旦吾甫尔浅谈养生保健类图书如何把好内容质量关54新疆新闻出版广电BIAN JI YU CE HUA编辑与策划单位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编辑水平也有着显著提高,养生保健类图书整体编写质量不断提升。目前,由于一些作者对于相关食品、药品行业内

5、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要求不熟悉,编辑人员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导致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图书仍在市场上时有出现。二、把好养生保健类图书编校质量关(一)出版单位要重视出版自律目前,由于养生保健类图书的畅销热潮,一些出版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忽视图书内容的质量,找代写或者把其他同类图书上的内容东拼西凑,出版单位没有专业的医学编辑对专业内容进行审查,出版单位也没有严格履行三审制度,出版管理存在严重漏洞,造成养生保健类图书良莠不齐。出版单位对于图书出版,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出版单位承担着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职责任务。基于此,出版单位对出版发行的图书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断提

6、高审核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须一追到底绝不姑息。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相关保健知识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将真实准确的保健知识和养生知识科普给广大人民群众。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及时制定相应的审核制度,在出版单位内部成立专家审读委员会,首先在部门内部做好图书质量把控,有效降低图书投放市场后带来的未知风险。同时在图书内容及细节上采取科学、合理、灵活的审读原则,有效保证图书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目前,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等固沙植物及其产品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

7、知 卫生部关于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告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原料有关问题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更改核酸类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的通知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的通知等。图书编辑要掌握上述规定的内容,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二)图书编辑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审稿不是普通编辑能够胜任的,他需要编辑自身有着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而一些出版单位为了分享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的红利,争相出版这类图书,一些出版单位并没有相关医学方面的编辑人员审读稿件,这就导致在审读养生保健类稿件时,无法给出科学真实的评价,无法

8、真正履行审读的责任,图书作者怎么写,出版单位就照本印刷,其结果就是让内容不实的图书流通到市场上。一些作者编写书稿时,为了博取大众眼球会写出一些未经核实的保健知识,以增加卖点,吸引和误导了读者。养生保健类图书编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定期参加相关医学类培训,避免类似问题出现。一些作者在撰写书稿时,使用的医学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要求,专业词语俗语化。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虽然通俗,但又是科普性图书,为科技名词普及推广起到宣传作用,因此必须规范专业名词的使用。(三)把好作者资质审定程序和图书内容质量关作者在编写养生保健类图书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所学专业进行编写,这

9、样在编写时可以充分把控内容。养生保健类图书写作一定要有根有据,符合自然科学原则及医学经验。保健类知识直接关系到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可有半点虚假。读者并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基于此,出版单位了解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科普类书籍是给人们传播已被验证过的科学知识,其基本观点必须与科学发展过程相一致。出版社在审核医学保健类书籍时也应把好内容质量关,严格审核内容中涉及的观点方法的科学性。55XIN JIANG XIN WEN CHU BAN GUANG DIAN三、养生保健类图书相关注意事项(一)食品保健功效描述不符合规定一些养生保健类图书中,提供的保健食品制作方法不符合相

10、关规定。例如:何首乌使用严重超量。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监管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保健食品中“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 3.0g”,2014 年 9 月 1 日后生产含何首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中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而部分图书并没有按照这一规定执行,给读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目前,还存在一些养生保健类图书对于食品保健功能的描述不符合相关规定。在编写食品保健内容时,作者要慎用主治、防治、治疗等相关词语。例如,书中有说“山楂肉适合治疗各种症状的高血压;用醋泡花

11、生长期食用可以治疗高血压;枸杞被誉为上好的滋补类药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减弱等各类症状;芹菜、胡萝卜具有降血压的疗效等;多吃香菇,香菇对防止高血压、脑出血等具有一定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八条分别明确规定,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和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需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图书中保健食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 已经明确规定,“菜谱及广告等不得标注与宣传治疗作用,不得代替药物”。养生保健

12、类图书内容多涉及菜谱,如果过分夸大食品功效,会误导读者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间,使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二)夸大医疗功效,对读者产生误导目前,养生保健类图书大部分都存在夸大医疗功效的情况。例如:一些穴位保健类图书,多把穴位按摩写成拥有治愈病症的功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穴位按摩是无法治愈任何疾病的,穴位按摩对相关病症会起到舒缓、放松的作用。比如人们出现颈肩疼痛时,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舒缓颈肩、放松缓解的作用,按摩的同时起到舒筋活血、刺激经络疏通的作用。一些饮食保健类图书提到,喝鸡汤可以缓解颈椎病,如果颈椎病靠喝鸡汤就能够缓解的话,它也就不会成为疑难杂症了。部分书中还写道:“纤维素连续摄入可以减轻

13、癌症病症。”导致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从而放弃去医院化疗,导致治疗时机被延误。癌症是人类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并不是仅靠摄取纤维素就能治疗疾病。过分夸大功效,会导致读者错过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病情恶化。还有部分图书,作者以偏概全,通过身边个别例子,夸大治愈成效。在我国中医理论中,注重因人而异,每个个体都是不相同的,体质也是不同的,相对医治方法也是有区别的。不能因为个别治愈的案例,就武断推定结果。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养生保健类图书热销,出版单位和编辑人员在此类图书出版前,一定要做好图书内容的审读和审核,一定要加强编辑的专业素质,出版单位一定要贯彻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编辑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认知能力,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切实把好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质量关,以确保图书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安全性。(作者单位: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