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春片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
2、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燕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3、。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散文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海燕象征(俄国无产阶级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一切反动黑暗的势力)。朗读指导的几个问题(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学生反复朗读,但效果甚微只有朗读要求,没有朗读指导过分看重
4、概念,孤立强调技巧朗读评议空泛,缺乏指向性朗读目标重复,缺乏针对性(二)不同学段朗读指导的区别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要求l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l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l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l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学段:以教师教为主,要逐步教给学生自然段、逗号、句号不同的停顿,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感叹句、问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等。第二学段:以学生朗读实践为主,这是学生实践和巩固第一学段学到的朗读知识和方法,使之成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处于帮助、
5、指点的位置。第三学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的引领和指点应更加精到。具体策略:在学生每次朗读之前,提出明确、恰当的要求;通过点拨、讲解、示范等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等。(三)朗读指导与朗读训练的连续性思考:同是“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年级的要求一样吗?不同课文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一样吗?朗读训练的连续性表现在:1.朗读指导与训练的内容有差异有差异就是不重复,至少不简单重复有差异就是,这篇课文某一个或某几个朗读指导与训练的内容(主要指具体的朗读技巧、方法等),是以前的课文中没有指导、训练过的,也是以后的课文中不需要再指导、训练的。2.朗读指导与训练的内容有联系有联系就是有一定的“
6、重复”、提升有联系就是,同一个朗读指导、训练的内容(主要指具体的朗读技巧、方法等),后一次教学一定是前一次教学的提高、拓展、总结。(四)有感情地朗读指导的适用范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考虑不同文本的特点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课文大致有:文中有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文中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喜爱、惋惜、愤恨等);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易于使学生感动的文本。(五)朗读指导的策略与方法张颂教授在朗读学中指出:理解是基础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文字作品就不可能化入朗读者的内心,就不可能变成朗读者自己要说的话;目的是统帅没有目的的统帅,朗读的有声语言就会飘忽不定,甚至变成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的随意性声音;感受是关键把
7、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其中一定要饱含朗读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有思维过程、心理变化,特别是感受过程,才能为形之于声准备好有机性依据;感情要运动若没有感情的运动,有声语言就会失去应有的色彩和感人的力量;声音要变化声音只有在不断变化中才能表出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志,才可能引人入胜,听而不厌;状态要自如在朗读中一旦状态不自如,心中物不能化入有声语言,驾驭声音心有余而力不从,便会“出师不利”,或善始而不能善终。(五)朗读指导的策略与方法1.范读指导法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范读指导就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即
8、教读。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范读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匆匆第二自然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师:大家要记住,朗读不是声音越高越好,得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读。比如
9、像这样的情感,是很深沉的情感,读的时候就不能读得太实了,不能读得太软了,不能读得音色太亮了,要读得“虚”一点。今天先来学一学虚读。师:(范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读出来了。(学生学习老师的范读)师:(范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一起来读这一段,来,一边读,一边看我的手打拍子,读书也可以打拍子,能帮助你体会。(师生齐读)“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师:大家读得多好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就是你们读出来的,读出了时间的流逝,它是无影无踪的。你看,一读,文章字句中包含的意思就明白了。再读。(生深情地朗读:在默默里算着)2.理
10、解感悟法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是学生是对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切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师:第一段最后一句是比较难读的,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生:(自由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
11、下来。”(老师指名读,学生读得比较投入,但还不够味,让学生再练习读;然后又让刚才那位同学读,结果仍不到位。此时,于老师并不急于求成,而把这一句先放一放,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个故事谈“水浒”。老师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使学生感悟到鲁迅先生对周晔这样的青少年十分关心。)师:(深沉地)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以后,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回头再读这句话,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比刚才会更深刻。(投影仪打出这句话,学生齐读,读得比较有感情了。接着,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故事讲“碰壁”,让学生感悟到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旧社会,不怕挫折,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师:
12、鲁迅先生遇到过很多挫折,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揭露敌人的罪行,他撰写文章,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多不容易!他就是这样同敌人作斗争。(略一停顿,老师用低沉的语气说)同学们,伯父多么富有战斗精神!他的语言多么幽默、风趣!可是伯父逝世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投影再次显示句子)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你们体会得比刚才更深刻。(指名学生读,读得很动情。接着,于老师又带领学生学习第三个故事救车夫。其中,重点感悟救起车夫后,鲁迅先生严肃的表情和发人深思的动作。)师:(非常动情地)还能让他说什么呢?他还能说什么呢?一切都在他的表情里,在他的动作里,在深深的叹息中。(示意学生放下书)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对
13、黑暗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的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对下一代特别慈祥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56岁。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又一次出示投影片上的那句话,师动情地范读,打动了听课师生的心。)师:同学们再一次读这一段话,用你们的心来读吧。(学生齐读,一次比一次体会得好,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3.想象体验法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即内心视像;体验是指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
14、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詹天佑教学片段出示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师:大家对语言很敏感,刚才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了詹天佑的工作作风。这样的理解我们表述得很清楚,如果用朗读表现你的理解,你会怎样读?(第一个学生读,重音在“首先”一词)师:你强调的是詹天佑把工作的精密放在首要位置。(第二个学生读,重读“经常”)师:你突出的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第三个学生重读“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师:你特别告诉大家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面对全班同学)我们的朗读能通过轻重快慢表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板书:读出意思)这样
15、的朗读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这还不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进入角色,能帮助你读得更好。(板书:读出角色)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会怎样说这样的话呢?(第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詹天佑来说这句话)师:听得出来,詹天佑是面对一位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施工人员说了这番话。(第二个学生读得像领导在作报告。第三个学生读得像批评工作出差错的人员)师:明显进入了角色。你们三位同学的朗读,还把大家带入了一定的情景中。向你们学习,让我们的朗读都再上一层楼。继续进入想象中的情景。(板书:进入情景)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所有的工程人员生:(很有气势地齐读)“我们的工作”师: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
16、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差不多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测量队员说(请一个后进生朗读)师:进入情景朗读就是有进步。我们继续想象:个别工作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邀请男同学读)师:(指板书)朗读时,进入角色,想象情景,读出蕴涵的意思,同时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在脸上,这样的朗读才能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有感情朗读。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4.评价指导法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给予及时、具体、恰如其分
17、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注意:端正评价态度(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教给评价方法(避免笼统抽象的评价)。火烧云教学片段师:刚才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笑眯眯的,似乎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好,我们就像刚才那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读得真不错!“一直”的读音稍微地拖长,并能适当地突出“烧到”一词,让人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云像火一样燃烧着、蔓延着。不过就是描写火烧云色彩很多、很美的词语读得不够味。大家练读一下,一
18、定会读好的。(生自由读;指名读)师:好极了!对,就像这样处理,“都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读得稍重一点,语速稍慢一点。特别是能通过轻轻的摇头了表现颜色的多,真不简单。可是我觉得四个“一会儿”读得稍嫌平淡。像这样的句式是不是要有点起伏,逐渐快一点,以渲染颜色变化快。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读)师:哎呀,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好,我们现在一起来读这一段,边读边想,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齐读)师:火烧云真美,色彩变化太奇妙了!老师是从你们读课文时的表情中看到的,从你们读课文的语气、语调中感觉到的。只要能像这样用“心”去读书,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5.对比体会法(1)不同重点比
19、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词语的强调,对文字内容进行多向度的、富有个性的体会。小珊迪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生:我最想强调“诚恳”这个词语。我觉得小珊迪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他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却一定要把零钱找还给那位叔叔。(该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时强调了“诚恳”。)生:我最想强调的是“信任”。我觉得小珊迪用自己的死来告诉人们,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信任”。)生:我觉得“断定”这个词语必须
20、强调。断定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事实证明,小珊迪的确不是那种人。他是那样诚实,那样守信。(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断定”。)生:我要特别强调“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足以证明他不是那种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不是那种人”。)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你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师:是啊,小珊迪决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决不是那种骗
21、人钱财的人;决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决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决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可敬。)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不会。)永远不会!(2)删减词语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文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并加深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体会。林海教学片段教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个句子的理解停留在说岭多,岭的式样多。此时,如果直接点破,那就索然无味了。可让学生比较朗读另一个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
22、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没有了“点儿”的句子的意思大不一样。有的说,有了“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高矮、长短的区别并不大。有的说,有了“点儿”写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有的说,有了“点儿”还能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比较读,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惊喜。(3)呼应语句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一篇课文中位于不同部分的一组或几组内容对应、对照或对比的语句,进行比较朗读,会使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入,感受更加强烈。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片段师:好,我们下面这样来读:一个人读第4段中的一句,另一个接着读课文中与这句形成比照的句子。一句一句对比地读出来。我们从对比中体会一下,看看心中有
23、没有一点波澜。生:(读文)“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生:(读文)“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生:(读文)“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生:(读文)“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看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师:第4段开始第一句的前半句你怎么没读?生:因为它只是介绍是世界最大瀑布,没有描写瀑布具体的样子。师:可以这样说。但我建议你也读一下,看他(指生)能不能找到对比的句子。生:(读文)“塞特凯达
24、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生:(读文)“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师:他找这一句对比句行不行?(生齐:行)那再考考你。(对生)你读一下第5 段中关于观光人的内容,看他(指生)能不能再找到对比句。生:(读文)“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生:(读文)“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师:刚才他们两人读得不错,可惜中间打断了两次。现在我们再找两位同学,还像这样一一对比地读一次大家再体会一下。(指名二位学生)这次其他同学不用看书,闭上眼听他俩读
25、,一边听一边跟着读的内容想象瀑布的样子。好,你们俩一定要读出感情来。(两位学生读前述课文,对比体会)师:大家还想不想读?(生: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你们人多,读前面气势浩大的内容,我来读现在的情况。还是要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师生共同读前述课文,进一步对比、想象6.补充提示语法张颂教授播音创作基础中指出,我们深入理解、具体感受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即通常所谓的提示语)的方式
26、,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训练,在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中添加表示内心活动的词语。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故意)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兴,趁势追逼)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已有察觉、有意)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试探)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郑重其事)说:
27、“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语气平静却暗藏杀机)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说:“只要三天。”周瑜(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威胁)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坚决)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泰然自若)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7.综合指导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与理解、讲解、背诵等其他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朗读指导方面,也往往是综合运用几种朗读指导的方法,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前两句:“他挖了8小时、12小
28、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1.研读“时间长”。(1)体会“时间长”:多长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2)感受“
29、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2.研读“没人再来阻拦他”。(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拦他?(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拦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3.研读“可怕的样子”。(1)理解形象:“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血迹”是什么样的?(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
30、看到了什么?(3)感情朗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份沉甸甸的爱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这份充满血泪的情的时候,你又会怎么读这首诗?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亲眼看到父亲为了自己,这样痛苦地挣扎,你又会怎样读这首诗?4.总结提升。(1)自由讨论:这位倔强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肩扛着精神的重压,顶天立地,气壮山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2)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许多人都来阻拦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