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之研论 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原有征管模式和专管员管理制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这对于有效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以及不断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我局结合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推行了税收管理责任区制,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 到省、市局领导的肯定,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有必要静下心来做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初步实践 2005年,我局针对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从强化管理责任入手,积极推行税收管理责任区制,通过划分征管责任区、落实征
2、管责任岗,将管理各环节全部纳入征管质量考核范围的思路,实现了在信息、数据平台上管理环节的“无缝隙”链接,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能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责任,合理划分管理范围。从细化管理范围入手,按照因地制宜,属地为主,有利于严密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原则,科学分类划片,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一是细化责任区。将全局从局长、管理科所长到一般管理人员分为 一、 二、三级责任区。局长负全责、为第一责任人,副局长为第二责任人;以管理科(所)为单位划分成6个二级管理责任区,科(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管理科(所)按照地域(办事处、
3、村)与纳税人类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管片,实行各税统管。根据辖区内税源结构、行业特点、征管力量、行政区划、岗位职责等因素共划分出36个三级责任区、责任岗(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区原则上两人一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机制。修订完善了XX县区地税局岗位职责及工作规程,对全局75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分解和规范,同时建立了征管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征、管、查各环节的衔接和制约。三是细化和量化职责。制定了长安地税局管理岗位职责示意图和长安地税局税收管理责任区划图,各管理科所也制定了相应的图示和图表,并将管理职能中的户籍管理、账簿和发票管理、综合治税等8项工作职责共42条具体内容,分解
4、落实到各个责任区、责任岗,同时以图表形式予以公示,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也便于接受内部和纳税人的监督。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落实。一是建立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管理人员努力达到对责任区的情况“一口清”。制定了XX县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明确了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标准。规定管理人员:每月对管理的责任区巡查不少于两次,及时发现漏征漏管户和新办户,及时将税收政策宣传到位,督促办理税务登记,最大限度地减少漏征漏管;对重点税源户每季日常辅导比例要达到100,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析税源变化情况;对停业、注销和非正常户每月清
5、查率要达到100,防止出现征管漏洞;对连续3个月零申报、零所得的单位核查率达到100,将偷税降到最低;每月对新办、非正常、停业、注销等纳税人情况和税源、发票等管理情况及时分析、整理,对税源分布情况、纳税户数情况、纳税人性质、纳税情况等做到了如指掌。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XX县区地税局岗位职责及工作规程,规定下户工作程序和问题处理程序,明确税收管理员下户需要的内部手续、人数、需向纳税人出示的证件以及发现问题处理的权限和移送等内容。三是以强化户籍管理为切入点,重点建立了巡查巡访制度和工作日志,建立和规范了“两卡、八档”(即:纳税信息服务卡、纳税辅导信息反馈卡,户籍管理档案、税源档案、发票管理档案、减
6、免税档案、过错追究档案、巡查记录档案、责任区管理考核档案、征管查联席会议档案)。加强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交换信息数据,认真搞好比对分析,采取计算机和书面资料分析等案头管理与下户检查等措施,加强税源监控,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管理素质。一是强化税收业务培训。对税收管理员实行上岗培训,培训的着力点放在政治思想和税收、财会知识上,强化对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学习掌握,并以新征管软件的税务管理模块为重点,举办应用软件培训班,开展软件操作竞赛,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二是强化管理技能培训。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基层管理人员授课,剖析纳税人的行为与心理,增强了管
7、理人员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定期对税收管理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增强其自觉抵制各种腐败风气的侵蚀。 (四)加强监督制约,实施绩效考核。按照“三级管理、两级考核”的思路,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 第二篇: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的研究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的研究 纵观建国以来的历次税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的是税收征管模式的变革,而国家税收管理思路的变迁始终以基层税收专管员制度为依托。伴随着税制改革的征管改革,不论是“征、管、查”一体化模式、“征、管、查”内分离模式,还是“征、管、查”三分离模式,都涵盖着税收专管员制度的
8、变迁。因此,不断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对于落实税收政策,规范税收执 法,提高税收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依托的征管改革历程及其税制背景 建国60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为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建立新中国的税收制度、修正、改革、简并税制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至1993年,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两步利改税”及对原有税制不断调整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994年后,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全面改革税制阶段。随着各个时期税制结构的变化,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以及基层的税
9、收管理员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与演进,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征、管、查”一体化管理模式(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固定干部按照区域、行业或性质管理固定工商户的制度。“一员到户,各税统管”是其特征。 第二阶段。“征管、稽查”外分离管理模式(80年中期至90年代中期)。增加税务稽查,从省到市县各级税务机关都成立了税务稽查队,实行“多员进厂,征管、稽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强化了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国家税务局于1989年12月下发了关于全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方法、步骤等,税收“征管、稽查”两分离的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广。这一
10、时期基层仍然推行专管员制度,侧重管户。 第三阶段。“征、管、查”三分离模式(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以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4年我国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税收征管又面临了新的挑战。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向征管转移、向基层转移”的方针,考察和借鉴国际上税收征管的成功经验,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深化征管改革的方案和具体规定,各地逐渐盛行“征、管、查”三分离的管理模式。这一时期基层逐渐淡化专管员制度,不断向管事制转变。 第四阶段。“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现代税收
11、管理模式(近10年来)。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一个制度,四个体系”。一个制度,即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四个体系,即建立以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稽查体系和以征管功能为主的机构设置体系。3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实施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全国各地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进管户与管事的结合。 二、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基层国税机关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既克服了
12、“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偏重管户的弊端,又避免了“集中征收,足不出户”偏重管事的倾向,有效地促进了管户与管事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征管效能。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基层在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权责不明晰,税收责任区架构下的保姆式管理员名义上“什么都管”但事实上“什么都管不住”。3月国税总局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员六大项工作职责,涵盖了从纳税人办证、巡查、税种鉴定、资格认定、发票领购、优惠资格调查、纳税评估、注销调查、税法宣传、财务辅导等诸多范围,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管理员管辖的户数越来越多,面对诸多纳税人的不同情况,税收管理员既要
13、管户,又要管事,成为各个税收收管理责任区的“全职保姆”,形成“分片包区,各税统管”的新模式。在各自的责任区内,税收管理员名义上什么都管,但事实上什么也管不住。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户的不断增加,人手不足的客观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税收管理员的年龄、知识、阅历、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跟不上现代税收征管要求的主观矛盾逐渐显现,各个责任区的税收征管质态千差万别。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一般要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到了催报催缴、户籍巡查、资格认定等日常税收征管业务中,而对偷逃税的风险点主动发现不够,积极应对不足,成效不太明显,难以把握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 2、征纳不对称,新形势下的
14、“优化服务”难掩“办税难”的尴尬。现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纳税人最流行的口头禅是“有事就找专管员”。纳税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去找自己的税收管理员,而税收管理员面对的是责任区内众多的纳税人,巡查、调查任务繁忙,不可能天天呆在办公室,“两不遇”现象是家常便饭。一方面,各层各级不断强调优化服务,提高办税效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强化责任,预防执法风险。于是,办证的核查、购票的审批、资格的认定,事事都要 专管员签字担责任。在这种模式下,办税服务厅要等专管员签署意见才能办理相关事宜,实质上是在按照税收管理员的指令开展工作,难以形成办税服务独立运作机制,这样,既浪费了纳税人的时间,又造成了税务机关办税服务效率低
15、下。纳税人事事要找专管员,而找不到专管员是常事,于是“多头跑,来回跑”难以避免。专管员也整天忙得团团转,明明知道纳税人办税难,但就是难除病根。 3、信息不共享,税源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难以形成合力。近年来,基层对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建立在税收管理责任区划分的基础之上,往往一个责任区明确一个税收管理员。基层分局将所有征管的力量投入到各责任区内,在各责任区内,税收管理员往往仅专注于本责任区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仅对本责任区的情况较为熟悉,而缺乏对整个辖区内税收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分局的税收征管力量难以形成合力。各个税收管理员工作经验的积累建立在本责任区的基础之上,而各责任区内纳税人类型、核算水平、
16、纳税意识的不同差异,带来了税收管理员视野不宽,业务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各级对税收管理责任区内的征管质量的考核,主要以机内信息为主,而这些信息是由纳税人主动提供的,对于票货不符、销售不开票、虚列进项等重要的机外信息,难以捕捉。只有在上级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项检查等活动时才能发现部分申报不实、逃偷骗税、漏征漏管等重大涉税风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复杂的税收问题在责任区内无法得到解决,迫切需要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建立一支跨行业、跨责任区骨干团队,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风险。 4、监管难到位,廉政建设虽然长抓不懈但“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仍屡禁不止。税收
17、管理员负责责任区内纳税人全部的税收征管工作,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由于税收业务的专业性较强,廉政监察部门很难对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极少数挡不住诱惑、过不了金钱关、私心较重的税收管理员将自己的管辖的责任区视为“自留地”,在管片内借行使职权为名“吃拿卡要报”,严重损坏了税务机关的形象。而纳税人出于人情世故,加之有求于人,往往顺水推舟,对于请专管员吃顿饭、报点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一些纳税人,本身就打着偷漏税的算盘,于是想方设法去拉拢、腐蚀税收管理员,一些意志薄弱的很快丢了原则,失去警觉,使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失去有效监管。 三、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
18、的试点实践 针对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市国税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总结多年来税收管理员改革的经验,借助信息支撑,以“双层架构、团队管理”为主要内容,自年初开始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改革试点。 1、整合办税事项,完善“闭环运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办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而实现纳税人办税“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闭环运行,则是“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各类办税服务资源整合到办税服务厅,发挥资源的聚合效应,构建以办税服务厅为枢纽、以流程为导向的办税服务运行机制,为纳税人提供最简程序、最短路径、最少环节、
19、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我们将现有税收征管161项业务的受理全部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实行集中受理,并进行系统分类梳理,按照受理即办、受理转审批、受理转调查转审批三种类型建立工作流。这样就实现了外部业务流程征纳双方单点交互,其他业务流程全部内化,岗位、部门之间以信息流为载体,环环相扣的闭环运作。这种闭环运行方式使纳税人所有涉事项直接到办税大厅申办,窗口受理,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出件,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限期办结出件,纳税人直接回家等批复,彻底打破纳税人事无巨细要找管理员的传统模式,真正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为“双层架构、团队管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实施分类管理,搭建“双层架构”。
20、对全职能、保姆式的税收管理员队伍重新分类管理,按照税源基础管理岗和税源风险应对岗,在责任区搭建双层架构体系。一方面,夯实日常基础。对纳税人依申请流转到管理岗的日常基础事项,按项目进行归类管理,改变过去分片管户的模式。主要内容有:录入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调查事项、户籍巡查、催报催缴、简单违章处罚、出口退税、个体税收管理、税法宣传咨询及相关报表填报等。另一方面,强化税源风险管理。即实施管事的管理员不以特定的纳税户为具体管辖对象,主要承担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工作。其中:税收分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情况分析、重点税源分析、主要行业税负分析等。税源监控主要包括税款申报异常情况的监控、各税种
21、关联性指标的分析监控、发票领购及使用异常情况的监控、行业性涉税风险点的监控等。纳税评估主要包括重点行业评估、多税种联评、主要行业管理指南的编写、税收审计和反避税等工作事项。 3、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团队管理”。我们着力打破在税源管理中由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的格局,积极推行市局管理团队与分局管理团队、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与基础管理团队紧密结合、高效运转的团队管理模式。市局管理团队由计统、税政、征管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确定税收风险范围,提出风险指标、风险级次及其应对措施等建议。基层分局管理团队主要根据市局确定的风险范围、风险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风险应对。责任区基础管理团队既要做好日常流程处理,也要根据
22、市局基础管理监控结果,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按照市局确定的风险范围,结合本单位重点风险行业或企业,创造性开展风险识别与排序,将风险点有的放矢地落实到具体纳税人,制定应对计划,开展应对处理。在应对处理中综合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反避税、稽查等递进措施,促使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提升整体税源管理质量。此外,市局管理团队还负责基层税源管理团队和基础管理团队工作的监控,定期发布监控报告;对普遍存在的、反复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会商,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市局管理团队与分局管理团队,责任区税源管理团队与基础管理团队的有机联合,有效提高了团队管理的效率
23、。 四、深化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有效克服原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各种不足,税源管理质态显著提高。 1、实现人性化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我们将税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适度分离,并相应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队伍年龄老化、业务参差不齐带来的种种矛盾,发挥了每个干部的特长,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将业务骨干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集中到税源风险管理上,突出工作重点,形成优势兵力,解决重大税源风险管理难题。在充分挖掘每一个干部潜能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下,以前纳税
24、人事无巨细找管理员,现在一切找窗口,基本上切割了企业与管理员一成不变的单线联系,改变了管理员过去“一人统管”的现状,变成现在按涉税事项的项目化管理,促进管理员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有效避免和防范不廉行为的发生。 2、实现专业化管理,提升了管理质效。过去管理员大量的精力要从事基础管理,对税源风险管理的绩效难以得到稳定的保证。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后,一方面,将一批业务骨干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了精力;另一方面,实行团队管理,对税源风险点,集体解剖问题,集体研究对策,集中了智慧。在团队管理中,对发现的涉税风险点,先进行开放式争论,各抒己见,再进行民主集中,握紧拳头,大大提高了税源管
25、理绩效。例如我市沿江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外来应税劳务,而这一直是管理的盲区。税收风险应对团队在对造船行业税收管理进行解剖分析时,就外来应税劳务如何征税的问题引起了整个团队成员的热烈争论,从热点分析、政策依据、管理措施等各个环节迅速形成统一的管理意见,并得到面上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3、实现项目化管理,优化了税收服务。过去划分责任区管理,在“一人包干,各税统管”格局下,各个责任区发生的日常涉税事务时点各不相同,造成任一时点上的各个责任区责任人忙闲不均,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造成效率低下等矛盾,严重时大大影响了税收服务效能。推进“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新机制后,对责任区内发生的庞杂的基础管理
26、事项,改过去的按责任区纳税人划分为按涉税业务事项划分,实行项目化管理,各个团队的每天、每月、每年工作量的大小一目了然,基本解决了各个管理员之间忙闲不均的矛盾,提高了服务质效。我们还坚持“资源集约化”管理,“一次下户,合并检查”,对管辖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税种认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供票资格认定等尽可能做到一次性办理,信息共享,减少重复下户次数,方便纳税人。由于实行项目化管理,专业团队能根据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发现的纳税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风险,及时调整纳税服务方式,采取纳税辅导、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服务,防范和化解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从而将税收风险应对和优化纳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27、,做到在税收风险应对中优化纳税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化解税收风险。 第三篇。以税收管理员制度来规范税收征收管理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以来,我局根据国家税收总局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办法的要求,全面组织实施、认真部署,到目前为止,税收管理制度在我局已全面得到了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情况 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为了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解决目前“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我局是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的。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实施税源源泉控管 税务登记管理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管的一个环节,今
28、年我们借助税源普查之风,要求各分局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纳税人进行全面摸底清理,使税收管理员清楚地知道辖区每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源动态情况,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工商、国税等职能部门的信息登记交换情况,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综合治税护税网络”,增强管理实效,实现了税源在源泉上得到了监控。今年,我局在税源普查中清查漏征漏管户179户,特别是浮山分局、永安分局在这次税源普查中清理漏管户成绩显著。 2、依托税收管理员手册,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管户与管事相结合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
29、较措施,我们根据税收管理员手册填写的要求,结合税收管理员规范,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机上的数据相符,充分以税收管理员手册上的数据来衡量税收管理员每月所做的工作情况,并以手册记载的情况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行行业管理,责任到人。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税源实行分行业管理。对税收管理员明确监控任务和工作标准,使税收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
30、时各分局与各税收管理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确定其任务和责任,按照制度的规定月月进行考核评估,并与当月的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评估来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税源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深化评估分析、增强评估实效。今年以来,我局对纳税评估更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涉税信息采集,严格了纳税评估程序,同时加强部门配合,增强评估实效,使我局纳税评估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我局对“三合机电、三六电机、信用联社”等113家纳税人进行了评估,共评估出税款640多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局面。 我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
31、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对筛选出来的评估对象我们按照预先设立的评估指标、预警值以及相关数据来开展纳税评估, 在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上,我们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另外对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负)税负申报、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列入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对评估对象确定后。我们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
32、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批、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了相关手续。 通过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税务处理、并提出今后的管理建议;对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依法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5、加强考核机制,强化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评比和考核中得出结论。我们根据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及咸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
33、评分表的要求,每月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填写的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结果同税收管理员的经济利益、能级管理和评先评优挂钩,并且每个月及时地进行奖惩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到“工作范围清、工作内容清、工作职责清、工作奖惩措施清”。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有8人未按规定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受到惩罚,惩罚金额共计400元,6人能出众地完成税收管理员工作而得到300元的奖励。从根本上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思想上认识模糊 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虽然税务
34、机关都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但许多税收管理员对自身的职责了解不清,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税收管理员制度与过去的专管员制度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职责履行较好的是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而辅导纳税人健账建制,提供相应的纳税服务等开展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纳税评估工作,多数税收管理员对纳税评估不甚了解,不知如何着手开展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而目前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中,有些人已无法满足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虽然学历教育、后续培训不断在加强,但不思进取、安
35、于现状人仍然存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低”:一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低,常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有个别管理员甚至连打字都不会。二是管理质量低,致使管理工作滞留在催报催缴、政策宣传、发票审核审批等层面上,不能管得更深、更细。三是财务知识水平低,不能将财务知识与税收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致使纳税评估 这项重要的工作流于形式。 (三)管户与管事结合还不到位 目前,由于案头事务性的工作增多,已让税收管理员显得疲于应付,而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纳税户,管理员想扎实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税源确有困难。而部分税收管理员还存在“重管事轻管户”的思想,缺乏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精神
36、,调查了解不深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还有的管理员将更多的征管重心和注意力都放到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税源的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非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较大隐患。 (四)人机结合存在脱节现象 税收管理员在使用税收征管软件中,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工作无法在税收征管软件系统中完成,相应的还要在纸质材料中去做,这样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会导致失去系统的全面监控 (五)信息掌握不完整准确影响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广泛、准确
37、、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纳税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数量、质量情况来看,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纳税评估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从社会信息来看,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生产、销售、利润、纳税等情况要有横向比较;其次,从现有税务机关掌握的企业信息来看,申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征收人员对数据更新不及时;第三,从涉税相关信息来看,与工商、国税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人员变化情况不甚了解,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无法取得等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税收形势分析以及对税源实施有效监控,也直接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效果。 三、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建议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
38、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实现最佳税收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 税收管理员既要负责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又要负责核实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等信息,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还要负责所管税源户的调查,采集相关的涉税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环节。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征管部门力量,优化税收管理业务流程,由征管部门实施信息化比对和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对纸质资料与电子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夯实税源监控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从
39、不同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开展纳税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采取监控措施的建议,进而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为税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培训 现阶段,税收管理员不仅要完成税收征收管理的各项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工作,还承担着纳税评估等一些研究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对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制定征管业务培训计划,采取网上授课、以会代训、一案一分析等形式,开展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财务会计、分行业税收政策等培训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开展税源
40、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素养及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税管员的税源管理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 (三)正确处理好管事与管户的关系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管户与管事的双重职责,两者不可偏废,而且同等重要,要对税收管理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管事较多的同志,责任区要相对小一些,管户要少一些;相反,管事较少的同志,管户的任务要重一些,使工作形成梯次搭配,科学、合理、最优化、有效地使用税收管理员。另外,税收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作合理的分配。在同志们之间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妥善安排时间,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辖区巡查巡管,又要及时处理
41、工作流程上的业务,做到管事与管户工作“两不误”。 (四)细化税收管理员职责 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和任务是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现对税源有效监控的基础。一是税源划片管理。税收管理员按片划分管理范围,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税务登记审核、定期定额核定等日常管理,及时了解辖区税源变化情况,定期撰写税源分析报告;“追踪入户”,核实停业户、非正常户的真实性,清理漏征漏管户。二是税源分析评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以及日常检查了解的情况,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及时提供纳税咨询服务。三是税源建档监控。税收管理员负责对所管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2、,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税款征收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四是税源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抓大不放小”,严格对重点税源户进行日常监管,提高税源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与其他部门信息交换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充分依靠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强化税源管理,以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税收管理水平。一是实现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纳税评估制度相结
43、合。将纳税评估与责任区管理相结合,强化监控管理,不仅为纳税评估提供详实的信息源,保证纳税评估的信息需求,而且便于纳税评估与其他征管手段的衔接,也便于纳税评估促使征管整体推进。二是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纳税评估质量。按照总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适时、积极地开发和使用纳税评估软件, 充分利用税务系统内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实现征收管理信息化监控。从企业纳税申报资料中精选出与日常税收管理相关的信息,比如纳税人的异常扣除、申报表中的毛所得、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类型企业的综合情况等数据制定一定标准,让税收管理员利用掌握的信息分析企业纳税申报情况,并从中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异
44、常纳税,从而为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提供可参考的相关数据,提高纳税评估和税收管理水平。三是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选调一批思想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四篇。税收管理员制度现状及完善建议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标志着我国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正式建立和实施。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年龄和结构、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
45、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实际。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理念同现代化 的税收征管方式不相适应。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在管理理念上同现代化的税收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产生了手工论、专管论等思想。 二是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有的税收管理员至今不能够独立操作综合征管软件和税收管理员系统等相关应用系统,需要靠手工的方式统计各种数据、查看纸质报表等。 三是税收管理员职责界定不尽合理,重复工作较多。 四是税收管理员工作量不平衡,畸轻畸重,缺乏激励机制。调查中发现,有的税收管理员管理二三百户,有的仅管理十几户;有的税收管理员月份最高调查核实、巡查、评估等任务数
46、达到120户次,有的税收管理员月份任务仅为几户次,这种工作量上的畸轻畸重挫伤了部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造成部分税收管理员缺乏责任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是税收管理员存在很大的执法风险。由于税收管理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对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 根据“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将税收管理员由“管户”为主的
47、管理方式,向“管户”和“管事”相结合转变。“管户”要了解纳税人的动态信息,掌握企业的“活情况”。具体的职责包括日常巡查及采集涉税信息资料、责令纳税人依法办理各类涉税事项,进行违法违章行政处罚的调查和执行、送达有关税务文书、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等税收管理措施的执行等。结合税收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细化日常巡查、调查等内容。“管事”要管理一般性事务工作,具体职责主要包括纳税人申请的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和税务机关安排事项的调查、日常检查、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等。 二、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办税服务厅人员、综合管理人员、稽查人员的职责。 以“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的事项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事
48、项由税收管理员办理”为原则,将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分成依申请的行为和依职权的行为,纳税人申请事项的受理或办理由办税服务厅人员负责,税务机关依照职权进行主动管理的行为由税收管理员负责;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基层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税收管理员根据基层法规、税政、征管等综合部门的安排,到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地进行调查核实等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工作,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调查结果作出审批决定或加强管理的措施;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税务稽查人员的职责,阐明日常检查和稽查的关系,明确征管移交的条件、环节和反馈方式等。 三、梳理重复、存在税收执法风险等工作事项。 在明确划分职责的基础上,对税收管理员职责进行梳理,取消税收管理员不必做的、重复做的工作,如受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