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5422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道德经_全文及译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道德经 全文及译文前 言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不下千种。但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哪一个注本都没能真正地说明老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世界各国的注本也很多,发行量都很大,但是,中国人的经典,中国人不能悟透,何况外国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至今还普遍存在着老子思想是反对仁义智慧,反对革命,主张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甘守懦弱、逆来顺受、保守倒退的观点。这些观点也是历代哲学

2、家比较普遍的观点。历史教材是这么说的,哲学教材也是这么说的,老师讲授的时候也就讲:“有为不如无为,有用不如无用,活着不如死了。”因此,在强调“有为”的社会里,很少有人去读道德经,我亦是。这些年,气功能够强身健体的观念深入人心。体弱多病的我自然找一些气功方面的书来读,这便使我零星地接触到老子的学说。待到系统地阅读了道德经以后,真是感慨万千,哪里是老子消极、反动?分明是人们误解了老子!于是,我便产生了重解道德经,还老子本来面目的冲动,因此也就有了眼前的完全否定了前人歪曲老子哲学思想的道德论。拙作决非人云亦云,实为有感而发。多年的默修实践经验告诉我,老子的道德经是真理。但是,没有高深的道的境界和丰富

3、的哲理思维,要想真正理解道德经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实在是太难太难。所以,我决不敢说我理解了老子,但是,我坚信,我理解老子的思路是对的,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充分肯定也是正确的,并深切体会到整个人类价值体系的转变必将从人们真正理解老子的道德经开始。当然,是对是错,只要面向了读者,自有道德大师们来斧正,这也是我衷心希望的。我知道,我现在对道德经所作的解释还是十分浅陋的,其中的许多章节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原因就是我的学识实在是太有限,境界也太浅太浅。倘若再过十年、二十年,那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道德论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以说,无论是字面功夫还是哲理的体悟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可我不愿这样做。学问要靠大家

4、做,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只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老子的道德思想早日遍布人间,我的心愿也就实现了。上篇 道经一章 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

5、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学内涵是宇宙本原。宇宙本原含有两方面内容:一、道体(有),即“道之为物”,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二、道性(无),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的最一般规律。道体、道性不可分离,二者相互对立统一,构成了宇宙的本原。“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

6、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亦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二十五章);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道性。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有:道体。化生万物

7、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二章)“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是现实世界最一般的存在方式。 把世界的本体看作是精神的(无)或者物质的(有),都是主观片面的、非辩

8、证的。老子的有无论是辩证本体论,即从世界的本体上确立了对立统一规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因此。常:常常。道性是永恒的、至诚的、无私无欲的,我欲“观其妙”,就必须“无欲”。这是说自我之性须符合道性。无欲:没有自我外在欲望。自我外在欲望即目之色欲,耳之声欲,口之味欲,鼻之嗅欲,体之亲欲和名利之欲。自我欲望在外,而妙景在内,所以,只有无外欲,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的境界,体会宇宙之奥妙。妙:微妙、美妙,是就道境而言,是人脑透过心灵对微观世界的直观感受。这一妙境,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说:这一境界是最适宜的,妙境来不及应接,心笑来不及安排

9、。其实,这一境界也就是佛祖所说的“极乐世界”、基督所宣扬的“天堂”的境界和穆圣所谓的“天启”的境界。有欲:识道之欲。因为追求智慧是人的本性。徼:是边际、边界的意思,这里是指矛盾的对立层面。“观其徼”,就是于“观妙”之中寻求矛盾双方的本质联系,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等都属于“观其徼”的范畴。“观其妙”是同一说,面对的是道的境界,其前提条件是“无欲”;“观其徼”是对立说,面对的是现实世界,前提条件是“有欲”。要想实现人生之“大欲”,必须从“无欲”入手。只有“无欲”,才能进入道境,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造

10、福人生、造福社会。“无欲”是实现“有欲”的方式和策略。这里,“无欲”和“有欲”是辩证的。“无欲”是消除自我不符合客观规律、有害于生命的欲望;“有欲”是增强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认识和改造人类命运的欲望。越是“有欲”,越具备“无欲”的坚强意志;“无欲”的境界越高,人生价值越大。因为只有体悟大道,才能取得大智大慧,从而更好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指“妙”和“徼”,亦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事物都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矛盾的同

11、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包含矛盾的斗争性,故说“同出而异名”。“玄”,古字为“ ”,是象形字,即对道的存在形式的形象描绘。玄,作为客观存在,它必然是结构的、秩序的、规则的、运动的,所以,玄还有“旋转”的含义。在微观世界,不论是人体基因组,还是电子、质子、夸克等微粒子,都是以玄的运动形式存在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明了世界的本体即玄是旋转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宇宙和人生奥妙、玄机是蕴藏于玄的。把握不断旋转运动着的玄是探索和认识人生、社会以及宇宙奥妙的门户。这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 首章开宗明义,确立了道的哲学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人的一生应

12、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而正确价值观来源于正确的宇宙观。要获得正确的宇宙观就必须去认识宇宙的本原,因此,老子把宇宙本原赋予道的哲学内涵。道是“有”和“无”即物质和规律的统一体,其形态是不断旋转运动着的玄,玄蕴藏着人生和宇宙奥妙。然而,玄不是人的外部感官所能认识的,外官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属于感性认识。要把握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反观内视,开发悟性认识,前提条件是“无欲”,这就关系到认识论的问题。 老子哲学是彻底的自然主义。马克思说:“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将这二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

13、历史的行动。”。马克思的这一自然主义的定义,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我们知道,老子把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称之为“有”,把物质发展变化所依赖的结构、关系、秩序、规则和信息等统称之为“无”,认为有和无不可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形成天地万物的始母,也就是宇宙的本原。以后的“有无相生”(二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三十六章),都说明了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关系。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有)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相当于无)的,而自然主义则认为,没有物质(有)的规律(无),和没有规律的物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

14、宙最根本的规律,它应当首先体现于宇宙的本原,否则,辩证法也就无从说起。作为辩证法大师的老子正是根据这一辩证本体论来阐述他的道德哲理的。 传统的认识方法是通过人的外部感官对现实世界做出反应,如果我们称这种认识方法为宏观认识,那么老子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微观认识(或称直觉认识)。微观认识是不借助人的外观器官和科学仪器,而是借助心灵对细胞、原子作直觉思维的认识。天地是大宇宙,细胞(包含原子)是小宇宙。宏观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机械的,微观认识才是本质的、整体的、能动的。老子的认识论相反于传统的认识论,尽管有些哲学家、科学家认识到微观思维的重要性,但是都没能指出具体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只有确立老子的微观认

15、识论,才能全面地、立体地认识世界。宏观世界统一于微观世界,认识且只有认识微观世界,才能真正认识宏观世界。宏观世界具有无限性(其大无外),而人的外部感官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虽然现代人借助于高科技成果,但还是不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微观世界尽管也具有无限性(其小无内),但是人的心灵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并表现为立体的整体认识。心灵的认识能力取决于自身修养功夫,功夫越高,其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老子的微观认识论,是科学的、辩证的。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涵盖天地,无所不包,但它首先以人体科学为理论基础,并由养生理论扩展到治国理论,因此,道德经既是治身理论,又是治国理论,治身和治国是密切联系、相互印证的。

16、人的肌体是细胞的集合体,每个人大约有60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灵子,相当于国家的一名成员;大脑是魂的居所,相当于统治者的首府;魂是自我之主,相当于国家的统治者;骨骼相当于国家的政府机构;精气是肌体的养分和能量,相当于物质财富;血液循环系统,相当于道路交通;免疫系统,相当于司法系统;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网络;消化系统相当于工厂企业.。明白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的身国同构理论。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离开了自我修证而片面强调哲学理论,哲学就显得空洞,很难为所有的人所接受。哲学的大道必须从认识自我开始。哲学要想解放全人类,必须首先解放人的心灵,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健康之道首先应是自我的健康之道,这

17、就是老子的圣人之道,也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点。二章 圣人之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凡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恶,凡指一切丑陋的事物。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美丑和善恶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之所以知美,是因为有丑存在;之所以知善,是因为有恶存在。至道之世,人们不知有丑恶,也不知有美善,一切皆顺其自然,发乎道性而已。不道之世,那些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人生观的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用假美、假善来伪装自己。因为集美善于一身则名利双收,而美善存伪,丑恶即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18、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故:所以的意思。通过对上句美丑、善恶这两对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揭示出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而引出下文。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它们的关系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它们,矛盾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世人无不追求有、易、长、高、声(名声)、前,而厌恶其反面,其结果往往因追求的方式不科学,造成求而不得的痛苦。老子所要向世人指明的是,求“有”须向“无”中求;求“易”必须重视“难”;欲“长”必先始“短”;欲“高”必先为于“下”;欲播声于“外”,必先发音于“内”;欲处人之“前”,必先居人之“后”。总之,要以辩证法的观点,从所追求事

19、物的对立面着手,让其自然而然地由量变到质变向正面转化。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连词,承上启下,通过总结上文得出结论。人生一世,谁不想有所作为?要想社会安定团结,不端正人们的思想观念怎么能行?因此,“有为”和“言教”成为社会的普遍理念。然而,根据对立转化规律,统治者强调自我有为,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所作为;强调言教,必然导致人心不古、道德堕落。所以,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都是片面追求“有为”和“言教”之过。“有为”的对立面是“无为”,“言教”的对立面是“不言之教”,为了实现无所不为和社会淳朴的目的,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正是具体运用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

20、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老子辩证法的灵魂。圣人:就治身而言,指体悟大道、返朴归真的人;就治国而言,指理想的统治者即神圣法律的代言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作为辩证法大师的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也是圣人治身、治国的最根本措施。我们须知,老子的道德经是治身理论和治国理论的统一,治国理论源于治身理论,只有从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去阐释道德经,才能明白老子伟大的哲学思想及其千古魅力。先说“处无为之事”。就治身而言,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

21、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欲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我不直接治身而首先解放心灵,解放心灵的过程就是凝聚真朴的过程,凝聚真朴的过程就是强身建体的过程,朴成则以朴治身,以朴治身才能健康长寿。自我“无为”,才能充分发挥体内每个细胞的内在协调作用,使真朴得以逐渐形成;自我“有为”则灵受制于魂,灵受制于魂则真朴不现。自我的力量是有限的,朴的力量是无限的。我“无为”事朴,朴“无不为”治身。以朴治身,则百邪不侵,百病不生,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目的也就达到了。就治国而言,处无为之事,是要求统治者不要玩弄心计,搞独裁统治,而是虚己谦下,无私忘我,还百姓以自由,充分利用全体人民的

22、智慧,建设公平、公正、正义的国家法律。总之,就是抛弃人治,实行法治。统治者“无为”,法律才会健全、神圣,以神圣的法律治国,国家必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统治者的智力是有限的,法治的力量是无限的。“处无为之事”,收获的却是无所不为的成果。与之相对的是“有为之治”,而有为之治是所有阶级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强调的是统治者以一人之心或少数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有为的背后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英雄史观。有为之治正是阻碍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悲剧的根源。现在,人们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识不明,是几千年封建思想的余毒在作怪,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觉醒的缘故。统治者的有为观念,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而官僚主义和个

23、人崇拜又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处无为之事”是言“治”,“行不言之教”则是言“教”。和“不言之教”相对的是设言施教。设言施教是统治者希望利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表面说教。有人说,言教只是一种语言游戏和思想控制的拙劣形式。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表面的说教不可能触及每个人的心灵,彻底改变并巩固所有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造就真正意义的人和健康向上的社会。“不言之教”则是通过每个人的自身练功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所以,“不言之教”所追求的教育成果是创造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因为世界的根本规律

24、是至诚不移的。这一共识的形成必然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不言之教”实际上是将人类的品德修养付诸解放心灵、求证大道的实践过程之中,是对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不言之教”关注的是人的灵魂,但又不同于宗教信仰。宗教信徒信奉的是上帝和真主的说教,说教即“言教。”值得辩明的是,佛教和道教的根本,不属于宗教。宗教是讲世界是由唯一的神创造的,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和道教则不同,佛教是讲世人皆有佛性,人人可以修身成佛。所谓佛,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不是主宰世界的神。道教讲修道成仙,所谓仙,是通过自我修炼塑造出了与自我对立的阳神的人,这一阳神就是朴,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中国历史上有太多

25、的成佛和成仙的人物,但他们要么是师徒关系,要么是同学关系,都是自身修炼的结果,他们之间只有境界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佛教和道教虽然也具有太多的“言教”即鬼神说教的成分,但这只是后期的演化,其根本还是没有脱离“不言之教”。奉老子为始祖的道教已经偏离了老学的宗旨,成为和佛教相通的具有出世思想的组织,但是,他们的出世思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总之,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以及佛教、道教,都是老子朴学的未完成式,它们或深或浅地解释了对大道的认识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消除宗教,让人类文化归结到老子朴学思想上来,世界才会和谐有序,人类才能消除信仰危机,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不言之教”的宗旨

26、,是要求万物之灵的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自身实践去开启那个真实存在的既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他人的心灵家园,并利用潜在的智慧,来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小国寡民”的人间天堂而创造人生价值。“不言之教”,既使灵魂有所寄托,又不去为了灵魂得救而牺牲了尘世生活,因而是积极的、科学的、无与伦比的施教措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实践和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基于微观认识论并通过自我身心健康来检验真理的。“处无为之事”是法治,“行不言之教”是德治。只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确保人类的和平及人生幸福。“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方法论,也只有真正体

27、悟大道的老子才能揭示出这一哲学方法论。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万物涌现而不躲避矛盾、推脱责任,真朴生成而不占为己有,追求有为而不恃自我之智,功成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功勋才永不磨灭。“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有功而不居功,人民却把功劳记在了圣人身上。正如泰戈尔所说:“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相反,若是居功自傲,有功而无功。本章揭示了矛盾的对立转化规律,中心论点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是整部经书的灵魂,以后各章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

28、“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处于“有”的层面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有为,追求功利,施行言教,其结果只能是强化自我意识,加剧自身矛盾和社会矛盾。人类只有彻底转变价值观念,参玄悟道,追求真朴,才能超越自我,创造真我,取得“无为而无不为”、不言而胜于言教的成果。我们知道,道德经是以自身修养功夫即以生命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现在,人们把我国古代的修养功夫通称为“气功”,但是用“气功”二字来说明道家功夫是不恰当的。 它只强调了气的功能,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其认识境界不明确,指导思想狭隘。道家功夫是基于微观认识论,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返朴归真为最高原则,

29、要求在内创造无限自由的精神天堂,在外创造“小国寡民”的人间天堂。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则是在悟道修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是不为而为,无私而成其私。因此,我们不妨称道家功夫为“道德功”。道德功是自我通过练功实践活动,平衡阴阳,创造真我,开启智慧,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使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追求人生幸福的功夫。道德功的三要素是:正念,正身,正术。正念(或称正心),是指要树立合乎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生法则统一于宇宙法则;正身,是指端正自身,使身姿合乎修道要求;正术,是指要正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包括导引术、吐纳术、存想术、房中术等。道德功是严肃的人体科学,忽视了科学理论

30、的指导是极其危险的。正术的背后是强调尊师重教。修炼道德功依次出现的境界是:一、自我回忆,在道境之中直观人生历程。二、自我透视即返观自身的内部构造。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说的“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就是这一境界,我国的中医理论即基于此。三、细胞、微粒透视,直观人体基因组和微观粒子,破译基因密码和宇宙密码,彻悟人生规律和自然规律,从而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四、返朴归真。三章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实质就是“贤人

31、政治”。贤人政治就是与“法治”相对立的“人治”。在专制社会里,贤与不贤,是以统治者的利益标准来衡量的,符合统治者利益需求的,树为贤人,可得高官厚禄,从而名利双收。尚贤的结果,是使人们在权力的诱惑下争做表面文章。因此,贤多是假贤。有道之世,尚法不尚贤,法律高于一切。只有在法制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真贤涌现。难得之货:凭借正常手段从正常渠道难以得到的东西,凡指钱财。有之则贵,无之则贱,致使人的欲望膨胀而成为盗贼。见可欲:见,通“现”,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以使欲望膨胀的东西,指美色。欲可抑不可纵,统治者不炫耀美色,人们不因此而迷乱心性。心性不乱,则身心健康,社会安定是以

32、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圣人之治,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虚其心,即正心,是修练道德功的首要条件。练功时,要平心静气,忘怀名利得失,扫除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心虚则气聚,气聚则神凝,神凝则朴生。虚其心不是让心空着,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而是积极主动地打扫出洁净的家园,接纳那至诚不移、至高无上的心灵。她是转变人们的观念,实现返朴归真的必要条件,是人的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人们不是“虚其心”,而是“实其心”,权力、金钱、美色充满心田,终日心事重重,劳苦愁烦。一虚一实,

33、则圣凡有别。虚其心是道家的人生法则。基督教则不同,它的人生法则是“交托”,就是把自我一切交托给上帝,让上帝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因而是唯心的、消极的、被动的。佛教的人生法则则是“放下”。佛教认为,人生来是苦的,一切改变现实的努力都是枉然,只有持斋念佛,来世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种放下一切,寄人生希望于来世的思想观念无疑是消极的、悲观的。这是宗教化了的佛家思想。本来,佛家的“放下”同于道家的“虚其心”。佛家认为,现象世界的一切是虚幻不实的,只有放下对表面现象的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觉悟人生,修得六神通。虚心、交托、放下,虽然都含有顺其自然、不执着于自我的意思,但因其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一样。实其腹:正念

34、既来,则心平气和,此时,精神内守,外欲不生,身心放松,呼吸自然。以后天之气,炼液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待到精足、炁满、神全,则小腹如孕妇一般,这才是真正的“实其腹”。弥勒佛的海肚,不是吃出来的,那是修炼有成的象征。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不是精足、炁满、神全,而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两种不同的追求,必然造就两种不同的命运。弱其志:削弱自我主观意志,一切顺其自然。只有淡化主观意志,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心灵的作用,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同样,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未体道之人,总是个人英雄主义占上风,缺乏法治观念。然而自我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遵循客观

35、规律,以法治国,才能取得无所不为的业绩。人类历史表明,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信奉个人英雄主义就是“有为”。强其骨: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骨骼的强弱,是由精气决定的。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莫不与精气的盛衰有关。所以,道德功是以固精养气为第一要义。精气充盈,骨骼必健。骨骼强健,则肌肉丰满,而骨强体健,是开启精神天堂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常使民无知无欲:这并非是圣人的愚民政策,而是体道的根本措施和开发潜在智慧、修养自我品德的最佳方式。“无知无欲”,是精神已经进入道境,处于直觉思维状态,此时此刻,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自我外在表现却是“无知无欲”的平静状态。

36、“常使民无知无欲”,就是使民“常回家看看”,自我精神只有经常沐浴在美妙的心灵家园里,才能认识自己,从而陶冶情操,升华自我。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是说,能够经常进入“无知无欲”状态的人,都已经具备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功能,那些局限于自我,平时善于投机取巧、玩弄心计、耍小聪明的“智者”,在他们面前,如同小巫见大巫,自然不敢胡作非为;有道者“无知无欲”,方有大智大慧,这自然会启示并促使那些“智者”自觉自愿地从“敢为”转向“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取得无所不治的成果。自我“无为”,朴“无不治”;统治者“无为”,

37、法“无不治”。治身之道,在于朴治;治国之道,在于法治。本章的主题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体现了老子关于有为、无为的辩证思想。崇尚人治的统治者“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诱之以权力、金钱、美色,致使天下人争权、图利、贪欲,结果是社会混乱,天下纷争。只有施行无为之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四章 不言之教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冲:通“盅”,虚的意思。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

38、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锐:自我锐气。纷:不切合实际的纷纷之想。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 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自我锐气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纷之想得以解除;原先那种狂喜、愤怒、悲观、傲慢等情绪化的目光,得以和心灵之光充分调和,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温和慈祥的目光。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时的

39、人才是清醒的、觉悟的。“不言之教”的功用体现于此。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湛,是说道的境界非常清晰、明澈。似或存:好象有人存在。既然道的境界是灵明清澈的,如果有人存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不能说好象有人存在;既然说好象有人存在,就和“湛兮”二字相矛盾。其实,这里的“似或存”是一种猜疑的说法,意思是说:大自然实在是奥妙无穷,它有着至诚不移的规律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象有人在背后主宰着宇宙。这就象今天人们怀疑上帝的存在一样:如果说没有上帝的存在,那么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相更替等现象,怎会这样有规律性呢?“吾不知

40、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似问实答,是说孕育世界万物的是隐而不显的道,而不是上帝。因为道是永恒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从而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自我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才可充实人们的心田。有了充实的心田,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五章 众生平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

41、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

42、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橐籥: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电闪雷

43、鸣,皆为天地二气激发涤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此气。如果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小风箱。风箱的作用在于使炉火更旺。如果用风箱的原理来治身,则生命会更富有激情,生命力会更强。具体要求是“虚”和“守中”,反对“躁动”和“多言”。虚,贵在心意不动,目的在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即“不屈”。虚并非形不动,而是反对躁动,躁动则“火”灭。多言,喻鼓风的次数。“多言数穷”,是就鼓风的速度和风箱的效果而言,速度太快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如守中”,是说既要发挥风箱的作用,又要始终把握火候,当武则武,当文则文,“无过而无不及”,以“不屈”、不“出”、不“穷”为度。就治国而言,这一节要求统治者要虚

44、怀若谷,不可妄言妄动,炫耀自我威风,应始终把握法律这一火候,以至公之治实现至仁之德。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蛇毒皮癣王,签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玄:道体。天地根:天根和地根。绵绵若存:天地相接,二气相交,缠缠绵绵,不要过于执着。“用之不勤”:强调应有所克制,不可操之过急。就治国而言,这一节是强调精神的沟通作用。只要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同

45、心同德,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人间盛世自然来临。本章是老子的人人平等思想,而人人平等要靠完善的法律来体现。治理国家决不能凭借统治者的自我主观意志去任意发挥,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只有用牢固的法治观念取代统治者的自我“有为”思想,社会才能持久稳定,国家才能健康发展。这就是统治者的“不仁”之仁。附:本章河上公、王弼本分为二章,“不如守中”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魏源本合为一章。这里,前句说“不如守中”,后面则说明了为何“不如守中”。“守中”即是守“谷神”,“谷神”是化生“玄”的母体,否则,玄不会出现。六章 利他主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蛇毒皮癣王,签

46、约治疗牛皮癣,中药治疗牛皮癣。 400-700-4826自生:为自己谋生。天地之所以长久,因为天地都不为自己谋生。天和地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无私,故能天长地久。所以,无私才合乎自然规律。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也不例外。身体和灵魂的关系就象天和地一样,是相互依存的。灵魂依赖身体的养育而存活,身体需要灵魂的协调而生长。只因灵魂是以真气的形式隐藏于体内的,不为人的眼睛所见,所以,世人养生注重的只是有形的身体而忽视了无形的灵魂,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为了有形的身体而生活,人生价值观自然就是无止境地追求金

47、钱财富,目的在于以有形养有形,满足自我外部感官的需求。这样一来,身体就有灾难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无尽的欲望必然导致阴阳失调,内外失衡,身体各种疾病接连不断,以至于未老先衰,黄泉早赴。圣人则不是这样,他明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即只有保持灵魂和身体的平衡,才能确保身心健康。因此,圣人治身不片面追求有形物质来养身,而是先育法身。法身是灵魂的化身,正气的凝聚,相对于有形的肉体(色身)而言。西派真传说:“抱吾法身,养吾色身,色法兼养,性命双修。”其结果是法身未现,色身却首先得以强壮“后其身而身先”。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法身显现的基础。呵护法身的过程,就是修养色身的过程。道德功要求正身、正念、正术。端正身姿可以舒血畅气,利于调息凝神,主动入静。端正思想意识,可以集中思想,排除外在的七情六欲,消除私心杂念,心存每个灵子。调整呼吸,炼精化炁,可以协调阴阳,按摩内脏,加强心脏和肠胃的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以及积蓄精气和能量,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存想可以凝神,获得心灵的宁静,有利于灵魂和肉体的内在和谐。一旦掌握了练功的要素,并持之以恒,功力就会逐日加深,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得以逐步增强,身体自然而然变得精力充沛、骨强体健。这就是“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