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7048553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完整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生回答。2.回顾写作方法。(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3.导入新课。(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3)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板块二 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的颐和园。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美丽)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

3、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课件出示句子。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a.长廊。(课件出示段落)预设1: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

4、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预设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预设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生齐读。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段落)预设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预设: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l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l 游船、画舫

5、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4)总结学法。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1)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

6、山。(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过渡句。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路线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主要景点及特点。a.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b.再往里走: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

7、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c.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板块三 总结运用1.归纳写法。(1)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2)生讨论后回答。预设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预设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2.师归纳。(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描写景物时:

8、l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l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学以致用。(1)师: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教学反思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生思维的“镣铐”。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

9、小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的要求。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审定版】班

10、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读拼音,写词语。si wi xin m yn s xn ch qn x pn fn xin hui zn tn 二、 选择正确的读音屹(y q)立 系(j x)鞋带 家雀(qu qio ) 潜(qin qin)水氛(fn fn )围 根茎(jng jng) 年少(sho sho) 花圃(p f)三、 我能区分他们,并能给他们找朋友。饿(_) 飘(_) 湍(_) 微(_) 娥(_) 漂(_) 喘(_) 徽(_) 四、 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前俯(_)(_) (_)(_)骄子 五(_)(_)斓茹(_

11、)饮(_) 无(_)为(_) 成千(_)(_)1我们可以用(_)描写孔雀,用(_)形容帮不上忙,用(_)形容数量极多。(填序号)2我能用_、_这两个词语写一句话:_。五、 选词填空。决心 决定(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_)哩!(2)经过周密策划,我们(_)星期天去溶洞探险。吸取 汲取 索取(3)我们必须(_)这个教训,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4)人类向大自然(_)的财富并不是无穷无尽的。(5)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_)力量!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2我爬天都峰。(扩句)_3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林

12、。(改为“被”字句)_4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改为比喻句)_5树枝上,两只小鸟在叫。(改为拟人句)_6童话引人入胜。 童话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_7在会上,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 (修改病句)_七、 积累运用。1.山重水复疑无路,_。(游山西村)2._,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3.没有_,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4._,驷马难追。(增广贤文)5.我想把以上的第_句送给我熟悉的一个人,因为_ (这句话对他/她有什么帮助?)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和雷达(节选)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

13、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1蝙蝠探路的方法是_。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蝙蝠飞行时,是靠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C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耳朵D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3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超声波是一

14、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可以反射回来B超声波是蝙蝠用嘴巴和耳朵发出来的C在夜里,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改变飞行的方向D人的耳朵是听不见超声波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4画“ ”的句子中的“反复”“终于”能删去吗?为什么? _5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吗?(至少写两种)_九、 习作表达。大自然的景观神奇壮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并感受它的美丽,选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奇特之处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出真情实感。_参考答案1、塞外 项目 严肃 训斥 清晰 平凡 胸怀 赞叹 2、yjqioqin fnjngshop3、饿死 飘落 湍急 微弱

15、嫦娥 漂流 喘气 徽章 4、后 仰 天 之 彩 斑 毛 血 能 力 上 万 五彩斑斓 成千上万 成千上万只五彩斑斓的鸟儿在空中盘旋 5、决心 决定 吸取 索取 汲取6、 要不是你给我再讲一遍,我到现在都还不明白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我一大早兴高采烈地去爬天都峰。 路旁的白桦林被风猛烈地摇撼着。 一只老麻雀像箭一样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树枝上,两只小鸟在唱歌。 童话不但引人入胜 ,还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会上,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的经验。7、1.柳暗花明又一村 2.待到重阳日 3.没有大胆的猜测 4.一言既出 5.略 略8、1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再确定飞行的

16、方向2C3B4不能删去。因为这两个词说明了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体现了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精神。5狗电子鼻 蛋壳薄壳建筑9、范文:游颐和园这个暑假,我去了向往已久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我的想象中,皇家园林一定是与众不同、美仑美奂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进门,眼前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再往前走,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湖面,一阵风吹来,湖面便泛起阵阵涟漪,这就是著名的昆明湖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湖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了。它们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藏在荷叶里,只露出一半红红的小脸,可爱极了;有的则毫不遮掩,就像坐在荷叶宝座上的王母娘娘,富贵极了。而那一团团荷叶则是绿得纯洁、绿得无瑕、绿得养目,真可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顺着湖边往前走,就来到了一条长廊。这条长廊好长啊,站在长廊的这头,根本望不见长廊的那头。爸爸告诉我,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全长728米,据说还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而每一幅图画都描述了不同的人物及故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鬼斧神工一般。我走在长廊中,不禁敬佩起古人来,觉得他们真是了不起!接着,我们穿过排云殿和二宫门,前往最高处的佛香阁。顺着台阶往上走,只见两边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异常美丽。从佛香阁鸟瞰整个颐和园,那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我也早已陶醉在这画卷之中了。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