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航天史.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4725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航天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航天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航天史 【摘要】中国航天工程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 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在四月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关键词】中国航天,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初期,发展。 【正文】 中国航天工程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在四月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当时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中国的航天事业分几大重要时期: ㈠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是我国在航天史上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东方红卫星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姑且把这一时期叫青铜时期。 ㈡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于白银时期。 ㈢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这一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黄金时期。 ㈣ 历过种种困难,中国航天计划正向月球进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这将标志着中国探月计划的全面展开。 现在谈谈中国航天史上,我国所面临的几大重要时期 。 中国航天事业的初期 谈到卫星升空就不能不提及火箭,在建国初年,我国刚从内战中取得胜利提到搞火箭,大多数人可是听都没听过,对于火箭可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去建造它了,但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党中央还是召集人马硬着头皮去搞。1956年 2月,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对地导弹。在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的中国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这位“小弟弟”。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 战开始了,被惹恼的赫鲁晓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据先前的协议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火箭,的的确确是逼出来的。 中国进入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时代   80年代,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1988年底到1990年1月间,在国际市场上13个招标的卫星发射服务中,美国中标3颗,阿里亚娜中标9颗,而中国仅中标1颗。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的卫星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而阿里安火箭发射的日期尚不能确定。卫星的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他们冷遇的中国火箭。 航天事业的发展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 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现在我国的嫦娥工程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将漫步太空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百度知道。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