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循环日记中淘育人之“宝”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孙秋云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头绪纷繁,其主要原因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独特自我。教育学生不像工厂生产零件,一个模子就能搞定一批产品。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秉性特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传统的有谈话、家访、观察等等,本人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汲取名师的做法,坚持指导学生写班级循环日记,把循环日记作为了解班级动态、熟悉学生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关键词】循环日记 育人 班级管理看着青春活泼的孩子们如将军凯旋,自信地走出中考的考场;如燕子翻飞,张开双臂向我跑来,瞬间我的心头漾起无尽的幸福。和这群清
2、纯可爱的孩子朝夕相处,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三个年头的每一个日子,都被孩子们记录在了循环日记中。一页一页的文字将每一个日子串起来刻录成了永恒。我曾不止一次地从孩子们一行行天真、淳朴、稚气未脱的文字中获得宝贵的教育灵感,感受孩子们思想、情绪变化的细波微澜,透视每一节课上师生不同寻常的表现,了解孩子们的期待与需求,接受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循环日记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也让孩子们更信任我;它成了孩子们倾吐心声的平台,也成了我有效强化班级管理的金钥匙。我日日在其中淘宝,日日有所获。一、循环日记为我启开一扇透视学生特点之窗。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是要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秉性特点了如指掌。了解学生的途径很
3、多,如: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的交流获取学生信息,通过自己平时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等等。我掌握班级动态,了解学生的更便捷的途径就是阅读学生的循环日记。从初一写第一篇循环日记起,我就给了学生自由挥洒、畅所欲言、真情表达的承诺:不管日记中的观点正确与否、言辞得当与否,老师只帮助纠正,绝不会指责、批评。这一承诺让学生在日记中毫无顾忌地刻画自己,描述他人,评价现象,使循环日记成为说真话的天地。这届学生三年记下的近两千篇日记给我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许多孩子的真情表达真的让我倍感欣慰。下面是王亚琛同学的一则日记。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如梦一般,但又那么真切
4、忙忙碌碌中半个学期结束了,期中考试的卷子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现在我们这般努力地复习,为的就是可以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得全面的胜利。可是我那亲爱的同桌周昭士气不但没有上升,还呈几何倍的下降。额,该怎么说呢,对于他来说,我和他似乎成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自从上次考试,他的数学考了75分(全班只有几个人90分以下),他就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总分考了333分很不错了,就不如前两周认真了,又有意无意偷起懒来,布置给他的练习也不那么积极做了。所以,我觉得他身上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目标太低。作业上我也时不时地看他的答案正确与否,因为他在听老师讲评作业时总会有一些错误发现不了而漏订正。我给他指出来,让他
5、重做,他还和我斗嘴,说什么“管他呢”、“知道答案就行”。说到数学,他在课堂上写老师布置的数学题目时,光写个答案,也不写过程,让他把过程补出来,他总说“我会呢”之类的话掩饰,跟他说“考试时你就光写个答案一定是一分也没有,同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写下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训练啊”,可是他愣是不听。所以,我觉得他身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待学习持无所谓、不严谨的态度。让我最匪夷所思与最气愤的就是,别人与他对话,他总会带一些不文明口头禅,我跟他指出那是脏话,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他却对我解释说:“这是日常用语,没有恶意。”所以,这是他身上存在的第三个问题:言谈不文明。我会继续帮助他纠正这些问题,但如果长时间管
6、理仍无效果,我恳请老师将他交给一个更强势的同学管。周昭真的让我有些崩溃的感觉。(王亚琛)这篇日记让我对王亚琛同学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我欣慰于他的严谨认真、原则性强、个人文明素养高、责任心强等,但也发现他有点固执,一根筋不转弯。这就提醒我以后遇到他有问题,需要对他做更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理通理顺思想才行。同时在这篇日记中,对周昭的学习追求、学习态度也有了新的了解,也找到了他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明显进步的主观原因,为进一步与他沟通、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成绩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我对学生深层了解的诸多信息很多都是像这样从循环日记中学生的叙述、描写、批评和自我反省中淘得的。这也启示我,创设环境让学
7、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说真话是多么重要。二、循环日记为我敞开一扇诊疗孩子心灵之窗。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能及时把握孩子们的思想脉搏,发现并纠正孩子们思想的偏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正视他们所接受到的负面的言论、现实。而言为心声的循环日记就能给我这样的馈赠,使我能抓住一个又一个教育契机,及时为孩子们拨开成长中迷茫困惑的阴霾,使他们得以健康快乐地迎接每一轮朝阳。2011年4月20日的一篇循环日记让我颇受撼动,记忆犹新。选摘如下:2011年4月20日上周五,孙晓禹问花楠:“喜不喜欢上学啊”,花楠说:“喜欢”,问他什么原因喜欢,他说:“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我便问:“为什么
8、要考上好的大学?”他说: “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什么要过上好日子?”“为了朱门酒臭。”至此,我们都被花楠的话逗乐了,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花楠上学是为了“朱门酒肉臭”。当然,这些都是课间玩笑之言。但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我会想,“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但无论是“轻”还是“重”,都是死,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结果是等同的,什么都不会带走,也不会重生。所以,可以随随便便地生活,不必每天如此披星戴月、挑灯夜战辛苦学习,至于他人如何评价,与我无关,若是这样,也就不必论及所谓的价值。那么所谓不为生存而活着不就成了高谈阔论了?茫然!日记中三个孩子的对话虽说是课间玩笑之语,但如果我们的
9、感觉神经稍微敏锐一点,就可以发现,对于到底为什么而学习,孩子们的确还缺乏一个高远的认识,尤其是日记作者对于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困惑,更让我震撼,难怪最近她的学习状态很不好,成绩急转直下。有这种困惑的班级上肯定也不是她一个。发现问题后,我首先找准机会,创设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跟日记作者进行亲切的思想交流,帮助她走出困惑。然后我在面上精心指导学生设计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生活因我而精彩。在班会中,让同学们展开充分讨论,结合史册名人、身边典型分析评价学习的意义、活着的价值,让学生在自觉对照、自我反省中接受教育,进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人生观。这也启示我:当发现学生中出现需要纠正的问题时,班主任不要孤军上阵,居
10、高临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学生的力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将事半功倍。三、循环日记为我打开一扇推进小组合作之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改革必须确立的核心理念。我校推行的“三性五要素主体教学模式”正是本着这一核心理念应运而生的。这一改革模式的实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使他们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生活等。我将这一教学改革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首先我科学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业成绩、兴趣爱好、优劣势等进行互补、平均组合,建立了六个行政大组,每
11、个大组由两个学习小组组成;其次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同学在组里都负责一项工作,人人都是管理者;再次,制定考核细则,奖惩有据可依。班委会在学生提议、民主讨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班情建立了富有激励性的小组考评机制,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捆绑在一起,以促进组际间及组内个人间的友好合作与良性竞争。班级循环日记为我了解各个小组合作情况提供了最前沿的资料,使我能及时调整小组运行中出现的状况,从而使班级小组建设更具特色,例如下面这则日记。2011年3月22日最近我一直感到很压抑,自全班“重新洗牌”后,我们组也进行了“大换血”。但是,自“换血”之后,上周连续三天“颗粒无收”,小组的发言就成了令我很头疼的事,不是说小组同
12、学不发言,而是别的组有几位同学发言特别积极。这也说明我身为大组长所起的带头作用还不够好,相比邻组组长戚雨凝有些自叹不如。再说到组里,前面陈思写的日记让我感觉她总是在做“行动上的矮子”。陈思从开学到现在每周四打扫“准时迟到”,程晶晶通报班级日志总是“陈思打扫迟到”难怪当老师宣布陈思分到我们组时,邵帅转过头轻声对我说:“我们组周四不要指望有常规分了。”我也就纳闷了,一次摔倒就算了,竟然连续五次摔倒还不肯起来。可能语言有些不留情,但是我只希望她能做出改变,克服惰性。今天我在统计小组平均分时,感到心里很愧疚。这次考试和上次考试相比,我简直就是从“珠峰”掉到了“马里亚纳”,成绩波动很大,我后悔先前不该为
13、一点点胜利而满足。我想我们这个大组也一样,以前的第二和现在已毫无关系,何况我们已经被第三组超越,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现在我希望全组能更加团结,目标一致,为“传奇” “演绎”精心彩排。其实,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并不是“彩排”而就是“现场直播”,翻过了今天一页,就不会再有相同的一页重现。好好把握吧!(杨月凡)杨月凡同学在日记中谈到的本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不是他们组独有的现象。从这篇日记中,我读出了不少信息,例如:(1)陈思经常迟到,但她自己已经意识到,只不过还没有克服掉,需要进一步鼓励、鞭策;(2)小组同学发言都不够主动,原因缺少组内榜样,需要树立发言典型,以典型引路;(3)小组考核机制对
14、同学们已经起了积极的作用,小组间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同学们是比较在乎小组荣誉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以免荣誉发展为功利;(4)组长的责任心很强,角色意识也很强,但还不善于充分发挥组员的能量,需要对其工作做进一步指导。每一个同学在写日记前,都会翻看一下前面同学写的日记,若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新的发现,会在他写的日记中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连续阅读学生日记,我对小组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会看得更真更全面,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也会更得力。这也启示我:班主任以民主、关爱的作风治班,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权和表达的机会,就会轻松获得更多的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四、循环日记也为师生叩开了一扇传递理解、关爱之
15、窗。很多时候当面说不出口的话,人们会选择用文字表达;当面解不开的结,最终会消融在笔端。班级循环日记就为生生、师生间的理解、关爱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日记的循环推动了爱的传递。当第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洒下爱时,接下来就有更多同学接受并传递这份关爱;当第一个同学表达对老师的理解、尊重时,这份理解、尊重就会被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因而同学间、师生间关系更融洽、更和谐、更友好了。三年中,班级同学间没有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口角矛盾,更没有发生过一次有失君子风度的动武现象。每当微澜欲起时,就会有同学劝阻,最终矛盾双方就会主动互相道歉,化解矛盾,言归于好。在循环日记中传递关爱、理解时,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换位,学
16、会了自省,学会了珍惜。2011年3月28日从我当上这个组的组长后,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没多久就被浇灭了,原因很简单:那一个多星期,我们小组一颗星都没加过。发言上,虽然我算是史无前例地拼了老命举手,但我这头没把组内成员领起来,倒是激发了其他组成员的志气了。发言之星无望。以徐瑞为首的本组“老大难”, 不是来个早上迟到,就是课上讲话,使得每次快拿到手的常规之星不翼而飞。我对此现象感到十分气闷,终于能体会老师面对我们不愿举起的手和不理想的成绩时的感受了。对此,我想对所有老师说:“对不起!谢谢!”当然我也不会气馁,会想法团结组员改善组里状况的。(黄蓉)2011年4月28日班级同学相处一
17、直比较好,但是星期二那天,我也不清楚夏宏华和杨静之间发生了什么,只听见夏宏华一句“猪,别说了”。杨静那时候托起了耳朵,脸上露出了厌烦的神情,继续写她的作业。这一幕,让我想到:同学之间相处,发生再大的矛盾都应该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有矛盾我们应该相互交流,彼此宽容,积极化解矛盾。在矛盾发生时,应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等冷静一会后,也许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面对无端的侮辱,能够把仇恨化解为友谊,这个人面对一切都会从容,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陶剑平)这两篇日记不是刻意挑选出来的,它们是千篇日记中很一般的两篇。作者从中表露出来的见解、认识足以对每一个同学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我每天批阅同学们写的循环日记,几乎都能或多或少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关爱的温馨,都能被这种理解所感动,都能获得一份淘宝的成就感。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懂关爱,只是缺少表达爱的机会。我们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班级循环日记,是班主任轻松走进学生、科学有效管理班级的一个好抓手,只要能让它的生命健康地延续下去,就能天天从中淘得教育之宝。我愿继续与大家分享我在循环日记中淘宝的乐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