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基础自主梳理
拓展感悟应用
一、中央官制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汉代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萌芽: 时期
3、建立: 时期
职权与作用(填表):
名称
职责
作用
中书省
1三省之间既 ,又 ,分工明确,
提高了 。
2、相权被 ,
避免了 ,
有利于 。
门下省
尚书省
(二)、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1、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 ”,其长官掌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 、 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又称为“ ”;宰相只保留 权。
注:这一制度称之为“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东府(另设的中书门下)和西府(枢密院)。
2、元朝:一省制
废除 ,实行 制,只设 。
(三)、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标志 发生深刻变化, 、 、 权利的分解,既明确了 ,又使三省 ,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四)、中央官制发展趋势:
1、唐宋 。
2、元代相权有所加强
二、选官制度的发展
(一)沿革:
1、西周: 制
2、战国: 制
3、秦、汉初:沿袭 制度
4、汉武帝:举荐模式—— 制、 制
(1)原因:为适应和平年代需要设立。
(2)内容:①________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②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________征聘人才。
(3)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__________的需要。
②容易任人唯亲,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容易形成小集团。
5、魏晋南北朝: 制
6、隋唐: 制度
(1)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
社会需要。
(2)过程
①__________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荐人才。
②隋炀帝时设__________,以________取士。
③____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
(3)按学识才能选官,实行“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4)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__________。
②促进了__________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一)目的:维护__________的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二)历程:
(1)监察制度:指对 进行监督的制度。
①秦朝:____________兼管监察。
②汉朝:御史大夫专管监察,________监察地方。
③明清:在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指对 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
1、隋唐的 负责谏议和封驳;
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
(3)对监察与谏议制度的评价:
1、消极方面: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
和 现象。
2、积极方面:在整顿 ,打击 ,维护中央集权,谏正 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谈一谈: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说明了什么?
2、说一说:
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科举制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科举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举科举制的认识。
3、想一想: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重难点突破】
1. 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体制的
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工合作,掌管朝政。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下辖六部处理日常军事政务,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凡中央、地方各部门呈上奏章,重要的也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定,转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门下省有“封驳”权,对不可行的政令和认为不妥的奏章,都可驳回修改。中书、门下两省地位十分重要。
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特点: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③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
(2) 弊端:
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
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3.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第一、在官制方面;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第二、选官制方面:实行科举制,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稳定;
第三、监督制度有效维护了官僚制度的廉洁和高效。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4.对科举制的评价:
(1)积极性: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
(2)消极性: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缺乏进取精神,开创意识。
5.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同点
盛行的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和中央政府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影响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
同
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