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轻工业学院报表.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43108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轻工业学院 关于制(修)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一、制(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为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深化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及我校《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修)订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制(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我校创建高水平工业大学的目标要求,各学院在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时应以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原则。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应充分反映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发展动向,鼓励各学院大胆改革、创新。 (三)一级学科名称须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准,二级学科名称暂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四)要体现因材施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应为确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空间,使研究生在达到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实践环节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有特色的安排。 (五)全日制学术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按二级学科制定。为适应宽口径培养和社会需要,有些学科经论证可按一级学科或不同研究方向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各项内容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六)全日制学术类硕士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需分别制定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照学术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 三、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成 (一)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构成 1、培养目标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从事教学、科研或继续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论文。 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上述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以及各自的的特色和优势,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设置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注意突出重点和特色,应属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范畴。研究方向的设置应适合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宜过细、过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个)。研究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起点和学科发展前沿。 3、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不少于2年,不超过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时间)。其中,论文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从通过论文开题到答辩申请)。 4、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和学科前沿专题课程。公共课每18-32学时计1学分,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每32学时计1学分。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文科类专业可根据情况延长至第三学期期中前完成。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总学分一般为31学分(文科类专业可为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22)学分,非学位课程10(11)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如下: (1)学位课(21学分) ①学位公共课(9学分) 公共课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2学分) 36学时(含理论和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24学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可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1学分,18学时) 外国语课程(6学分): 英语阅读与写作(3学分) 96学时 英语听说(2学分) 64学时 专业英语(1学分) 专业英语由各研究生指导教师或导师组结合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分别教授所带的研究生,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论文阅读技巧和专业英语论文写作方法等;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并能用英文书写专业论文。要求研究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英文专业文献,并至少英译汉2篇、撰写综述性英文论文1篇,译文和英文论文交所在学院备案。经导师或导师组考核合格,学院审核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②学位专业课(10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供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及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学科基础类及学科专业类课程或实验类课程。 ③学科前沿专题课程(32学时,2学分) 学科前沿专题课程由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等进行设置。可由本学科专业若干个教师开设系列专题讲座的方式讲授。 (2)非学位课(10学分) 非学位课程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所设置的理论性及部分实践类课程。鼓励聘请科研院所高水平专家为研究生讲授部分非学位课程。每个学科专业应提供8—10门选修课程,能够适应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选课的需要。其中,要求研究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32学时,1学分),日语和德语任选其一。 (3)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于跨学科考入及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基础理论薄弱或专业知识不足的研究生,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入学以后需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都需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5、中期筛选 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与筛选制度,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使研究生顺利进入到论文写作阶段,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期筛选在第三学期的第12周前完成,具体实施按《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的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6、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与开题报告。论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答辩申请之日止)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具体要求按照《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的相关规定执行。 (1)文献阅读与综述 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研究以前,要求阅读一定数量与课题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做出分析与评价,写出不少于六千字的书面报告,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30篇(马列专业马列研究方向可以根据学位论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研究生在第三学期的第2周前完成文献阅读与综述工作并填写《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文献阅读与综述考核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考核后交研究生处备案。 (2)论文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中的学位论文要求,按《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实行开题报告论证的实施办法》的规定,在第三学期的第4周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论证。 (3)论文中期检查 第四学期第11周前,各学院就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研究生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4)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按《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的规定执行。 7、其他环节 (1)教学实践或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任选其一。 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专科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包括作为助教辅助老师给本专科生上课、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及毕业论文等),其工作量折合学时应不少于16个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该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实践总结,填写《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处审批。 ②科研实践 学院或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安排不少于3个周的科研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完成,科研实践必须为与学位论文无关的课题研究。该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考核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处审批。 ③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内管理岗位兼职,具体要求另行规定。 (2)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生本人做专题讲座,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家所做的学科前沿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在学期间本人做专题讲座至少2次,听取学术报告至少10次。研究生应据实填写《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经所在学院与导师通过一定方式考核后,报研究生处审批。 8、研究成果要求 申请答辩前,研究生须完成下列其中一项研究成果。 (1)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1篇三大索引收录(或源刊)论文或1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或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在其它有正式刊号的一般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论文作者的单位必须署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论文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 (2)获奖或专利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前三位)获得1项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有获奖证书),或者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前两位)至少获得1项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或1项已公开的发明专利。成果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 以上为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所具备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各学科可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的成果要求。 9、教学(培养)周历安排 根据课程、各培养环节设置及学期周数,按学期制定教学及培养进程表,以便组织教学与培养各环节。 (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构成 1、培养目标 (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重点加强应用技术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一定基础理论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论文。 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上述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以及各自的的特色和优势,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技术开发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研究方向 3、培养年限 4、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和学科前沿专题课程。公共课每18-32学时计1学分,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每32学时计1学分。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文科类专业可根据情况延长至第三学期期中前完成。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总学分一般为31学分(文科类专业可为33学分),其中学位课19(2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7(8)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如下: (1)学位课(19学分) ①学位公共课(9学分) ②学位专业课(8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供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基础类及应用技术类课程。 ③学科前沿专题课程(32学时,2学分) (2)非学位课(7学分) 非学位课程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应用能力所设置的应用实践类课程。鼓励聘请企事业单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研究生讲授部分非学位课。每个学科专业应提供8—10门选修课程,能够适应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选课的需要。其中,要求研究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32学时,1学分),日语和德语任选其一。 (3)补修课程 5、中期筛选 6、学位论文工作 7、其他环节 (1)专业实践(5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10周专业实践的训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至少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可根据内容分段进行,主要采取企业实践与参与导师工程类应用型课题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实际情况,实践内容可以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一致,也可以是在校内管理岗位兼职等其它实践内容。实践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专业实践大纲及考核方式方法。 (2)学术活动 8、研究成果要求 9、教学(培养)周历安排 注:上述研究方向、培养年限、学位公共课、学科前沿专题课程、补修课程、中期筛选、学位论文工作、学术活动、研究成果要求和教学(培养)周历安排的规定同研究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 四、培养方案的审批、执行和检查 (一)各学院应充分重视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在充分发动教师讨论的基础上,以专业为单位制(修)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研究生处审核,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二)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如需修改,必须履行与制定培养方案相同的手续。 (三)为了更好地实施培养方案,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指导教师或导师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重视研究生本人的参与,要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研究生处将不定期地对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本次制(修)订的培养方案从2011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