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语阅读理解研修计划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加对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巩固和扩充教材中所学知识,增加语言输入量。近年来,中考试题也越来越侧重对阅读理解的考查,我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刻不容缓。
速读能力和理解力是阅读能力的主要表现。速读可分为“扫读”和“略读”两种:扫读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以扫视或浏览的方法粗略地看完一篇文章,重点放在快速找出特定的信息;略读的重点放在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领会要旨。两者的共同点是,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回答针对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以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来判断阅读理解的强弱,以读完文章所花的总时间除以总词数来衡量阅读的速度。理解是阅读的主要目的。美国著名学者karlin在 teaching elementary reading 一文中曾指出:“理解力指的是对文章字面的和对深层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字面理解力是指阅读者从字面获得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所需信息的能力。深层理解力是指通过字里行间来跟踪作者的思路,即read beyond the lines, 了解作者的暗含义的能力,也可以说它是进行判断作出结论的能力。
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因素有三点:原有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材料的选择;方法的采用。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制约着速读及理解力。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深浅适当。另外,在阅读时,如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就会提高阅读的质量及答题的准确率。
要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语法等知识,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有的放矢地用一些方法进行训练。
(1)限定阅读时间。在阅读前,选定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文章。让学习快速浏览全文,时间一到,让他们立即停止。阅读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并迅速作答。这样,学生不得不提高阅读速度。经过反复多次、经常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有较大的提高。
(2)培养扫视的习惯。阅读时,可指导学生双目快速扫视阅读材料,尽量做到一行行地“扫描”,把视力集中在几个词或词群的中间,扫视其前后的词语。例如下面一段话:it is our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视力落“our”一词中的“o”上,不移动眼睛,就能清楚地看到其前后的几个词,这样一次就可读四个词,即“it is our duty”, 读完这句话,只需要移动三次视力。但需要提醒的是,扫视必须抑制发音器官的活动,如不能心诵、唇诵、喉诵等。必须由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信号,将文字反映的思维直接映入大脑。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人在阅读时最大视幅可一次识别20---29个词,一般人也可识别4个词左右。因此,培养扫视法对提高阅读是极为有用的。
(3)少查字典。在阅读过程中,如不适当地或频繁地使用词典,其阅读速度之慢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一篇文章被弄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理解其中的信息内容,阅读效率当然较低。遇到生词要学会猜词,掌握猜词技巧:猜词常用上下文分析法(推理、经历、因果、实例、同义、反义、定义与解释等七法)和词素分析法(词根、前缀、后缀等)。
2.理解能力的训练
阅读时,由于所提供的文章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对信息的理解是不容易的。所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多角度给学生介绍一些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寻找主题句,抓住关键句。阅读一篇合适的材料,要设法判认关键词,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帮助了解全文梗概的重要词语和词群上,以获取段落大意(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将各段落的主题句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全篇的主题思想。阅读还要抓住中心段(常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键词语。如能对文章的标题、段落的主题以及转折词等给予充分注意,对深化理解和掌握文章梗概以及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是十分有利的。
(2)注意段落结构。开始阅读时,先浏览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因为第一段往往是全文中心思想的表示,为问题的讨论和阐述作导引;最后一段一般是全文的概括和结论。同时,还需注意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它们往往是段落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大意,即所谓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阅读前,首先对全文的概貌及其结构模式作一个初步了解。
a.故事性文章(记叙文)的结构模式一般为:①标题(title);②背景(backgroung):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 ③情节(what happens); ④原因(why);⑤结局(end of the story)。b.非故事性的文章(说明文)主要由五个“w”组成,即:when、 why 、what 、where、 how。引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并逐步形成习惯。
(3)重视句中的关联词。关联词是赋有一定语法意义和结构含义的意念代替词。它们使读者一看就明其义、知其用,往往一些要回答的问题就寓于其中。语气转折词是承上启下,预示下文含义的“先行词”,在该句前后两句的句意上来个转折,句义轻重的分量一目跃入脑际,这对加深重点句的了解有很大的作用。如,but,yet,however,netherless 等表示转折;for,so,therefore 等表示因果;and,or,either…or…等表示并列;instead of,rather than 等则表示与上句相反;for example或eg表示进一步说明和例证。这些词引出的句子,重点句义都出现在它们之前。因此,阅读时,注意这些关联词的使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4)利用上下文提供的语境线索领悟词义。语境线索是指上下文能对生词意义作出提示或解释的部分。语境悟词义是不断扩大词汇量的过程。语境线索在文章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
①线索性解释。如在文中出现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有时可在文中找到类似“to be called, that is to be, to mean, to refer to ”等对生词作出解释的语境线索。 如“what he thought was only mirage , that is, a dream or wish that cannot come true”。句中的that is 是对前一部分的进一步解释,使mirage的意思更清晰。
②同义词线索。一般说来,文章中忌讳实词重复。避免重复的最佳方法是利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加以替换。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可以为我们推测词义提供明显的语境线索。常见的引出同义词的词语有or, like 等。如like my younger sister wants to be an actress ,alice also likes to act in a play or film.句首的like 这个语境线索说明,句中的actress与act in a play or film意义相近。
③反义词线索。有时在文章中会出现一对反义词(组)来揭示事物的不同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一对反义词中如有一个是生词,我们可以借助语境线索,将生词的词义反推出来。常见的引出反义词的标志词有:yet, but, however, while, not…but, instead of 等。如his explanation seemed to be obvious to some of us, however, i was still obscure .句中however是反义词语境线索。
④例证性线索。阅读时,常会遇到某些比较冷僻的词,但在下文中常会举些例子,使词义具体易懂。举例时通常会用“for example, such as, like”等连接词语。如:doctors suggest that everyone should exercise every day, especially those who spend hours doing sedentary activities like reading, typing or sewing.句中“sedentary”的意义可从like后面的reading, typing or sewing 轻易地猜出,是“坐着的”之意。
⑤标点符号线索。 在阅读理解中,标点符号不可忽视,因为常常是这些标点符号起到解释作用,尤其是同位语常常用逗号、冒号、括号或破折号与所修饰的词分隔开来。所以,标点符号有时也是语境线索。如china hopes to reach zero population growth ,the number of birth equalling the number of death, by the year 2010.
(5)难句或暗含义的理解
①难句的理解。阅读时如碰到复杂的长句,可先抽出句子的主干部分,通过句子分析来理解。
如:the present question is that many people consider impossible what is really possible if effort is made.借助句子结构分析法可以得知,句子的(ⅰ)主语是“the present question”;(ⅱ)“is”是系动词;(ⅲ)表语为 “that” 引导的表语从句,在表语从句中,a> “many people”是主语, b> “consider”是谓语动词, c> “impossible what it really possible”是复合宾语。d> “if effort is made.”是状语从句,修饰 “is really possible”。这样,这个句子的意思就不难理解。当然,这个技巧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的积累才行。
② 暗含义的理解。暗含义的理解即深层的阅读理解,它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应向学生示范如何从字里行间收集信息,根据上下文反复推测。同时尽力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态度,从多方面领悟其中的含义,有时还可以借助常识加以分析推理。如。an old lady stood in the middle of a busy street, she asked the policeman “excuse me, sir.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hospital is? ”the policeman said, “just stand there”。警察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他告诉老太太路了吗?仔细一推敲,就可以知道,警察对老太太站在路中间问路很不满。当然,暗含义的理解是有难度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及敏感性才可奏效。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反映英语运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同时,要鼓励学生,使他们坚信:学好英语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只要敢于实践,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完全能提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