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完整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7041861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完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完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 2 1. 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 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 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 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 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4. 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 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快乐读书吧 3 1. 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3. 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这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这3个字,积累由生字“堤、柳、拂”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读诗题,指导写字 1.导语: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在古代,无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两首古诗。 2.板书课题,指导写“诗”字。 (1)教师范写“诗”,边写边点拨: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寺”,“寺”的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2)学生描红,临写。 3.板书课题,指导写“村”字。 (1)教师范写“村”字,点拨: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寸”字中的点和木字旁的点要相互避让。 (2)学生描红,临写。 4.理解诗题。 (1)给“村”和“居”找朋友,分别为“乡村”“居住”,进而理解“村居”的意思。 (2)齐读诗题。 5.小结: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隐居乡村,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写进这首诗。大家想知道诗人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结合课题,相机指导写字。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对节奏 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读诗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这句含4个生字)。 ①识记“拂”:a.用“拂”组词。b.指名学生做一做“拂面”的动作。 ②识记“堤”:a.指名读,组词。b.引导: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像?c.比较“堤、题、提”。 ③识记“柳”:a.指名读。b.引导扩词:你见过什么和柳相关的事物?(杨柳、垂柳、柳絮)你能说几个含“柳”的表示颜色的词吗?(柳黄、柳绿花红) ④识记“醉”:a.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b.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c.用“醉”组词。 (4)教师范读。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读对节奏。 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2)读出韵律。 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长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②指名读。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④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在读熟古诗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句。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观察插图,圈画字词。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点拨:河边草绿,杨柳轻拂,鸟儿啼飞,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这样的乡村春光多么令人陶醉啊!相机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诗中所描述的事物,如,草、莺、堤、杨柳、春烟、纸鸢等。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春天的“美景”。 ①春天到了,小草怎么样啦?学生自由说,相机引出“长”,出示小草图片,并理解“草长”的意思。 ②(出示黄莺高飞图)你们看,春天的黄莺在干什么呢?相机读出“莺飞”。 ③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 是的,春天,阳春二月,草长莺飞。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注意节奏。 ④结合插图观察杨柳的位置,理解“拂堤”的意思。并指名读好“拂堤杨柳”,读出轻柔、温柔的感觉。 ⑤(出示细雨蒙蒙中的杨柳图)春天,细雨蒙蒙,空气中常常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春烟”。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醉)齐读“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节奏,读出轻柔、陶醉的感觉。 ⑥小结:阳春二月,草长莺飞,春烟弥漫,杨柳拂堤,我们陶醉于这么美的春景。那此时此刻,远处放学回来的儿童又会营造出怎样一幅景象呢? (2)品读春天的“童乐”。 ①(出示风筝图)结合图片,认识“纸鸢”。 ②为什么会在春天放风筝呢?交流春天的季节特点,知道“东风”就是“春风”。 ③关注“忙”字。 a.指导组词:急忙、繁忙。 b.在这句诗里,“忙”是指什么呢? c.说明了小朋友非常喜欢放风筝。 ④拓展: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呢?“放纸鸢”的具体情形如何?在这样的季节,你们还会干些什么呢?联系生活,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设计意图】先观察图片,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字词,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用学生的自由看、自由想、自由说代替教师一句一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板块四 诵读古诗,指导写字 1.师生合作,对读古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师生合作。教师描述诗句中的春天,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示例: 师: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欢快地飞着,唱着动听的歌谣。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师: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起舞,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醉了。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春风放风筝。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积累背诵,指导写字。 (1)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课件出示: l 草______莺______二月天,______堤______柳醉春______。 l 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______。 l 草长莺飞______ ,拂堤杨柳______ 。 l 儿童散学______ ,忙趁东风______ 。 (2)配乐背诵古诗。 (3)指导写“童”字。 ①教师范写“童”字,点拨: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 ②学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补白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咏柳》 ▶课时目标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这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这5个字,积累“妆”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能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导读诗题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村居》。 (2)过渡:春天的杨柳随风舞动,不仅使清代诗人高鼎陶醉,而且让唐代诗人贺知章赞不绝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首古诗《咏柳》。 2.读诗题,识记“咏”字。 (1)猜猜:“咏”是什么意思? (2)拓展: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理解诗题。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对节奏 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朗读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识记“妆”: ①指名读。它是一个三拼音节(zhuānɡ)的字。 ②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化妆、梳妆。 (4)朗读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识记“丝”“绦”: ①指名读,注意“丝”是平舌音。 ②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朗读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识记“裁”: ①指名读,组词。 ②引导观察“裁”和“载”的异同。 (6)朗读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识记“剪”: ①指名读,组词。 ②引导发现字义与“刀”相关。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读对节奏。 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2)读出韵律。 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重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②指名读。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④男女生比赛读。 ⑤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分句指导,强化重点。然后采取多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过渡: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1.学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指导理解“碧玉”。 ①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 ②想想“碧玉”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 ③明确: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的新叶。 (2)指导理解“丝绦”。 ①课件出示“丝绦”图片,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的长长的丝带。 ②想想“丝绦”和柳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③明确:“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学生说诗意,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如“一树”指满树。 2.学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教师提问: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呢? (2)学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教师读诗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 (4)一问一答合作读。 ①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②分组合作读:一、三组读前半句,二、四组读后半句。 ③男女合作读:男生(女生)读前半句,女生(男生)读后半句。 (5)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评议。教师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熟读诗歌,感悟诗情。 (1)朗读古诗,正确流利。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①教师配乐范读。 明确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学生配乐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分开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碧玉”和“丝绦”,想象画面,后又抓住“春风似剪刀”的特点,使学生感悟春天的勃勃生机。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板块四 诵读古诗,随文写字 1.读“碧玉妆成一树高”,指导写“碧、妆”字。 (1)指导“碧”字。 ①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想一想:“碧”的上面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下面是一个什么字? ②编一首儿歌来让学生记住字形,如“王先生和白先生,背靠背坐在石头上赏风景”。 ③指导书写:“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字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字相平衡。 (2)指导“妆”字。 ①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观察,猜一猜: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②左边是床,右边是女子,表示女子起床后梳妆打扮。 ③指导书写:左边为点、提、竖,右边的“女”字写在竖中线偏右处。 2.读“万条垂下绿丝绦”,指导写“绿、丝”字。 (1)引导观察“丝”和“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丝”的甲骨文,引导:这是“丝”的甲骨文,你有什么发现?(象形字)“丝”就是从蚕蛹中抽出的成缕成股的细线,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两束丝线。 (3)指导书写。 ①“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②“丝”:四个“”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一”字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3.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指导写“剪”字。 (1)读词语:裁剪、剪裁。 (2)做裁、剪的动作。 (3)引导发现:裁字有“戈”,剪字有“刀”,都与刀具有关。 (4)指导书写:“剪”的上部分“月”“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字底”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写字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村居》和《咏柳》都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具体表现在: 1.“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 词语闯关。 hóng zāi chǎn yè bèi zi biǎn dan nán wàng lóng chuán duì wu tóng zhì 二、 比一比,再组词。 吐(_______)未(_______)密(_______)哄(_______)浇(_______) 杜(_______)末(_______)蜜(_______)拱(_______)绕(_______) 三、 汉字笔画、笔顺填空。 (1)“两”字共有 ___笔,第三笔是___。 (2)“片”字共有 ___笔,第二笔是____ 。 (3)“海”字共有____ 笔,第六笔是____。 (4)“如”字共有____笔,第三笔是____。 (5)“为”字共有___笔,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看图,连一连。 雷雨 禁止烟火 晴 禁止鸣笛 小雨 安全用电 多云 安全出口 五、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经常 ②平常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______)泛滥。 2.我(______)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 ①继续 ②陆续 3.放学了,同学们(______)回家了。 4.鲧的儿子禹(______)治水。 六、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无边(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寡语 ③坐井(______)(______) ④大雪(______)(______) 1.词语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③是寓言故事,请你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 按要求写句子。 (1)老虎逮住了狐狸。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这么小的洞还用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趣 多么 啊 奇石 黄山 的 (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展示台。 美丽的武夷山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的山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 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野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弯弯曲曲地漂行。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1.“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中“徐徐”的意思是(  ) A.轻轻 B.匆匆 C.慢慢 D.静静 2.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武夷山__的特点。 3.用“  ”画出点明九曲溪得名原因的句子。 4.九曲溪溪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 九、 写话平台 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都有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展开想象,把左边的四幅图表达清楚。注意句子通顺,字迹工整哦!(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灾 产业 被子 扁担 难忘 龙船 队伍 同志 2、吐司 未来 秘密 哄骗 浇水 杜鹃 末尾 蜂蜜 拱桥 围绕 3、7 4 丨 10 6 4 4、 5、① ② ② ① 6、无 际 少 言 观 天 纷 飞 说话不多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7、老虎把狐狸逮住了。 狐狸被老虎逮住了。 这么小的洞不用补。 黄山的奇石多么有趣啊! 8、 1.C 2. 比喻 造型奇特 3.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 4. 清 静 9、开头空两格,能够把四幅图表达清楚,写清图上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可能会说些什么。字迹清楚,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和写错的拼音,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1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