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教材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下接辛亥革命,是本册的重点课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一)、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学习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自主阅读、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让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导入新课:
方法一: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
方法二:
当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
一、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 “师出有名”那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侵略中国呢?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八国联军要镇压。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看到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就能战败中国,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他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谁?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那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仅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 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学生回答]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军队组成。司令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3.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遭到义和团的多次狙击,死伤三百人。狼狈逃回了天津,在天津集结了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进犯了北京。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向北京进犯,并于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4.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那是哪一次战争?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
5. 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呢?
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教育是科技的先导,首先要重视教育,只有具备了大量人才。社会制度和政策起重要作用。
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
时间、国家上加个等字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辛丑条约》,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深重的灾难?
1.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规定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9.8亿两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一个一个的排开,可以绕地球到月亮的三周。为什么是4.5亿两呢?因为当时,中国一共是4.5亿人,就是为了惩罚、警告、侮辱每一个中国人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有“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规定,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2.为什么辛丑条约没有割占领土呢?
因为辛丑条约签订之前,西方侵略者,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了解中国,特别是伟大的义和团运动,是他们认为瓜分中国实为下策,瓜分不了,就算他们瓜分了,也统治不了,因此,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政策,清政府就成为了他们以华制华的代表,因此,在辛丑条约里没有割占领土。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学们,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下互相讨论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