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41309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构建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0年风雨,中原经济区实质上只是借用了中原之名而并非史学界严格意义上的中原。现经济区包括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组成。包括山西省的长治、晋城;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聊城、菏泽、临清;河南省的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济源组成的跨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总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

2、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经济区之后,于1985年中原13市联合成立的又一庞大经济区域,从该区域成立到2005年的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6190.87亿元,比1985年翻了4翻多,年均增长16.1%,目前该区域已形成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电子电器、汽摩配制造、纺织、建材、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强劲经济发展,加快了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也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新的经济隆起带,成为带动和促进全国发展中坚力量。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自古就是政治角逐的战场。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历来是帝王将相逐鹿之地,是各种新旧政治势力交锋之所,发生了许多政治事件,推动或迟滞着历史发展

3、进程。鸣条之战催生了商王朝的建立;商王盘庚迁都安阳,开创了奴隶社会的鼎盛繁华;八百诸侯孟津盟誓,拉开了商亡周兴的序幕;春秋时期的葵丘会盟、践土会盟、戚邑会盟,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以及北宋与辽国的澶渊之盟等,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赵匡胤在今河南新乡封丘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长达168年的辉煌。我们熟知的“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就是在诸侯角逐中原中产生的。大家知道,鼎四平八稳,庄重大气,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传国重器,是王权的象征、安定的标志。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趁讨伐外族之机,意欲挑战周王室权威,向周王室的使臣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

4、故事。从此以后,“问鼎中原”就成为夺取天下的代名词。2009年10月13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仪式上向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彩演讲中,用形象的语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来概括和评价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河南历史时空气脉之使然,更是河南历史现实张力之使然,既是回溯历史长河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是立足现实视角透视得出的结论。中原经济区关系到全国未来,关系到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原经济区优势明显。河南自身优势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独占地利。经过多年的

5、努力奋斗,河南经济总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河南发展正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河南地处交通枢纽位置,区位十分优越。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交界处,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等在这里交会,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布局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就有“一横两纵”即陇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贯穿这一区域。河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四大流域贯穿全境,太行伏牛横亘其间,黄淮大平原沃野千里,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粮食总产连续四年超千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0

6、,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河南是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日趋完善,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煤化、漯河双汇、郑州宇通、金龙铜管、许继电气等已成为闪亮的“工业名片”。由此可见,河南的区位、粮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历史文化、资源条件等,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发挥河南优势,中原经济区将形成战略腹地。中原经济区透露出最重要的信息是,立足河南,支撑中部,贯通东西南北,服务中国,面向世界。 2010年8月26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刊发了署名“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论构建“中原经济区”。文

7、章指出,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宏大构想已成为干部群众、众多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引起方方面面的强烈共鸣。 文章说,“中原经济区”,就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以经济为主干,包括周边若干区域,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领域,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又相对独立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 文章指出,加快构建国家级层面的“中原经济区”,天时、地利、人和,主要条件俱全,基本要素俱备。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 文章分析

8、,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先行区,全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如何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是找准定位,其次,经济一体化是中原经济区的灵魂,而且要打造服务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金融大省网络,构建环境友好型中原经济区,进一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构建中原经济区应加强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创造宜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全面统筹城乡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中原经济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

9、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原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必须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统筹布局,规划先行。这里说的规划是指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为加强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规划要考虑以下要点:一是城市规划的编制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环境保护规

10、划相衔接;二是要将城市的发展融入区域,力求功能互补;三是要注意产业发展,找到自己的优势产业;四是要合理布局空间,使各种产业、生产要素配置最优;五是要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第二,绿色经济,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换取“数字政绩”。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应追求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利于充分发掘人的发展潜能,尽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要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城乡等方面的协调和谐。第四,努力打造数字城市。即将城市

11、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打造发达的现代城市。第五,注重功能,分期建设。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要重点安排好近期、中期、长期建设和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分期建设,滚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加快城市群发展的步伐。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业集群是支撑。产业集群必须是产业的聚集,在聚集效益大于聚集成本时城市表现为聚集,在聚集成本大于聚集效益时城市表现为空间发展,在一个更大的城市规模上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但经济的发展始终会打破固有的均衡,于是城市规模的发展就成为一种趋势。产业是城

12、市群发展的强大基础。要按照“竞争性、成长性、关联性”的原则选好主导产业,同时要搞好产业集群发展,以此催生出劳动力集聚、人才集聚、服务集聚和消费集聚的共生效应。第二,科技创新是动力。要有效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经济、文化、社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实现产业创新,为城市群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城市,体现城市管理的高水平。第三,立体交通为突破。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铁路、公路、轻轨、地铁、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同时,要把建立城市群轻轨网作为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

13、点之一。第四,适宜人居是根本。城市的发展,不单单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更有体面和尊严地生活和工作。第五,城市文化是内涵。一个城市,底蕴是否深厚,就要看它的历史遗存是否丰富;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提炼出城市新的文化内涵,形成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城市文化。第六,城乡一体是目标。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到城乡同步规划、功能互补、配置最优、协调发展。第七,生态环境是保障。要做到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原经济区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周叔莲说: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14、,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河南省和经济区的战略问题,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验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等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都是事关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当前和今后几十年经济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关系到全国文化发展、振兴中华文化问题,关系到全国建成和谐社会、全民达到小康目的。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伟: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需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中原经济区是不是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更有必要性?

15、中部地区有些方面可能落后,但这也可能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有两种可能,落后的马太效应和落后的后发优势。如果中原地区不纳入全国经济区建设一盘棋中,就有可能在十字路口上更加落后,彻底塌陷下去。因此,现在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非常及时,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第二个问题是,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是不是面临着比其他地区发展更大的困难?我们现在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六大功能、“五新”发展目标和构建十大体系。但是,中原经济区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有什么特殊难度?是城乡失衡问题?需求结构调整问题?如果说这是中国的难题的话,那在中原经济区也最为典型,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最具攻坚意义的问题。如果真能解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问题,意义将十分

16、重大。最后一个问题,中原经济区是否比其他地区,或者全国更需要市场化,或者说更不怕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方,是怕市场化的。越市场化,资源就越往竞争力强的地方流动。但再进一步看,没有市场化根本没有出路。所以,中原经济区规划也要有阶段性,实施过程中要有阶段性的制度创新,要把要素市场化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最后收敛并且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崛起这个目标上。而且河南人口压力大。“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粮食比较效益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明显偏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

17、方式依然粗放。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亟待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等。城乡差距较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亟待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河南长期以低收益的资源和农业支持全国的低成本发展,致使河南省边界地区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缓慢,导致河南的行政边界被周边省份所“侵袭”。 河南省的东部地区“承东启西”的能力不足。河南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约束因素较多。这些问题都是限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因素。总之,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一时的凭空想象,也不是虚无的海市蜃楼,而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亿万中原儿女的热切期盼。就像省委书记卢展工反复提醒的那样:“中原经济区不是坐着等出来的,而是要靠我们自己实实在在干出来。”让我们集合全省上下的力量,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早日把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美景。 参考文献:中原经济区应该如何建梅宪宾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汴洛中原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史璞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全有可能大河报 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