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以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加工、处理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从一台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出发,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互连、指令系统和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和设计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使用方面的能力,给出一种或两种有代表性的机型的结构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并使学生具备
2、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围绕机器指令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微操作级和汇编语言级,从计算机硬件到计算机软件以及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从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与编程求解问题相结合,从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从逻辑组成、内部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等三个方面,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达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并培养本学科的学生在设计、分析和解决大型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组成原理的先修课程。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
3、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二、 课程目标1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3理解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算器的计算方法,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以及校验码的表示方法。4 理解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了解典型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5掌握基本的定点数的加、减、乘和
4、除的运算和实现的基本逻辑电路框图以及浮点数的表示和基本运算。6 掌握主存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7 掌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各种寻址方式的分析和设计方法。8 掌握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的设计和分析方法。9 掌握计算机整机系统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10了解典型的微小型机系统和计算机的新发展。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
5、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 概论 1.1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1. 计算机的硬件1. 计算机的软件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2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2.1 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2. 常用的信息编码2. 数值数据的表示、转换和运算2. 数据校验码及校验线路3 指令系统 3. 指
6、令系统的发展3. 指令格式3. 寻址方式3. 指令类型3. 指令系统举例3. RISC技术4 运算器及其运算方法4. ALU的基本逻辑结构4. 定点加减法运算器及其运算方法4. 定点乘法运算4. 定点除法运算4. 高速乘除运算技术()4. 浮点运算器5 控制器5.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控制器的地位5.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和组成5.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5. 微程序设计技术及实例5. 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5. 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和时序部件5. 计算机加电及控制过程6 存储系统6. 存储器与存储系统概述6. 主存储器6. 并行主存储器6. 高速缓冲存储器6. 虚拟存储器6. 相联存储器6. 存
7、储保护7 辅助存储器7. 磁表面存储器7. 磁盘存储器7. 磁带存储器7. 光盘存储器7. 冗余磁盘陈列()()8 输入输出系统8. I/O概述8. 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8. 中断系统 8. 总线结构和总线接口8. 方式及其接口8. 通道控制方式和(输入输出处理机)()9 常用外设9. 概述9.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9. 显示输出设备9. 打印输出设备10 非传统计算机10. 非冯诺依曼型计算机()10. 非电子器件计算机()四、 课程实施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0课时,实验教学12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
8、及教学方法表教学内容课时建议教与学的方法建议72课时1 计算机系统概论2课时讲授2 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8课时讲授、讨论3 指令系统6课时讲授、讨论4 运算器及其运算方法12课时,实验2课时讲述、演示和实验5 控制器8课时,实验4课时讲述、演示和实验6 存储系统10课时,实验4课时讲述、演示和实验7 辅助存储器4课时讲授、自学8 输入输出系统6课时,实验2课时讲述、演示和实验9 常用外设2课时讲授、自学10 非传统计算机2课时讲授、自学合计:72课时中,含理论课60课时,实验课12课时。五、 教材和参考书目1. 孟传良等.计算机组成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年.2. 俸远祯.计算机组
9、成原理(修订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 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4.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5. 幸云辉.计算机组成组成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六、 课程评价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采用闭卷笔试的期终考试、实验考核和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实验报告)相结合方式评定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为10分,实验考核为20分,期终考试卷面为70分。4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
10、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和设计题等。A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例:真值-1011的八位原码是( ) A00011001 B00001011 C10001011 D1110001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微指令分 控制字段和 控制字段两部分编码。C名词解释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中断、总线D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什么是刷新?刷新周期的安排有哪几种方式? E计算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例1:设x=20100.11011011,y=2100(-0.10101100),求x+y例2:以模型机为背景,拟出下述机器指令的读取与执行流程。 ADD AX,0510HBXF. 设计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某半导体存储器容量为16K8位,可选用RAM芯片(2K4位/片)。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控制信号R/W,片选低电平有效。请设计并画出该存储器逻辑图,给出芯片地址分配和片选逻辑式,注明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及片选信号的连接。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