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2008年语文中考试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38916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08年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2008年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5 ▪ 黑龙江省2008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第1~7小题,共25分 1.请将下面的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细雨后的天穹腾空而起。中国人进发星空的维幕正式拉开。11月5日,它成功飞入月球怀抱,与蔚蓝色的地球完整而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指控大厅的屏幕上构成了一幅“星月交会”的状观景象。 (1)给加点字注音。 载( ) 穹( ) (2)找出并改正这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代替。 3.仿写句子。(2分)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4.观察下面图表,将提取的信息写在图表右面。(2分) 2003~2007年我国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5.口语表达。(2分)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中学生,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如何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6.古代诗文默写。(9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知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海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无私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5)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7.走近名著。(3分) 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你最想以名著《_________》中的人物_______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水浒传》;武松;嫉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 (提示:人物写名字或绰号均可;形象宣传语不受示例形式限制,20字以内) 二、(第8~24题,共35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8~11题。(共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信用诚实,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间:________ 牺牲: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谈到战争胜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而曹刿却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发问的精神》片段,回答第12 ~15题。(共8分)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②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④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⑤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⑥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1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心论点。(2分) 13.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如果改成陈述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分) 14.第⑥段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分) 15.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做一个爱问的人?(2分) (三)阅读《看科技的奥运》,回答第16~19小题。(共8分) 看科技的奥运 朱言 齐明 ①今天,奥运竞技场已经成了现代尖端技术的展示舞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能够看到些什么? ②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将达到100%。奥运工程积极采用雨洪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技术,将实现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此外,奥运村再生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随着奥运村建设的推进,逐渐得到应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节约电能60%。 ③奥运村将全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技术,为运动员洗浴提供热水。此外,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也将由太阳能供电。国家体育馆100 kW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于2007年8月完成电站安装调试,9月进行试运行与课题验收。按照“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计划,国家体育馆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1月举行了体操、蹦床、轮椅篮球等一系列赛事。太阳能将成为这一系列比赛的主要能源。 ④北京市有关部门正运用科技手段改变一些名花的花期,目的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让世界各国友人看到最美丽的鲜花。目前,北海公园正在对桂花等花卉的花期进行调整。通过杂交培育、筛选引进等技术手段,颐和园大约70%的桂花可在奥运会期间开放。 ⑤在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总机房,电子显示屏上不时闪现“好运北京”比赛场馆周边监测站的情况。与此同时,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自动无人看管监测站收集来的数据,也正通过计算机传输到总机房。该监测站的数据,代表着周边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除了采用地面观测这种常规手段以外,空气监测还采用了多种非常规的手段来采取空气样本,这主要包括铁塔观测、飞机观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 16.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科技的奥运的?(2分) 17.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8.阅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第③段告诉我们,为奥运村运动员洗浴所提供的热水来源于太阳能光热技术。 C.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说明了北京奥运会也是展示现代尖端技术的舞台。 D.第④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在各学科的学习和积累中,你还知道北京奥运会哪些设计体现了它是“科技的奥运” 的?(2分) (四)阅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回答第20~24小题。(共11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微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弱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是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2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1.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分) 22.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2分) 2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2分) 24.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3分) 三、(共6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珍爱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在人生旅途上,无数个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乡,对祖国,乃至对生存的环境,我们都会有无尽的期待与畅想,或许是困惑与担忧…… 请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略。 2.(1)zài   qióng (2)“维”改为“帷”,“状”改为“壮” (3)浑然一体 3.示例:一只小鸟以它柔弱的翅膀,展现着蓝天的广阔。 4.示例:近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上升,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变化不大(或:先有所上升,后有所下降)。 5.示例: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的校园里悠闲的漫步,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中朗朗地读书,与我们同样年华的灾区伙伴们正忍受大地震带来的伤痛。为了帮助他们重返课堂,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 6.(1)天涯若比邻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风正一帆悬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示例1:《西游记》  孙悟空   用勇敢与执著谱写正义之歌。 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与命运抗争,与信念相伴。 8.间:参与。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号。 9.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按实情处理。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1.示例:我认为二者不矛盾。孟子的“人和”,主要是指战争中要想取胜,就要做到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曹刿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说政治上取信于民,就能做到百姓拥护,上下齐心,这与孟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不矛盾。 12.我们应该具有发问的精神。 13.文中的画线句是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强调了孔子成为圣人也不是天生的,从而证明他是个好问的人。 14.不能,因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依次呼应前文四个事例中的四个人物。 15.示例:在学习中,我要勤思考,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生活中,对身边的小事多留心,多问几个为什么。 16.示例:①污水处理 ②太阳能光热技术 ③调整花期 ④空气监测 17.举例子;列数字 18.C 19.示例:奥运火炬;火种灯;奥运主体工程“鸟巢”;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等。 20.示例: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 21.示例:“蹑手蹑脚”一词形容“我”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怕惊扰午睡的父亲,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 22.示例:⑥段“读”出重重的掩门声告诉我们,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和体贴”。⑦段“读”出轻轻的掩门声告诉我们,这些人“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23.示例:内容:表达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结构:回扣(呼应)文题;与文章开头照应;升华了文章中心。 24.示例1:每天上学前,父母都会在我的书包里装一袋牛奶,这虽然只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让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温暖的父母之爱。 示例2:每天放学后,即使不是我值日,我也会将椅子放在书桌上,以便值日生更容易打扫卫生。能给他人带来方便,是我的一大快乐。 25.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