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037607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4.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形声字记忆,“剃”;根据组词记忆生字,“执着、否则、仇人、习惯、受刑、代替、厘米”;联系生活记忆生字,“骂、摸”。 写字:“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胆、理、泡”都是左窄右宽;“鬼”为独体字,须注意它的首笔是短撇;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注意上大下小。 2.朗读教学 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童真童趣。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采用随文识字法,认读生字。同时,重点指导个别句子的朗读,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辅助朗读,体会人物心理,读好句子。 3.语言运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联系上下文,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鬼、理、夺、骂”等13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题质疑,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读好“剃”字。 (2)同学们,什么是大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2.引导质疑,猜测课文。 这篇课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害人精”又是谁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从题目直接导入新课,读好生字“剃”,大致了解“大师”的意思,再围绕题目“剃头大师”大胆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 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 l 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l 知道“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初读反馈,检查落实。 (1)课件出示句子,读准加点字字音。 课件出示 l 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 l 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 l 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l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l 我们一行五人抵达学习的地点。 (3)知道“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剃头大师”是“我”。 3.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掌握多音字,了解“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和大致情节。 板块三 精读课文,体会“害怕” 1.再读课文,关注重点。 (1)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由此可知,表弟小沙的性格特点是“胆小害怕”。 课件出示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从“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可见老剃头师傅的威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回想有没有这样的剃头经历) 课件出示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感受“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跟受刑一样”等短语的语言特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从“吃尽苦头”“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体会到老剃头师傅真的是“害人精”。 2.反复练读,读懂画面。 (1)练习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痛”和“痒”的剃头感受,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厌恶之情,以及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 3.读出画面,体会幽默。 第2自然段,联系“押进”“监督”这些表现压抑、紧张气氛的动词和“夺门而逃”这样的画面,想象小沙当时的表情和可能会嘀咕的话。 第4自然段,“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想象小沙当时的想法,体会他的无奈。 第5自然段,结合生活经验,从“痛”“痒”两种对比强烈的感觉中去感受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4.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5.总结学法,共同体悟。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设计意图】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通过自读自悟法、想象画面法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板块四 指导写字,书写积累 1.出示生字,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生字,试着给生字归类。 (1)“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虽”倒数第二笔往上提。 (2)“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鬼”字。教师强调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鬼”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品,师生共赏。 【设计意图】给生字归类,结合以往学字经验,知道同类型的字的写法,努力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提高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2.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并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想象画面 1.回顾片段,想象画面。 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的前六个自然段,知道了小沙害怕剃头和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你还记得哪些画面呢? 2.回顾学法,学以致用。 上节课,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样学习。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重点在于学会学习,积累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板块二 学法迁移,品悟特点 1.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自由阅读文章第7~18自然段,找出描述“我”给小沙剪头发前做的准备、“我”给小沙剪头发以及小沙被“我”剪完头发后的表现的句子,画出有趣的地方。 2.自主思考,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指导读出“我”剪头发架势足、动作快、自信十足。 课件出示 l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l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l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是正常的剃头方法。“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甚至露出了头皮”“像层层梯田”不是专业剃头师傅剃完头发后的样子。 (2)联系上下文,弄明白“耳朵边剪得小心”的意思。 (3)结合课文,梳理句子,学生交流,整理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我” 头发 小沙 画面一 给小沙围上大睡衣 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 剪下一堆头发 高兴 画面二 这儿一剪刀 那儿一剪刀 落满黑头发 长长短短这儿翘起 那儿短 无所谓 画面三 剪掉翘起的 修了修 越修越糟 越剪越短 露出头皮 坑坑洼洼 像层层梯田 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联系上下文,弄明白“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的意思。 课件出示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反复练读,读出趣味。 (1)读一读上表中三个画面所对应的课文中的语段,读出趣味。 (2)指导朗读。第一、二个画面读出“我”剃头架势足、动作快、自信。第三个画面读出“我”心情的变化——由得意变得有些紧张。 4.选择画面,讲讲想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剪完头发之后,小沙会对“我”说些什么。 5.讨论交流,对比学习。 (1)“我”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明确:“我”虽然称不上“剃头大师”,可是“我”觉得自己很有剃头天分,像个剃头大师。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人产生思考,让故事更加有趣。 (2)你认为老剃头师傅是不是“害人精”?为什么? 预设1:不是。老师傅如果是“害人精”的话,姑父怎么会押着小沙去理发呢? 预设2:不是。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这是小沙的偏见。 预设3:不是。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说明他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 (3)老师傅的推剪虽然有点“老掉牙”,但他对待理发可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是“害人精”。这个故事里,谁才是真的“害人精”呢?(“我”)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以读懂的句子,更好地理解课文,读懂题目。 板块三 仿说仿写,拓展链接 1.“胆小鬼”小沙。 (1)故事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谁?(小沙) (2)“我”自称“剃头大师”,老师傅被小沙叫作“害人精”,主人公都有外号了。你们能给小沙取个外号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胆小鬼。因为小沙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特别胆小。 (3)是呀,小沙这么胆小、怕剃头。但是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却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小沙理发只要求别剪到耳朵,他一摸耳朵还在,就无所谓了,哪知道自己头发已经遭殃了) (4)所以,你还想给他取个什么外号?(糊涂虫、倒霉蛋) 2.拓展阅读,仿说仿写。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秦文君走进了她的童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2)学生交流。 (3)本文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大家课后可以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4)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物,给他取个外号,说说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还可以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联系身边的人物,创编题目,并讲一讲他(或她)的故事,在实践中积累语言,迁移运用所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题目“剃头大师”和文中的俗语“害人精”非常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和风趣。 1.抓住题眼,把握全文。 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然后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剃头大师”的意思,又理解了“害人精”的意思。 2.教给方法,习得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读出情境,读出趣味;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品位。所以,教学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真正引上读书的“快车道”。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练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 chén rónɡ qiú kuánɡ huān fá zhàn fànɡ jià hán lěnɡ tú jìnɡ xié pō liè jǔ ɡuī zé 二、 辨字组词。 瓣________  性________  导________  跳________  核________ 辩________  姓________  异________  逃________  该________ 三、 好朋友,心连心,手拉手。 美丽的 树林 诱人的 宝库 蓝蓝的 海龟 巨大的 蘑菇 庞大的 天空 松软的 泥土 闪耀的 贝壳 鲜嫩的 药材 茂密的 灯光 名贵的 景色 四、 补充词语。 绚(_____)多(_____) (_____)人(_____)目 手脚(_____)(_____) 一(_____)正(_____) 白发(_____)(_____) (_____)载而(_____) 五、 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可爱 可怜 1.(______)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2.小弟弟才4岁,眼睛大大的,很(______)。 悄悄 轻轻 3.红头向四周看了看,(______)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4.秋天的雨(______)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六、 按要求作答。 1.《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是一座水库。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被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严严实实的。(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它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宋人有耕田者。_________。兔走触株,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________。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2.《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中,谦虚的陶罐多年以后还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骄傲的铁罐却______。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的道理。 3.《鹿角和鹿腿》中的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________,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____________!”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 4.《池子与河流》是一首__________。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旋律(节选)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这就是突如其来的夏天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只一夜工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青梅是何日变圆的?不知大麦是何日变香的?不知草莓是何日变红的?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是何日露出水面的?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是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最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儿歌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 1.短文从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夏天。 2.用“ ”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描了 等景物。 3.你是用____________方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_________ 4.作者把常见的景物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请你也仿照短文,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的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按要求写作。 请你从下面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兔子 狐狸 老虎 小鸟 小狗 狼 鸡 猴子 山羊 要求:1.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标点正确;3.想象丰富,体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清晨 绒球 狂欢 罚站 放假 寒冷 途径 斜坡 列举 规则 2、花瓣 性别 向导 跳绳 核心 辩论 姓名 差异 逃跑 应该 3、 4、烂 彩 掩 耳 利 索 本 经 苍 苍 满 归 5、可怜 可爱 悄悄 轻轻 6、《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森林既是一座水库,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妈妈一回家就做饭。 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散落的红枣被它逐个归拢到一起。 7、田中有株 折颈而死 而身为宋国笑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心存侥幸 光洁 朴素 美观 连影子也没见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送了我的命 狮口逃生 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寓言诗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8、 1. 植物的变化 颜色 2.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青梅 大麦 草莓 菱盘 荷叶 豆藤 瓜藤 3. 联系上文 孔雀开屏很漂亮,在绽放自己的美丽。大自然也一样,在夏天也同样在用自己的景物,给人们看到它最美的一刻。 4.夏天来了,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9、例文: 兔子和狐狸 话说这天兔子大妈家的萝卜吃完了,兔子大妈就叫小兔子待在家里,自己出去采购萝卜。 本来兔子大妈准备去菜市场买萝卜的,可中途看到狐狸居然在卖萝卜,就想过去凑凑热闹,顺便也看个究竟,如果便宜的话,她就买了。 “这萝卜多少钱一斤?”兔子大妈问。狐狸说:“一口价,一元钱一斤。”兔子大妈想:倒也挺便宜,但狐狸平时老骗人,这回我也要捉弄他一回。就说:“我买了,但买法有点特殊。”狐狸说:“怎么买?”兔子大妈说:“萝卜叶两角一斤,萝卜八角一斤。怎么样,卖吗?”狐狸一时没看出其中的玄机,就说:“好吧。”兔子大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狐狸回家时,越想越奇怪,怎么兔子大妈那么高兴。他算了一遍,怎么自己亏了一半的钱。于是,他便去请教他的爷爷。他的爷爷一眼就看了出来,说:“你按这个价钱把钱加起来是几元钱几斤?”狐狸算了算,他恍然大悟,原来按这个卖法,是以一元钱两斤来卖的。难怪兔子大妈会买那么多,会那么高兴。现在他总算明白原因了,他决心以后要做一只善良的狐狸,不欺骗其他小动物。 1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