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第一学期 历史期中考试启蒙运动一、知识点:1、启蒙运动的概念: 高举“理性”旗帜,批判封建制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强调人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2、时间:17-18世纪3、产生的原因: 自然科学的进步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代表主要观点或主张英国兴起霍布斯首倡社会契约论洛克首倡分权学说法国高潮伏尔泰反教会、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卢梭发展“社会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说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5、主要学说:三权分立说;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说”;主权在民学说(人民主权);自由平等说;6、作用:(1)从
2、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2)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过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舆论动员;(3)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7、性质:它继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独立战争的原因:(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 北:工商业 中:农业 南:种植园 (2)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初步形成市场)、共同文化与心理素质 (3)启蒙思想的传播(思想) 富兰克林、杰斐逊、麦迪逊、潘恩 “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4)英国的殖民压迫激起北美人
3、民的反抗(政治)2、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2)开始:1775年4月列克星敦武装冲突,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3)建军: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5)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大陆军取得战场主动权;(6)结束:1781年,北美战事基本结束;(7)和约: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3、独立战争的起始时间17751783;4、美国独立战争领导力量:(1)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2)机构:大陆会议制宪会议国会:众议院/参议院(3)领袖:华盛顿(种植园主大陆
4、军总司令总统;5、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6、独立战争的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7、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合众国宪法(1787年宪法)(1)时间: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2)内容: A、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 B、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A)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立法)(B)由民间选举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行政)(C)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司法)(3)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
5、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政治上君主专制B、经济上财政危机:波旁王朝政府财政陷入崩溃状态;(挥霍无度,农业歉收,北美独立战争)C、社会结构上等级制度危机D、思想上启蒙运动为大革命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2)直接原因: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会议)2、法国大革命(1789 1815)的进程:(1)革命开始标志:法国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国庆节)(2)颁布文件:A 人权宣言:
6、制宪会议颁布 a核心:人权、民主、法治、平等。 b意义: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摧毁了封建专制和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利,所以马克思称其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B 1791年宪法 :制宪会议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规定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3)法国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年)吉伦特派掌握政权(4)法国人民第三次起义(1793年)雅各宾派掌握政权(5)热月政变 (1794年) 颠覆了雅各宾派专政。(6) 雾月政变(1799年) 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3、拿破仑帝国(1804-1815)(1)建立: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第一帝国)(2)对内政策:A、政治上:建立
7、中央集权制,直接任命全国各省省长;B、经济上:采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鼓励竞争和使用机器;创办法兰西银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C、法律上: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3)对外战争:A、扩大革命影响:多次击败反法键入文本联军,在占领地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B、侵略扩张和称霸: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4)结束: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4、法国大革命的意义:(1)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2)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3)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4)对此后的革命运动
8、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一、知识点1、概念: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2、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重商主义;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激励创新;)(2)条件: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奴隶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外市场。 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 海外殖民国外市场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奴隶贸易 资金: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3)新航路开辟后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成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日益增
9、长的市场需求要求改进技术以增加生产,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根本原因)(4)自然科学发展和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3、工业革命的进程(1)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2)开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 A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B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诞生(3)动力革命: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4、工业革命的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国在19世纪称霸
10、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相适应,现代工厂制度、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社会立法)B、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结构)C、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随着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阶级关系和社会主义思潮)D、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
11、,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城市化和生活方式)E、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阿克莱特:棉纺厂)。现代工厂特征: 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影响: 积极: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
12、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极: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人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社会立法:背景: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立法过程:首先从工
13、厂法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评价: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阶级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1)时间:19世纪早期(2)背景: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显现(3)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4)主要内容:A、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病B、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历史发展必然;C、回避政治斗争,幻想以经济和社会改良,实现社会主义;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条件:A、经
14、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暴露)B、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表明工人阶级已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C、理论准备: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D、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2)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美国的扩张与强盛1、南北战争:(1)原因:A、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的矛盾。(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奴隶制存废)根本原因
15、概述: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矛盾的焦点就是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B、导火线: 林肯当选总统。(南北矛盾激化、公开化、政治化)直接原因(2)过程:A、爆发:1861年南方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内战。B、转折点: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宅地法 (这两项措施决定了民心所向,也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扭转战局。)C、结束: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3)影响:A、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B、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C、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
16、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独立战争未能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理解1:美国内战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保证了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理解2: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1)背景:都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独)阻力来自外部的英国殖民统治 (南)阻力来自国内的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独)双重性质,还是民族解放战争(南)资产阶级革命(3)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独)使国家独立,初步建立资本主义政
17、权 (南)使国家统一,完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一)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的状况阻碍了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普鲁士道路(三)领导王国:普鲁士(威廉一世、俾斯麦) (四)统一政策:俾斯麦“铁血政策”(五)统一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对丹麦、奥地利、法国) (五)统一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六)影响: (进步性) 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局限性) 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
18、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结果: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1、彼得一世改革跟上世界近代步伐的俄国 (17世纪后18世纪初) (1)背景:(17世纪末,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17世纪的沙俄同英、法等国相比,经济和社会处于落后状态。 (2)目的:为使俄国富强起来,成为西欧式的大国。 (3)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4)影响: 积极作用: A、加强了俄国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B、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消极作用:沙皇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不但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得
19、到强化。2、农奴制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的确立(19世纪50、60年代)(1)原因:(a) 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b)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沙皇专制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 (直接原因 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奴斗争的高潮)(2)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利益和沙皇专制统治(5)性质:非资产阶级性质(3)内容: A、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自由经营工商业,订立契约,拥有动产、不动产和独立处理个人以及家庭事务。 B、农民交纳赎金后可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4)影响: 使俄国
20、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性质:资本主义性质自上而下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明治维新(1)背景:A、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关系有进一步发展,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迫切要求摆脱封建束缚。B、一部分大名因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地主与商人、资本家相近,也有改变现状的要求;武士本是封建社会支柱,因物价上涨而破产没落,尤其是西南各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维新运动。C、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大门(1854年美国培理武力叩关,签订日美亲善条约;1858年美日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日本民族独立受到威胁,有继中国之后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D、1868年武力倒幕
21、派发动宫廷政变,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明治政府。(2)概念:1868年10月日本改元明治,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3)理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理论A、口号:“和魂洋才”否定全盘西化,提倡日本本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结合的实用性,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捷径。B、方式:欧化而不同化(政治上英国;军事上德国)C、实质: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断绝与东方封建体制的关系)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3)内容:A、政治:概述: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a)“版籍奉还”向天皇交还原有的领地和对领
22、地人民的统治权;(b)“废藩置县”设置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府县;B、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C、经济: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使政府获得稳定收入。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D、军事: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实行征兵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军制上的革命,由此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式军队称为“皇军”,把天皇当做“神”来崇拜,并以“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加之政府进行军事改革时就有侵略扩张之意,因此,不久这支军队便成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E、文化: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
23、进欧美科技,进行移风易俗;(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5)作用:积极:A、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东方新兴的工业强国)B、日本积极展开“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了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成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使日本成为一个具有极大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并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来临)(1)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原因:A政治前提: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
24、成,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前提: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C科学前提: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的推动(3)进程: A 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核心内容) 电力时代 B 钢铁冶炼技术提高,钢材成为新材料 C 内燃机带动汽车工业诞生和农业机械化 D 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生产部门(4)影响: A 生产力高度发展;美德发展迅猛,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1、垄断资本(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原因:随着科学的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家注重规模效益,于是生产与资本迅速集中,通过企业合并、联合,形成了垄断资本。(3)表
25、现: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电力、钢铁、化学、石油工业等)(4)影响:A、积极: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B、消极: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垄断市场、产品、技术、价格,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竞争,也会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3、列强瓜分世界A 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B 争夺焦点: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 瓜分非洲: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英、法;德、意、比利时
26、等国 争夺东亚太平洋地区:主要目标:中国采取方式: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 在中国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1899年美国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4、殖民体系的形成A、最终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B、殖民大国:英、法、德、美、意、日(英国头号殖民大国)C、殖民统治方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D、影响:世界被连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发世界大战的祸根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1、背景:(ab阐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a世界: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
27、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侵略目标。(根本) b中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但统治者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英国借口虎门销烟,挑起战争(直接)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性:严重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2、进程: 起讫时间:1840 1842 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结果:1842年8月,中英签署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内容:(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洋银(c)开
28、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协定进出口关税3、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历史任务:肩负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中国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4)社会经济: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5)思想文化: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A、林则徐、魏源继承发展了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
29、西方学习,呼吁变革;B、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实质)导火线:“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2、时间:1856-1860年3、结果:(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天津陷落,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4、内容: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30、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白银200万两。 (英、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5、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金田起义: 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现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永安建制封王,定都天京。 4、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三支
31、武装力量:洋枪队、湘军(曾国藩)、淮军(李鸿章) 5、影响: A 时间长、范围广,打击内外敌人 B 旧式农民战争不是救国出路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1、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泛指与外国有关的一切活动。 (也称“夷务”)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称为“洋务派”。2、时间:1861 1895(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3、代表人物:A 中央:奕 B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4、目的: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朝封建统治5、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领导机构:总理衙门 开始: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总理大臣。 总理衙门主管
32、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权力很大,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7、内容: 前期以“求强”为主,重点“练兵制器”: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曾国藩);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李鸿章、上海);筹办新式海军(北洋舰队);后期以“求富”为主,重点“民用制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 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京师同文馆(奕) 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容闳率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8、影响:A 进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 局限:单学器物不改政治体
33、制。但改革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愿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清末新政一、起因1、外 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 内 因:义和团运动的震荡2、主观目的:化解危机,实现王朝的自救改革求新、救亡图存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二、过程:1、1901年1905年的新政措施 (1)内容: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 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 (2)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但未触动政治体制。 2、1905年1911年的预备立宪 1)过程: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6.9)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8)立宪破产:“皇族内阁”的成
34、立 (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立 宪真集权的骗局,使其大失民心。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商和洋务派兴 办近代工业带来的刺激和影响 2、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通商口岸1869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1872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丝厂3、分布特点 (1)地区:东南沿海为主 (2)行业:轻纺、采矿、航运等为主 4、两重性:(特殊国情所致)民族资本企业:反抗性、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 5、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出现新因素二、西学传播: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流扩大,西学东
35、渐出现新潮;2、含义: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3、主要途径:(1)办学兴教,翻译西书;(2)归国留学生和使臣的介绍;4、影响: (1)传播近代科技(2)冲击传统文化(3)改变思想观念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西学传播与洋务事业发展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 马建忠、郑观应等 3、主要观点: (1)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政治:建立君主立宪 (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 (4)先导作用:为戊戌变法作了 思想与舆论准备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甲午战争1、时间:1894-18952、爆发标志: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进攻牙山的清军。3、结束标志:1
36、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失败。二、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2、主要内容:(1)承认日本控制朝鲜;(2)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3)赔款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等;3、影响:(1)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2)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三国不满马关条约打破了远东原有均势,在三国的干涉下,日本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之后,退还了辽东半岛。戊
37、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1、背景:2、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书光绪帝,反对日本议和,请求变法。3、宣传鼓动:(1)1896年时务报(上海)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2)天演论:严复介绍进化论,宣传民权4、进入高潮: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又一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紧迫性。(2)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3) 主要内容: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5、结果:戊戌
38、政变、废除法令标志变法失败6、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7、历史意义:(1) 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主义。 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思想启蒙的作用)(2)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一、瓜分狂潮:(1)武力扩张: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2)经济渗透: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 (3)政治控制:列强借口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7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
39、出兵强占胶州湾。次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p39 4)列强竞争:1899年,美国提出让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影响:“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口号:提出“扶清灭洋” 2、过程: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 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三、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与英、法等11国签订条约。)2、内容:(
40、1) 赔款:白银4.5亿两(赔巨款)(2)使馆区: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3)拆炮台: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4)惩祸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5)禁反帝: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6)改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响:(1)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危害。(2)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辛亥革命前准备工作1、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创立兴中会 1894 美国檀香山 近代中国第一
41、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6字纲领“三民主义”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1、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中央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结果: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三、影响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进步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
42、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局限性: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之中。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A、时间: 1905年8月 B、地点: 日本东京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三民主义)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F、刊物: 民报G、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H、意义: 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