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4.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查找生活中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等破坏环境的事例,查找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
2、摇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播放太空行星运行视频,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2.引导交流: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地球。谁能用一句话夸夸咱们的地球?(指名回答)预设:地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滋润着我们。3.导入课文题目: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4.引导质疑:读了
3、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抓住“只有”“一个”发散思维)预设: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板块二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大致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美丽但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2.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相机正音。(2)根据字形结构归纳特点,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慷”“裹”“基”的书写。提示:“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
4、,不要写成“水”;“裹”是形声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语文要素3.抓住关键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提示:抓住关键句来梳理内容。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2)交流指导。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关键句子。课件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至
5、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联系关键句,思考: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4.小结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读懂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梳理文章的主要观点。【设计意图】关键句是文中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上启下的语句。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句,提取有用信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板块三 研读课文,感受对比1.自主学习。默读第12自然段,用“_”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用“ ”画出描
6、写地球渺小的句子。2.交流反馈。(1)预设:感受地球的美丽。交流: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课件出示: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预设:通过“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等描写,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感受到地球的美丽。指导朗读:地球这么美,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2)预设:感受地球的渺小。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呢?谁来读一读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但是
7、,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a.实例比较:如果把我们的教室当作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它也许是一粒尘土,也许是我们手中铅笔的笔尖。总之,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b.补充资料:我们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是那么渺小,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课件出示:一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过的路程。一架普通客机飞一光年,要花上约122万年;一架火箭飞一光年,要花上约3万年。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其直径约920亿光年,甚至更大。交流要点: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其直径约920亿光年,甚至更大。而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直径相当于0.000
8、0000013光年。c.提炼方法:通过比较和数字的陈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是作比较、列数字。探究:“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这一句里的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弦?预设:“只有”“这么”“不会”“再”。3.引导交流:只有一个地球,它是如此美丽壮观,却又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说?(指名交流)4.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学生齐读)【设计意图】自主研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并及时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在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深刻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
9、板块四 研读课文,深化对比1.自主学习。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资源的有限?圈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批注。2.交流反馈。(1)通过数字体会资源的有限。从“几百万年”“几亿年”等数据,联系对身边熟悉的古建筑或动物、植物化石的认知经验,体会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漫长。明确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感受课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科学。(2)通过人类行为体会资源的有限。预设:从“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等词和短语中,体会人类对资源的破坏行为。(3)通过资源的现状体会地球资源的有限。预设:从加速枯竭、不能再生、生态
10、灾难、严重威胁等情境中,体会地球上资源现状的危机之严重。3.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效果。(1)课件出示语段,指名读,让学生注意加点的连词。课件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比较:去掉加点的连词,与原句作比较,你体会到了什么?(3)明确:“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到破坏,强调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其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但是”“因为”“不但”“还”说明了我们人类自身
11、的行为给地球的自然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恶果,重申了可再生资源破坏后人类面临的危机,从而给人们以警示。4.对比思考:地球给了人类什么?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补充介绍地球上资源的各种类型与丰富储量,突出地球“慷慨地提供”“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特点,与当前地球面临的资源危机形成对比,引导学生读懂自然资源的有限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5.出示句子,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6.设置悬念: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设计意图】紧扣课文的关键句展开语言实践,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研读品悟,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
12、,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聚焦表达,形成对比,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2.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回顾,领悟观点1.回顾朗读。(1)教师引读: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女生接读第1自然段,男生接读第2自然段。(课件相机出示第1、2自然段)(2)教师引读: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全班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导入新课:美丽可爱的地球这么容易破碎,那么,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
13、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3.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找出人类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的理由,并简要概括,小组交流。交流指导:(1)提炼不能移居的两个原因:一是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地球太远;二是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还未能实现。(2)联系第三单元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的内容,补充说明不能移居的其他原因。4.抒发情感:是的,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是幸运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个美丽壮观、可爱渺小,同时又太容易破碎的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5.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教,打通课文与课文
14、之间的壁垒,激发教材的活力,提出观点,找出依据,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提取、重组、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与表达、语言与思维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板块二 再读课文,梳理论证语文要素1.课件出示关键语句,学生快速浏览,思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观点是怎么一步步得出的?课件出示: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b.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c.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d.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e.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f.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15、,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1)理清关系:观点a、b、c、d、e与观点f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果相关的内在逻辑关系)浏览课文,与同桌讨论。 (2)合作探讨:a、b、c、d、e、f这几个观点能否颠倒顺序进行说明?不能。“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容易破碎”与“保护地球”之间是因果相关的内在逻辑关系。作者先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谈起,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接着指出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类又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促使读者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由此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2.联系课文语句,发现前后的关联 。(1)示例关联:地球的“可爱”与它的“破碎”是并存的。所
16、以,作者引用宇航员的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明确关联:如果在下面的每一行关键词句中间加上一个关联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一个?说说理由。课件出示:即使 也 如果 就 但是 因为 所以美丽壮观 渺小,不再长大无私慷慨 (但是) 资源有限,不可再生群星璀璨 若遭破坏,不能移居(所以)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及其生态环境(3)深入关联:作者是从这三个方面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的。请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升华认知:因此,作者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生合作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读)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如果它
17、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教师读)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教师读)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教师读)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关联,理解课文的前三个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前因后果,逐层推理,逻辑严密,构思缜密,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认识到关联词在说明文中能使文字具有概括性与逻辑性。板块三 结合实际,设计宣传语1.发出号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心声,更是我们的行动。2.迁
18、移运用: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呢?(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的句子)(1)思考:指名读句子,你脑海里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乱砍滥伐、往河里乱扔垃圾等)(2)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破坏生态环境或浪费资源的现象,相互交流并补充。(3)运用: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设计一条宣传语。出示宣传语,让学生齐读。课件出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母亲的美丽需要你我共同呵护,关爱地球妈妈!交流反馈,评选出“最优宣传语”,推荐“地球形象代言人”。拓展阅读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3.课堂总结,升华感情。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地球
19、,如果它被破坏了,人类别无去处!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精心保护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引导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活动中学语文并学会迁移运用:一是综合运用信息,二是引导观察与思考生活,增强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板书设计】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先细读课文的每个部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每个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借助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批画关键句
20、的方式读懂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课文层次进行梳理,了解课文写了“地球美丽但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这几个部分的内容。2.自主梳理思路,层层推进。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说清楚的。例如教授本课的第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从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美丽但渺小”,引导学生抓住地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感受地球的美丽,以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式说明了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渺小的。教授第二部分时,让学生自主交流,读懂自然资源的有限与
21、人类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授第三、四部分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3.把握内在逻辑,水到渠成。教学中,让学生思考课文的前三个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了使表述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可以提示学生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既帮助学生梳理出“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与“保护地球”之间的内在逻辑,又得出了“保护地球”的结论,突破了教学难点。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下载】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yu rn m y chn ln j m yng j chng
22、 go t go k i bi sh zhng f 二、 用“”画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腐竹(f fu) 图案(n n) 山涧(jin jin)筹划(cu chu) 雕成(dio dio) 糟糕(co zo)接缝(fng fng) 巍巍(wi wi) 窜了(chun cun)三、 辨字组词,请看清楚哦!侍(_) 牌(_) 隔(_) 篇(_) 待(_) 脾(_) 融(_) 遍(_)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_)(_)更新 (_)(_)不绝 冰天(_)(_)左顾(_)(_) 瞠目(_)(_) 高瞻(_)(_)(_)(_)思人 (_)(_)无余 (_)(_)相觑1他们必须预备
23、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_)的气象。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_)。3这次油价大涨,要不是他(_),及早应对,公司的损失就大了。4以上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是:_五、 选词填空。增添 增长 增补 增多 增进 增加 1他这么说,就更(_)了表的神秘。2随着年龄的(_),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淡漠了。3可爱的小鸟给一家人的生活(_)了无穷的乐趣。4各国青年相互来往,有利于(_)友谊。5报载:台湾儿童犯罪(_),有识之士慨叹世风日下,呼吁当局尽快采取措施。6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他被(_)为中央纪委副书记。六、 按要求写句子。1.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
24、(改为直述句)_2.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_3.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_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_七、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回乡偶书中“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2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觅四季的踪迹。从朱熹的“_,_”中我们知道了春的容颜;从杜牧的“_,_”中我们知道了秋的绚烂。4童年的作者是_,他是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八、 课外阅读。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
25、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
26、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
27、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火车终于驶出站台,
28、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2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_3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_4品读全文,用简洁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情感态度变化。鄙夷 (_)(_) (_)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_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
29、语的表达效果。_九、 写作。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_参考答案1、悠然 谜语 沉沦 寂寞 拥挤 崇高 提高 酷爱 摆设 蒸发2、fu n jin cu dio co fng wi chun3、侍弄 等待; 牌子 肝脾; 隔阂 融化; 一篇 遍地;4、万象 日夜 雪地 右盼 结舌 远瞩 睹物 一览 面面 万象更新 日夜不绝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高瞻远瞩 睹物思人 一览无余 面面相觑 5、增加 增长 增添 增进 增多 增补6、1.老人对我说:“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你的琴声了。” 2.课外书可以读,但不能没有选择地读。 3.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
30、起,不行。 4.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7、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尔基 前苏联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8、1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讨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深受感动。 (或小乞丐用辛苦讨来的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2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说明了讨钱的艰难;这个情节与后面多尔给了小乞丐1美元形成对比,表现多尔的同情心。3“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更能表现出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4 难过 惊讶 感动 5小乞丐买花献给过生日的妈妈。6“一
31、步一步地缓缓地”表现了小乞丐献花态度的虔诚,对母亲充满了哀思与怀念。9、示例:我喜欢的一本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快乐。读书能让人学到更多知识,读书还可以陶冶情操,是人的内心得到充实。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可以自由飞翔,飞向远方。我最喜欢读的书是青铜葵花。青铜葵花是这本书两个小主人公的姓名。这本书主要写了葵花的爸爸是一位艺术家,经常要下乡。而葵花没有母亲,只能由爸爸带着她。但是有一天,爸爸在写生时失踪了,眼看着葵花成了孤儿,这是有一家人要收养葵花,那一家人只有一个小孩子青铜,而青铜却是一个聋哑人,葵花在这家生活的很幸福,可这样的生活没能够持续多久,城里的人要将葵花带回城中。在这本书中,
32、我最欣赏的是葵花,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人去江南菜银杏果,一个人离开家半个多月,后又乘船回到家乡,听到奶奶的死后无比难过,几乎绝望的她只好又回到家中。还有一次,葵花一个人去找父亲,但并未找回,心中一直很难过。但她从来不找任何人诉苦,也从来不抱怨任何人,从来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葵花很懂事,他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她把困难和挫折都默默的埋在心底,让幼小的心灵过早的承担着不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人的痛苦。对于葵花的很多优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应该向葵花学习,遇到困难和问题自行处理,不给他人添麻烦。我喜欢青铜葵花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可以给人勇气,使人增添力量,增加自信。这本书启示我们,遇事要大胆,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不怕困难,无所畏惧。